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8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转帖] 中医谈小儿常见病的防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4 17: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西医。我不知道是何时起的称呼,但我知道这两种医学行为,都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痛苦,延续病人的生命,使人的生活质量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两者都俱有其科学性,不能说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说中医不科学,是一种偏见,是过激的言词。这两种医学都有其局限性,都不是完美的医学,都有其长短之处,如果两者能很好的沟通,不排斥而能互补长短,则生民有幸!
    对于处理一个外感发烧的病人(这里重点讲小孩),西医是先了解、分析、判断其属哪一种病,然后哪一种病通常是属于哪种细菌、病毒、或哪一种微生小体引起,而针对性的用哪一类药∕或配合哪一类药而得到杀灭或抑制其病原体,使病得到治疗,有时附加对症治疗;而中医亦要通过了解、分析、判断其属哪一种病,不过中医对外感的分析更加详细而俱体。比如感冒,在春季,则要分析其病属风温、春温、甚或伤寒。病位在表、在里?病性之是寒、是热?是虚、是实?层次在卫、在气、在营、在血?阶段属上焦、中焦、下焦?伤寒在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还是厥阴?有无夙病、夹痰、夹湿、夹瘀、夹食、夹滞?大小便如何?胃口如何?汗液如何?有无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肌肤腠理之疏密、先天廪赋如何?其人耐药不耐药?得病之新久?初病如何、曾服何药、药后反应如何?其人饮食偏嗜怎样?伴随之症状又是怎样等等。而一年四季的感冒,又可分为多种发病情况,其中有风温、有春温、有暑温、有湿温、有伏暑、有秋燥、有伤寒等等。在治疗上,则与西医大异!它有它自己程序。

第一,解表。是使用药物,使病邪得从体表而解,通常是能得周身微汗出,日本人叫做出毒汗,最好出至足踝脚面,则为病邪得以出透。所以,中医治疗外感发烧的病人,病在初期,首先必须解表。近代中医临床学家蒲辅周老先生说:“解表法是中医治疗四时温病的首要措施。凡病症在表,无论症状如何急重,必用宣透之品,导邪自表而解。”又说“辛凉透邪是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温病初起,邪未深入之际,总宜辛凉透发,使其热邪外达而愈”。这就是中医治疗疾病的好处:逐邪外出。又说:“护理很重要,尤其在高烧期,总以节饮食,慎风寒,禁食油腻生冷之品为宜。并应保持绝对安静,调节室内温度”。这样,高烧的病人可得一汗而解。然而,现在小朋友的家长,往往在吃解表药的半途加入退烧之药,因为是担心着小朋友的高烧,生怕烧坏了脑子,所以,忍耐不住,就加了。我在这方面留意了几十年,治愈发烧病人数以万计,总觉得:解表药吃了以后,它要通过人体的代谢,当中须要有一定的时间,急也急不了,这就是现代医学说“药代动力学”中的时间问题。药物在人体代谢的过程中,一方面清除致病的因素和毒素,另一方面在调整因病而紊乱的脏腑器官的协调和平衡。这过程是靠体内的正气来完成的,其中是以我们看见所出的汗为基础物质,在未作汗之前,它是人体内的体液,高烧期间会大量消耗,在化解病邪中,又会大量的利用,所以,人们常说,感冒要多饮水,即是此理。化解病邪后,它可从三方面排解,一是汗液,是最大量和最快捷的排解病邪的途径;二是大便,是排解有形的病邪最大的途径,但它需等待的时间较长,通常需八小时以上;三是小便,它直接从血分而解,但起效小而慢,似乎多用作诊断的标志。所以《伤寒论》,在太阳篇中用来辨表里证时说:“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在厥阴篇用来说明病从厥阴血分外解时说:“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所以,在这体液未发生作用化为汗液送邪出表之前,就不适当的赶跑了它,虽然烧可因汗出而退,但大汗淋漓,反伤正气。这正气包括了:气、血、津、液以及卫阳、胃阳、胃阴、胃气等。清代温病**叶天士先生用元气来说,他说:外感初期,在七日以内,是靠元气把病邪托出体表的,表解之后元气归里。故高烧的病人,一旦烧退了,往往熟睡数小时,很香。而半途加入了退烧药的坏处,除了汗出过多而伤正之外,不但不能很好的退烧,反而成了古人所说的“变为坏病(又叫坏证)”,这时要靠医生的学识了。因为,当此时也,可能表已解,亦可能表未解。若表解了,可能不再烧;若表未解,则烧退后复烧,甚或使病情加重,或外邪传里,化燥伤阴,不一而足。这时,医者“审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能要使用“苦寒”之药来清解了,这清解也可用“消炎”的字眼来说理吧。其实,中医的整个治疗过程已含有消炎的作用了,只不过古代没有讲“消炎”,我们平时就不说了,因为我们是按中医的理论去“辨证论治”的。小孩的用药,最好是以微苦为宜,而解表之药恰好是不用大苦的。所以,中医临床**蒲辅周先生谆谆告诫我们:解表宜辛,不宜太凉,最忌苦寒及凉血。又说:解表要辛凉芳淡为宜。所以,要好好的利用解表这一方法和解表这一段宝贵的时间,希望小朋友的家长能很好的配合,这样可以得到“药到病除”。吃了中药以后,能助退烧者,有个好方法:多吃米汤,稀粥,葱白水(生葱头白色部分煎水一两沸即成)。有些小朋友病中胃口极差,一点东西都不愿吃,就连水都不喝,这样的病人,必是病前已有食滞,其病亦较重。那么,喂药要“量少”而“次数频多”,叶天士先生喻之为:药要频频进二、三口。他又说:“热气一开,即能进食”。这真是经验有得之言,我也有同样的感觉。所以,如果遇到小儿在病中胃口不好时,服药要讲究灵活性,可用叶天士所说的服法:频频进二、三口。当“热气一开,即能进食”时,多进些稀粥、米汤、或葱白汤,便可见其汗出热退。你看人家西医就懂得三小时一次、四小时一次,甚或吊针点滴,整天的挂着吊瓶,有些吊瓶连挂几天才得退烧。为什么我们中医就不可以频频的给药呢?中医医圣张仲景在桂枝汤的使用方法中谈及:“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余按:用古人算时法,这半日,应是白天之半,是六小时,即二小时一服。而不“小促其间”者,便是三、四小时一次服药法,这才算是服药治病法。而今之服药法,多是一日一服,即使药物是很对证,亦难取效,因为药力不继。西药尚且四小时或三小时一次,甚至,打吊针24小时悬挂着药瓶,不停的点滴。)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余按:共十二次。亦即二十四小不停药。)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要得到很好的治疗发烧的病人,除了医、药要好,还要从煎药、服药中得以配合。为什么这样说呢?治外感病的药大多不要煎煮时间过长,否则,其有效成分便会因久煎而挥发,影响疗效。亦不要拘执把药泡半小时或半日,因为治急性发烧的病人,抢得了治疗时间已是退烧的一半,同时亦减少了抽搐发生的机会,所以俗话说:有病要早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喂药亦得讲究技巧,有经验的老人家,先将小孩抱住,让小孩的臀部坐在大人的左腿上,小孩的脸向右,然后,大人的右腿加于小孩双膝、胫骨部,把下半身稳住,左手环抱小孩过颈、肩到小孩的胸前,将小孩的两手稳住,即将小孩能乱动的肢体全部稳住,然后,大人的右手拿着汤匙,另一人端着药碗作帮手,送药至喂药者前,喂药者用右手舀好药(不要太满,以防洒落)往小孩嘴角里送,从舌底送入才不会呛住小孩。当小孩“哗”的一声时,药已进入小孩的肚子了。若从舌面送入汤药,便会呛住小孩,学一次便会。发烧的病人,能得正确的及早治疗,其烧退了以后,一般不会有咳嗽的,且病程大为缩短,多美的事呵。在我这里治疗发烧的小孩,能做到以上所说的要求做者,大多可以在12小时内退烧。有不少的小朋友下午放学回家才发现发烧,晚上到天柱门诊去拿药,第二天的早上又高高兴兴的上学去了。这样的疗效,已有很多小朋友的家长都经历过或知道了。但如果不按要求做者,很难收到如此佳绩,这又是千真万确。最近十数年,可能人们的食谱改变了,肉食过多,形成了肉毒内滞,在解表中,往往有很多病孩打屁很臭很臭,或下稀糊粘胶烂臭、或黑水样的大便。一张好的解表方子,当然同时能宣通五脏六腑,故在解表的同时能下去秽粪。这解表的方法,已沿用了两千多年,历代医家一直在使用,都是历验不爽的。它是出自《内经》,说:“从外之内者,治其外”;又说:“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

第二,清里。烧退了以后,大多病孩未真正的治愈,要改用另一治法,清去潜伏之邪热。因为,潜伏之邪热是致病的内因。在哲学里说: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用药要用到症状全无,胃口全开,大、小便通调,睡眠安稳,精神爽慧。这才算是真正的治好了。有时,解表不成,转向清里,清里以后,亦得周身微汗出而愈者;亦有一开始便要清里者;有时更要用使病人拉下几次稀烂的大便,叫做“攻里”,这样才得到病解。亦有时清里药要用几日才能退烧。明朝有一位名医叫做吴又可,他在《瘟疫论》里说“邪伏膜原”有九传之变。清透、攻下屡施,直至邪清才罢手。清朝的王孟英喻病邪之难清为:“如抽蕉剥茧”,是极言其难也。《内经》说:“从内之外者,调其内”;又说:“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

第三,调理。若是本来身子潺弱的小朋友,最好多吃些调理身体的中药一段时间,趁机把身体调好。这种调理,《内经》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这三种情况,就是中医治外感病的“程序”。有些人担心吃中药多了不好,说“逢药三分毒”。我看,一位好的中医医生所开出的处方,他会照顾身体各个脏腑器官的气血阴阳,故大可不必担心。若是没有处方权的医生,你有这种担心也是对的。如果是会调理身体的医生,他会按照你的身体在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什么地方水土,而调以什么方药。古代更有做成丸药长期服用者,使其身体日渐强健。而有病不吃药,反而是对身体有更大的损伤。记得在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台之“科技之光”,有一位科学家说癌的时候谈及:人有病要及早的彻底治疗,不让身体组织损伤得太多,若反复的损伤得太多,癌变的机会就多了。
      以上说了中医治外感发烧的“程序”,是想告诉大家,中医治疗外感病,是须要有一定的时间,让机体代谢,把代谢出来的有害物质,往体外排放,这样对健康非常有利。如果对中医的治疗有怀疑,或想相信而又不敢相信,或明明知道中医能治好外感发烧这病,或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中医的确能治疗发烧,而又生怕去让中医治疗,那我倒要劝他先选择西医,不是强调一定要看中医,文章的本意,是想告诉大家一些常识而已,愿听者听,愿看者看,悉随尊便。因为,这文章是“应”很多小朋友的家长之“邀”而写的。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2-5 11:59 | 只看该作者
好贴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4 00: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4
发表于 2008-12-14 02:59 | 只看该作者
good
5
发表于 2008-12-14 05:56 | 只看该作者
好贴,good,谢谢啊。
6
发表于 2009-1-8 19:3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7
发表于 2009-6-11 16:49 | 只看该作者
好多时候作为儿科医生很为难,现在的家长带小孩来看病,到医院就要立竿见影,否则对你恶语相加,更甚则摩拳擦掌..........一个字,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2 01:1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