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6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不断更新中)广州中医药大学课件资料....:面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9 1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概述
1、定义:是以一侧面部麻痹,口眼歪
                 斜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医又称“口眼歪斜”,
                  “歪嘴风”,“口歪”。
2、西医相关病证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
                         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上半部(核上部):
          接受双侧皮质延
髓束纤维支配。




二、病因病机

三、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
耳下、面部疼痛,
舌前2/3味觉减退
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
      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
      口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
      口哨、鼓颊困难。



6、患侧面肌挛缩,口角歪向病侧的
        “倒 错”现象(久病)。

(二)分型

 (1)风寒型:
       兼有风寒表证,证见畏风恶寒,多有面部受凉史(如迎风睡眠,面部吹风过久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缓。


(2)风热型:
       兼有风热表证,证见发热、咽痛、口干、口苦、苔薄黄、脉浮数。多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牙龈肿痛之后,伴耳后疼痛。


(3)气血不足型:
       兼有纳呆、眉棱骨疼痛、神疲乏力、心悸、舌淡、苔有剥落、脉弱。
四、治疗方法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以手足阳明 经穴为主
处方和方义:

四白、阳白   局部取穴,疏调局部经
地仓透颊车    气,温经散寒。
颧髎
翳风    ──祛风散寒
合谷、──循经远取,通经活络。  



随证配穴:
1、早期风火盛:风池、太冲、
               耳尖放血
2、风寒:风池
3、眼睑闭合不全:睛明
4、人中沟歪斜:人中


  5、鼻唇沟变浅:迎香
  6、颏唇沟歪斜:承浆
  7、后期体虚:灸大椎、足三里、
              脾俞、百会
   8、倒错现象:补健侧,泻患侧,
                             双侧**,以浅刺
                             为主。

       操作:
早期——浅刺、轻**、泻法,风
                   寒可加灸,风热用刺血法;
中后期——补法,透针、灸法、拔
            罐(温针灸或隔蒜灸);
顽固性——用滞针法。

2、其他疗法
1、电针
     选穴:参照处方选穴,用疏密波
                 或疏波。(早期不宜)

2、皮肤针叩刺:患侧面部、耳后
                           叩刺。
3、拔罐:患侧面部、耳后。



4、穴位注射
  选穴:地仓、颊车、翳风、牵正每
            次1~2穴。
  药物:VitB1、VitB12、加兰他敏、
            北芪注射液每次选一样,
            每穴注射0.3~0.5ml,隔
            日一次。


5、神灯照射:患侧面部、耳后。
6、耳尖放血:适应于风热型面瘫。(耳背静脉放血)
7、电磁疗:穴位同体针。适应于急性
                     期。
8、局部**:

9、穴位埋线:适应于面瘫经久不
                     愈者。
10、穴位结扎术:适应于面瘫经
                                久不愈者。

六、小结
1、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
2、注意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本病初起时**量不宜过强。
4、避免风吹受寒,必要时可戴口
      罩、眼罩防护。

4、防止眼部感染,可点滴眼药水。  
5、通常在起病1—2周内开始恢复,
      1—2月内症状可基本恢复正常。


6、本病有自愈倾向,但针灸起缩短作用。
7、针灸作用的机制:
            增强肌肉收缩,恢复神经的传导;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抗菌、抗病毒;
            提高机体免疫力。
 


      “倒错”现象:面神经麻痹不恢复或不完全恢复时,可产生瘫痪肌的挛缩。
1、面肌挛缩,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加
       深,眼裂缩小,口角歪向病侧。
2、面肌痉挛   
3、联带运动(眨眼时瘫侧抖动、收
       缩;露齿时,不自主闭眼;试图
       闭眼时额肌收缩;)
4、鳄鱼泪征

          产生“倒错”现象原因:
   (1)不及时治疗;
   (2)治疗早期**量过强;
   (3)治疗手法不当,如用疏波,
          却用密波。
(神经纤维再生时有部分纤维长入邻近的属于其他机能神经的雪旺氏细胞膜管道中)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19 21: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9 22:08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4
发表于 2008-11-19 22:25 | 只看该作者
缺少急性期药物治疗
5
发表于 2008-11-24 00:43 | 只看该作者
好料要顶起来.
6
发表于 2016-10-10 20:57 | 只看该作者
亲,你这篇文章有课件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29 11:4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