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3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健] 请注意小儿蛲虫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年来,小儿蛲虫病有增多的趋势,与卫生不当,预防知识缺乏有关.再次共同学习一下蛲虫病,提高认识.
蛲 虫 病
       蛲虫病(enterobiasis)是以引起** 会**瘙痒为特片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全世界感染人口300~500百万 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 尤其集体机构儿童感染率高。国内调查资料表明儿童感染率达40%~70%,城市中群居儿童感染率又高于农村 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多数成员同时患病。
蛲虫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是由蠕形住肠线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及回肠下段 重度感染时 也可在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等部位寄生 虫体借助头翼 唇瓣的作用 附着在肠粘膜上 或在肠腔内呈游离状态 成虫以肠内容物 组织或血液为食 雌 雄虫交配后 雌虫子宫内充满虫卵 并向肠腔下段移行 当人睡眠后 部分雌虫移行到**外 因受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及氧的** 开始大量排卵 虫卵被粘附在肛周皮肤上 排卵后的雌虫多因干枯死亡 但少数雌虫可由**蠕动移行返回肠腔 若进入** 子宫 输卵管 尿道或腹腔 盆腔等部位 可导致异位寄生
  人是蛲虫唯一宿主 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唯一传染源 传染方式有自身及异体感染两种 自身感染系雌虫于夜间爬行** 在周围皮肤上产卵 引起奇痒 小儿用手指搔痒而沾染虫卵 在进食或吮吸时吞入虫孵 虫孵在胃及十二指肠开始孵化成蚴虫 最后在小肠下段及大肠内发育为成虫 若虫孵在**口孵化 幼虫可爬进** 侵入大肠 引起逆行感染 这两种自身感染方式使感染加重 迁延不愈 异体感染是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 玩具经口感染 也可经口鼻 吸入飞扬的虫卵再咽下而感染 这是造成集体和家庭间传播的主要方式  
蛲虫病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临床症状】
  ㈠**周围或会**瘙痒: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所产生 夜间尤甚 影响睡眠 小儿哭闹不安 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周围皮肤脱落 充血 皮疹 湿疹 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
  ㈡消化道症状:蛲虫钻入肠粘膜 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可引起食欲减退 恶心 呕吐 腹痛 腹泻等症状
  ㈢精神症状: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 导致精神兴奋 失眠不安 小儿夜惊咬指等 小儿的异嗜症状 蛲虫病患者最为常见 如嗜食土块 煤渣 食盐等
  ㈣其他症状:由于蛲虫的异位寄生所引起 如:**炎 输卵管炎 子宫内膜炎等 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 甚止发生腹膜炎
  【诊断】
  如**周围或会**经常奇痒 患儿夜间烦躁不安时 应注意有蛲虫病的可能 若能查到虫体 虫卵即可确诊蛲虫病 诊断蛲虫病常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 于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检查肛周 此法操作简便 检出率高 若检出 虫卵即可确诊
蛲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因蛲虫一般不在人体肠道内产卵 所以粪便检查虫卵的阳性率极低 故诊断蛲虫病常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 于清晨解便前或洗澡前检查肛周 此法操作简便 检出率高 若首次检查阴性 可连续检查2~3天 此外 如发现患儿睡后用手抓挠**时 即可查看肛周有无成虫
蛲虫病容易于哪些疾病混淆?
  本病大多数仅有轻度腹痛 如疼痛剧烈 腹肌紧张者 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排除因蛲虫所引起的阑尾炎 腹膜炎或其他急腹症
蛲虫病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蛲虫的异位寄生所引起的异位性损害 如:**炎 输卵管炎 子宫内膜炎等 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 甚止发生腹膜炎
蛲虫病应该如何治疗?
  一 驱虫治疗
  1.本咪唑类化合物 均有疗效 如丙硫苯咪唑即肠虫清400mg-剂疗法 治愈率几乎达100% 但蛲虫病容易自身重复感染 故在治疗后2-4周 应再重复治疗1次
  2.苄酚宁(商品名扑蛲灵)儿童每公斤5mg 成人总剂量不超过250mg 睡前顿服(药片不可咬碎) 为了防止复发 间隔14日后再服一剂 疗效佳 副作用少 偶有恶心 呕吐反应
  3.噻乙吡啶 成人剂量为250mg 儿童剂量按5mg/kg 半空腹1次顿服 有显著驱蛲效果
  二 一般治疗
  每晚睡前洗净**周围皮肤后 用10%氧化锌软膏 2%白降汞软膏 10%鹤风油膏或蛲虫药膏(含百部浸膏30% 龙胆紫0.2%等)涂布肛周围皮肤上 有杀虫 止痒作用
蛲虫病应该如何预防?  蛲虫的寿命较短 一般在肠道内只能生存1~2月 若能杜绝重复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 不经特殊治疗即可自愈 但是蛲虫的抵抗力强 很快发育至感染期 不需中间宿主 不离开人体就可再感染 因此预防的原则是:治疗与预防同时进行 个人防止与集体防止同时进行
  1.要大力宣传蛲虫病的危害 感染的方式 预防和治疗的意义等
  2.使家长 老师 保育员有充分认识 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洗手 勤剪指甲 不吸吮手指等 勤换洗** 被褥 集体儿童单位要严重分铺 床位间有一定的距离
  3.衣服 玩具 食器定期消毒 可用0.5%磺溶液处理5分钟 或0.05%碘溶液处理1小时 虫卵可全部杀死 这种低浓度的碘对人体皮肤没有**性 是有效而又简便的消毒剂
  4.对蛲虫病的预防强调应用综合性的防止措施 这样才可有效地防止再感染 达到消灭蛲虫病的目的
2# 沙发
发表于 2008-11-6 01:03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令狐:1岁半小儿蛲虫,用什么药安全?
3# 板凳
发表于 2008-11-6 09:55 | 只看该作者
苄酚宁
4
发表于 2008-11-7 06:4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5
发表于 2009-1-14 20:1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昨晚了就遇到了一个小妹妹,来看急诊,肛周看到至少三条成虫。想继续问下,有没有药物有快速减轻症状的效果?比如肛周奇痒之类的?去年也遇到一个小妹妹,说**周围痛,来看急诊,仔细一看,在外阴看到一条成虫,很快钻进体内了,也不知有什么好办法。各位同仁们献献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8 00: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