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1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转帖】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1 0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转帖】不要加分

中华首席医学网    2006年05月24日 08:07:00 Wednesday  


作者: 火统伦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4月20卷2期 技术与方法



  加入收藏夹   向本刊在线投稿      
【关键词】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

     摘 要: 目的: 明确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诊断,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对287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进行治疗,一周旋转复位一次,治疗四次一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287例中,治愈182例(63.41%);显效78例(27.18%);好转19例(6.62%);无效8例(2.79%)。 结论: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

    关键词: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临床观察;疗效

     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因单(多)个椎**移引起的腰骶部疼痛因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不需特殊设备,适合在基层推广。笔者自1983年起运用此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等均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287例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7例,男165例,女122例;年龄16~74岁,平均45岁;病史1天~12年。有腰部扭伤史者179例,占62%,扭伤时间长短不一,最长者为12年,短者数小时;腰骶部撞伤后出现疼痛者29例,占10.1%,无明显原因的66例,占23%。

   1.2 临床诊断

  1.2.1 临床症状

    扭伤后即出现腰部疼痛的患者常表现为疼痛重,腰椎活动明显受限,甚至呈强迫**。疼痛常放射至骶部或臀、大腿等处。有一部分病人表现为腰部扭伤后疼痛较轻,经休息和其他治疗后症状很快消失,数月后又出现腰部疼痛、酸困、腰椎活动受限,可向骶部放射痛,但无腰腿串痛和下肢麻木,常在卧床休息时加重,出现晨僵,经活动后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加重。

   1.2.2 体征

    体查时可发现患者腰肌痉挛或僵硬,腰椎活动受限,尤以前屈受限明显。触之棘突偏歪,但无棘间隙变化;椎旁压痛,但无放射性疼痛,无神经缺失 症,无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时可有腰、臀及髋部痛。

    1.2.3 影像学改变

    病程短者X线片和CT均无明显改变,病程长者X线片可见小关节间隙不对称、狭窄或消失;小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小关节骨质增生;椎体关节突连线的改变:脊柱失稳,侧弯及退变性滑脱。CT改变主要是小关节退变的征象:(1)关节突增生,尤以上关节突明显;(2)关节边缘骨赘改变椎管形状,能突出到侧隐窝或椎间孔;(3)软骨下硬化;(4)关节腔狭窄及不规则;(5)关节边缘腐烂;(6)关节下囊肿;(7)关节内气体;(8)关节囊或黄韧带近关节处钙化;(9)有时有关节鼠;(10)有关节渗出液。

  1.3 治疗方法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多为保守治疗,大多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休息、理疗、热敷、封闭等。本组287例全部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复位后要求卧床休息2~3天,一周复查。若症状、体征未消失或未明显缓解,可再次复位,如此可治疗四次,至症状、体征消失或大部分减轻,后期可配合腰背肌锻炼、理疗等。

   2 治疗结果

    2.1 疗效标准 〔1〕

    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腰部活动恢复正常,未留后遗症;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基本能活动自理;有效:症状明显改善,但留有轻微后遗症;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2.2 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半年至5年,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结果统计表

    3 讨论

  3.1 诊断

    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是“腰椎后关节错缝”、“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椎后关节炎”的统称 〔2〕 。临床上以青壮年发病为多,主要症状是腰部疼痛、酸困、腰椎活动受限,部分病人可向骶部放射,但无腰腿串痛。临床诊断时除上述症状外,患椎旁2~3cm处压痛和棘突偏歪是主要体征,部分病人还可出现偏歪棘突下一或两个棘突压痛和棘上韧带增厚,但无下肢放射性疼痛。若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应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其他,需做进一步检查。常规X线片一般无阳性征象,部分病人可有前、后纵韧带钙化、椎体骨质增生、小关节突关节变窄、增生等。本组有23例行腰椎间隙CT平扫,有19例显示L4、5椎间盘膨隆,硬膜囊和神经根无明显受压,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

    3.2 治疗方法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主要手法 〔3〕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术前要摸清棘突偏歪的方向和移位程度,这是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成功的先决条件。(2)施术过程要掌握八个要领:A.脊柱失稳状态。B.两个杠杆,一个支点,即前屈侧弯旋转脊柱时患椎棘突顶贴复位拇指的角度恰好。C.复位拇指放置位置可根据脊柱前屈、侧弯、旋转角度而酌定,可放于棘突上、棘突旁、关节突关节上(主要用于颈椎)。D.复位拇指拨正方向为外方、外上方。E.复位时病人主动前屈、侧弯,向内后方旋转时为患者把持颈部之上肢的主动力量。F.脊柱旋转复位姿势准备好后以复位手法稳准轻巧,复位时施两个手的合力。G.脊柱旋转复位向一侧旋转角度过大时,停止手法转向另侧可以推顶同一棘突的上角或下角;两个椎体变位者可顶推另一椎体;单椎体变位者可以试顶上(或下)位椎体,但不用力,让变位椎体自行归位 〔2〕 。H.复位时患者腰肌要放松,部分病人腰肌紧张无法放松时,可在复位前行**或中药熏蒸,以使腰肌松弛,防止腰肌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新的损伤。(3)复位过程中要确定所需拨正的棘突在瞬间的复位,并要听到“咔哒”响声 〔4〕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复位时的声响清脆且单一者,往往治疗效果明显,复位时出现多次声响且声响“沉闷”者效果较差,复位时不出现“咔哒”声响者几乎无效果。

  参考文献

    〔1〕曾宪平,冯冬兰.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错位腰腿痛 30例〔J〕.**与导引,2003,18(1):39.

    〔2〕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M〕.北京:人民 卫生出版社,1977.9-65.

    〔3〕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8-35.
2# 沙发
发表于 2008-9-21 11:50 | 只看该作者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损伤退变性脊柱疾病的主要手法 3 。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施术前要摸清棘突偏歪的方向和移位程度,这是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成功的先决条件。(2)施术过程要掌握八个要领:A.脊柱失稳状态。B.两个杠杆,一个支点,即前屈侧弯旋转脊柱时患椎棘突顶贴复位拇指的角度恰好。C.复位拇指放置位置可根据脊柱前屈、侧弯、旋转角度而酌定,可放于棘突上、棘突旁、关节突关节上(主要用于颈椎)。D.复位拇指拨正方向为外方、外上方E.复位时病人主动前屈、侧弯,向内后方旋转时为患者把持颈部之上肢的主动力量F.脊柱旋转复位姿势准备好后以复位手法稳准轻巧,复位时施两个手的合力。G.脊柱旋转复位向一侧旋转角度过大时,停止手法转向另侧可以推顶同一棘突的上角或下角;两个椎体变位者可顶推另一椎体;单椎体变位者可以试顶上(或下)位椎体,但不用力,让变位椎体自行归位 2 H.复位时患者腰肌要放松,部分病人腰肌紧张无法放松时,可在复位前行**或中药熏蒸,以使腰肌松弛,防止腰肌在旋转过程中造成新的损伤。(3)复位过程中要确定所需拨正的棘突在瞬间的复位,并要听到咔哒响声 4 。我们在临床中发现复位时的声响清脆且单一者,往往治疗效果明显,复位时出现多次声响且声响沉闷者效果较差,复位时不出现咔哒声响者几乎
请教蓝字部分不好理解,能有高手解释一下吗??谢谢
3# 板凳
发表于 2008-9-21 11:51 | 只看该作者
E和G不好理解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