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014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喹诺酮类几岁以下禁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9-5 17: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今天来了一16岁病人,成人体形,腹泻,我处复方黄连素和诺氟沙星,我以前看过一些资料喹诺酮类16岁以下禁用,今天一看说明,上面是18岁以下禁用,,,,,开错处方了!!!!心理不好过!!是不是我记错,还是说明书有过改动?不过18岁和16岁用很大区别吗?很多人20岁还在长个,为什么不定为20岁以下禁用-----自我安慰罢了,大家还是按说明书说的为准
2# 沙发
发表于 2008-9-5 18:00 | 只看该作者
转帖:并非绝对的禁忌——关于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探讨 2007-01-10   

并非绝对的禁忌

——关于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探讨


药物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全化学合成的抗生素。1964年上市的萘啶酸是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代表,目前此类药物已基本被淘汰。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如吡哌酸)的抗菌活性虽有所提高,但仍局限用于尿路感染的治疗。七十年代末,药物研究者通过在喹诺酮母环上引入氟原子而产生了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而氟喹诺酮则表现出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好的药动学特性。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一般均为第三代氟喹诺酮(如氟哌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如司帕沙星和左氟沙星等)抗菌作用更强,毒副作用更少。与其他常用抗生素如氨基糖苷类、多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比,喹诺酮类药物有其独特的优点:①口服吸收较好;②分布容积大,休内和脏器均广泛分布,组织药物浓度较高;③半衰期长,最短的也有3-5小时,长者可达几十小时;④细胞内药物浓度较高,可进入吞噬细胞。一般认为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疗效。因其选择性抑制细菌DNA螺旋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抗生素,与其他抗生素并无交叉耐药性,因此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对喹诺酮类药物仍可能有较高的敏感性。


禁用依据

某些学者主张孕女及儿童禁用喹诺酮类药物,其主要依据是早期文献报道该类药物可引起某些幼年动物负重关节软骨病变,严重者可致肢休活动障碍。其典型组织学改变是软骨细胞呈水疱样变化,出现裂隙、侵蚀、软骨细胞聚集及关节非炎性渗出;电镜下可观察到软骨细胞坏死、线粒休肿胀、细胞外基质破坏与裂隙形成;软骨细胞的变性首先表现为胶原的脱失。试验动物可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活动受限)。因此,曾有规定禁止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选用理由

近年来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认为不应绝对禁止儿童对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其理由包括:

(1)动物试验中喹诺酮类药物的软骨毒性与试验动物的种类及药物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发生率越高,而动物试验的剂量均远远高于儿童常规用量,通常达到100mg/kg/d,甚至达到500mg/kg/d。一般用量在25mg/kg/d以上时,幼年动物才见关节病发生。另外,虽有文献报道在鼠、兔、犬及猪等动物试验中发现喹诺酮类药物可诱发幼年动物关节病变,但在与人关系更为密叨的幼猴身上,尽管给药剂量高达50~500mg/kg,却未发现这一现象。最后,试验中发现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引起关节病的可能性大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而现在前者已属淘汰之列,临床上较少使用。

(2)目前临床上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已较普遍,但至今尚未有常规剂量下引起关节病的报道;对国内外较大数量儿童病例的临床观察,也未证实存在对小儿关节的损害。虞爱华等曾对433例服用氟哌酸(剂量为15~20 mg/kg/d,分次口服,连服3~5d)治疗腹泻的患儿进行观察,其中32例追踪了9~54个月,未发现关节症状,X线检查也未发现改变,对身高增长也无不良影响。叶淑凤等给112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分别服用吡哌酸、氟哌酸和先锋必,结果氟哌酸组(剂量为10~15mg/ k/d,分2~4次口服,疗程3-5d)疗效优于其他两组。对22例服用氟哌酸治疗的患儿随访42~68个月,均未发现关节损害症状,身高体重也无异常,其中16例进行膝关节X线拍片,其结果均正常。Koul等曾使用环丙沙星治疗7例感染多重耐药性伤寒杆菌的孕妇,患者每天静脉给予环丙沙星200mg,每日二次,在第四或第五天口服500mg,每日二次,8天后剂量减半,均持续用药2周,结果都取得良好疗效,7例孕妇全部分娩正常婴儿,其后对所生婴儿进行了5年的追踪,均未发现软骨损伤。蒋桃先等对1992~1993年218例小儿感染耐药性伤寒杆菌患者给予氧氟沙星治疗(10-20mg/kg/d,疗程14d),对照组为225例未服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同龄健康儿童,随访6年后发现全部病例均无关节肿痛现象,膝、髋及踝关节X线片显示无异常。两组的关节症状及身高发育无显著性差异。


临床应用

目前喹诺酮类药在儿科临床上主要应用于细菌性痢疾、耐药性伤寒杆菌感染等疾病,并取得较好效果,而其在耐药性结核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国外研究认为儿童使用喹诺酮类药物的适应症可包括:①囊性纤维变性伴绿脓杆菌引起的严重肺部感染;②难治性复杂型泌尿道感染,尤其是致病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者;③绿脓杆菌引起的病程超过6周的慢性中耳炎;④多重耐药性志贺痢疾杆菌或沙门杆菌感染,当不能确认致病菌时在发展中国家中使用这类药物特别有效;⑤亚急性不典型局限性骨髓炎需长期口服抗生素者;⑥其他,如预防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患儿的继发感染、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败血症等。

虽然大量成功的临床经验使人们认识到儿童应用喹诺酮类药物的可行性,但在达成共识之前仍不宜将其常规地用于各类小儿感染,特别是在已知有其他安全有效的药物存在的情况下更应如此。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剂量和疗程,只有在对致病菌敏感而又缺乏其他安全有效的药物时才可应用此类药物,剂量不应超过每天10-15mg/kg,疗程一般不超过7天,并且必须密切注意观察其毒副作用。由于喹诺酮类药物产生细菌耐药较快,应注意了解其药物敏感性的变化,防止出现滥用,并尽量延长喹诺酮类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目前临床上喹诺酮类药物过度使用很普遍,细菌对其耐药的现象日趋严重。如何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是当前摆在临床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陆志城)
3# 板凳
发表于 2008-9-5 19:50 | 只看该作者
喹诺酮类主要是抑制DNA螺旋酶,而人类的骨骼生长是在十八周以前,也就是说在骨骺未闭合以前用这这类药对软骨是有影响的。故此类药的应用年龄定在十八周岁后。
4
发表于 2008-9-7 12:37 | 只看该作者
一般18岁以下还是避免用会好点。药品那么多用点其他的也可以。不过像10来岁的用上一次也没事的。不能长期用的。
5
发表于 2008-9-10 19:17 | 只看该作者
应用于成人,18岁后,这是说明书上明确规定的
6
发表于 2008-9-10 22:26 | 只看该作者
能不用尽量不用,不过偶尔用一次关系应该不大。以前在儿科时主任还用得不少,他认为不错,不良反应没想象中严重,不过他是主任,我们是小医生,所以还是小心点,不用这药又不是没其他药了
7
发表于 2008-10-14 16:5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孕妇在怀孕前三个月运用了,有没必要终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11: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