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疼痛]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8-7 2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作者1998~2000年对60例经CT确诊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前后采用三种治疗方法。今比较其效果,报告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包括60例经CT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以下3个治疗组。?
1.1?硬膜外腔前间隙注药组(A组)  共19例,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54.63±14.28岁;计腰3、4间隙突出1例,腰4、5间隙突出10例,腰5骶1间隙突出8例;病程4月到16年。均采用经硬膜外腔置管注药治疗,每天注药2次,5次为一个疗程。用药配方为2%利多卡因5ml+维生素B12ml+维生素B62ml+维生素B?12?1ml+复方丹参10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ml)。每天注药后牵引1h。穿刺点选在有椎间盘突出的下一个棘突旁2~3cm。其中最初6例在500毫安X线引导下置管;后13例在盲探穿刺下置管,在患侧脊柱中线旁开2~3cm处垂直进针约4cm可遇到关节突,如果未遇到关节突,则向内侧略作倾斜后再进针。以针尖接触关节突为标志,再将穿刺针斜面侧向正中线置入硬膜外腔导管。?
1.2?骶管腔注药组(B组)?共20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11例,年龄48.35±17.42岁;计腰3、4间隙突出1例,腰4、5间隙突出11例,腰5骶1间隙突出8例。病程3天到2年。均采用经骶管注药治疗,每天注药1次,5天为一疗程。按常规骶裂孔7号针穿刺注药。用药配方和牵引同A组。?
1.3?腰椎旁间隙注药组(C组)?共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51.82±12.49岁;计腰4、5间隙突出11例,腰5骶1间隙突出10例。病程7天~6年。均采用经腰椎旁间隙注药治疗,每天注药1次,5天为一疗程。用药配方和牵引同A组。穿刺点选在椎间盘突出的上一个棘突旁2~3cm,用球后阻滞针或7号腰穿针垂直进针约4cm可遇关节突,如果未遇到关节突,则针略向内侧倾斜,以针尖接触关节突为标志,向外略倾斜继续进针2cm,针斜面向正中线注药。

2?治疗效果评定

采用双盲观察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均由不参加治疗的医生进行观察和测试,包括腰腿痛情况、直腿抬高试验,患肢麻木区,患肢肌力和活动度等。参加治疗的医生不决定是否继续治疗。腰腿痛按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直腿抬高试验>60°认为有效。

3?结果

A组平均治疗1.73±0.34疗程;B组平均治疗3.41±0.86疗程;C组平均治疗2.52±0.93疗程。A组的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C组疗效优于B组。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较多,用药也复杂,本文采用硬膜外腔注药、骶管腔注药及腰椎旁间隙注射三种治疗方法,同时结合牵引治疗。结果显示,三种治疗方法均可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目的,但疗效以硬膜外腔注药组的疗效较为突出。分析其原因,估计与药物较集中于突出的椎间盘周围,可较有效地消除炎症和解除粘连,结合牵引使纤维环内形成负压,有利于突盘复位。骶管注药的药物虽可抵达病变部位,但难以使药物集中于病变周围,故疗效较差。腰椎旁间隙注药后,由于椎间孔炎性水肿狭窄,使药物难以全部进入硬膜外腔疗效也较差。但硬膜外前间隙的穿刺置管方法的操作较复杂,且在置管后病人不宜过度活动以防导管移位,故不宜在门诊中进行治疗。对疼痛较重或住院患者则可首选硬膜外前间隙置管注药治疗。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coollooter+1写得好,楼主是哪的?你们疼痛搞的不错,介绍一下经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yang20060808 + 1 感谢你无私分享资源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8-22 11: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8-9-1 00:30 | 只看该作者
抄别人的东西为什么不标出处啊?????
4
发表于 2008-9-1 20:50 | 只看该作者
看了谢谢
5
发表于 2008-10-2 22:46 | 只看该作者
不错,学习中。谢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15: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