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推拿] **推拿治疗急性腰部扭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5-14 2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推拿治疗急性腰部扭伤
   急性腰部扭伤是指因各种突然**所造成的腰部软血组织损伤,又称“扭腰、闪腰”等。临床上极易见到,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进行**手法治疗处理,易转变成为顽固的慢性腰肌劳损。笔者将对本病的一般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临床检查、诊断、治疗手法等内容进行介绍:?
  一、 一般临床资料?
  腰部脊柱是一根***的支柱,承担着人体60%以上的重力,从事着复杂的运动,附近只有一些肌肉、筋膜和韧带,无骨形结构的保护,故在持重和各种运动中,极易受到损伤。?
  二、临床表现?
  伤情较重者随即可见腰部剧痛、坐卧、翻身困难,甚至不能起床,咳嗽,打喷嚏,深呼吸均感疼痛加重,另有一部分患者在发病时,腰部疼痛并不十分剧烈仍能工作数小时或数日后才觉痛感逐渐加重,类似患者极易  转为慢性腰肌劳损。?
  三、临床检查与诊断?
  在检查时可见下列体征:?
  1.压痛点。绝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压痛点,一般痛点位于损伤部位。?
  2.肌痉挛。主要位于骶脊肌、臀大肌。俯卧时肌肉稍感松软,用手指按压时产生肌痉挛。 ?
  3.脊柱生理曲度改变。因疼痛可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这时,不对称的肌痉挛可引起脊柱向患侧倾斜,属于暂时性生理改变。一般情况下,多见于单侧发病。?
  4.X线拍片检查常无异提示。根据以上检查可将本病诊断为急性腰部扭伤。?
  四、临床治疗与手法?
  1. 治疗原则:舒经通络、治血散於、解痉镇痛。?
  2. 施术部位:病变局部(腰部)及其压痛点。?
  3. 主要手法:推、按、揉、拨、振动等。?
  4. 取穴:扭伤、人中、肾俞、压痛点、大肠俞、环跳、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昆仑等,可加用关元、气海、足三里、曲池、肩井、合谷等配穴。?
  5. 操作顺序:俯卧位,侧卧位,正坐位。?
  6. 操作时间:每次20分钟即可,不宜太长,以免造成新的损伤。?
  治疗手法**量:推按要轻,拨揉稍重,振动要缓,穴位**由轻到重。?
  五、临床手法介绍?
  在临床上,笔者对本病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与总结。认为急性腰部扭伤症发病急,见效快,只要治疗及时不易复发,但要嘱咐患者注意保护腰部锻炼。?
  因急性腰肌扭伤的病因多来自于外力,在治疗手法上不宜极强的**,其原因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剧痛,如在此时采用强烈推拿**,会使局部肌肉组织韧带的紧张度增大。患者因剧痛而失去配合。?
  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不同反应来进行分类治疗。?
  1.对较重者治疗手法:?
  (1) 患者仰卧位,采用点穴**通气法,先按揉人中穴,以安神调整血压减轻患者思想压力。点按关元、气海从通利中焦气血,减轻腰部剧痛。按压足三里,以调整病后饮食,改善消化,顺肠通便。最后按压扭伤穴(穴位位于阳池与曲池的连线上四分之一处),如患者是左侧腰痛,则取穴右侧。按时可询问有何反应,并令其做轻微挺腹运动,完后便即感轻松 。?
  (2) 患者俯卧位。采用推揉分拨理筋法:令患者全身放松,术者立于其旁,用于掌或拇指推揉压痛部位,令其深呼吸,以解筋消於,缓解疼痛。手法由上而下,反复数遍。此时触摸可触感到腰肌松软。取穴:大肠俞、肾俞、压痛点等,进一步促进血液循环,缓冲肌痉挛。
  (3) 俯卧位。采用压腰部痛点法以解筋镇痛,理气。在患者压痛点上,双掌重叠,反复振 颤,随病人深呼吸向下垂直压(呼气时压正,吸气时抬起)。?
  (4) 俯卧位。采用对抗牵引**法,以舒筋止痛加强活动度,请助手帮助固定两腋下,术者双手分别握其下肢术部向健侧偏斜,缓缓拨伸,牵引,持续一至两分钟后,也就是最大限度时猛牵一下,然后**腰部,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以防止软组织粘连,迅速恢复腰肌弹性。?
  (5) 侧卧位。采用捏拿腰肌蹬腿法,以放松肌肉,增强运动。术者立于其后,双手捏拿腰部肌肉。此时,令患者蹬腿,如上述手法,作用明显,患者即可迅速进入运动配合状态。
  (6) 正坐位。采用提拿肩颈理气法,以宽胸理气,消除紧张。术者立于其后,双手提拿肩颈,后点穴曲池。此时患者自觉轻松。
  2.对于发病疼痛不明显后则加重者,则可采用下列手法操作。
  (1) 俯卧位,采用推揉分拨理筋法,令患者放松,用双掌或拇指从压痛点周围推揉至压痛处后加用滚法在骶脊肌顺肌纤维方向来回往返数遍,配合腰部后伸活动运动。腰部后伸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而重,以促进局部气血畅通,缓解疼痛。?
  (2) 俯卧位。采用捏拿腰部运动法,以解於镇痛。术者立于其旁,用掌根或多指相应用力,对抗,捏拿患者腰两侧,并令其晃动骶跨部,询问腰部有无痛感,如有痛感,则停止,转为晃动双肩部,以通理气血,促进运动恢复。?
  (3) 俯卧位,采用拍打振动理气法,以解筋镇痛。术者令患者用力,并咳嗽。在此时,用双掌空拳拍打压痛点数次,患者即可感到松弛。后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等穴。
  (4) 仰卧位。采用屈膝屈髋动腰法,以加大活动度,迅速恢复运动。术者立于其旁,助患者均匀呼吸,用一手托住患者双腿,另一手固定患侧肩部,做屈膝屈髋,上下回旋活动,点阳陵泉、足三里穴。?
  (5) 正坐位。采用提拿肩颈理气法,以宽胸理气消除紧张。术者立于其后,双手相应用力,提拿肩颈理气法,以宽胸理气消除紧张。术者立于其后,双手相应用力,提拿肩颈以后,点扭伤、曲池、合谷结束。

4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4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5 19:4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