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6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耳部疾病] 关于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4-9 23: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按照美国 Paparella 教授的看法,分泌性中耳炎的分期并不能够仅根据病程的长短,更多的应该是基本的病理特征和临床的表现,换句话说,急性SOM并不意味着病程不长,而慢性SOM也并非发病时间很长的情况。对于分泌性中耳炎来说,基本的病理过程包括漏出性积液和分泌性积液两个部分。其中,前者多是由于鼓室与血管内存在着压力差异才造成血管内的水份漏入鼓室,形成中耳积液的结果。其间,鼓室内积液的形成主要是鼓室内血管内外渗透压梯度造成的,随着这种晶体渗透压的差别的消除,鼓室内的积液可以逐渐地吸收。临床上,鼓室积液多为浆液性的,稀薄,通过鼓膜穿刺或咽鼓管吹张得到排泄;同时,咽鼓管开放或中耳的负压解除后,很容易消散而痊愈。相形之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则不同,长期的中耳负压和黏膜的炎性反应,使得鼓室内的黏膜出现化生,形成更多的分泌性细胞。这种情况下,即使解除了中耳的负压状况和改变了鼓室血管内外的渗透压剃度,也很难在短期内恢复中耳黏膜的正常功能。因此,这个阶段不仅存在着血管内外的渗透压剃度问题,更重要的是中耳黏膜的分泌性细胞的化生问题,无疑,前者是功能性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中耳的负压状态得到迅速的改善;而后者则属于黏膜的器质性变化,需要维持相当时间的适宜环境才能够使那些化生的黏膜逆转。显然,急性急性SOM患者的鼓室积液多呈浆液性,治疗的预后较好,无论是从基本的病理改变还是从液体的排泄方面,都没有必要进行放置通气管的治疗。反之,慢性SOM患者是需要的。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 Tos 教授看来,倘若患者鼓膜呈现出急性炎症的表现,且鼓室积液是浆液性的,就归为急性SOM;而鼓膜已经没有明显的充血,积液是黏液性的,即为慢性SOM。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分泌物性质决定是否放置通气管的治疗。此外,1990年我们曾经观测了鼓室积液和血清镁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鼓室积液中镁含量高于血清的患者,预后都不好,即容易抽液后再复发,这与国外对SOM患者的鼓室积液和血清钾、钠水平的研究结果一致。鼓室积液中这些无机离子的增高表明中耳腔内黏膜细胞破坏和分泌细胞的释放。这种研究结果提示,鼓室积液内无机离子含量的增高预示着黏膜本身的病变,是慢性黏膜化生的结果。这项研究发表在德国《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1992年,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2# 沙发
发表于 2008-4-10 20:05 | 只看该作者
相当不错,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0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