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835|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转帖浮针疗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0 1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型的物理治疗方法,它主要运用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行进。相对于传统**方法而言,进针较浅,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浮针疗法尚无统一的,规范化命名,因为**时不像传统**一样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称为“浮针疗法”。
    一、探索之路:
    浮针疗法是传统针灸学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第一军医大学符仲华老师在腕踝针疗法及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对针灸学临床,文献和实验等方面进行思考,而于1996年发现的,最早报道于1997年第二期《针灸临床杂志》上。
    1、临床现象的启发:
    (1)腕踝针的启发:腕踝针疗法的**部位仅局限于腕和踝,临床实践表明,它对四肢远端的痛症疗效明显,而对远离腕踝关节的病症效果差。现代医学认为腕踝部的解剖结构和躯体的其它部位并无特殊的不同,由此而产生疑问:**其它部位的皮下组织结构是否也可取得佳效呢?这是发现浮针疗法的前奏。
    (2)推拿,**,拔火罐的启发:这些疗法的作用途径都是通过皮肤,皮下组织等表层组织,这说明了表层组织对于疗效的产生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桥梁作用,因此,符老师认为:表层组织是一个现代医学还未真正完全了解其机理的独特结构,也许可以以此为切入点,从表层组织中探寻一种新的疗法。
    (3)关于“得气”:在传统的针灸理论中,一直很强调“得气”这个概念,但激光治疗,电磁治疗时并无得气感,也能取得疗效,由此想到:单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一般不会有“得气”感,是否也能取效?
    2、科学研究:
    现代关于**和经络研究的一些成果是发现浮针疗法的推动力量。在此期间,众多针灸科学家的实验研究为浮针疗法的形成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众多实验结果都表明:传统**和艾灸等疗法所以能起效大多是因为各种疗法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疏松结缔组织。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假说,尚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动物实验来支持。
    3、文献研究:
    浮针疗法的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而传统的针灸理论,比如十二皮部理论,腧穴的近治作用,以痛为输的理论等都为浮针疗法的这些特点提供了文献支持,并且在《内经》中也有较多论述。
    二、浮针疗法的特点:
    1、根据病变部位所在的位置和病变部位的大小来决定进针点的选取
    2、在病灶周围进针,针尖并不达到病所,有时甚至可以相隔较远。
    3、仅仅在皮下浅刺,并不像传统**疗法那样深入肌层。
    4、并不要求患者有酸胀重麻沉等得气感。
    5、长时间留针,一般为24小时。
    6、针尖必须直对病灶,进针部位不能距离病灶太远,且进针部位和病灶一般应在关节的同一侧,尽量不要越过关节。
    三、**部位:
    1、多数情况下在距痛点6-10厘米处
    2、多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这样便于操作和留针,3、如果病痛在肋间,斜取肋间,效佳
    4、避开皮肤上的瘢痕、结节、破损等处。
    5、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时出血。
    6、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相对较差。
    四、**方法:
    右手持针,左手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使针体与皮肤呈15-20度角刺入,略达肌层,再退于皮下,放倒针身后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深度为25-35毫米,进针完毕,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干棉球盖住针孔,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五、机理探讨:
    疏松结缔组织是人体中最普遍和最有影响的要素之一,人体的所有系统均与结缔组织相联,疏松结缔组织中的基质在生命期间属胆甾相液晶体,具有压电特性,由于压电效应和反压电效应,由此产生的化学能或机械能可用以恢复分子、细胞水平的生理作用而产生疗效。同时,认为浮针疗法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作用,且不排除体液因素的影响。
    浮针疗法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同时结合现代关于针灸学的机理研究的某些成果而发展形成的。到目前为止,主要用于浮针疗法对局限性疼痛的治疗,还涉及少量的胀满,麻木等感觉异常的病变的治疗。虽然就治疗范围来说,比较传统的针灸方法,浮针疗法可能要小一些,但就疗效而言,对于适宜的病症,浮针疗法取效快捷,疗效确切,易学易用,值得广大针灸工作者深入研究。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无名+2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8-3-20 12:35 | 只看该作者
浮针疗法的研究进展

范小艺 ,王启才 ,陆丽娟.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博士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的物理疗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 (专利号:ZL97 1 14318.8)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 基准,在病痛的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 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以治疗局部病 症为主。

浮针疗法从 1996年 6月开展以来,因临床疗效快捷而确切,经过几个阶段的不断探索,其适应证已得到 了很大的扩展,本文综述如下。


1 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符氏等将 82例腕部腱鞘炎病人随机分为浮针 组(37例)和常规体针组(45例)。浮针组在距离阳性反应点(痛点或压痛点)上方或下方 2~3寸处确定进 针点,把套管针快速平刺进针,针尖对准阳性反应点, 深度 1.5寸左右,不行提插、捻转,留针 1~2天,隔 日1 次,间歇期间辅 以一指禅 法在病灶局部推拿10分钟。 体针组取阿是穴、合谷、外关、太冲,**得气后连接 C,6805--2型电针仪,电压 4V,频率 20Hz,针20 分钟,出针后,辅以一指禅法在病灶局部推拿 10分钟,每 日1 次,每周 6次。结果:(1)观察首次**效应浮针比常 规体针好。(2)15天 中浮针组治愈 35例,治愈率 94.59%;体针组治愈 38例,治愈率 84.44%。(3)痊愈时**次数浮针比体针少。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问 有显著性差异。吴氏等 用浮针治疗 60例网球肘患 者,方法:取前臂或上臂距痛点 6—20 cm处为**点, 以15度沿皮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行扫散手法,操作 5 --20分钟,留针 24 h,5次为 1疗程 ,间隔 3-- 5日。治疗 1 — 2疗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 18例,好转 36例,无效 6 例,总有效率 9o%。利氏等用浮针治疗56例髌腱损 伤的运动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取髌骨上缘距痛点 5—6 cm为进针点,快速进针后,将针尖退到皮下浅筋膜层,针体沿髌尖病痛方向缓缓推入,然后便针体做扇 形摆动,持续 5—10分钟,取出针芯,胶布固定软套管,留针24 h,隔日1次,6次一疗程。治疗结果:第 1次进 针后,患者 自觉疼痛减轻明显的有 48例,占85.7%。 最后痊愈 6例,为显 3O例,好转 17例 ,无效 3例,总有 效 率 94.6%。


2 腰部软组织伤痛

周氏等 用浮针治疗 5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以 突出阶段两侧距椎间隙或痛点 6--- 8 cm处为进针点, 针体与皮肤呈 15---25度,快速刺人皮下,将针平行推进到突出阶段附近,然后手握针柄向左右作扇形运动数 次,直至疼痛缓解或减轻,留针 8--- 24 h。治疗结果:显效44例(88%),有效4例(8%),无效 2例(4%),总有 效率 96%。李氏等 6 将 8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43例)和传统**组(43例)。浮针组取最 痛点左或右2~3寸处为进针点,针尖对准痛点,快速 平刺进针,视天气情况留针 12—48 h,3次(6天)1疗 程。传统**组取手部奇穴腰痛点;腰骶部中线疼痛,配刺人中穴;腰骶部两旁疼痛,配刺扭伤穴;痛在腰脊 柱外侧连及臀部及下肢,配刺手部后溪穴。进针后施以 中强度**量 ,得气后留针 30~50分钟,每 10分钟行针 1次,每天 1次,6次 1疗程。1疗程后,浮针组治愈 40例,显效 3例,治愈率93.0%;**组治愈31例,显效8 例,治愈率72.1%。

3 颈肩综合征

符氏等 将 86例颈椎病病人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用浮针疗法:在距离阳性反应点(痛点或压痛点) 下方 5 cm左右处确定进针点,针尖对准阳性反应点, 快速平进针。不行提插、捻转,深度为3 cm左右,留针 l 天,隔日1次,间歇期间辅以滚、四指推法在痛灶局部
推拿 10分钟。对照组用常规**法:取阿是穴、后溪。 **得气后连接 G6805—2型电针仪,电压 4v,频率 20Hz,留针20分钟,出针后施以与治疗组同样的推拿手法,每 日1次,每周 6次。15天后:治疗组(5O例)显效 38例 ,好转9例;对照组(36例)显效 8例,好转 24例。经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周氏等 用 浮针治疗 100例肩周炎病人:确定距痛点 6~8cm 处 为进针点,针体与皮肤呈 l5~25度,快速刺入皮下,并向前推进至痛点附近,然后手握针柄做扇形运动数次, 直至痛点全部消失,抽出针芯,胶布固定针柄,留针24 h,每日1次,5次 1疗程。2疗程后:治愈 84例,好转 l2例,无效4例。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符氏等 观察浮针治疗 97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 者的近期疗效,分为 2组,对照组为回顾性资料,采用 扶他林、甲氨喋呤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浮针为治疗 组:在痛点上或下 5—10 cm处确定进针点,针尖直向 痛点水平进针,进针完毕,抽出针芯,留置塑料软套管 于皮下 l~3天,隔日1次。结果:(1)治疗组(97例)和 对照组(66例)临床缓解例数分别为:28例,16例;显
效:40例,27例;总有效率:95.88%,84.48%。(2)配合 浮针治疗使甲氨喋呤用药剂量下降,同时用药剂量持 续时间相应缩短。


5 带状疱疹

李氏等用浮针治疗 56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治疗方法:以距离痛处 1.5 2寸左右的上下左 右四点中任取一点为进针点,把 1.5或 2寸 0.35 r咖 毫针快速刺人皮下,针尖直对痛所,患者无酸麻胀痛 感,留针 2—24 h,依病灶范围大小可并列加刺数针不 等,每日治疗 1次,1O次为 1疗程。2个疗程后:痊愈(疼痛消失)40例,占71.4%;好转(疼痛减轻)14例,占 25%;无效(疼痛无减轻)2例,占3。6%;总有效率为 96.4% 。


6 内脏痛

符氏等用浮针治疗2例胃炎患者。患者 l以压 痛最明显处之中脘穴下 O.06 cm为进针点,进针完毕, 中脘穴即时痛阈由原来的 1.5 kg上升到 4.5 kg,自觉 疼痛消失,留针 4 h后起针。2 天后在中脘穴向左旁开 0.03 cm处行一浮针,即时痛阈从 1.5 kg上升到3.5 kg,
留针 24 h,随访 2个月未复发。患者 2在压痛最明显 之太乙穴(左)下方处行一浮针,即刻胃部症状消失,留针 24 h随访 1个月腹部无不适。葛氏用浮针疗法 治疗 3例阑尾炎病人,方法:慢性阑尾炎在阿是穴左、 右侧7 cm处分别进针,针尖对准疼痛点方向沿皮下进针,然后使针柄呈形扇摆动 5~7次,再按压阿是穴,反 应不痛,即可取出针芯,用胶布固定,24 h后取出;急性 阑尾炎患者在阿是穴的上下左右各刺入一支浮针,刺 人每一针后,须行扫散手法至少 1O次,直至压痛明显 减轻或消失为止。


7 头面部的病症

李氏用浮针治疗 34例面瘫患者,VI眼歪斜不 遂者,选阳白、攒竹、地仓、颊车、牵正等穴为主交替施 行浮针疗法;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 颊唇沟歪斜加承浆;闭眼困难加鱼腰、丝竹空;口眼歪斜难以纠正者加地仓透颊车;病程长的患者服中药。
治疗结果:痊愈32例占94.7%,显效 1例占2.94%,好 转 1例占2.94%。陶氏参照符氏浮针疗法,用静脉 套管针替代浮针针具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太阳、头 维、丰隆、太冲穴上方或下方 3 cm处确定为浮针进针 点,与皮肤成 15~25度刺入,不行提插捻转,局部无疼 痛及酸胀感,留针 72 h,间隔 2天可再行置管,5次为 疗程。以毫**为对照组,所取穴位与治疗组相同, 留针30分钟。一个疗程后:治疗组 100例,治愈 58例,
显效 28例,有效 1l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对 照组 6o例,治愈 2o例,显效 18例,有效 1O例,无效 12 例,总有效率 80%。

另外,浮针疗法对于落枕、滑囊炎、肋软骨炎、尾痛 症、梨状肌综合征、椎后小关节紊乱等引起的疼痛疗效 亦为明显。在治疗疼痛的同时观察到,很多病人与疼痛相伴的麻木等异常感觉也能减轻或消失。

大量的临床实践已证明,浮针疗法有着很好的即 刻疗效和远期疗效,安全无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然而,浮针疗法的机理研究比较薄弱,尚待加强。 可能随着浮针疗法机理的揭示,对其他外治疗法,如针 灸、小针刀等,也能从侧面了解其本质。因为浮针疗法仅仅作用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影响因素少,见效快 捷,相对来说更容易研究,希望更多有识之士认识浮
针、重视浮针、研究浮针。
3# 板凳
发表于 2008-3-20 12:40 | 只看该作者
浮针价格高,我一直用0.35*50cm的针灸针代替,或用注射针头代替,不留针但扇形摆动的次数要多300次左右。
4
发表于 2008-3-20 20:27 | 只看该作者
用注射针头代替浮针,药水代替留针,效果也不错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2朵
头像被屏蔽
5
发表于 2013-2-19 15: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头像被屏蔽
6
发表于 2013-2-19 15: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0 05:5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