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96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基础知识]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1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吴雄志

  吾师曾升平教授,早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继求学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擅用温药治疗多种疑难重病,精于四诊,对舌诊尤多独到经验,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舌色苔色皆有冷暖之分
  一般说来,红、黄为暖色调,灰、白为冷色调,以诊病之寒热。此言其常,但亦有变。
  舌色红而鲜活者乃是真热。若红而晦暗不鲜,或红中见隐隐青光(即青紫之色),此皆寒邪内阻、阳气拂郁使然,乃属真寒假热,温之则其舌转淡,持续用药,舌转红润者愈。
  舌苔黄而鲜明者乃是真热。若黄而晦暗水滑,或白底罩黄腻之苔,或黄白相间,此皆真寒假热,温之则苔转白腻,持续用药,苔转薄白者愈。若苔黄燥而细,其色鲜明,如细沙贴于舌面,遍及舌边及舌尖者,即使甚薄,亦属有热。盖舌苔主要由舌面丝状**角化脱落上皮和渗出的白细胞等共同组成。舌边及舌尖部已无丝状**,加之苔质粒细如沙,与角化脱落上皮及食物残渣有明显不同。故曾师认为此种舌苔主要由舌面渗出的白细胞组成,患者多伴发热、口渴、咽痒、脉数等症,由于炎性细胞浸润,患者常觉口舌不爽,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多升高,法当清解。
2 舌面为阳,舌底为阴
  若舌面色绛红而舌底色淡者,乃属里寒外热;若舌面色淡而舌底色绛红而均匀鲜活者,乃属里热外寒。又有舌面腻苔满布而舌质色不可察者,宜察舌底。曾治徐某,女,28岁,1999年11月25日就诊。因发热、气急、便秘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查:白细胞总数19.8×109/L。多核细胞82%,淋巴细胞18%;骨髓中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65%,各阶段细胞形态及比值无明显异常;尿常规示尿蛋白阳性,诊断为“粒细胞增多症”。患者苔白厚腻,满布全舌,舌面隐隐有淡紫之感,而舌底红绛。曾师据舌断为寒湿外束,郁热内生。由于患者血中粒细胞明显增多,而舌面血液循环丰富,加之其苔遍及舌边及舌尖部,法当温化寒湿,湿除热退,此亦治湿不远温之意,稍用苦寒,乃属反佐,慎不可见热投凉。方用大黄附子汤合达原饮:熟附片15g(先煎半小时),细辛6g,大黄6g(另包后下),草果10g,厚朴10g,槟榔15g,干姜10g,杏仁10g,桔梗10g,枳实10g,瓜蒌30g,甘草10g,服4剂。二诊苔退,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下降。原方去大黄、干姜、杏仁、桔梗、枳实加苍术10g,防己10g,陈皮10g,柴胡10g,桂枝10g,茯苓15g,细辛加至10g,服7剂,苔转薄白,微黄,舌面底均转红润,诸症若失,复查血及骨髓均未见异常。
3 舌尖舌根宜详察
  若舌尖红赤溃疡者,宜详察舌根。满舌皆红者乃是真热,若舌中舌根色淡或红而晦暗不鲜,或见青光隐隐,此皆上实下虚之证,或虚阳外越,或气虚热中,或二者兼而有之。
4 腻苔有松密之分
  临床常见苔虽厚腻而纳运不减者,盖舌苔主要由丝状**脱落上皮形成,而菌状**散在于丝状**之间,司味觉,故厚腻之苔,若苔质颗粒松散,其间隐隐可见舌质者,多纳运不减而腻苔易化,若苔质致密成长,其间全然不见舌质者多纳运不佳。
5 察湿宜苔质合参
  湿在卫气,苔多厚腻,湿入营血,无苔者多。薛生白《湿热病篇》第32条曰:“湿热证,经水适来,壮热口渴,谵语神昏,胸腹痛,或舌无苔,脉滑数,邪陷营分。”《温病条辨》第52条曰:“暴感寒湿成疝,寒热往来,脉弦反数,舌白滑,或无苔不渴。”若营气同病,可见厚腻之苔。当此之时,最宜详参舌质。
  舌胖大,口淡不渴,部分患者可见舌面局部肿胀,甚者舌面肿胀如诸多板块镶嵌而成。部分患者舌质初觉红润,但稍一用力伸舌则舌面局部反而淡白无华,乃湿阻气分。津不上承则可见口渴不思饮,饮亦不多;邪入营分则口反不渴。心主血属营,开窍于舌,湿入营血,则舌紫暗如水浸,甚者如混泥浆水样,舌底静脉肿胀结节。其结节多分布于舌底静脉及其末梢周围,初为灰白色水泡样结节,日久则转为黄白色粟粒样结节,曾师认为结节多为血中淋巴细胞渗出增殖形成水泡样滤泡结构,日久机化则如粟粒状。
  案如刘某某,男,54岁,1998年9月因盗汗发热,乏力消瘦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何杰金氏病,结节型”,开腹手术时发现肝脾广泛浸润,病灶未能切除。同月起行化疗至1999年3月,CT示病灶略有缩小,患者白细胞下降至2.4×109/L,自动出院求治于曾师。曾师谓患者舌淡,有似阳虚寒凝,但舌肿胀晦暗,如混泥浆,则非独阳虚,且内生之寒湿深入营血,故夜热盗汗骨疼,其舌面水滑无苔不渴,舌底静脉肿胀曲张,结节满布,可资佐证。法当温经通脉,散寒除湿,药用:熟附片、制南星(上二味先煎1小时,其中,附片量由15g渐增至350g、南星量由15g渐增至60g),桂枝10g,炒白术(量由15g渐增至150g),黄芪(另包煎,量由15g渐增至500g),法夏10g,茯苓15g,升麻10g,潞党参30g,细辛6g,干姜20g,大枣50g,当归10g,甘草10g。上方服至8月,CT示全身各转移病灶消失,白细胞升至4.0×109/L,去潞党参、细辛、当归,加白芥子15g,菟丝子15g补骨脂15g,服至11月诸症消失,复查骨髓无异常发现。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糊涂王子+1确实精妙,示人以寒热真假之辨!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2-11 17:12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handshake :handshake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2-12 09:02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非常有价值!尢以寒热真假之辨有独到之处!建议加精。
4
发表于 2007-12-12 20:35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handshake 谢谢 辛苦了:victory:
5
发表于 2007-12-13 10:24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handshake 好东西,{MOD}~
6
发表于 2007-12-14 00:07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有价值请继续发些好资料
7
发表于 2007-12-22 21:48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好东西,{MOD}~ :handshake
8
发表于 2007-12-23 12:20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D :D :D :D
9
发表于 2007-12-25 22:07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MOD}!
10
发表于 2008-1-8 20:28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非常有价值!:handshake
11
发表于 2008-1-12 12:06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handshake
12
发表于 2008-2-26 09:57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handshake ,中医真是太神奇了
13
发表于 2008-2-27 11:39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谢谢分享~
:handshake :victory: :lol:
14
发表于 2008-2-27 19:53 | 只看该作者

曾升平教授舌诊经验

谢谢,很有价值,:victory: :victory: :victor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 00: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