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63|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明察疾病的各阶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2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尿道口渗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个月

诊断现场

王X X,男,35岁,1985年12月6日初诊。

患者13年前**撞伤,致尿道口渗血甚剧,经救治而血止。5年前曾复发1次。近3年来尿道口渗血复发较频,每逢受凉、劳累及房事后,必然渗血;所幸中西药物合用,渗血可以渐止。
惟2个月前因连续熬夜,尿道口渗血甚多,昼夜淋沥不绝,门诊治疗无效,乃收住外科病房。迭经输液、输血、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渗血量有所减少;又配服中药40余剂,渗血仍不止。
查阅其处方,多数系小蓟饮子、五淋散、犀角地黄汤等化裁以清热凉血,化瘀止血,间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最后一方,则是用金匮肾气丸(汤)加怀牛膝以引火归原。

刻诊:鲜血从尿道口徐徐渗出(并非随小便而下),或点滴,或呈条索状而下;1昼夜渗血4—6次,每次渗血约2—5ml,无痛感。
住院期间,曾经B超、膀胱镜及X光等多次检查全尿路、生殖器,均未发现任何病灶,无法确诊。
患者面色少华,神疲气短,纳尚可,大便微溏,舌淡紫,苔薄白,脉弦缓不任重按。

辨证论治


[学生甲]本例尿道口渗血,到底是什么病?具体地说,应当怎样来确立病名诊断?
[老师]中医书上似乎还找不到这样的病名,患者小便时,尿中固然混杂有血液,但不解小便时,尿道口亦在渗血,所以不属于尿血的范畴。
当然更不是血淋,因为血淋者必尿血,排尿时淋沥涩痛,而患者尿道口渗血时无丝毫痛感。
西医亦未能确诊,因为叠经多种现代设备检查,均未发现任何病灶。
如果非要确立病名诊断不可,权且叫做“尿道口渗血”罢。

[学生甲]本例尿道口渗血反复发作3年,加重2个月,叠用中西药物,仍渗血不止。从患者面色少华,神疲气短,大便微溏,舌淡紫、苔薄白,脉弦缓不任重按等来综合分析,其病机显然属于气虚不能摄血。
我感到难以理解的是:对于这样明显的证侯,前医为什么还要连续、持久地使用清热、滋阴、凉血的方药呢?
[老师]患者来我室就诊时所呈现的一派气不摄血的证侯,是不是一开始就出现了呢?大家知道,中医学所称的“证”,指的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上的特殊矛盾即特殊本质。因此,“阶段”二字不容忽视。
我想,第一,患者尿道口渗血加重的初始阶段,可能属于血热妄行,故而前医才使用了清热凉血止血的方药;
第二,问题出在使用清热凉血止血方药过多过久,损气伤血,凉络凝瘀,逐渐演变成以气不摄血为主的证型;
第三,前医已经有鉴其失,如最后一方是用金匮肾气丸加怀牛膝引火归原,便是明证。
这样评估前医的得失,可能较为客观吧?
[学生甲]如果执迷不悟,继续使用清热凉血止血方药,预后将如何?
[老师]气随血脱!



综合分析病史、治疗经过及现症,初步考虑为阴器络脉损伤,气不摄血。
乃试投补络补管汤合补中益气汤:
生龙骨30g,生牡蛎30g,山萸肉30g,三七6g(轧细药汁送服),黄芪30g,
党参15g,白术15g,炙甘草6g,升麻6g,柴胡6g,当归10g,陈皮10g。
服完2剂,尿道口白日已不渗血,夜间仅渗血2次,血量亦明显减少。
适笔者外出,患者改诊于一老中医,且出示上方。老中医认为符合他的思路,宜击鼓再进,然须调整部分药物:
上方去生龙骨、生牡蛎、山萸肉,加小蓟30g,藕节15g,茜草15g,生地30g,嘱服5剂。
但服完3剂后,渗血反而增多,乃辍服,而改诊于一中西医结合医师。
该医师认为尿道口渗血久不止,当是**海绵体毛细血管破损,用三仁汤重加黄柏、车前草、白茅根,嘱服5剂。
但服完2剂后,昼夜均渗血,夜间渗血尤多,遂不敢续服,惶惶然不可终日。
闻笔者归,患者急来诊,且详告以上述波折。
观其脉证,决定仍用初诊方,加服化血丹:花蕊石10g(煅存性),三七6g,血余炭3g。共轧细,温开水吞服,早晚各1次。
上2方各服5剂后,尿道口渗血完全停止。
为巩固计,嘱其再服初诊方10剂。尔后曾随访1年,尿道口渗血未复发。

思辩解惑

[学生乙]老师初诊时使用补中益气汤本已对证,为什么还要加用生龙骨、生牡蛎、山萸肉、三七呢?
[老师]不是加用,而是合用。那4味药,实为张锡纯自拟的“补络补管汤”。
此方原“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张锡纯写道,“张景岳谓:‘咳嗽日久.肺口络破,其人必咳血。’西人谓:胃中血管损伤破裂,其人必吐血。龙骨、牡蛎、萸肉,性皆收涩,又兼具开通之力,故能补肺络与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而又不至有遽止之患,致留瘀为恙也。又佐以三七,取其化腐生新,使损伤之处易愈……”
本例虽非咳血吐血,但我由此得到启发:患者13年前**损伤,致尿道口渗血甚剧,5年前曾复发1次,近3年来复发较频,久矣;而叠用中西药物不能彻底止血者,可能是阴器的络脉有所破损。
张氏谓此方能愈合肺络、胃络之破损,而未言其能愈合阴器络脉之破损,但转思均属络破,其机理应无二致.故不妨借鉴而试用之,以观后效。
若单用补中益气汤,则只能补气摄血,不能补络补管。其络脉破损之处不愈合,尿道口渗血终难彻底止住。
[学生乙]这样说来,此证的病机不是一个,而是两个:一是络脉破损,—是气不摄血。
[老师]对!络脉破损是局部病机,气不摄血是整体病机。而善于把局部病机与整体病机结合起来做通盘考虑,应当是临床工作者必具的基本功之一
2# 沙发
发表于 2007-10-27 15:44 | 只看该作者
两点感悟   1如此讲述医案,可谓入木三分。感谢楼主。
          2 由案例中  **海绵体毛细血管破损,用三仁汤加减,我百思不得其解,此医生是怎样把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如同现在的好多中医杂志里的文章,罗列几十或者上百例临床案例,便把某方与某病捆绑一起。(且不说资料的真实性)我认为这是在禁锢中医的思维,是万万要不得的。
3# 板凳
发表于 2007-10-27 18:2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分析透彻,我联系我住院病人,面色苍白,腹胀,大小便均不利,脱肛.**一直渗血.是否可以用此方.
4
发表于 2007-10-27 18:48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分析,很好,学习了。
期待你的精彩。
5
发表于 2007-10-28 09:58 | 只看该作者
权且叫做“尿道口渗血”罢

是否叫"阴衄"?
6
发表于 2007-10-28 10:10 | 只看该作者
是余国俊分析的,不是楼主分析的案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6 05: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