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34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中医诊疗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1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药之所以流传至今,并逐渐光大,主要体现在它的有效性;治疗方法的丰富多样与廉便,突出的特点是整体观与辨证论。但目前的中医现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中医工作者目前普遍存在脉诊缺陷
  西医诊病的科学性,突出表现在临床数据及影象异常的实在反应。如体温、血压的高低;心律、呼吸的快慢;并通过实验室数据检查报告,来判断诊治病情。中医则凭三个手指,一只脉枕就能***诊治疾病,与西医相比,省却很多设备和辅助医务人员,但这样的诊疗活动,在新世纪对于祖国医学,难以有质的飞跃,在中医专业某些认识导向下,如针对复合病症的诊断提法“舍脉从证”,而由此误解甚至忽略了中医在整个辨证论治的重要环节——对脉诊的重视。至今,诸多临床病历及专业期刊杂志罕见有三部九候脉象的完整规范的描述。
按脉知病,是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根据笔者临床亲身体会,准确的脉诊,在急症及疑难病?症?诊治过程中起相当重要的作用,如常见的妇女行经及外感病,在三日之内均可做到准确预报。但现实多数从业人员,会背诵《脉诀》、《脉经》者寥寥无几,会应用者就更少。因为中医辨证关键——脉诊的缺失,治疗上相应出现随意性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唯心对证治疗。
  中医先辈张仲景曾言:“按病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所谓窥管而已”。从汉代到清代的著名中医学家,无不重视分布脉诊。详细的脉诊论述屡见不鲜。在目前同等的医疗位置上,我们中医工作者诊治疾病,用***的三个手指,一只脉枕,一杆笔的操作,与西医的多项数据和辅助诊断人员加设备相比同样有很好的疗效,凭的是千百年经验。因此要加强中医基本功的训练。
  二?人云亦云的中医附和处方现象
  据报道,目前医务界首诊的误诊率达30%。也就是说十成患者有三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错误治疗与药材、资金的浪费。中医界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人云亦云及盲目中西医结合现象。临床经常看到经中西医治疗乏效患者,吃了数十剂汤药,却不知道自己患病的中医名称诊断。如本为“胸痹”,却按西医的“冠心病、心绞痛”处方;本为“痞证”,却按西医“胃炎”抗菌解毒治疗;本为伏饮,却按不伦不类的消炎加泻火而治疗呼吸道病变。无中医病名诊断,却开出中药处方,这种随意的处方、糊涂的治疗目前是一定程度存在的。应该注意的是:用中药处方治病,必须有明确的中医病名诊断及相应的病机与治则的确立;西医的各项诊断,在服用中药治疗时,只能起提示及辅助中医诊断的作用。
  三?治疗手段的单一与原始
  中药注射液的开发,带动和丰富了中医在治疗手段上的进步;煎煮药罐及单味药物提纯的应用,省却了患者煎药之苦。但对于目前中医治疗手段单一化的普遍饮片处方现状,改善犹如杯水车薪。而且上述两项,只能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单位应用,大部分基层中医人员,尚处于温饱阶段,更谈不上治疗手段的现代化。三个手指一把草药,砂锅煮药的原始方式与高科技制药工艺不可同日而语。临床中,急性病时不我待,缓不济急;危重病变化多端,其处方治法亦需数变;但目前中医临床习惯一方数剂,复诊才予更方。用纯中药治疗急症临床就更难以推广。
  四?偏、验、秘方研究热
  偏方、验方、秘方是中医的组成部分,代表着丰富多彩的治疗疾病的手段,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使用。它取决于各自人体生理的特性和特有疾病的需要,才能针对性的取效。过热的开发偏、验、秘方,实质上是追求一种方法、手段通治百病。在某种程度上医学发展尚不完善的今天,夸大偏验秘方的作用,实际上是对中医理论的扭曲、误导,甚至倒退。包括目前专科的走俏与兴起,实际上忽略、违背了中医整体观及各组织器官在整体下相互影响关联的规律。这实际上摒弃了中医在疾病动态的变化与整体诊治上与西医治疗上相对的优势。
  总之,中医药的诊疗现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应引起我们中医学者的重视,以便中医药更好地发展,走向世界。
2# 沙发
发表于 2007-8-4 20:14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同行一看!
3# 板凳
发表于 2007-9-3 16:01 | 只看该作者
:) :) :) :victory:
4
发表于 2011-9-26 10:06 | 只看该作者
很有道理  中医要想发展就得有所变化 要发扬传统的优势  改变不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03:4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