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1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产科] 【推荐】妊娠期用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6: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妊娠期用药

PDA颁布的危险等级标准

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标准为:
A类:
对照研究显示无害。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类:
对人类无危害证据。动物实验对胎畜有害,但在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害,或动物实验对胎畜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
C类:
不能除外危害性。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缺乏有关研究,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
D类:
对胎儿有危害。市场调查或研究证实对胎儿有害,但对孕妇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危害。
X类:
妊娠期禁用。在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市场调查均显示对胎儿危害程度超过了对孕妇的益处,属妊娠期禁用药。

常用药物的等级标准
一、  抗组胺药
扑尔敏(B)、西米替丁(B)、苯海拉明(B)、异丙嗪(C)

二、抗感染
1.驱肠虫药
龙胆紫(C)
2.抗疟药
氯喹(D)
3.抗滴虫药
甲硝唑(B)
4.抗生素
丁胺卡那霉素(C)、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新霉素(D)、头孢菌素类(B)、链霉素(D)、青霉素类(B)、四环素(D)、土霉素(D)、金霉素(D)、杆菌肽(C)、氯霉素(C)、红霉素(B)、林可霉素(B)、多粘菌素B(B)、万古霉素(C)
5.其他抗生素
复方新诺明(B/C)、甲氧苄胺嘧啶(C)、呋喃唑酮(C)、呋喃妥因(B)
6.抗结核病药
乙胺丁醇(B)、异烟肼(C)、利福平(C)、对氨水杨酸(C)
7.抗真菌药
克霉唑(C)、咪康唑(C)、制霉菌素(B)
8.抗病毒药
金刚烷胺(C)、阿糖腺苷(C)、病毒唑(X)、叠氮胸苷(C)、无环乌苷(C)

三、抗肿瘤药
博来霉素(D)、环磷酰胺(D)、瘤可宁(D)、顺铂(D)、阿糖胞苷(D)、更生霉素(D)、噻替哌(D)、柔红霉素(D)、阿霉素(D)、氟尿嘧啶(D)、氮芥(D)、马法兰(D)、氨甲蝶呤(D)、长春新碱(D)

四、植物神经系统药
1.拟胆碱药
乙酰胆碱(C)、新斯的明(C)
2.抗胆碱药
阿托品(C)、颠茄(C)、普鲁苯辛(C)
3.拟肾上腺素药
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C)、异丙肾上腺素(C)、间羟胺(D)、多巴胺(C)、多巴酚丁胺(C)、间羟舒喘宁(B)、羟卞羟**(B)

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  中枢兴奋药
**(B)
2.解热镇痛药
乙酰水杨酸(C/D)、非那西丁(B)、水杨酸钠(C/D)
3.非甾体抗炎药
吲哚美辛(B/D)
4.镇痛药
可待因(B/D)、**(B/D)、**(B/D)、哌替啶(B/D)、纳洛酮(C)
5.镇静,催眠药
异**(C)、**(C)、苯**(B)、水合氯醛(C)、乙醇(D/X)、安定(D)、硝基安定(C)
6.安定药
氟**(C)、氯丙嗪类(C)
7.抗抑郁药
多虑平(C)

六、心血管系统药物
1.强心甙
洋地黄(B)、***(B)、洋地黄毒甙(B)、奎尼丁(C)
2.降压药
可乐宁(C)、甲基多巴(C)、肼苯达嗪(B)、硝普钠(D)、哌唑嗪(C)
3.血管扩张药
亚硝酸异戊酯(C)、潘生丁(C)、二硝酸异山梨醇(C)、硝酸甘油(C)

七、利尿药
双氢克尿噻(D)、利尿酸(D)、速尿(C)、甘露醇(C)、氨苯蝶啶(D)

八、消化系统药
复方樟脑酊(B/D)

九、激素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
可的松(D)、倍他米松(C)、**(C)、氢化**(B)
2.雌激素
已烯雌酚(X)、雌二醇(D)、口服避孕药(D)
3.孕激素
孕激素类(D)
4.降糖药
胰岛素(B)、氯磺丙脲(D)、甲磺丁脲(D)
5.抗甲状腺药物
丙基硫氧嘧啶(D)、他巴唑(D)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yabin+3本版己经有了相关资源啦,呵呵
收到3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0-20 18:2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分享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0 23:50 | 只看该作者
妊娠期中药的使用

中医学历来重视孕妇用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认为孕期服用中草药必须对证,即使一般补养的药物,也应当平和适中,与孕妇的体质相符。

怀孕期间,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中药,都应禁用或慎用。禁用药大都是毒性强峻和药性猛烈的药物,也有致畸、致流产、死胎的作用。例如:麝香、斑蟊、水蛭、虻虫、商陆、巴豆、牵牛、大戟、三棱、莪术等。慎用药包括通经祛瘀、破气破血及辛热滑利的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干姜、肉桂、半夏等,但在病情需要的特殊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唯须严格注意掌握剂量,适可而止,以免伤胎。

为避免精神**,对孕妇原则上不宜运用针灸。

怀孕后不要滥用中药补品。因为中医认为,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使孕妇机体处于一种“阴血偏虚,阳气偏亢”的生理状态,所以民间也有“产前宜凉”的说法。

人参是大补元气之品,孕后久服或用量过大,则使“阳气愈盛,阴血愈虚”,不仅对胎儿和孕妇无益,反而会加重妊娠呕吐、血压增高等现象,还可促使**出血或流产、胎儿窘迫等。笔者在临床上发现许多有先兆流产的患者,是因为吃了人参、桂圆等温热属性的补品而致。此外,像鹿茸、鹿胎膏、麟角胶等温热大补之品,孕后也不宜服用。如果阴虚内热的症状较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滋养阴血的补品,如银耳汤等。

中医对于妊娠期间的疾病,是本着治病与安胎并举的原则。鉴于现代医学保胎的种种弊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中医无损伤的自然安胎方法。

中医安胎,是通过调理孕妇的脏腑、气血及冲任诸脉,使孕妇全身机能得到改善,胎儿也就自然得以安养。只要运用恰当,对胎儿不会造成损伤,而且也不会强行保存应该被淘汰的胚胎。

经临床追踪观察和科研证实,用中药保胎后出生的儿童,其智力与健康完全和那些正常妊娠后出生的儿童一样,可见中药安胎是没有什么副作用的。

[ 本帖最后由 dcg123 于 2006-10-20 23:51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08:1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