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神医学] 孤独症不是精神病也与家庭环境无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5 11: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孤独症不是精神病也与家庭环境无关
        儿童孤独症(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起病于儿童早期,通常为出生30月内或3岁。

  儿童孤独症由美国精神病学家Kanner首先报道,1943年Kanner描述了一组儿童,从生命早期开始,就  
表现为不能象正常儿童一样与周围的人们和环境建立联系。他们似乎与环境是隔离的,语言异常或者根本就没有语言,不寻求拥抱、待人如同待物、很少目光接触、行为刻板等。他将这种症状称为“孤独性情感交往紊乱”。我国则由南京市脑科医院儿童心理研究所前所长陶国泰在1982年首先报道4例儿童孤独症,但我国目前尚没有该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一般认为孤独症的患病率为千分之一。

  Kanner于1943年首先提出孤独症诊断后,也同时提出了孤独症的病因是由于父母亲在情感方面的冷漠和教养过分形式化所造成。经过数十年的广泛研究,现在已经证实,孤独症与父母亲教养方式无关,而所谓一部分孤独症父母表现的冷漠和教养形式化,其实表明其父母亲可能存在轻型的类似障碍。

  尽管目前孤独症的病因仍不明了,过去认为“冰箱样的母亲”、早期家庭环境不良、教养不当、胎儿期新生儿各种损伤和疾病等,现在已经全部被否定。世界上很多国家已将孤独症作为热门课题进行研究,相信孤独症的病因在不久的将来将被揭开。

       孤独症并非精神病,而是广泛性发育障碍,其病因与环境因素无关,属于神经生物学问题。因此,孤独症患者的父母应该克服悔恨、内疚的情绪,积极参加治疗。

                                           失眠、抑郁症、精神病
        失眠、抑郁症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失眠、头痛、乏力多梦、心慌、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重者表现情绪不稳、情感淡漠、精神压抑、悲观幻想、举止失常、精神障碍等症状。
     精神病属脑功能紊乱,造成精神活动失常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彻夜无眠,胡言乱语,幻觉妄想,行为紊乱,悲观厌世,强迫思考,恐惧焦虑,紧张等症状。
     该病虽属心理疾病,但与先天素质和性格特点有密切关系。由于人们对该病缺乏认识,认为是治不好的疾病,和长期服药副作用大,产生依赖性,停药易复发而拒绝治疗成了医学难题。

                                 不能轻易诊断神经衰弱
      有神经衰弱症状的不一定都是神经衰弱。很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若是把这些疾病都诊断为神经衰弱那就错了。神经衰弱的诊断在我国存在着明显的扩大化倾向,这种诊断的扩大化倾向至少有以下坏处:

  (l)延误诊断:患者自身、患者家属及医生都认为神经衰弱是一种很轻的“良性”疾病,因而,就有可能忽略了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基本疾病,即我们平常所说的“一时障目,不见泰山”。

  (2)延误治疗:迄今为止,神经衰弱还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诊断为神经衰弱,患者和医生就可能有意无意地放弃寻找特异性治疗和争取最佳治疗效果的努力,使一些本来可能得到很好治疗的疾病失去治疗机会。

  (3)延误康复:由于未能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合适的治疗,使原有疾病慢性化、迁延化,治疗起来也就非常棘手,使本来可以治好并可以完全康复的疾病变成了难治之症,甚或是不治之症。

                                               更年期症状和神经衰弱
       女性45~55岁(绝经期),男性55~65岁,这一年龄阶段称为“更年期”,是由中年向老年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特别是性腺功能逐渐向衰老过渡,并处予一种不稳定阶段,这样便容易在精神因素或躯体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平衡失调。更年期综合征便是这种平衡失调的结果,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患者常常有头痛、头晕、失眠、手颤抖、对声光**敏感、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惹以及疲倦乏力等神经衰弱的症状。

  此外,患者还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血压波动、胸闷憋气、阵发性面部发红、身体忽冷忽热、出汗多、四肢发麻,胃肠功能失调表现为食欲减退、胃部不舒服和便秘等,多数患者有月经紊乱和性功能减退,但偶尔有性功能亢进者。有的患者在不愉快的精神因素**下,可有癔病样发作,患者全身挺直,四肢抽动,过后大声哭诉自己的痛苦心情等。

  本病的上述症状可持续较长时间,然后逐渐康复。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较严重的更年期忧郁症或更年期偏执状态。

  由于更年期综合征常伴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因此,往往容易于神经衰弱相混淆。但本综合征在更年期发病,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特别是性功能的变化。借此可与神经衰弱相区别。

                            表现为神经衰弱的疾病
        神经衰弱的症状可以在很多情况下出现。因此,在诊断神经衰弱症的时候,还需要与很多疾病区别开,并不是一有神经衰弱症状就是神经衰弱。下列疾病就常常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l)神经衰弱综合征: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肺结核、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维生素 Bl缺乏、糖尿病和铅、汞职业中毒等的早期均可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患这些疾病时出现的神经衰弱症状也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上述这些疾病各有自己的病史特点,进行查体和化验可以发现有相应的改变。如这些疾病发生在神经衰弱以前,往往会助长神经衰弱的发生。

  (2)其他神经官能症:如焦虑症、疑病症、抑郁症等都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3)精神病:有的精神病患者在发病的早期、病程中或缓解期,都可以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仔细观察,则可以发现它与神经衰弱有所不同。神经衰弱患者主动求医,治病心切;而精神病患者却对自己漠不关心,不主动求医。如果发现患者还有性格孤僻、思维异常、行为离奇,则更不应考虑是神经衰弱了。





  由此可见,在出现神经衰弱症状时,不可贸然诊断为神经衰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9 21: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