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84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转贴】 [原创]“补阳还五汤”的自画像(欧阳真理原创,转自中国医药卫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5 18: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补阳还五汤”的自画像
补阳还五汤”的自画像
  “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四句歌诀,已把我介绍得淋漓尽致。不错,我就是“补阳还五汤”,中药方剂队伍中威名远扬的战将,在攻克中风顽症中屡建奇功,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诞生于清朝,孕育于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之中。还在我婴幼稚气之时,便像当年小哪吒一样,显示了济世救人的神通和除魔治顽的威风。王清任认为,中风属于“气虚血瘀”,治当补气为主,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为辅。他知道我有“补气、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本领,便用我治疗中风,使众多偏瘫患者重新站了起来,让失语的病人重新获得了说话的功能,让口眼歪斜的病人恢复了昔日的面容。从此,他和我一起天下扬名。
  我怎么会有如此神功?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孤独的英雄,用现代话讲,我实际上是一个“战斗的集体”,是一支由7名成员组成的小分队。为首者是黄芪,它率领当归尾、地龙、赤芍、川芎、桃仁、红花6员大将,组成了一个目标一致的精锐攻坚队伍。主攻的目标就是那些气虚而血行迟缓、瘀血凝滞、阻塞经络的病症,也就是现代所说的脑梗塞、脑溢血后遗症等疾病。
  只要你看看我们每个成员的本领,你就不会再怀疑我的功力了。
  《读医随笔•承制生化论》云:“气虚不足以推血,则血必有瘀”。气虚是血瘀的前提,血瘀是气虚的产物。主帅黄芪在滋补药中首屈一指,黄芪补气,气足就能推动血行,营养周身;当归尾既能补血又可活血,且兼行气之功,为血病之要品;赤芍、桃仁、红花专长活血化瘀;川芎活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对血行不畅引起瘀滞之症,颇有奇功,且能引经上行;地龙更有疏通经络之效。7位战将,携手并肩,补中寓散,散中寓补,使气旺血行,瘀去络通,诸证渐愈。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对我评价颇高,说我治疗脑血管意外及其后遗症,有效率为85%~100%。
  医生们经过一个半多世纪对我的考验,摸清了我们每个成员的性格脾气和功力,掌握准了每个成员的用量。主帅生黄芪的用量较大,可以从30~60g开始逐渐增加用量至120g,“活血化瘀将”中的当归尾可用20g,川芎15g,赤芍、桃仁、红花各10g;“通经活络将”地龙用量可为10~15g。
  多年来,人们对我也存有一种偏见,认为我对缺血性中风有特效,对出血性中风则不敢放心让我出战,恐怕活血化瘀引起再出血。其实,这是人们对我的误解。中风虽有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之别,但无论血溢脉外或瘀阻脉内,均应用补气推动血行,活血化瘀疏通经络。隋帮森在“威胁生命的文明病”一文中曾指出:“脑出血后再出血的机会很少。经尸体解剖证实,出血局部已经机化结疤,疤痕对易出血的小血管起着支持和保持作用,同时该处的血流量低,压力小,不易再出血,故不必有活血化瘀而致再出血之虑”。
  只要有识之士在恰当的时候,不失“战机”,把我们用在刀刃上,我们将不负众望,全力以赴奔向“战场”。为攻克中风及其后遗症这一威胁人类健康的“元凶”,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25 18:54 | 只看该作者
王清任是古代中医界的创新代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4 11: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