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53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病例讨论] 请帮忙分析突发性耳聋持续眩晕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24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病情介绍
赵伟,男,37岁,高级工程师。
1、发病时: 2003年5月8日下午1:00开始有4次短暂的头晕、左耳堵塞现象,每隔1小时1次,每次持续1分钟时间,然后恢复正常,下午6:00左右,突然天旋地转,跌倒在地,左耳有堵塞失聪感,持续5分钟左右,然后听力恢复正常。从此时开始,一直头晕,但症状较轻,第2天下午4:00,突然感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摔倒在地,左耳听力很快(在瞬间)完全消失,到医院后,医生说是耳背,不需要住院,后来头晕症状逐渐加重,发病后第3天已经无法行走后住院。后来多次做电测听:左耳听力为全聋,100分贝听不见,右耳正常,但是从发病以后一直头晕(每天头晕)、从未间断、时轻时重。因为头晕严重,已经极大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内心极为痛苦。

2、住院治疗:住院后,脑部/耳部核磁共振、CT为正常,(备注:8个月后重新做核磁共振,发现脑部有两、三个很小很小的栓塞点,但还远远称不上是血栓,2006年作脑部核磁共振,无异常情况),头晕相当严重,一直有耳鸣现象。医院推测为内听动脉血栓形成。治疗方法有:高压氧3个疗程,东菱、赛莱乐、金纳多、能量合剂等输液,素碧林注射,服药有都可喜、弥可保、尼膜同等,经一个月治疗出院:头晕、耳聋现象未见改善。出院后长时间服用都可喜、尼膜同、西比灵、达纳康等,头晕、耳鸣无改善。

3、出院后:一直服用西药和中药汤剂等,头晕、耳鸣、耳聋现象未见改善,上述诸症状时轻时重(耳聋症状无变化,左耳全聋)。

4、目前症状
(1)        耳鸣:生病后,耳鸣从刚开始声音很小,3个月后声音增大,声音为“嗤嗤”声,像压力容器放气的声音。在嘈杂、吵闹的环境中,左耳内的响声会更大,且此时头会更晕;耳内有回音,可能是重听现象,总之害怕嘈杂。一般来说,耳鸣的响度与头晕的程度、耳堵的程度成正比。
(2)        头晕:从发病开始至今,一直头晕,时重时轻。
严重时的症状:感到脑缺氧(脑供血不足,一阵阵的短暂头脑空白)、左耳周围(左半脑)经常发硬麻木,身体和头会不自觉地不停地轻微左右摇晃,走路时平衡感差(步态跌跌撞撞)、有明显的身体摇晃感,视物摇晃或旋转,站立、行走不稳,有摔倒的倾向,感觉有轻微的恶心,走路时心一直拎着,生怕倾倒。
头晕特别严重时:除了上述“严重时的症状”外,感觉周围物体严重旋转摇晃/地面倾斜,左耳内闷堵感强,有恶心要呕吐的感觉,左半脑发硬麻木且左半脸麻木,感觉脑部缺氧(脑供血不足,一阵阵的短暂头脑空白),感觉要昏厥,有时伴左半脑轻微头痛。最严重的时候,说话语无伦次,手的使用有点不协调,自己感到脸部器官左右歪斜不对称、视力不对称、思维不连续。很严重时意识有轻微障碍,自我感觉要中风(有身体支撑不住的感觉,感觉身体与神志分离,觉得大脑不听使唤),心理感到特别恐惧;

2003年11月、2004年11月、2005年12月、2006年5月都发生过头晕特别严重,每次持续数天(7天至15天),后经过住院治疗或挂刺五加注射液、赛来乐、血塞通等,症状稍稍有所减轻但不能消除。生病后至2005年10月一直服用中药,后停止,从2005年12月开始,头晕症状加重,持续时间也比以前长,2006年5月份以后,头晕变得更加频繁、更严重。
头晕不严重时:感到平衡感稍有不好,耳堵现象较轻,耳鸣现象会少量减轻。
经大约统计,大约85%的时间感觉头晕严重,5%的时间感觉头晕特别严重,10%时间感觉头晕较轻。但是2006年5月份以来,“头晕较轻”的情况已经没有了,头晕一直严重或很严重,并且出现脑鸣。

头晕厉害与否,似乎没有规律可言,但是几乎每次气温寒冷骤降、睡眠不够、多食荤油、气压低(暴风雨来之前)时,头晕症状往往会加重。其它时候,好像头晕的严重与减轻之间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生病前的概况简介:每天抽烟近2包,15岁时有一次做了8小时的长途汽车后,头晕耳鸣厉害达1小时左右。1985年(16岁),一次在浴室洗澡,一次在长跑比赛后,两次均出现了眼睛失明现象,时间为几分钟。1996年,在一个噪音很大的车间出来后,短时间耳聋(大约半分钟),然后恢复正常。出生以后的体质一直较弱。
发病前一段时间工作压力大,身体劳累、心情不好。
2006年7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作耳内注射庆大霉素的治疗,此治疗方法对突发性耳聋后的眩晕治愈率为90%(对耳源性前庭导致的眩晕有效),但此注射对我没有效果。
经核磁共振检查,西医的神经内科认为检查无异常,可能是生病的预后不好,耳鼻喉科认为可能是主管平衡的前庭有损伤导致外周性眩晕,北京和上海的耳鼻喉科***专家都认为可以做前庭神经切断术来解决眩晕,但是我自己判断像是中枢性眩晕。
2006年8月
生病后所做的医学检查的时间与结果
1、        电测听:2003年5月至今,共做过3次电测听,右耳10-20分贝,左耳90-110分贝(全聋);
2、        声导抗:2003年11月,右耳反射阈同侧85-90,对侧大于115;左耳的对应值为大于110和90-100;
3、        脑部核磁共振和CT:2003年5月刚发病时,脑部核磁共振和CT正常,未发现异常;2006年5月份作脑部、颈椎等核磁共振(MRA、MRI),结果无异常;
4、        耳部核磁共振和CT:2003年8月,正常;
5、        经颅多普勒(血栓)检测:2003年5月,2004年2月,正常,各动脉管段血流速、频谱形态及声频未见异常;
6、        前庭功能检查:2003年10月,左侧前庭反应明显下降;2006年6月再作前庭功能检查,无一侧功能低下(是否有所代偿?)。经2006年左耳注射庆大霉素两周后左耳半规管功能低下,目前正在作前庭康复训练。
7、        血粘度检查:2004年2月,血粘度2个指标超标;血脂高。经过饮食控制,2006年4月体检,血粘度基本正常,血脂正常。
8、        心电图检查:一直窦性心律,早博。
9、        脑部CT:2004年5月,正常。
10、        颈部血管多普勒:右椎A狭窄,伴供血不足;右颈总动脉弹性下降。颈A血管弹性下降(血管硬化)。(注:我是左耳聋)
11、        1995年鼓楼医院诊断为心肌炎,但平时并无症状,可能当时诊断失误。

我个人认为:主要症状像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粥样硬化,最近看相关文章,提及:”血管壁的硬化后,血管狭窄,血栓脱落堵塞远端动脉,栓塞内听动脉,从而造成迷路动脉卒中。”(迷路动脉为耳蜗动脉和前庭动脉供血,我左耳突聋且严重眩晕,结合颈部血管多普勒的检查结果,且结合生病后持续眩晕的症状,似乎和上述症状极为相似?)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24 15:31 | 只看该作者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目前,国内对突发性耳聋的诊断标准按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颁布的《突发性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1、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2、病因不明。3、可伴耳鸣。4、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5、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本病的临床特征在于突然出现听力下降,约半数患者在听力损失前或后出现眩晕。说明该病病损的部位不仅仅局限于耳蜗,前庭系统亦常受到损害。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耳鸣。许多学者试图把是否伴发眩晕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因此,对突发性聋患者前庭功能状况进行深入研究,是临床医生所感兴趣的课题。

突发性聋伴随眩晕的发病机理与突发性聋自身一样仍未十分明确。但肯定的是突发性聋的可能病因对耳蜗造成损害外,还累及前庭器。从解剖上,内听动脉沿途供血于神经节细胞、神经纤维、硬脑膜和蝶网膜等组织。它分成二个主支:耳蜗总动脉和前庭前动脉。前者再细分成耳蜗主动脉和前庭-耳蜗动脉。前庭-耳蜗动脉进一步分支形成耳蜗动脉和前庭后动脉。耳蜗主动脉供血于耳蜗顶部四分之三部位,而耳蜗动脉则供血于底部的四分之一的部分。前庭后动脉则是球囊下部和后半规壶腹的血液{MOD}来源。前庭前动脉供血于椭圆囊、球囊上部、前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的壶腹。从以上血管解剖显示耳蜗底部和前庭下部的供血来源于同一动脉分支,而且耳蜗基底转感觉细胞对缺血的敏感性要比顶转明显,与临床上伴随眩晕患者以高频及重度听力损失的特征相一致。因此,突聋是否伴发眩晕机理之一可能与内听动脉的这种复杂的血管分支受累范围有关。

耳蜗相对前庭对缺血更为敏感,且对缺血的抵抗力要差,从而解释为何并非每个患者都伴有眩晕,而突聋患者眩晕往往具有发病快,持续时间短,不反复的特点。

目前突聋的治疗效果仍然欠理想,而在预后因素中,许多学者认为眩晕有明显的相关性,是预后不良的一个指征,耳鸣则无相关性。有学者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伴随眩晕者其起始听力损失多表现为重度或高频听力损失, 预后差。因此突聋患者应关注其是否伴随眩晕及前庭功能状况。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2-19 21:48 | 只看该作者
楼主 我就想知道你是怎么治疗的。  现在如何?
用过啊什么方法? 哪种方法有效。 我太需要这部分治疗 方法和药物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3 21:59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