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2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急救医学] 心肺复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1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心肺复苏
一、        现代对死亡的认识
即对心搏骤停是否受取心肺复苏的认识和判定。
A、院前判别伤病人员死亡的参考凭证,美国有“院前现场宣布死亡的凭证”规定
(1)年龄:老年需得到家属充分理解,方能下“无需复苏”医嘱。
儿童无任何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都需进行复苏抢救。
(2)慢性病终末期:家属接受死亡现实,可不做复苏。不能接受现实者应对患者进行复苏抢救,并转送就近医院进行急诊抢救。
(3)困在难以解脱环境中的伤员:如车辆被积压在车中等可以宣布死亡。
(4)明显以死亡(已出现“尸斑”或四肢网纹)可以宣布死亡。
B、如何判断到达医院急诊室的伤、病人员死亡。
(1)        严重创伤的伤员:无论任何原因引起,无心搏和呼吸,首先考虑立即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BLS)A、B、C、D步骤。同时处理受伤部位的止血、清创、固定,并积极纠正休克(如有休克)。抢救30MIN后仍无生命体征可判定死亡,征得家属同意放弃抢救。
(2)        有心脏病史或心脏病发作史:立即进行复苏(BLS)和(ALS)30MIN无任何反应,何以认定死亡。
(3)        各种慢性病史(如尿毒症、肝硬化、晚期癌症)等患者,应进行复苏。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紧急处理。如除颤2―3次后无自主心搏,可认为死亡,不必坚持30MIN。
(4)        癌症患者并非晚期:积极复苏,同第二条。
C、如何对待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
有观点认为:PVS生物学观点不属于“整个机体死亡”,社会学认为已经“死亡”。我国普遍认为如此。PVS现在已有成功恢复意识和认知力。




















二、        心肺脑复苏技术
1、        心脏搏动骤停临床诊断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呈深昏迷状态;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短暂抽搐样呼吸;4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心搏骤停发生在一分钟内为70%,以后每隔一分钟递减
10-30%,肌电分离,心室停搏。5瞳孔固定及皮肤发绀。心搏停止后45分钟开始放大,1-2M后固定。6血压测不到
临床上也可见自主呼吸停止后引起心脏停搏,如窒息、中毒等。心脏骤停20-30S呼吸即止,呼吸停止至心脏停搏可维持多长时间,未见统一报告。一般5-10分钟。
2、        心肺脑复苏临床操作:
规定抢救成功的因素:
A早期通路;B早期CPR;C早期除颤;AED,现场抢救尽早实施,美国AHA(心脏病协会)广泛推荐使用AED。 D早期基础生命支持。E早期ACS;F循环支持

早期基础生命支持(BLS)basic life support
A-畅通呼吸道
B-呼吸支持:人工呼吸以B:C=1-2:5-15
C-循环支持: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分
D-除颤
有研究认为:心脏呼吸停止的最初12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与否和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关系,大多数医护人员不愿对口呼吸,2000年国际复苏会议规定。如抢救者对一个陌生人不愿口对口人工呼吸,则可以不进行词项操作,但必须进行胸外按压。

BLS成功与否关键:是否能够坚持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BLS规范:患者仰卧位,如为软床则在身下垫一块硬板或将病人转移至地板。按照ABCD进行操作。

早期ALS加强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pupport)
ALS是指为正常呼吸而进行的气管插管、药物治疗、监护和其他先进技术。按照ABCD顺序进行

介绍胸外按压和心脏除颤心起搏使用方法。













3、        心肺复苏药物:
(1)        A静脉途径,主要给药途径
B经气管支气管树给药:如一时不能建立静脉通道而插管成功者,可将复苏药物以静脉剂量1-2倍加等渗盐水稀释至10毫升经气管插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树。作用速度和静脉给药无差别。
C心内注射:易损伤肺和心脏,易至心内感染,且心内注射影响持续心外按压。临床上不主张心内注射。
(2)        一线药物:
肾上腺素:作用增加主动脉压力改善心脑血流灌注,促使自主心搏恢复。剂量1毫克,无效时1-3分钟后重复给药。不推荐大剂量。
阿托品:用于心脏停搏和肌电分离。剂量1毫克
垂体后叶素:治疗顽固性休克室颤。治疗剂量:40IU单次用药
利多卡因:室颤  剂量:1-2毫克/千克 继而1-4毫克/M 维持
二线药物:指CPR已获得初步成果时应用的药物。
多巴胺:升压强心,微量注射,血压维持。
碳酸氢钠:不应过早使用
     有效通气及胸外按压10分后PH值低于7、2或心搏停止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严重高钾血症。
4、        脑复苏措施
(1)        全身支持疗法: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基础。
(2)        脑组织支持疗法:
改善南组织的血液灌注
**类药物应用
钙拮抗剂的应用
自由基清除剂
654-2等运用
头部选择性低温
5心肺复苏成功指标
(1)自主心脏搏动:心电图示窦律恢复,房性、交界性心律房扑、房颤亦为自主心脏恢复。
    (2)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3)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意识好转 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恢复 吞咽动作出现
终止复苏指标: 复苏成功转下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大脑持续缺血4-6分钟
        心肌耐缺血时间30%
        经30分钟的BLS和ALS心脏无肌电活动和终止复苏
5、        生命支持
(1)        维持循环功能,心电监护
(2)        维持水、电解质和平酸碱平衡
(3)        维持呼吸功能,监测动脉血液分析
(4)        监测肾功能
(5)        监测颅内压
(6)        胃肠系统保护和营养支持
三、        2000国际心肺服苏指南学习

 2000年心肺指南中几处规定:
1、        诊断心脏骤停:将大动脉搏动不作为诊断标准。
院前抢救中(尤其是非医护人员操作时,易将自己手指动脉搏动误认为病人动脉搏动。 
2、        心肺复苏操作:
A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
B废除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为金标准,视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作用等同于插管呼吸。
C肾上腺素治疗剂量不同意大剂量有特别治疗意义。规定剂量为1毫克,第二第三次仍为1毫克。

个人意见:此指南为国际性、综合考虑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视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定。









心肺复苏
一、        现代对死亡的认识
即对心搏骤停是否受取心肺复苏的认识和判定。
A、院前判别伤病人员死亡的参考凭证,美国有“院前现场宣布死亡的凭证”规定
(1)年龄:老年需得到家属充分理解,方能下“无需复苏”医嘱。
儿童无任何原因引起的心搏骤停都需进行复苏抢救。
(2)慢性病终末期:家属接受死亡现实,可不做复苏。不能接受现实者应对患者进行复苏抢救,并转送就近医院进行急诊抢救。
(3)困在难以解脱环境中的伤员:如车辆被积压在车中等可以宣布死亡。
(4)明显以死亡(已出现“尸斑”或四肢网纹)可以宣布死亡。
B、如何判断到达医院急诊室的伤、病人员死亡。
(1)        严重创伤的伤员:无论任何原因引起,无心搏和呼吸,首先考虑立即心肺脑复苏的基本生命支持(BLS)A、B、C、D步骤。同时处理受伤部位的止血、清创、固定,并积极纠正休克(如有休克)。抢救30MIN后仍无生命体征可判定死亡,征得家属同意放弃抢救。
(2)        有心脏病史或心脏病发作史:立即进行复苏(BLS)和(ALS)30MIN无任何反应,何以认定死亡。
(3)        各种慢性病史(如尿毒症、肝硬化、晚期癌症)等患者,应进行复苏。同时针对原发病进行紧急处理。如除颤2―3次后无自主心搏,可认为死亡,不必坚持30MIN。
(4)        癌症患者并非晚期:积极复苏,同第二条。
C、如何对待持续植物状态患者(PVS)
有观点认为:PVS生物学观点不属于“整个机体死亡”,社会学认为已经“死亡”。我国普遍认为如此。PVS现在已有成功恢复意识和认知力。




















二、        心肺脑复苏技术
1、        心脏搏动骤停临床诊断标准:
1意识突然丧失呈深昏迷状态;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短暂抽搐样呼吸;4心电图表现为:心室颤动,心搏骤停发生在一分钟内为70%,以后每隔一分钟递减
10-30%,肌电分离,心室停搏。5瞳孔固定及皮肤发绀。心搏停止后45分钟开始放大,1-2M后固定。6血压测不到
临床上也可见自主呼吸停止后引起心脏停搏,如窒息、中毒等。心脏骤停20-30S呼吸即止,呼吸停止至心脏停搏可维持多长时间,未见统一报告。一般5-10分钟。
2、        心肺脑复苏临床操作:
规定抢救成功的因素:
A早期通路;B早期CPR;C早期除颤;AED,现场抢救尽早实施,美国AHA(心脏病协会)广泛推荐使用AED。 D早期基础生命支持。E早期ACS;F循环支持

早期基础生命支持(BLS)basic life support
A-畅通呼吸道
B-呼吸支持:人工呼吸以B:C=1-2:5-15
C-循环支持:胸外心脏按压:频率100/分
D-除颤
有研究认为:心脏呼吸停止的最初12分钟内,进行人工呼吸与否和病人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关系,大多数医护人员不愿对口呼吸,2000年国际复苏会议规定。如抢救者对一个陌生人不愿口对口人工呼吸,则可以不进行词项操作,但必须进行胸外按压。

BLS成功与否关键:是否能够坚持不间断的胸外按压。
BLS规范:患者仰卧位,如为软床则在身下垫一块硬板或将病人转移至地板。按照ABCD进行操作。

早期ALS加强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pupport)
ALS是指为正常呼吸而进行的气管插管、药物治疗、监护和其他先进技术。按照ABCD顺序进行

介绍胸外按压和心脏除颤心起搏使用方法。













3、        心肺复苏药物:
(1)        A静脉途径,主要给药途径
B经气管支气管树给药:如一时不能建立静脉通道而插管成功者,可将复苏药物以静脉剂量1-2倍加等渗盐水稀释至10毫升经气管插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树。作用速度和静脉给药无差别。
C心内注射:易损伤肺和心脏,易至心内感染,且心内注射影响持续心外按压。临床上不主张心内注射。
(2)        一线药物:
肾上腺素:作用增加主动脉压力改善心脑血流灌注,促使自主心搏恢复。剂量1毫克,无效时1-3分钟后重复给药。不推荐大剂量。
阿托品:用于心脏停搏和肌电分离。剂量1毫克
垂体后叶素:治疗顽固性休克室颤。治疗剂量:40IU单次用药
利多卡因:室颤  剂量:1-2毫克/千克 继而1-4毫克/M 维持
二线药物:指CPR已获得初步成果时应用的药物。
多巴胺:升压强心,微量注射,血压维持。
碳酸氢钠:不应过早使用
     有效通气及胸外按压10分后PH值低于7、2或心搏停止前存在代谢性酸中毒或严重高钾血症。
4、        脑复苏措施
(1)        全身支持疗法:心肺复苏是脑复苏的基础。
(2)        脑组织支持疗法:
改善南组织的血液灌注
**类药物应用
钙拮抗剂的应用
自由基清除剂
654-2等运用
头部选择性低温
5心肺复苏成功指标
(1)自主心脏搏动:心电图示窦律恢复,房性、交界性心律房扑、房颤亦为自主心脏恢复。
    (2)瞳孔缩小,对光反应恢复
    (3)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意识好转 肌张力增加 自主呼吸恢复 吞咽动作出现
终止复苏指标: 复苏成功转下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大脑持续缺血4-6分钟
        心肌耐缺血时间30%
        经30分钟的BLS和ALS心脏无肌电活动和终止复苏
5、        生命支持
(1)        维持循环功能,心电监护
(2)        维持水、电解质和平酸碱平衡
(3)        维持呼吸功能,监测动脉血液分析
(4)        监测肾功能
(5)        监测颅内压
(6)        胃肠系统保护和营养支持
三、        2000国际心肺服苏指南学习

 2000年心肺指南中几处规定:
1、        诊断心脏骤停:将大动脉搏动不作为诊断标准。
院前抢救中(尤其是非医护人员操作时,易将自己手指动脉搏动误认为病人动脉搏动。 
2、        心肺复苏操作:
A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
B废除气管插管辅助呼吸为金标准,视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作用等同于插管呼吸。
C肾上腺素治疗剂量不同意大剂量有特别治疗意义。规定剂量为1毫克,第二第三次仍为1毫克。

个人意见:此指南为国际性、综合考虑了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视具体情况和条件而定。
2# 沙发
发表于 2006-8-6 10:12 | 只看该作者
希望斑竹给加1分吧!!!!!以上内容很辛苦才整理好的,不胜感激!!!!!!!!
3# 板凳
发表于 2006-8-7 16:28 | 只看该作者
2005出新标准了。。。。。。、
你的过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08:4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