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交流] 说药事话药理系列——药源性血液病及其防止(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9 0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anne医生 于 2016-12-29 07:53 编辑

药源性血液病及其防止


扬春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MOD}药剂科.北京100050)



药物诱发的帆液病比较常见,其发生率约占全部药源性疾病的10%…。导致各种血液病的药物各有不同,有的药物可致多种血液病。某些药源性血液病病情严重,死亡率高。1常见的l々源性血液病1.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药源性再障是目前药源性血液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预后恶劣,死亡率高,但其发生率较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为低。根据诱发再障是否依赖于药物剂量,可将药源性再障分为:

①特异反应性再障:其发病不依赖于药物剂量,不能预

测,多与过敏反应有关,且不易自行恢复,发生率低。常见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惊厥药、抗甲状腺药、镇

静药、抗过敏药和杀虫剂等。②细胞毒性再障:与药物剂量相关,只要剂量足够大,任何人都能发生,可预测,常为可逆性。常见于烷化剂、抗代谢药等细胞毒类药物”。

1.2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药物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有三种学说:①中毒学说:药物直接作用于骨髓,影响细胞代谢,抑制细胞生长发育,如抗肿瘤药、氯丙嗪等。②过敏学说:药物对血细胞是无毒的,而在某些对该药过敏者即使常规剂量也会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可以称为过敏性粒细胞减少症。③免疫学说: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在敏感者体内与白细胞蛋白结合形成全抗原,**机体产生抗白细胞抗体,导致白细胞破坏或融解,因而使白细胞减少。一般女性患者占多数,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易发生。粒细胞缺乏症诱发的感染起病急剧,病情较重。

1.3药源性血小板减少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仅次于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凡可引起再障的药物都可选择性地作用于骨髓巨核细胞系统引起血小板减少。其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类:①通过免疫学机制引起血小板减少;②药物对骨髓巨核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所致。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通常在用药一段时间的数日至数月后发生,少数患者药物能在人体内长期滞留,因此可以在末次用药后数周或数月才发病。

1.4药源性溶血性贫血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约占药源性血液病的10%141。溶血性贫血产生的原因有:

①病人原有葡萄糖_6一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导致红细胞对药物敏感,当病人接触磺胺、伯氮喹等氧化还原作用较强的药物时,可引起本病,但被破坏的多是老细胞,一般为自限性过程;②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分甲基多巴型和青霉素型,甲基多巴使用超过6个月,10%一20%病人出现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使交叉配血发生困难,甲基多巴型的溶血是可逆过程,停药后可恢复,青霉素型与II型、III型变态反应有关。

1.5其他药源性血液病

有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诱发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1。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氮芥等可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常见的可导致血液病的药物

2,1‘可致再障的药物

氯霉素是引起再障的最常见的药物。国内外资料表明,在药物引起的再障中,由氯霉素引起者占52%一61%。解热镇痛药如羟布宗、吲哚美辛等也是诱发再障的重要药物,其他如安乃近、氨基比林、阿司匹林、对乙酰胺基酚也可引起再障。抗肿瘤药如氮芥、环磷酰胺、白消安、甲氨蝶呤、阿糖胞苷、阿霉素、羟基脲等。抗风湿药如金盐、青霉胺;抗疟药如氯喹、甲氟喹、米帕林;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米酮、三甲双酮、乙琥胺;tO甲状腺药如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卡比马唑、甲巯咪唑;磺胺类药如磺胺、磺胺异磺丙脲;安定药如甲丙氨酯;氯丙嗪、异烟肼等都可引起再障。

2.2可致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的药物

安定药、吩噻嗪类药物是粒细胞缺乏症最常见的原因,其中以氯丙嗪最多见。抗风湿药如保泰松、吲哚美辛也是常见的致病药物。其他致病药物还有甲巯咪唑、甲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磺胺类药、氯霉素等。

2.3可致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的药物

致病药物有阿司匹林、水杨酸、保泰松、吲哚美辛、**、氯霉素、苯妥英、利福平、肝素、异烟肼、奎尼丁、抗癌药、磺胺类药等。

2.4可致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的药物

较常见的有伯氨喹、阿司匹林、砜类、甲基多巴、左旋多巴、苯妥英、非那西丁、氯丙嗪、青霉素、羧苄西林、奎宁、奎尼丁、保泰松、、胰岛素、磺胺类药等。即停用致病药物,并且禁用任何可引起骨髓损害的药物。

3常见药源性血液病的防止

3.1药源性再障的防止

药源性再障一旦发现,应立及停用致病药物,并且停用可引起任何骨髓损害的药物。①防止感染与出血:重视个人及环境卫生,粒细胞特别少者,宜予无菌隔离。有感染者应检查病变部位和病原菌,给予适宜的抗生素。出血多由于血小板减出血无效,血小板低于(10~20)×109/L且伴有出血嚼唑、复方磺胺甲嚼唑;抗糖尿病药如甲苯磺丁脲、氯少而引起,糖皮质激素可改善皮肤黏膜出血,但对内脏者,宜予浓缩血小板输注。②输血应减少到最低限度:适应证是贫血较重且有组织缺氧者。如病人血小板不是过低,可给予浓缩红细胞。③雄激素:可**骨髓造血,常用丙酸睾酮、康力龙、十一酸睾酮等,治疗至少3个月,如有效,治疗时间应在6个月以上。还可联合硝酸一叶蔌碱(或山莨菪碱)、左旋咪唑。④对于急性再障,宜选用免疫抑制剂:如抗胸腺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甲泼尼龙、环孢菌素。⑤骨髓移植:对于急性再障,如有合适供者宜及早行骨髓移植,移植前尽量少输血。

再障的预后,视骨髓衰竭程度、患者的年龄、治疗方法及治疗早晚等因素而不同。骨髓衰竭严重者预后较差,儿童患者预后较好,早治疗疗效较好。最多见的死亡原因是感染和颅内出血。

3.2药源性粒细胞缺乏症的防止一旦发现,应立即停药。处理可用皮质激素、丙睾、中药等,加强支持疗法。

3.3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止①发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用各种可能致病的药物。一般停药1~7天内,出血可逐渐停止,轻者不需要其他治疗。②及时治疗便秘、咳嗽,以防止颅内压增高引起颅内出血。③有严重出血症状者选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用**60mg/d,分次口服,出血停止后减量,疗程7一10天,或至血小板计数正常后停药。④血小板重度减少且出血倾向极重者,可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悬液。

3.4药源性溶血性贫血的防止①及时停药,大多数患者及早发现及时停药,仅需一般支持疗法即可获得临床症状、血液学和血清学的改善。②溶血和贫血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③对奎宁所致的溶血性贫血有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常需输血,采用碱化尿液和利尿疗法。

4小结

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一方面要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用药史,对特异体质高度注意;另一方面,要了解药物不良反应,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致药源性血液病的药物,在不可避免使用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定期进行骨髓学检查。一旦发现药源性血液病发生,应立即停药,同时进行对因对症治疗,减少不必要损害的发生。

来源:《中国医刊》2007,42(11)18-20


10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柏李溪+10感谢提供帮助 ,送花香香~~
收到10朵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21:1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