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6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流]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2-9-5 1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老骆驼 于 2012-9-5 16:33 编辑

肺硬化性血管瘤(PSH):是一种来源于呼吸上皮细胞的肿瘤,曾被称为海绵状血管瘤、良性神经内分泌瘤、良性肺泡细胞瘤等,大部分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或肿块,4%为多发。
组织学分为4种类型,即上皮型、**型、硬化型和出血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病灶多位于右肺中下叶,生长缓慢,常无临床症状,偶有咳嗽胸痛,甚至咯血。PSH多表现为肺内孤立性的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或结节,边缘光滑锐利,境界清晰,无毛刺和空洞,无深分叶征、胸膜凹陷征,部分病灶可见钙化,但病灶周围无卫星灶存在,病灶周围肺纹理走行正常或受压改变,边缘可见特征性“贴边血管征”、“空气半月征”、“尾征”及“肺动脉为主征”。
有研究认为较小病灶以血管瘤型和**型为主, 血管密度高, 强化显著。而随着病灶增大,实体型和硬化型结构逐渐增多且分布不均,该区域内血管数目相对减少, 因此强化程度较低, 甚至不强化, 而整个病灶呈现不均匀强化。
“肺动脉为主征”:表现为与健侧相同位置肺动脉比较,患侧病灶近肺门端的肺动脉管径明显增粗,可能与该类富血供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更多的肺动脉供血有关。
“空气新月征”(周围肺气肿):为肿块周围新月形或半月形无肺纹理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瘤体毛细血管增生,使气道变形,形成肿瘤与包膜间的游离气腔,或瘤体内血管破裂出血与气管相通引流而成。
“贴边血管征”:表现为边缘明显强化的点状血管断面,明显先于病灶本身强化。
“尾征”为肿瘤边缘发出的尾状结构。
鉴别诊断:
1、周围型肺癌:表现为肺内孤立肿块影,不均匀强化,边缘毛糙常有分叶毛刺和胸膜凹陷征,可出现胸水、纵隔淋巴结转移。
2、结核球:病灶多位于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边缘较清楚,多伴有钙化,周围多有索条、硬结、钙化及常伴有卫星病灶,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
3、错构瘤:男性多见,边缘较光整,可有爆米花样钙化及脂肪密度等典型征象,增强扫描病灶强化不明显。
4、肺曲菌球病:也可出现空气新月征,但曲菌球常位于空洞或空腔的最低点,随**改变而改变,增强扫描曲菌球本身无强化。SH的空气新月征出现位置具有随机性,且增强后实性部分强化程度比曲菌球明显。
5、炎性假瘤:患者大多有急性或慢性肺部感染病史, 邻近胸膜肥厚粘连, 强化程度一般低于PSH, 且形态没有PSH光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2 13:43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