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5037|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片区]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7-2-11 2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看图说话!!!!!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3-17 14:31 编辑 ]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2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zzxin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收到2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07-2-12 01:02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传统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Litterer-Siwe病,简称L-S病),汉-薛-柯综合征,(Hand-Schuller-Christian病,简称H-S-C病)及骨嗜酸肉芽肿(eosin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EGB)。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图一: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突眼表现。
图二: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溶骨性破坏表现。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11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3# 板凳
发表于 2007-2-12 15:03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上图: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突眼表现。
下图: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溶骨性破坏表现。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传统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Litterer-Siwe病,简称L-S病),汉-薛-柯综合征,(Hand-Schuller-Christian病,简称H-S-C病)及骨嗜酸肉芽肿(eosin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EGB)。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诊断】

诊断方法是以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结果为主依据,即经普通病理检查发碛病灶内有组织细胞浸润即可确诊。此症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发现郎格罕细胞的组织浸润。因此应尽可能作活组织检查。


【治疗措施】

近年来由于化疗的进步使本症的预后大为改观。具体的治疗对策取决于疾病的分级,局灶性抑或全身多系统疾病、有无主要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年龄因素等。

1.骨和皮肤病变的治疗  LCH表现为局部骨损害者多为良性,活检同时将病灶刮除可达治疗目的,部分患者也可经经数月至数年自愈。骨愈合的过程为10周左右,从骨小梁消失处出现新骨小梁,13周左右出现硬化性改变,24周左右缺损的边缘消失,36~40周可能完全愈合,约半数病人骨完全愈合的时间需一年以上。近期报道,病灶内注射皮质激素作为局部治疗形式或全身辅助治疗已收到良好效果。根据病灶的大小和病人年龄,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剂量可从75~150mg不等。

2.全身疾病的治疗  对全身弥散性LCH患者,虽有报道不经化疗而自愈但仍应优先考虑全身化。如单用长春碱(VCR)、长春花碱(VBL)和环磷酰胺(CTX)的治疗效果,即VCR1.5~2mg/(m2·W),VBL5~6.5mg/(m2·W),CTX 2.5~5mg/(kg·d),有效率分别为50%、55%、65%。如用VCR+强的松(Pred)40~60mg/(m2·d)和6巯基嘌呤(6MP)+Pred或用瘤可宁加Pred,则缓解率为45%~65%。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症起病情况不一,症状表现多样,轻者为孤立的无痛性骨病变,重者为广泛的脏器浸润伴发热和体重减轻。

(1)皮疹  皮肤病变常为变诊的首要症状,皮疹呈各种开头婴儿急性患者,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头皮发际、耳后,开始为斑丘疹,很快发生渗出(类似于湿疹可脂溢性皮炎),可伴有出血,而后结痂、脱悄,最后留有色素白斑,白斑长时不易消散。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或一批消退一批又起,在出疹时常有发热。慢性者皮疹可散见于身体各处,初为淡经色斑丘疹或疣状结节,消退时中央下陷变平,有的呈暗棕色,极似结痂水痘,最后局部皮肤变薄稍凹下,略具光泽或少许脱屑。皮疹既可与其他器管损害同时出现,也可作为唯一的受累表现存在,常见于1岁以内的男婴。

(2)骨病变  骨病变几乎见于所有的LCH患者,单个的骨病变较多发性骨病变为多,主要表现为溶骨性损害。以头颅骨病变最多见,下肢骨、肋骨、骨盆和脊柱次之,颌骨病变亦相当多见。在X线平片上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骨溶解,颅骨破坏从虫蚀样改变直至巨大缺损或呈穿凿样改变,形状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缺损,边缘锯齿状。初发或进展病灶边界模糊,且常见颅压增高,骨缝裂开或交通性脑积水,可伴有头痛。但于恢复期,骨质在于边缘逐渐清晰,出现硬化带,骨质密度不均,骨缺损逐渐变小,最后完全修复不留痕迹。其他扁骨的X线改变:可见肋骨肿胀、变粗、骨质稀巯或囊状改变,而后骨质吸收、萎缩、变细。椎体破坏可变成扁平椎,但椎间隙不变窄,很少发生角度畸形。椎弓破坏者易发生脊神经压迫,少数有椎旁软组织肿胀。颌骨病变可表现为牙槽突型和颌骨体形两种。

(3)淋巴结  LCH的淋巴结病变可表现为三种形式。①单纯的淋巴结病变,即称为淋巴结原发性嗜酸细胞肉芽肿;②为局限性或局灶性LCH的伴随病变,常牵涉到溶骨性损害或皮肤病变;③作为全身弥散性LCH的一部分。常累及颈部或腹股沟部位的孤立淋巴结,多数患者无发热,少数仅有肿大淋巴结部位疼痛。单纯淋巴结受累,预后多良好。

(4)耳和乳突  LCH的外耳炎症常为耳道软组织或骨组织郎格罕细胞增殖和浸润的结果。有时很难与弥漫性细菌性耳部感染相区别。主要症状有外耳道溢脓,耳后肿胀和传导性耳聋,CT检查可显示骨与软组织二者病变。乳突病变可包扩乳突炎,慢性耳炎,胆脂瘤形成和听力丧失。

(5)骨髓  正常情况下骨髓内一般没有LC,甚至侵犯多部位的LCH也难看到骨髓内有LC,而LC一旦侵犯骨髓,病人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低和血小板减低,但骨髓功能异常的程度与骨髓内LC浸润的数量不成正比。仅凭骨髓内出现LC,不足以做为LCH的诊断依据。

(6)胸腺  胸腺是LCH常常累及的器官之一。

(7)肺  LCH的肺部病变可做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也可能单独存在,即所谓原发性肺LCH。任何年龄都可出现肺部病变,但儿童期多见于婴儿,表现为轻重不等的呼吸困难,缺氧和肺的顺应性变化。重者可出现气胸、皮下气肿,极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肺功能检查常表现限制性损害。

(8)肝脏  全身弥散性LCH常常侵犯肝脏,肝脏受累部位多在肝脏三角区,受累的程度可从轻度的胆洒淤积到肝门严重的组织浸润,出现肝细胞损伤和胆管受累,表现肝功能异常、黄疸、低蛋白血症、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进而可发展为硬化性胆管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衰竭。

(9)脾脏  弥散性LCH常有脾肘肿大,伴有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其原因可能为脾脏的容积扩大,造成血小板和粒细胞的阻滞而并非破坏增多,受阴滞的血细胞与外周血细胞仍可达到动态平衡,故出血症状并非常见。

(10)胃肠道病变常见于全身弥散性LCH,症状多与受侵的部位有关,以小肠和回肠最常受累,表现呕吐、腹泻和吸收不良,长时间可造成小儿生长停滞。

(11)中枢神经系统  LCH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并非少见,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丘脑-垂体后叶区。弥散性LCH可有脑实质性病变。大多数患者的神经症状出现在其他部位LCH的若干年后,常见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反射亢进,轮替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等。由丘脑和/或垂体娄肉芽肿引起的尿崩症可先于脑症状或与脑症状同时或其后发生,也可为CNS唯一的表现。

【辅助检查】

(1)血象  全身弥散型LCH常有中度到重度以上的贫血、网织红细胞和白细胞可轻度升高,血小板减低,少数病例可有白细胞减低。

(2)骨髓检查  LCH患者大多数骨髓增生正常,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少数LCH有骨髓的侵犯,表现贫血和血小板减低,故此项检查仅在发现有外周血象异常时再做。

(3)血沉  部分病例可见血沉增快。

(4)肝肾功能  部分病例有肝功能异常并提示预后不良。内容包括SGOT、SGPT、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增高、血浆蛋白减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和部分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减低等。肾功能包括尿渗透压,有尿崩症者应测尿比重和做限水试验。

(5)X线检查  肺部X线检查多为肺纹理呈网状或网点状阴影,颗粒边缘模糊,不按气管分支排列。有的肺野呈毛玻璃状,但多数病例肺透光度增加,常见小囊状气肿,重者呈蜂窝肺样。可伴间质气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或气胸,不少患者可合并肺炎,此时更易发生肺囊性改变,肺炎消退后,囊性变可消失,但网粒状改变更为明显,久病者可出现肺纤维化。骨骼X线改变见前述。

(6)血气分析  如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提示有肺功能受损。

(7)肺功能检查  肺部病变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不全,多提示预后不良。

(8)免疫学检查  鉴于此症常牵涉到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如表现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和T辅助与T抑制细胞的比率失常,故有条件单位应进行T亚群的表型分析,淋巴母细胞转换试验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等。

(9)有新出现的皮疹者应做皮疹压片,如能做皮疹部位的皮肤活检则更为可靠;有淋巴结肿大者,可做淋巴结活检,有骨质破坏者,可做肿物刮除,同时将刮除物送病理,或在骨质破坏处用粗针作穿刺抽液,涂片送检。

(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如前所述,近年发现郎格罕细胞具有CDla的免疫表型,以抗CDla单抗作免疫组化染色呈特异性阳性反应。此外对以下四种酶也可呈阳性反应,即S-100神经蛋白、α-D-甘露糖酶、ATP酶和花生凝集素。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11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4
发表于 2007-2-12 15:14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图一: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突眼表现。
图二: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溶骨性破坏表现请在此处粘贴或输入加密内容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10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5
发表于 2007-2-12 17:02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是甲亢吗?
6
发表于 2007-2-12 17:08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1、眼球突出。
2、右肩岬骨缺损。
3、颅骨缺损。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以往曾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可分为嗜酸性肉芽肿;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Letterer-Siwe三个亚型。
症状和体征
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浸润的器官.骨,皮肤,牙齿和齿龈组织,耳,内分泌器官,肺,肝,脾,淋巴结合骨髓都可被侵犯.细胞的浸润可显示功能的障碍.大多数病例1~15岁.
单个和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主要发生在大龄儿童和青年(常近30岁).发病高峰出现在5~10岁之间.单个和多发性嗜酸性肉芽肿约占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60%~80%.全身侵犯的患者有相似的骨质损害,常无力负重,并有突出表面的软性的肿块(有时有温感).放射线检查见病损往往边缘清楚,呈圆形或椭圆形,伴锯齿状边缘,给人以深刻的形象.但有些病损难以与Ewing肉瘤及骨肉瘤相鉴别.
Hand-Schüller-Christian发生在2~5岁儿童,亦见于一些大龄儿童和成人.Hand-Schüller-Christian病约占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的15%~40%.表现为骨质缺损,眼眶部位肿块可引起突眼,视神经或眼球肌受侵犯导致视力减退或斜视,由于齿龈和下颌浸润而引起牙齿脱落.骨质侵犯最常见的部位是扁骨(如颅,肋,骨盆和肩胛骨).长骨和腰椎,骶骨较少受累.长骨上的病损酷似Ew-ing肉瘤,成骨肉瘤和骨髓炎.腕,头,膝,足或颈椎骨侵犯属罕见.常有患儿家长陈述患儿早熟性出牙,实际上这是由于牙龈退缩,未成熟牙质暴露的缘故.
颞骨乳突和岩状部位受累所引起的慢性中耳炎和外耳炎十分多见.5%~50%病例可发生尿崩症,主要见于有全身性疾病和眼眶及颅骨受侵犯的患儿.40%系统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儿表现为侏儒.下丘脑浸润可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和低**血症.其他多种罕见症状也见报告.
Letterer-Siwe病是最严重的一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约占1%.1例典型病例是年龄不到2岁婴儿,发生鳞屑脂溢性湿疹样皮疹,有时呈现紫癜皮疹,侵犯头皮,耳壳,腹部以及颈与面部的皱褶区域.皮肤损伤可成为微生物入侵的门户,导致脓毒血症.常见耳溢脓,淋巴腺病,肝脾肿大.重症患儿可出现肝功能紊乱伴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厌食,急躁,体重减轻.并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急促,气胸),严重的贫血,有时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常是死亡的先兆.由于这些表现,年轻患者往往被误诊或漏诊。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09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7
发表于 2007-2-12 17:33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传统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Litterer-Siwe病,简称L-S病),汉-薛-柯综合征,(Hand-Schuller-Christian病,简称H-S-C病)及骨嗜酸肉芽肿(eosin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EGB)。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诊断】

诊断方法是以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结果为主依据,即经普通病理检查发碛病灶内有组织细胞浸润即可确诊。此症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发现郎格罕细胞的组织浸润。因此应尽可能作活组织检查。

【治疗措施】


近年来由于化疗的进步使本症的预后大为改观。具体的治疗对策取决于疾病的分级,局灶性抑或全身多系统疾病、有无主要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年龄因素等。

1.骨和皮肤病变的治疗  LCH表现为局部骨损害者多为良性,活检同时将病灶刮除可达治疗目的,部分患者也可经经数月至数年自愈。骨愈合的过程为10周左右,从骨小梁消失处出现新骨小梁,13周左右出现硬化性改变,24周左右缺损的边缘消失,36~40周可能完全愈合,约半数病人骨完全愈合的时间需一年以上。近期报道,病灶内注射皮质激素作为局部治疗形式或全身辅助治疗已收到良好效果。根据病灶的大小和病人年龄,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剂量可从75~150mg不等。

2.全身疾病的治疗  对全身弥散性LCH患者,虽有报道不经化疗而自愈但仍应优先考虑全身化。如单用长春碱(VCR)、长春花碱(VBL)和环磷酰胺(CTX)的治疗效果,即VCR1.5~2mg/(m2·W),VBL5~6.5mg/(m2·W),CTX 2.5~5mg/(kg·d),有效率分别为50%、55%、65%。如用VCR+强的松(Pred)40~60mg/(m2·d)和6巯基嘌呤(6MP)+Pred或用瘤可宁加Pred,则缓解率为45%~65%。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本症起病情况不一,症状表现多样,轻者为孤立的无痛性骨病变,重者为广泛的脏器浸润伴发热和体重减轻。

(1)皮疹  皮肤病变常为变诊的首要症状,皮疹呈各种开头婴儿急性患者,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头皮发际、耳后,开始为斑丘疹,很快发生渗出(类似于湿疹可脂溢性皮炎),可伴有出血,而后结痂、脱悄,最后留有色素白斑,白斑长时不易消散。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或一批消退一批又起,在出疹时常有发热。慢性者皮疹可散见于身体各处,初为淡经色斑丘疹或疣状结节,消退时中央下陷变平,有的呈暗棕色,极似结痂水痘,最后局部皮肤变薄稍凹下,略具光泽或少许脱屑。皮疹既可与其他器管损害同时出现,也可作为唯一的受累表现存在,常见于1岁以内的男婴。

(2)骨病变  骨病变几乎见于所有的LCH患者,单个的骨病变较多发性骨病变为多,主要表现为溶骨性损害。以头颅骨病变最多见,下肢骨、肋骨、骨盆和脊柱次之,颌骨病变亦相当多见。在X线平片上多表现为边缘不规则的骨溶解,颅骨破坏从虫蚀样改变直至巨大缺损或呈穿凿样改变,形状不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缺损,边缘锯齿状。初发或进展病灶边界模糊,且常见颅压增高,骨缝裂开或交通性脑积水,可伴有头痛。但于恢复期,骨质在于边缘逐渐清晰,出现硬化带,骨质密度不均,骨缺损逐渐变小,最后完全修复不留痕迹。其他扁骨的X线改变:可见肋骨肿胀、变粗、骨质稀巯或囊状改变,而后骨质吸收、萎缩、变细。椎体破坏可变成扁平椎,但椎间隙不变窄,很少发生角度畸形。椎弓破坏者易发生脊神经压迫,少数有椎旁软组织肿胀。颌骨病变可表现为牙槽突型和颌骨体形两种。

(3)淋巴结  LCH的淋巴结病变可表现为三种形式。①单纯的淋巴结病变,即称为淋巴结原发性嗜酸细胞肉芽肿;②为局限性或局灶性LCH的伴随病变,常牵涉到溶骨性损害或皮肤病变;③作为全身弥散性LCH的一部分。常累及颈部或腹股沟部位的孤立淋巴结,多数患者无发热,少数仅有肿大淋巴结部位疼痛。单纯淋巴结受累,预后多良好。

(4)耳和乳突  LCH的外耳炎症常为耳道软组织或骨组织郎格罕细胞增殖和浸润的结果。有时很难与弥漫性细菌性耳部感染相区别。主要症状有外耳道溢脓,耳后肿胀和传导性耳聋,CT检查可显示骨与软组织二者病变。乳突病变可包扩乳突炎,慢性耳炎,胆脂瘤形成和听力丧失。

(5)骨髓  正常情况下骨髓内一般没有LC,甚至侵犯多部位的LCH也难看到骨髓内有LC,而LC一旦侵犯骨髓,病人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减低和血小板减低,但骨髓功能异常的程度与骨髓内LC浸润的数量不成正比。仅凭骨髓内出现LC,不足以做为LCH的诊断依据。

(6)胸腺  胸腺是LCH常常累及的器官之一。

(7)肺  LCH的肺部病变可做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也可能单独存在,即所谓原发性肺LCH。任何年龄都可出现肺部病变,但儿童期多见于婴儿,表现为轻重不等的呼吸困难,缺氧和肺的顺应性变化。重者可出现气胸、皮下气肿,极易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肺功能检查常表现限制性损害。

(8)肝脏  全身弥散性LCH常常侵犯肝脏,肝脏受累部位多在肝脏三角区,受累的程度可从轻度的胆洒淤积到肝门严重的组织浸润,出现肝细胞损伤和胆管受累,表现肝功能异常、黄疸、低蛋白血症、腹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进而可发展为硬化性胆管炎、肝纤维化和肝功能衰竭。

(9)脾脏  弥散性LCH常有脾肘肿大,伴有外周血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其原因可能为脾脏的容积扩大,造成血小板和粒细胞的阻滞而并非破坏增多,受阴滞的血细胞与外周血细胞仍可达到动态平衡,故出血症状并非常见。

(10)胃肠道病变常见于全身弥散性LCH,症状多与受侵的部位有关,以小肠和回肠最常受累,表现呕吐、腹泻和吸收不良,长时间可造成小儿生长停滞。

(11)中枢神经系统  LCH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并非少见,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丘脑-垂体后叶区。弥散性LCH可有脑实质性病变。大多数患者的神经症状出现在其他部位LCH的若干年后,常见有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反射亢进,轮替运动障碍,吞咽困难,视物模糊等。由丘脑和/或垂体娄肉芽肿引起的尿崩症可先于脑症状或与脑症状同时或其后发生,也可为CNS唯一的表现。

【辅助检查】

(1)血象  全身弥散型LCH常有中度到重度以上的贫血、网织红细胞和白细胞可轻度升高,血小板减低,少数病例可有白细胞减低。

(2)骨髓检查  LCH患者大多数骨髓增生正常,少数可呈增生活跃或减低。少数LCH有骨髓的侵犯,表现贫血和血小板减低,故此项检查仅在发现有外周血象异常时再做。

(3)血沉  部分病例可见血沉增快。

(4)肝肾功能  部分病例有肝功能异常并提示预后不良。内容包括SGOT、SGPT、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增高、血浆蛋白减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和部分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减低等。肾功能包括尿渗透压,有尿崩症者应测尿比重和做限水试验。

(5)X线检查  肺部X线检查多为肺纹理呈网状或网点状阴影,颗粒边缘模糊,不按气管分支排列。有的肺野呈毛玻璃状,但多数病例肺透光度增加,常见小囊状气肿,重者呈蜂窝肺样。可伴间质气肿、纵隔气肿、皮下气肿或气胸,不少患者可合并肺炎,此时更易发生肺囊性改变,肺炎消退后,囊性变可消失,但网粒状改变更为明显,久病者可出现肺纤维化。骨骼X线改变见前述。

(6)血气分析  如出现明显的低氧血症提示有肺功能受损。

(7)肺功能检查  肺部病变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功能不全,多提示预后不良。

(8)免疫学检查  鉴于此症常牵涉到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如表现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异常和T辅助与T抑制细胞的比率失常,故有条件单位应进行T亚群的表型分析,淋巴母细胞转换试验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等。

(9)有新出现的皮疹者应做皮疹压片,如能做皮疹部位的皮肤活检则更为可靠;有淋巴结肿大者,可做淋巴结活检,有骨质破坏者,可做肿物刮除,同时将刮除物送病理,或在骨质破坏处用粗针作穿刺抽液,涂片送检。

(1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如前所述,近年发现郎格罕细胞具有CDla的免疫表型,以抗CDla单抗作免疫组化染色呈特异性阳性反应。此外对以下四种酶也可呈阳性反应,即S-100神经蛋白、α-D-甘露糖酶、ATP酶和花生凝集素。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08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8
发表于 2007-2-12 21:54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猜一下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是否为甲状腺功能亢进,1为突眼症,2、为心脏扩大及球后组织增生。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08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别看资料+1感谢你的解答,答案已经公布,相信你从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送花给你!以资鼓励!
收到1朵
9
发表于 2007-2-13 11:31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一图: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突眼表现。
二图:
1.为胸部X线表现:典型改变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呈毛玻璃状,两肺弥散的网状或网点状阴影,或在网点状基础上有局限或弥散的颗粒阴影.
2.颅骨溶骨性损害,颅骨缺损.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以前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X),是一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多发于小儿的疾病,男多于女。过去根据临床主要表现将本症分为三型:勒—雪病(Letterer-Siwe disease,LS)、韩—薛—柯病(Hand—Schuller—Christian disease,HSC)和骨嗜酸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EGB),但各型之间临床表现又可相互重叠而出现中间型。其共同的组织学特点是郎格罕细胞增生、浸润,并伴有嗜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不同程度的增生。目前多认为它们是一组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协作组(WGHS)将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归为组织细胞增生症I类,以便与非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Ⅱ类)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Ⅲ类)相区别。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07 编辑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1朵
10
发表于 2007-2-13 15:34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以下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0 才可浏览

上图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引起的眼征;下图为该病的X线改变。

【临床表现】

临床分类 多数作者同意Beleval和Schneider(1954)提出的分类法,即将本病分为三型:①单骨型:单个或多个损害累及一块骨,其中上颌骨发病最多,为64%,下颌骨为36%,颅面骨为10%。②多骨型但不伴内分泌紊乱:多个损害累及一块以上骨骼。在中等度骨骼受累的多骨型中,颅面骨受累的发生率为5%,在骨骼广泛受累的多骨型中,颅面骨受累的发生率为100%。Van Tilburg在复习文献报道的144例病人后发现,单骨型与多骨型在颅面骨中以额骨和蝶骨受累者最多,且常同时受累,其次为筛骨和颞骨。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病。③多骨型伴有内分泌紊乱:此型与单骨型比例为30∶1。损害散布于多个骨骼,常为单侧分布,伴有较大皮肤色素斑。多见于女性,表现第二性征早熟。

临床表现 本病约60%发生于20岁以前,偶见于婴儿和7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发病为1∶2。80%以上表现为病骨区畸形肿胀,发生于面部者表现两侧不对称,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狭窄,牙齿松动,齿槽嵴畸形,流泪,腭部隆起。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头痛和偶尔发生鼻衄。由于原发部位和累及的范围不同,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生于颞骨,常表现颞骨体积膨大变形,外耳道狭窄,传导性耳聋。有外耳道狭窄者,约16%并发胆脂瘤。有胆脂瘤者,常导致颞颌关节炎、面瘫、迷路炎或颅内并发症,病变累及耳蜗及内听道可产生感音性耳聋。岩骨受侵,易出现颅中窝或颅后窝受累症状。此病可广泛侵入鼻窦、眼眶及颅前窝底,临床呈恶性生长倾向,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面部不对称、眼球突出、移位、复视、视力障碍和张口困难等。蝶骨和蝶窦区骨纤维异常增殖,多有较严重的额顶或枕区疼痛。由于蝶窦壁菲薄,病损易向周围结构扩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颅神而产生颅神经受损症状与体征。病变较大者可致脑萎缩或产生高颅压症。

【辅助检查】

检查 影象学检查对本病诊断有特殊意义。根据X线表现,本病分为三型:①变形性骨炎型:常为多骨型病变表现,其特点是颅骨增厚,颅骨外板和顶骨呈单侧泡状膨大,骨内板向板障和颅腔膨入,增厚的颅骨中常见局限和弥漫的射线透明区和浓密区并存,这种骨吸收与硬化并存极似Paget变形性骨炎的表现。颅骨扩大和硬化,可从额骨扩大到枕骨。面部受累可导致眶和鼻腔狭窄及鼻窦腔消失,此型约占56%。②硬化型:此型多见上颌肥厚,可致牙齿排列不整,鼻腔、鼻窦受压变小。上颌骨受累多于下颌骨,且多为单骨型。损害呈硬化或毛玻璃样外观。相反,下颌骨损害多见于多骨型,表现为孤立的骨壁光滑且可透过射线。此型约占23%。③囊型:颅骨呈孤立或多发的环形或玫瑰花形缺损,缺损从菲薄的硬化缘开始,其直径可达数厘米。孤立的损害有似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的缺损可误认为Hand Schüller Christian病,偶有数种X线类型出现于同一个体上。此型约占21%。应用CT或MRI检查,能明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且能显示与软组织的联系。定期检查可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程度,对选择术式进路、减少并发症和估计预后甚为重要。

【鉴别诊断】

在诊断过程中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
1.骨化纤维瘤
2.嗜酸性肉芽肿
3.Gardner综合征
4.巨型牙骨质瘤
5.外生性骨瘤
6.多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还应与甲状腺功能亢进、paget病、神经纤维瘤病及颌骨肥大症等相鉴别。




[ 本帖最后由 别看资料 于 2007-2-15 11:07 编辑 ]
11
发表于 2007-2-13 20:55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Q :L
12
发表于 2007-2-13 21:11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可能是甲亢哦
13
发表于 2007-2-14 10:02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答案!!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sis,LCH)以前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histiocytosisX),是一组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多发于小儿的疾病,男多于女。过去

根据临床主要表现将本症分为三型:勒—雪病(Letterer—Siwedisease,LS)、韩—薛—柯病

(Hand—Schuller—Christian出sease,HSC)和骨嗜酸细胞肉芽肿(eosinop儿lk granulomao{bone,EGB),但各型之间临床表现又可相互重叠而出现中间型。其共同的组织学特点是郎格罕细胞增生、浸润,并伴有嗜酸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不同程度的增生。目前多认为它们是一组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协作组(WGHS)将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归为组织细胞增生症I类,以便与非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Ⅱ类)及恶性组织细胞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Ⅲ类)相区别。

    [病理]

    病变可只限于单个器官或为孤立病灶,也可同时侵犯多个器官,其中以肺、肝、淋巴结、

骨骼、皮肤、垂体等处病变最为显著。原有组织结构因出血、坏死而遭到破坏,同一病变器官

同时出现增生、纤维化或坏死等不同阶段的病灶。尸检材料观察同一病人的不同器官,或同一

器官的不同部位,其组织学改变不同。显微镜下除组织细胞外,还可见到嗜酸细胞、巨噬细

胞、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充脂性组织细胞(即泡沫细胞)等,但不见分化极差的恶性组织

细胞。病变久者可见大量充脂性组织细胞和嗜酸细胞,形成肉芽肿。各种病理改变中,郎格罕

细胞(LC)增生最具特征性。LC表达CDl,直径约12pxn,胞核不规则,有核裂或分叶,核

仁明显;胞浆不规则,电镜下胞浆内含分散的呈网球拍状或棒状的细胞器,称为Bribeck颗

粒。

    [临床表现]

    由于受累器官、部位以及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年龄愈小,病情愈重,随年龄增长

而病变愈局限,症状也愈轻。传统上分型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现根具有关资料分如下五

型:

    (一)勒—雪病

    1.发病年龄  多在1岁以内发病,起病急,病情重,病变广泛,可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器

官。

    2.发热  热型不规则,高热与中毒症状不一致。

    3.皮疹  出现较早,多分布于躯干、头皮发际部,四肢较少;为红色或棕黄色斑丘疹,

继而呈出血性,亦可呈湿疹样、脂溢性皮疹,以后结痂,脱痂后留有白斑或色素沉着。各期皮

疹可同时存在,常成批发生。

    4.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肝、脾中、重度大,脾大较为明显,肝功能异常和黄疸,多有淋

巴结肿大。

    5.呼吸道症状  常有咳嗽、气促、青紫,但肺部体征不明显。可合并肺大泡或白发性气

胸等。可有喘憋症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6.其他  有贫血、中耳炎、腹泻和营养不良等。

    (二)韩—薛—柯病

    1.发病年龄  多见于2~4岁,5岁后减少。起病缓慢,骨和软组织器官均可损害。

    2.骨质缺损  最早、最常见为颅骨缺损,病变开始为头皮组织表面隆起,硬而有轻压痛;

病变蚀穿颅骨外板后肿物变软,触之有波动感,缺损边缘锐利、分界清楚;此后肿物渐被吸

收,局部凹陷。除颅骨外,可见下颌骨破坏,牙齿松动、脱落,齿槽脓肿等;骨盆、脊椎、肋

骨、肩胛骨和乳突等亦常受累。

    3.突眼  于眶骨破坏而表现为眼球凸出和眼睑下垂,多为单侧。

4.尿崩  垂体和下丘脑组织受浸润所致,个别患儿可见蝶鞍破坏。

    5.其它  有孤立、稀疏的黄色丘疹,呈黄色瘤状;久病者可导致发育迟缓。

    (三)骨嗜酸细胞肉芽肿

    1.发病年龄  于各年龄组,多于4~7岁发病。

    2.骨骼破坏  本型的主要表现多为单发病灶,常无软组织和器官的损害。病变局部肿胀

  而微痛,无红热,有时可见病理性骨折。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扁平骨较多见,颅骨最常见,

  其他有下颌骨、四肢骨、骨盆骨和脊椎等。椎骨受累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3.其他  多发病灶者可伴有发热、厌食、体重减轻等;偶有肺嗜酸细胞肉芽肿。

    (四)混合型

    多于1~2岁起病,其临床表现相当于勒—雪氏病和韩—薛—柯氏病联合表现,主要为发

  热、贫血、耳溢脓、肺部浸润、肝脾肿大等。重者除有LS的典型皮疹和肺部改变外,同时又

  具有HSC的尿崩、突眼和骨质缺损;轻者可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但多有骨骼破坏。

    (五)单一器官损害型

    各年龄组都有报道,可单独发生于肺、肝、脾、淋巴结、皮肤等器官,而不伴其他器官损

  害。临床表现取决于所受累及的器官和损害的程度。

    [辅助检查]

    1.血液学检查  LS患者常呈不同程度的贫血;白细胞数正常、减少或增多;血小板数正

  常或减少。HSC血象改变较LS少而轻。EGB多无血象变化。10%一15%患者骨髓可见组织细

  胞增多,偶见巨核细胞减少。

    2.X线检查  对诊断很有帮助,不少病例系由X线检查最先发现。

    (1)胸部:肺部是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典型改变为肺野透亮度减低呈毛玻璃状,两肺弥

  散的网状或网点状阴影,或在网点状基础上有局限或弥散的颗粒阴影,须与粟粒性结核鉴趴

  严重者可见弥散性小囊肿、肺气肿、气胸、纵隔气肿或皮下气肿等。婴幼儿常见胸腺肿大。

    (2)骨骼:病变部位呈虫蚀样改变至巨大缺损,为溶骨性凿穿样损害,形状不规则,呈圆

  或椭圆形。脊椎多表现为椎体破坏,偶见椎旁脓肿。下颌骨浸润时牙槽硬板及支持骨破坏,出

  现漂浮齿征象。

    3.病理检查  皮疹压片和病灶活检发现LC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皮疹压片法检查操作简

  便,病人痛苦小,阳性率高;可作皮疹、淋巴结、齿龈和肿物的活检或病灶局部穿刺物或刮出

  物的病理检查。有条件时应作电镜检查。病理切片发现CD31/S—100、CDla、CD40/CD40和

  趋化因子CCR6及其配体CCL20/MIP3α表达增加。

    4.其他 α—D甘露糖酶试验阳性,花生凝集素结合试验阳性。

    [诊断]

    凡原因不明的发热,皮疹,贫血,耳溢脓,反复肺部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眼球凸

  出,尿崩,颅骨缺损,头部肿物等均应疑及本病。诊断需临床、X线和病理三方面结合。病理

  检查是本病诊断最可靠的依据,尤其是电镜下找到Birbeck颗粒的LC,结合临床即可确诊。

  1987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协作组订出了病理诊断标准如下:

    1.初诊  压片、皮肤活检、淋巴结、肿物穿刺或手术标本发现组织细胞浸润。

    2.诊断  初诊的基础上,且具下述4项指标的2项或2项以上:①ATP酶阳性②CD31/100阳性表达;③α-D甘露糖酶阳性;④花生凝集素结合试验阳性。

    3.确诊  电镜在病变细胞内发现Birbeck颗粒和域CDla抗原阳性。

  [治疗]

    由于本病变化多样、轻重悬殊,治疗方案应根据临床分型和分级而定。

    1.药物治疗  近年来,由于化学药物等综合治疗措施进展,本病,尤其是重症患者的预后大为改观。由于本病不是恶性细胞浸润,目前多不主张强化疗方案,以避免严重的毒副反应。

    (1)化学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长春新碱、足叶乙甙(VP-16)、环磷酰胺等。

VP方案:**,每日40~60mg/m2,,分次口服;长春新碱每次1.5—2mg/m2,每周静脉

注射1次;一般用8~10周。VP方案可使多数I级或Ⅱ级患者获得缓解。VCP方案为上述方

案加环磷酰胺(CTX):VP同上,CTX每次200mg/m2,静脉滴注,每周1次,共6—8周。

此后可用6-MP和MTX维持,或定期用原方案。总疗程根据病情而定,轻者半年,重者可

长达2年。近年来主张采用足叶乙甙150mg/m2,静脉滴注,或300mg/m2,口服,连用3天,

每3~4周为1疗程,共用6个月。该药对其他化疗药物耐药者效果明显。

    (2)免疫治疗:病情严重的Ⅲ一Ⅳ级病儿,在化疗的同时,可加用胸腺肽1~2mg/次,肌

肉注射,隔日1次。亦可试用。—干扰素和环孢菌素A,对于减少化疗的毒副反应,改善免疫

功能有一定作用。

    (3)其他:对于单纯骨损害者,可试用吲哚美辛(indomethacin),每日1~2.5mg/kg,平

均疗程6周,有一定的疗效。尿崩症可用鞣酸加压素或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

    2.放射治疗  小剂量(4-6Gy)局部照射可控制局限性损害,也适于病变广泛或病变部

位不能手术者。

    3.手术治疗  局部EGB可手术刮除。<5岁者可采用手术加化疗,或单用化疗。

    4.其他  控制感染,加强支持治疗。

[预后]

    本病预后与发病年龄、受累器官多少、器官功能损害及初期治疗反应有关。年龄愈小,受累器官愈多,预后愈差;年龄>5岁,单纯骨损害者多可自愈;肺、肝、脾、骨髓等受侵犯且对初期治疗反应较差者预后差;皮肤、骨骼受侵犯时预后较好。痊愈病儿中少数可有尿崩、智力低下、发育迟缓、颌骨发育不良等后遗症。
此附件已经损坏等待作者修复
14
发表于 2007-2-15 11:13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感谢各位参与,因为是转帖讨论所以高分战友只送花,低分选手回答正确交有文字说明加分!
15
发表于 2007-2-15 11:33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诊断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突眼表现,及颅骨溶骨性损害,颅骨缺损。
鉴别诊断 1.骨化纤维瘤 2.嗜酸性肉芽肿3.Gardner综合征4.巨型牙骨质瘤5.外生性骨瘤   

临床表现

临床分类 多数作者同意Beleval和Schneider(1954)提出的分类法,即将本病分为三型:①单骨型:单个或多个损害累及一块骨,其中上颌骨发病最多,为64%,下颌骨为36%,颅面骨为10%。②多骨型但不伴内分泌紊乱:多个损害累及一块以上骨骼。在中等度骨骼受累的多骨型中,颅面骨受累的发生率为5%,在骨骼广泛受累的多骨型中,颅面骨受累的发生率为100%。Van Tilburg在复习文献报道的144例病人后发现,单骨型与多骨型在颅面骨中以额骨和蝶骨受累者最多,且常同时受累,其次为筛骨和颞骨。可单侧或双侧同时发病。③多骨型伴有内分泌紊乱:此型与单骨型比例为30∶1。损害散布于多个骨骼,常为单侧分布,伴有较大皮肤色素斑。多见于女性,表现第二性征早熟。

临床表现 本病约60%发生于20岁以前,偶见于婴儿和70岁以上老年人。男女发病为1∶2。80%以上表现为病骨区畸形肿胀,发生于面部者表现两侧不对称,眼球移位、突出,鼻腔狭窄,牙齿松动,齿槽嵴畸形,流泪,腭部隆起。随着病变发展可出现头痛和偶尔发生鼻衄。由于原发部位和累及的范围不同,可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发生于颞骨,常表现颞骨体积膨大变形,外耳道狭窄,传导性耳聋。有外耳道狭窄者,约16%并发胆脂瘤。有胆脂瘤者,常导致颞颌关节炎、面瘫、迷路炎或颅内并发症,病变累及耳蜗及内听道可产生感音性耳聋。岩骨受侵,易出现颅中窝或颅后窝受累症状。此病可广泛侵入鼻窦、眼眶及颅前窝底,临床呈恶性生长倾向,表现为鼻塞、嗅觉减退、面部不对称、眼球突出、移位、复视、视力障碍和张口困难等。蝶骨和蝶窦区骨纤维异常增殖,多有较严重的额顶或枕区疼痛。由于蝶窦壁菲薄,病损易向周围结构扩展,累及Ⅱ、Ⅲ、Ⅳ、Ⅴ、Ⅵ等颅神而产生颅神经受损症状与体征。病变较大者可致脑萎缩或产生高颅压症

诊断:
诊断方法是以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结果为主依据,即经普通病理检查发碛病灶内有组织细胞浸润即可确诊。此症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发现郎格罕细胞的组织浸润。因此应尽可能作活组织检查。


治疗措施:
近年来由于化疗的进步使本症的预后大为改观。具体的治疗对策取决于疾病的分级,局灶性抑或全身多系统疾病、有无主要受累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年龄因素等。

1.骨和皮肤病变的治疗  LCH表现为局部骨损害者多为良性,活检同时将病灶刮除可达治疗目的,部分患者也可经经数月至数年自愈。骨愈合的过程为10周左右,从骨小梁消失处出现新骨小梁,13周左右出现硬化性改变,24周左右缺损的边缘消失,36~40周可能完全愈合,约半数病人骨完全愈合的时间需一年以上。近期报道,病灶内注射皮质激素作为局部治疗形式或全身辅助治疗已收到良好效果。根据病灶的大小和病人年龄,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剂量可从75~150mg不等。

2.全身疾病的治疗  对全身弥散性LCH患者,虽有报道不经化疗而自愈但仍应优先考虑全身化。如单用长春碱(VCR)、长春花碱(VBL)和环磷酰胺(CTX)的治疗效果,即VCR1.5~2mg/(m2·W),VBL5~6.5mg/(m2·W),CTX 2.5~5mg/(kg·d),有效率分别为50%、55%、65%。如用VCR+强的松(Pred)40~60mg/(m2·d)和6巯基嘌呤(6MP)+Pred或用瘤可宁加Pred,则缓解率为45%~65%。
16
发表于 2007-2-15 11:35 | 只看该作者

【看图说话】25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答案已公布,如果有特别的新知识可以继续讨论
17
发表于 2017-2-19 22:32 | 只看该作者
想看图,谢谢
18
发表于 2017-2-26 00:16 | 只看该作者
答案已公布,如果有特别的新知识可以继续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7 11: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