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17|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知常达变针灸讲座】 之一 针 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应一些朋友之请求,谈谈针灸。
我的针灸理念很简单,就那《阳春三月艳阳天》一文中黑板上的那33个字。


“百病寒中生,不通则病;简单统一,大道至简;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以揣定位,以效为师。”



一阴一阳谓之道也。
有简单的,就有复杂的。
很多复杂源于简单,很多简单源于复杂。
那么,要知常达变,就得知道什么是常。

我们就 先从 **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说起吧。
收到10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5-6 14:00 | 只看该作者
**治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有时也可能偶然出现某种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等,必须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一、晕针
  (一)现象   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   多见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也有因患者**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三)处理   立即停止**,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神阙等,必要时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休息。
  (四)预防   对晕针要重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治者,要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恐惧心理。正确选取舒适持久的**,尽量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对劳累、饥饿、大渴时,应嘱其休息,进食、饮水后,再予针治。**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神态,询问针后情况,一有不适等晕针先兆,需及早采取处理措施。此外,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消除过热过冷因素。
  二、滞针
  (一)现象   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二)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挛缩;或因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过快和持续单向捻转等,而致肌纤维缠绕针身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消除紧张,使局部肌肉放松;或延长留针时间,用循、摄、按、弹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如因单向捻针而致者,需反向将针捻回。
  (四)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解释,消除顾虑。并注意行针手法,避免连续单向捻针。
  三、弯针
  (一)现象   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
  (二)原因   术者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或因患者在**过程中变动了**,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等。
  (三)处理   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手法。如针身轻度弯曲,可慢慢将针退出;若弯曲角度过大,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因患者**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遇有弯针现象时,切忌强拔针、猛退针。
  (四)预防   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轻巧。患者的**要选择恰当,并嘱其不要随意变动。注意**部位和针柄不能受外力碰压。
  四、断针
  (一)现象   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
  (二)原因   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损伤剥蚀。**时针身全部刺入腧穴内,行针时强力提插、捻转,局部肌肉猛烈挛缩。患者**改变,或弯针、滞针未及时正确处理等所致。
  (三)处理   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以防断针陷入深层。如残端显露,可用手指或镊子取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可用手指挤压针孔两旁,使断针暴露体外、用镊子取出。如断针完全没入皮内、肌肉内,应在X线下定位,用手术取出。
  (四)预防   应仔细检查针具质量,不合要求者应剔除不用。进针、行针时,动作宜轻巧,不可强力猛刺。**入穴位后,嘱患者不要任意变动**。**时针身不宜全部刺入。遇有滞针、弯针现象时,应及时正确处理。
3# 板凳
发表于 2011-5-6 14: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天静 于 2011-5-6 14:02 编辑

五、针后异常感
  (一)现象出针后,患者不能挪动**,或重、麻、账的感觉过强,或原有症状加重,或针孔出血,或针处皮肤青紫、结节等。
  (二)原因肢体不能挪动,可能是有针遗留,未完全出完,,或**不当,致肢体活动受限;对过于重、麻、胀针感者,多半是行针时手法过重,或留针时间过长有关;原有病情加重,多因手法与病情相悖,即"补泻反,病益笃"之由;局部出血、青紫、硬结出现者,都因刺伤血管所致,个别可能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
  (三)处理如有遗留未出之针,应随即起针,退针后让患者休息片刻、不要急于离开;对原病加重者,应查明原因,调整治则和手法,另行针治;局部出血、青紫者,可用棉球按压和**片刻;如因内出血青紫块较明显者,应先作冷敷以防继续出血,再行热敷,使局部癣血消散。
  (四)预防退针后真清点针数,避免遗漏。行针手法要柔和适度,避免手法过强和留针过时。临诊时要认真辨证施治,处方选穴精炼,补泻手法适度。要仔细查询有无出血病史,对男性患者,要注意排除血友病。要熟悉浅表解剖知识,避免刺伤血管。
4
发表于 2011-5-6 14:02 | 只看该作者
 六、**引起创伤性气胸
  (一)症状   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躁、恐惧,甚则血压下降,出现休克等危急现象。检查时,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有的**创伤性轻度气胸者,起针后并不出现症状,而是过了一定时间才慢慢感到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二)原因**胸部、背部和锁骨附近的穴位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气胸。

  (三)处理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起针,并让患者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平静,切勿恐惧而反转**。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医者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消炎类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感染。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等。

  (四)预防医者**时要集中思想,选好适当**,根据患者体形肥瘦,掌握进针深度,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胸背部腧穴应斜刺、横刺,不宜长时间留针。
5
发表于 2011-5-6 14:03 | 只看该作者
七、刺伤脑脊髓
  (一)症状     如误伤延脑时,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休克和神志昏迷等。如刺伤脊髓,可出现触电样感觉向肢端放射,甚至引起暂时性肢体瘫痪,有时可危及生命。
  (二)原因     脑脊髓是中枢神经统帅周身各种机体组织的总枢纽、总通道,而它的表层分布有督脉和华佗夹脊等一些重要腧穴,如风府、哑门、大椎、风池以及背部正中线第一腰椎以上棘突间腧穴。若**过深,或**方向、角度不当,均可伤及,造成严重后果。
  (三)处理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出针。轻者,需安静休息,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则应结合有关科室如神经外科等,进行及时抢救。
  (四)预防     凡**督脉腧穴--12胸椎以上及华佗夹脊穴,都要认真掌握**深度、方向和角度。如**风府,哑门穴,针尖方向不可上斜,不可过深;悬枢穴以上的督脉腧穴及华佗夹脊穴,均不可深刺。上述腧穴在行针时只宜捻转手法,避免提插手法,禁用捣刺手法。
  八、刺伤内脏
  (一)症状     刺伤肝、脾,可引起内出血,肝区或脾区疼痛,有的可向背部放射。如出血不止,腹腔聚血过多,会出现腹痛、腹肌紧张,并有压痛及反跳痛等急腹症症状。刺伤心脏时,轻者可出现强烈刺痛,重者有剧烈撕裂痛,引起心外射血,即刻导致休克等危重情况。刺伤肾脏,可出现腰痛,肾区叩击痛,血尿,严重时血压下降、休克。刺伤胆囊、膀胱、胃、肠等空腔脏器时,可引起疼痛、腹膜**征或急腹症等症状。
  (二)原因     主要是施术者缺乏解剖学、腧穴学知识,对腧穴和脏器的部位不熟悉,加之**过深,或提插幅度过大,造成相应的内脏受损伤。
  (三)处理     损伤轻者,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后,一般即可自愈。如损伤较重,或继续有出血倾向者,应加用止血药,或局部作冷敷止血处理,并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及血压变化。若损伤严重,出血较多,出现休克时,则必须迅速进行输血等急救措施。
  (四)预防   术者要学好解剖学、腧穴学;掌握腧穴结构,明了腧穴下的脏器组织。**胸腹、腰背部的腧穴时,应控制**深度,行针幅度不宜过大。
6
发表于 2011-5-6 14: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胡天静 于 2011-5-6 15:26 编辑

二楼到五楼内容,非我原创,散见于各教材以及各针灸著作中。
如果有遗漏,需要补充或者更正的地方,请朋友们跟帖完善。
谢谢哦。

无论是古人的说法也好,还是今人的说法也好,都是前人的说法,很多都是来源于惨痛的血的教训,当铭记之,慎之,慎之。

谋定而后动,胜过后知后觉。


夫医药为用,性命所系,和扁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

-----晋 王叔和


以上说的都是常,怎么知常达变,当先把常熟悉后,再谈得上变。
怎么去变?
变不是没有原则的,想当然的去变。
那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或者规则去变呢?

期待大家 探讨。



下一部分

【知常达变针灸讲座】 ** **法  
7
发表于 2011-5-7 22:14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啊,帮楼主顶了
8
发表于 2011-5-11 19:0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很重要!
9
发表于 2017-5-8 17:30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很重要!当铭记之,慎之,慎之。
10
发表于 2017-5-9 12:0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好!很重要!当铭记之,慎之,慎之!谢谢楼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5 17: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