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脊柱] 强直性脊柱炎诊断与早期诊断(转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5-5-5 2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诊断

目前常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为纽约诊断标准即:

1、腰椎在前屈、侧屈、后仰3个方向皆受限;

2、腰椎或腰背部有疼痛史3个月以上;

3、胸部扩张受限,取第4肋间隙水平测量,扩张≤2.5cm。

根据上述临床诊断标准及骶髂关节炎X线改变分级可做出AS的诊断和可疑诊断。

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典型病例根据炎性下腰痛和X线片证实的双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很容易诊断,早期或不典型病例则需要参考骶髂关节的CT片,行HLA-B27检测或随访。但在临床上常常碰到不典型病例,使患者延误就医,加上医师的专业知识不足和警惕性不高,极易发生漏诊。另外,某些引起腰背疼痛的疾病,如脊柱、骨盆原发或转移的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等,也常易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如该病早期仅表现为腰骶、下背部疼痛及晨僵,常不引起注意而被误诊为其它疾病,已知至少有半数病例在发病3年以后才被确诊为本病。

所以在12~30岁的青少年男性,发生腰骶、髋关节部位的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同时并伴有腰部的僵硬感和弯腰、下蹲受限,或发生不明原因的跟骨、胸锁、肋椎、颞颌、柄体、跖趾等小关节的疼痛,都应想到是否患有强直性脊柱炎?即使是膝关节或踝关节、肩、肋关节疼痛,也不要只认为是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也应提高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警惕性。但必须指出,不是凡发现有骶髂关节炎且伴有症状者都可以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步骤:1.病史询问。2.发病年龄。3.有否典型的强直性脊柱炎症状:如慢性下腰痛、晨间脊椎僵硬及运动范围受限等。4.有否其它肌肉骨骼或关节外症状。5.家族病史。6.体格检查。7.检查骶髂关节的疼痛。8.脊椎弯曲度的测量。9.深吸、呼间胸围的测量。10.另外亦应检查脚后跟、足底、胸骨等处有无压痛或肿胀,眼睛、心脏、肺部等处的体格检查也不能忘记。

【诊断标准】

一般采用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1、临床标准:① 腰痛晨僵持续3个月以上,活动后减轻,休息后无缓解。② 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前、后、侧屈受限)。③ 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可<2.5CM)。

2、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双侧≥II级或单侧III-IV级。

骶髂关节炎:分5级。0级正常。Ⅰ级可疑。Ⅱ级为轻度异常,有侵蚀、硬化、但关节间隙正常。Ⅲ级为明显异常,有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部分强直等1项(或以上)改变。Ⅳ级为严重异常,即完全性关节强直。

诊断:

肯定强直性脊柱炎: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或1项以上临床标准者。

可能强直性脊柱炎: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有任何临床标准者。

对诊断标准的评价

1、对AS“特征性”症状的认识:包括40岁以前发生的腰、腿痛或不适。隐匿发病。病程>3个月。伴晨僵。症状活动后改善(“炎症性腰痛”的临床特点)。

2、对HLA-B27在AS诊断中的意义的认识:长期以来均有争论。目前一般认为,HLA-B 27(+)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AS的诊断。但是,因为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达4%~8%,而AS的患病率仅0.3%左右,即40~80名HLA-B27(+)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何况AS病人中,还有10%左右HLA-B27(-)。因此单凭HLA-B27(+)不能诊断AS,而HLA-B27(-)也不能除外AS。

3、对放射学早期骶髂关节(SIJ)炎的研究:鉴于AS中轴关节受累几乎均从SIJ开始,因此其早期诊断着重于早期放射学SIJ炎的发现。随着影象学技术的进步,已公认CT和MRI能比常规X线发现更早期的SIJ病变。尤其是X线SIJ炎≤II级而临床疑似AS者,应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

4、本病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故本病的确诊仍有赖于放射学诊断。笔者认为,诊断方案应以早期诊断为目标。诊断本病时考虑家族病史、HLA-B27阳性、单侧葡萄膜炎及肌腱和韧带与骨骼交接处的发炎、反复性无法解释的胸痛或僵硬、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抗核抗体阴性等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早期诊断】

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在于:本病主要累及青少年,后期脊柱强直以后,病情不能逆转。不但病人失去就业和工作能力,对家属、社会也是沉重的负担。因此,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成为当务之急。早期诊断是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致残率的关键。早期诊断以减少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降低致残率。所憾国内外临床资料,即使CT、MRI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其确诊时平均病程已达六七年左右。究其原因,除对本病的认识在广大群众中未普及外,迄今所用诊断标准过于严格,也是一个重要的障碍。从根本上说,风湿病诊断手段的落后,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呼吁国内更多开展滑液及滑膜的检查。指出滑液检查像检查其他体液一样,并无很大困难,但对鉴别不同性质关节炎很有帮助。滑膜活检亦然,病理改变也有其鉴别意义。

据认为,在尚未确定病因、无标记性实验室指标可{MOD}用以前,骶髂关节组织学检查是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捷径。

可能是鉴于医学发展的水平和临床的实际,现行的医学院校解剖学统编教材未对骶髂关节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国内尚未见认真从骶髂关节解剖学详细了解的基础上,来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骶髂关节由于结构复杂,且其形态因人而异。因此临床研究比较困难。实际上,断层影像解剖学的发展,为临床解决这些困难提供了有力的手段。Braun等1995年报道的CT导引下骶髂关节穿刺、活检、注药治疗,比较科学地开创了进入骶髂关节之路。这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

众所周知,迄今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均不适合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原因在于必需有双侧Ⅱ级或Ⅱ级以上放射学骶髂关节炎,加上有关的临床症状才可以诊断。Ⅱ级骶髂关节炎的含义即是骶髂关节已发生明确的局限性骨侵蚀、硬化,也就是说,炎症早已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诊断的方向,就是在肯定的放射学骶髂关节炎(即骶髂关节形态学变化)出现已前进行诊断。而骶髂关节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达到此目的最好手段。对于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病理学的诊断将更加令我们的临床诊断有据可依,治疗方向明确、决心增加。

当然,创伤性检查不是临床诊断的最佳选择。如果在骶髂关节活检以前进行动态MRI检查,积累大量的包括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病例以及Ⅰ、Ⅱ、Ⅲ级骶髂关节炎动态MRI的资料,并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相信能得出某些规律,从而舍弃创伤性检查,仅仅通过动态MRI检查便可以诊断早期骶髂关节炎。

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个过程需要有大量的病例和长期随访的资料积累。

确诊条件:①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同时至少有上述临床标准中之一项者;②单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或双侧骶髂关节炎Ⅱ级,并具备临床标准第1项,或具有临床标准第2和第3项者。

可疑诊断:双侧骶髂关节炎Ⅲ或Ⅳ级,但不具备任何一项临床标准者。

如果有下述病史:①年龄<40岁;②腰背部不适隐匿性出现;③晨僵;④活动后症状有所改善;⑤持续3个月以上。X线有骶髂关节炎征象,能排除牛皮癣、炎性肠病或Reiter综合征等病,则需考虑原发性AS,作出早期诊断以免延误时间。
2# 沙发
发表于 2013-8-4 20:52 | 只看该作者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爱爱医
3# 板凳
发表于 2022-6-25 15:3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

有晨僵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4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