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02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讲座] 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已及治疗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1 1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特征为心室壁呈不对称性肥厚,常侵及室间隔,心室内腔变小,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分为梗阻性及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可能与遗传等有关。肥厚型心肌病有猝死风险,是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一.病因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60%~70%为家族性,30%~40%为散发性,家族性病例和散发病例、儿童病例和成年病例具有同样的致病基因突变。目前已证实,至少14个基因突变与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有关,其中有10种是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绝大部分突变位于这些基因。

二.临床表现

1.以青壮年多见、常有家族史。

2.可以无症状,也可以有心悸、劳力性呼吸困难、心前区闷痛、易疲劳、晕厥甚至猝死,晚期出现左心衰的表现。

3.梗阻性肥厚型心肌患者胸骨左缘可出现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可伴震颤,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静点异丙肾上腺素及Valsalva动作后杂音增强,反之应用β受体阻滞剂、去甲肾上腺素、下蹲时杂音减弱。有些病人闻及S3及S4心音及心尖区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收缩期杂音。

三.检查

1.超声心动图  对HCM诊断有重要意义:

①室间隔肥厚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5cm;

②二尖瓣前叶收缩期向前移动及主动脉收缩中期关闭现象;

③心室腔小;

④左室流出道狭窄<2.0cm;

⑤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加快;

⑥休息时收缩期左室心尖部心腔与流出道压力阶差>30mmHg,则认为存在左室流出道梗阻。对称性左室肥厚时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一致。

2.心电图左心室或双室肥厚及ST-T改变,深而倒置的T波、有时有异常Q波。房室传导阻滞和束支传导阻滞。还可以发现其他心律失常房颤、早博等。

3.X线检查X线检查没有明显的特点,可能见到左房、左心室增大,也可能在正常范围。晚期可见右室增大和肺淤血表现。

4.心脏磁共振(MRI)其敏感性高于超声心动图,但费用较高,对于诊断特殊部位的肥厚和不典型的肥厚最为灵敏。还可以发现心肌纤维化组织。

5.心内膜下心肌活检免疫性荧光可发现肥厚心肌内儿茶酚胺含量增高,组织学可见心肌排列紊乱和肥大的心肌细胞。

四.诊断

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壁或(和) 室间隔厚度≥15mm,排除了其他引起心肌肥厚的原因如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及代谢性疾病伴发心肌肥厚。

五.鉴别诊断

1.主动脉瓣狭窄

本病收缩期杂音位置高,向颈部传导,改变心肌收缩力及周围阻力的措施对杂音影响不大,主动脉瓣第二音减弱。超声心动图有助于发现主动脉瓣病变。

2.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目前认为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2.5cm时,才可以诊断高血压合并肥厚型心肌病;否则,应考虑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但是,具体到患者应根据高血压的时间和程度而定。

3.冠心病本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一般无胸骨左缘杂音,超声有助于诊断。

六.治疗

1.对无症状、室间隔肥厚不明显及心电图正常者暂行观察。

2.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竞技性运动及情绪紧张。

3.药物治疗避免应用洋地黄制剂、硝酸甘油、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心得安、氨酰心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2)钙离子拮抗剂 异搏定、硫氮卓酮。

(3)抗心衰治疗(终末期) 可用利尿剂及扩血管药。

(4)抗心律失常 乙胺碘呋酮、双异丙比胺,有抗心律失常及负性肌力作用。

4.室间隔肌切除术对药物治疗无效,左室流出道严重梗阻者适用。

5.双腔起搏预后尚难确定。

6.经皮腔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E-MA)是将无水乙醇经导管注入{MOD}室间隔心肌组织的间隔支血管,造成人为的间隔心肌梗死,以缓解左室流出道梗阻,是近年治疗HCM的一种新方法。

7.预防猝死 对于高危患者,除避免剧烈运动和药物治疗外,还应安装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七.预后 病程相差较大,大多数患者的寿命与正常人无区别。如亲属中有猝死患者、本人有晕厥史、有室性心动过速、心室壁严重肥厚(3.0cm以上)等,则可能发生猝死。


2# 沙发
发表于 2014-6-21 15:23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很详细了,补充一下HCM诊断标准里: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3
3# 板凳
发表于 2014-6-21 15:2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名医 发表于 2014-6-21 15:23
说的很详细了,补充一下HCM诊断标准里: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厚度之比>1.3

4
发表于 2014-6-21 15:26 | 只看该作者

印象中好像是大于1.3  没记错吧。。。
5
发表于 2014-6-21 17:18 | 只看该作者
七年制内科教材:室间隔显著肥厚≥1.5cm,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游离壁厚度>1.3-1.5cm
6
发表于 2014-6-21 17:38 | 只看该作者
旧日足迹 发表于 2014-6-21 17:18
七年制内科教材:室间隔显著肥厚≥1.5cm,室间隔厚度与左心室游离壁厚度>1.3-1.5cm

这你都记得到,记性真好,佩服佩服
7
发表于 2014-6-21 19:10 | 只看该作者
发帖表示已经学习了。想问个问题,书上说HCM心尖部的杂音是这样来的:二尖瓣前叶移向室间隔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同时也解释了二尖瓣前叶为什么移向室间隔:左心室收缩时快速血流通过狭窄的流出道产生负压,引起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加重梗阻,问:如果HCM心尖部听到收缩期杂音,那是否意味着胸骨左缘3—4肋间也能听到杂音呢?
8
发表于 2014-6-21 19:21 | 只看该作者
秋土 发表于 2014-6-21 19:10
发帖表示已经学习了。想问个问题,书上说HCM心尖部的杂音是这样来的:二尖瓣前叶移向室间隔导致二尖瓣关闭 ...

好像是这样的~~~

秋土是心血管常客啊。。

而且很爱提问。。。

头像也很喜人。。。
9
发表于 2014-6-21 19:42 | 只看该作者
我不是名医 发表于 2014-6-21 19:21
好像是这样的~~~

秋土是心血管常客啊。。

不懂就问,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头像是我女儿,谢谢夸奖。
10
发表于 2014-6-21 19:50 | 只看该作者
秋土 发表于 2014-6-21 19:42
不懂就问,我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头像是我女儿,谢谢夸奖。

你女儿好乖呀 。。。
11
发表于 2014-6-22 06:0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5 15: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