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21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母婴阻断需把握抗病毒干预时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 11: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免疫耐受期高病毒载量的HBV感染者若前次妊娠时母婴阻断失败,必将潜在较高的母婴传播风险。如再次妊娠,于胎儿发育基本成熟的妊娠后期服用拉米夫定可有效降低母亲体内HBVDNA水平,且对胎儿的影响较小,最终成功阻断HBV母婴传播。

典型病例:主诉女性,29岁。为咨询母婴阻断到我院门诊就诊。

现病史2008年5月在河南某医院生育第一胎,妊娠期定期孕检,肝功能正常,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HBVDNA结果不详。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给予主动+被动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200U和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10μg),人工喂养。1岁时检测发现HBV母婴阻断失败;乙肝表面抗原(HBsAg)、HBeAg、乙肝核心抗体(抗HBc)阳性,HBVDNA9.9×108拷贝/ml,肝功能正常。2011年3月,患者再次怀孕,末次月经2011年2月7日。

既往史患者自幼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因肝功能正常,一直未用药物治疗。患者既往体健,每年单位体检肝功能正常,无其他特殊病史可查,无烟酒嗜好。有乙型肝炎家庭史,其母亲、舅舅、妹妹均为HBV感染者,舅舅死于肝硬化、肝癌。

辅助检查丙氨酸转氨酶24U/L,天冬氨酸转氨酶22.3U/L;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HBVDNA9.1×107拷贝/ml。腹部超声:肝、脾、胆囊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慢性HBV携带者(HBV感染免疫耐受期)。

医生建议妊娠期除常规孕检外,监测肝功能和HBVDNA。若肝功能正常,HBVDNA持续>1×106拷贝/ml,则在妊娠28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出生后仍按主动+被动联合免疫的方法实现母婴阻断。

诊疗经历患者在妊娠27周复查:丙氨酸转氨酶12.8U/L,天冬氨酸转氨酶18.4U/L;HBVDNA7.13×107拷贝/ml。于27周+4d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mg/d。妊娠39周复查:丙氨酸转氨酶19.2U/L,天冬氨酸转氨酶19.7U/L;HBVDNA4.3×103拷贝/ml。妊娠40周+2d自然分娩1男婴,出生体重3750g,身高50cm,发育正常,查体未见出生缺陷。母亲产后42d停用拉米夫定,停药后随访6个月,肝功能正常。新生儿出生后立即皮下注射乙型肝炎疫苗10μg,观察2h后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出生15d再次肌肉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U。出生时听力筛查未见异常,先天性苯丙酮尿症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筛查均正常。实验室检测:丙氨酸转氨酶6.9U/L,天冬氨酸转氨酶49.6U/L,总胆红素39.4μmol/L;HBsAg(-),抗HBs(-),HBeAg阳性S/CO值19.92,抗HBe(-),抗HBc(+),HBVDNA1000mU/ml,HBeAg(-),抗HBe(-),抗HBc(+)。

讨论

母婴传播仍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传播途径

乙型肝炎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有20亿人感染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60万人死于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乙型肝炎属于经血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输血(或血制品)、不安全注射、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30%~50%的感染者因母婴传播而感染。如果不采取免疫阻断措施,HB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中60%在两年内可感染HBV;HBsAg和HBeAg均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风险为70%~90%,HBsAg(+)/HBeAg(-)母亲所生婴儿的感染风险为10%~40%。在亚洲,HBeAg血清学转换的中位年龄为35岁,18~30岁和31~40岁的感染者中HBVDNA>8log10者高达55.6%和53.8%。这说明,大多数HBV感染的育龄女性为HBeAg阳性、病毒**活跃的感染者。在我国,尽管2006年以后总体人群的HBV感染率下降至7.18%,但感染率下降最明显的主要是
2# 沙发
发表于 2013-9-2 11:50 | 只看该作者
母婴传播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在妊娠和分娩的过程中,将乙肝病毒传播给胎儿或新生儿,引起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的过程。

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宫内感染,而发生宫内感染的婴儿目前尚无补救措施。

HBV的母婴阻断方案
新生儿出生后主动免疫联合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1个月、6个月分别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10μg。对于HBsAg(+)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
射HB疫苗10ug,共注射3次。接种时间越早越好,新生儿第一针必
须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在4小时内注射最好,如果出生后48小
时以后注射,将降低免疫效果。
被动免疫:新生儿出生6小时内、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3# 板凳
发表于 2013-9-2 11:51 | 只看该作者
母婴传播的高危因素
1、孕妇体内乙肝病毒含量与母婴传播成正相关:
高风险:HBV-DNA>1×106copeis/ml;
低风险:HBV-DNA1×103-6copeis/ml;
极低风险:HBV-DNA
4
发表于 2013-9-2 11:51 | 只看该作者
HBV-DNA的意义:
乙肝病毒DNA(HBV-DNA)是乙肝病毒的核心物质和病毒**的基础。在病毒DNA携带的遗传基因发出的“指示”下,HBVDNA分别**出新的病毒外壳和DNA核心,随后重新组装,形成大量的新病毒,释放出来继续感染其他肝细胞。HBV-DNA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敏性高的指标,HBV-DNA阳性,提示HBV**和有传染性。乙肝病毒的持续**是乙肝致病的根本原因,乙肝治疗的根本目的是抑制病毒**。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测阳性(大于正常值),说明乙肝病毒**活跃,血液中乙肝病毒含量高,乙肝病毒DNA传染性强,且传染性与数值的大小成正比。乙肝病毒DNA是多少,只能说明游离在血液中病毒的含量、乙肝病毒DNA多少、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乙肝病毒DNA对肝病专家的诊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判断肝脏是否有损伤或损伤的程度应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肝功系列指标和(或)肝活检的结果来综合判断。
5
发表于 2013-9-12 1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李娟19820401

对乙肝DNA定性与定量有许多看法,一般对患有乙肝病人大量体检可用DNA定性,但大三阳或肝功异常者一定要作DNA定量。这主要是治疗及保肝治疗有非常大的影响。如大量**一定要控制病毒治疗。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7 00:4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