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消化] 美国儿科学会发布最新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诊疗指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0 1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美国儿科学会(AAP)发表最新指南指出,若新生儿对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呈阳性,医生不应认为一定发生了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应寻找引起这个检测结果阳性的其他原因。该指南于2013年1月在线发表在《Pediatrics》杂志上。
       年龄小于12个月的儿童细菌定植的比率更高(1岁以前是37%,1到6个月是30%,6到12个月为14%)。根据该指南的建议,对于1至2岁的儿童来说,当艰难梭菌芽孢杆菌检测阳性时,虽然要考虑到有其他细菌感染的可能,但首先考虑的感染仍应是艰难梭状芽孢杆菌。

       对3岁及3岁以上的儿童来说(定植菌的比率与成年非住院患者的比率相似—大约是0%--3%),检测的阳性结果提示可能感染。在这些年龄较大的孩子中,与艰难梭菌芽孢杆菌感染高相关的因素包括抗菌治疗,使用质子泵受体抑制剂,潜在的小肠疾病,肾功能不全,以及机体免疫功能受损。与成人相同,若在儿童患者当中经内镜或组织学检测发现患者患有伪膜性肠炎,则高度提示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美国儿科学会基于以下两个原因而对原指南进行升级:首先,近年来在美国住院儿童患者中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率越来越高,有可能是由于一种可以产生毒素的NAP1亚型的流行所致。其次,近期出版的针对成人的指南并不能很好的反应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在儿童中的感染情况。

       新指南在针对儿童患者进行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测试中指出,因为1岁以下儿童的带菌率非常高,所以,针对1周岁以下的儿童进行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时,针对其检测结果的分析应持谨慎态度。然而,与使用奶粉喂养的新生儿相比,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艰难梭状芽孢杆菌带菌率更低(分别为30%与14%)

       该指南建议,在1到3岁的儿童中,如果出现腹泻的症状,则可以考虑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但是在做出该诊断之前应首先排除引起腹泻的其他疾病,特别是病毒性感染;在3岁以上的儿童中,检测的结果与表现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在成年人中的表现相同。

       根据其他关于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检测建议,只有当临床表现与患者年龄都符合检测标准时,才能够对艰难梭状芽孢杆菌进行检测。在新生儿中,检测应限制在那些患有先天性巨结肠或其他严重性肠动力疾病,或出现爆发性感染时。

       在艰难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治愈检测并不是必须的,原因是腹泻症状消失后,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仍会在机体内持续存在。只有当病原学重复检测结果是阴性时,首次治疗后4周内的复发检测才是有意义的。同样,治疗的首要步骤是进行简短的抗感染治疗,其有可能对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在治疗时不应使用解痉药,因为这种药物会掩盖症状并导致病情加重。

       为缓解疾病症状,在第一次发病或第一次复发时的用药选择口服甲硝唑(剂量为30 mg/kg/日),每天4次(每日用药总剂量的上限是2g),对于重症艰难芽孢梭状芽孢杆菌感染以及二次复发的病例,内科医师应选择口服万古霉素(剂量为40 mg/kg/日),每天4次(每日用药的总剂量上限为2g)。

       另外,指南同样对感染的控制进行了说明,对有症状的患者应使用手套等工具来防止疾病在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传播;与使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相比,使用清水和肥皂洗手在预防孢子传播中显得更加重要;同时,应使用含氯制剂对环境进行清洁与消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6-16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