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源] 夏秋防疾病 专家细叮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9-10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立秋将至,但8月仍是肠道传染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疾病的易发季节,也是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昨天,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8月疾病预告,提醒市民加强预防。

  肠道传染病,是一类经消化道传播、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见的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腹泻、戊肝、甲肝等。临床症状有腹痛、腹泻、呕吐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预防原则是谨防“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喝开水、不喝生水;食用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生、半生水产品以及不洁食品;外出就餐、旅游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入夏以来,我市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人数较其他季节有明显上升,市民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传播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该病流行于夏秋季,多发生于儿童。因此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对预防乙脑尤为重要。如遇到持续高热、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以免丧失治疗良机。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该病潜伏期数小时至5天,一般为1-2天。预防应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毛巾、浴巾、手帕等。流行期间,理发、浴室、游泳池等行业要加强管理和消毒,游泳场馆要加强对游泳人员的检查,禁止类似症状者入场游泳。有类似症状患者应及时就诊治疗,家庭做好隔离消毒。

  对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使用空调时室内空调温度应保持在25℃至27℃,相对湿度保持在60%左右;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症状,应及时就诊治疗。

                                             打防疫针后的习惯性误区
--------------------------------------------------------------------------------
                有些家长,特别是年岁较大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生活在农村里的,在孩子打完防疫针后,总喜欢给孩子吃些小鱼小虾等发物,说是“把防疫针发出来”。而有的人则正相反,认为必须忌口才行,不敢给孩子吃这吃那。那么,到底那种说法对呢?

  防疫针的免疫作用是靠它的抗原作用**身体产生能杀灭细菌或病毒的免疫力来完成的。死疫苗通过直接注射足够数量的抗原,使人体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活疫苗是通过细菌、病毒在体内生长、繁殖达到一定的数量完成抗原作用的。不管是活疫苗,还是死疫苗,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抗原数量,身体内就会产生足够的免疫力来预防传染病。相反,如果死疫苗中的菌量不足或疫苗用量不够。活疫苗因制作、贮存、运输、使用不当,使疫苗中的活细菌、活病毒死亡不能在体内繁殖,当然就不会**人体产生免疫力或产生的免疫力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吃了“发物”,也不能使死疫苗中的菌量增多,更不会使疫苗中已死亡的细菌、病毒复生,抗原量就不会达到要求的标准,故吃“发物”也不会让体内产生更多的免疫力。

  忌口是指不能吃某种食物,比如服某些中药忌食生冷。打完防疫针,身体内产生免疫力是人体的正常功能,就好像出汗多了会口渴,吃饱了食物就会消化吸收营养一样。这不同于疾病,自然也就不需要忌口。相反,免疫力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本身就是蛋白质,如果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会使制造免疫力的原料增多,促进免疫力的产生。同时,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增多,也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相反,打完防疫针就忌食,使制造免疫力的原料供不应求,使免疫力产生减少。特别是在儿童期接种那么多的疫苗,岂不是要忌口很多次,这势必影响儿童的健康和发育。

  可见,两种做法都是不科学的,不过,在儿童接种疫苗的一周内,一些**性强的饮食,如浓咖啡、浓茶、带有酒精的饮料等还是不宜食用的。因这些食物会增加预防接种的反应,使症状加重。

                                                      
                                                新生儿就该注射乙肝疫苗
--------------------------------------------------------------------------------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很大。感染乙型肝炎病是引起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肝癌的重要原因。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母亲如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新生儿就有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可能。因此我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关键人群是新生儿,这是阻断母婴间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最佳措施,也是改变现状、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最好办法。

  我国早已将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计划免疫之中,也就是说,孩子从出生那一天开始,必须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注射。免疫程序是“0、1、6方案”,即出生后立即(不超过24~48小时)注射1针,以后1月龄和6月龄时再各注射1针,注射完3针疫苗才算完成对乙型肝炎的免疫程序。

                                              维生素B3可预防痴呆症
--------------------------------------------------------------------------------
          维生素B3其实是烟酸和烟酰胺的总称,也称烟碱酸、维生素PP,是治疗糙皮病的维生素。近年发现它有助于降低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几率。

  维生素B群具有提高人体抗压能力、降低忧郁症发生率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美国芝加哥健康养生研究中心针对815名原本没有罹患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做了为期4年的追踪调查,4年后有131名参与此项研究计划的老年人出现了痴呆症(阿兹海莫氏症)的问题,对他们平日的饮食习惯及营养素的摄取状况调查发现,摄取高浓度维生素B3的老年人,罹患阿兹海莫氏症的几率可降低80%。平时烟碱酸摄取量较高的老年人,理解认知力的衰退也比较不明显。

  烟碱酸广泛地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只有蘑菇及花生的含量与鱼、肉及内脏含量接近,其它含量皆远低于肉类食物,虽然由天然食物获得的烟碱酸等维生素B群与蛋白质食物同时摄取时,吸收率会大幅提高,但一般人每天由天然食物的获得量,多半未能达到人体的需求量。营养师建议,每周至少能补充3—4次维生素B群。对于经常外食或素食者,可选择高浓度维生素B群补充剂。老年人则可选择强化B群的综合维生素,早餐饭后立刻服用,可以提高吸收率。

                                                  
                                                 “咬牙切齿”防脑血栓
--------------------------------------------------------------------------------

     方法是:把上下牙齿整口紧紧合拢,且用力一紧一松地咬牙切齿,咬紧时加倍用力,放松时也互不离开,每次做数十次紧紧松松地咬牙切齿。这样可以使头部、颈部的血管和肌肉、头皮及面部有序地处于一收一舒的动态之中,能加速脑血管血流循环,使已趋于硬化的脑血管逐渐恢复弹性,大脑组织血氧{MOD}均充足,既能消除因血液障碍造成的眩晕,还有助防止脑中风发生。

  俗话说:“清晨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因为经常叩齿可巩固牙根和牙周组织,对保护牙齿、防止龋齿很有好处。此外,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齿的坚固与肾有关,所以,常叩齿还有助于肾气充盛,对预防腰痛和耳聋目肿等也有一定作用。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易书子+1感谢支持!感谢分享! 期待您更多精彩:)
收到1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5-31 03:1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