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9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题讨论] 【转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糖、血脂的关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8-14 1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糖、血脂的关系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糖、血脂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三者的关系。方法:应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9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应用SPSS9.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74.68%,对照组为26.83%(P<0.001。斑块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为50.41%,多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及动脉窦。颈动脉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脑梗死颈动脉有斑块组其高血压、血总胆固、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较无斑块组显著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脱落或小斑块脱落可成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的指标增高有关。  颈动脉超声检查为无创性,不仅可对已发生脑梗死患者提供多种具有重要预后价值的指标,并且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检查   血糖  血脂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对7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超声、血糖、血脂检查,以探讨其与三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本组79例,男57例,女22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2.34±10.22岁。均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止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大面积脑梗死35例,基底节腔隙性梗死41例,脑干及小脑梗死3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2例,糖尿病史11例。对照组为非脑硬死患者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60.07±11.33岁。其中急性胃肠炎7例,慢性支气管炎19例,神经症11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

二、方法
1. 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美国HP5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周围血管探头频率10MHz宽频探头。

检查前嘱患者休息10分钟,取平卧,头偏向检查对侧,充分暴露颈部,沿胸锁**肌外缘纵切扫查,依次显示颈总动脉,至分叉处探测颈内动脉。检测双侧颈总动脉自起始2cm处至颈内动脉初始2cm处,检测内容包括动脉壁厚度,内径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性斑块的部位和形态,大小及回声特点。
2.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使用spss 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一、颈动脉超声检查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见表1
表1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脂、血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x±s)
  脑梗死组 对照组
左颈总动脉内径(cm)
右颈总动脉内径(cm)
左颈内动脉内径(cm)
右颈内动脉内径(cm)
颈动脉粥样斑块数
椎动脉粥样斑块数
血糖(mmol/L)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载脂蛋白A(g/L)
载脂蛋白B(g/L) 0.79±0.12▲
0.78±0.12△
0.52±0.14
0.50±0.14
123处(59例)※
1处(1例)
6.49±4.23
5.15±0.97
1.55±0.85
1.26±0.30
3.21±0.89
1.39±0.31
0.83±0.16△ 0.71±0.08
0.70±0.08
0.53±0.07
0.51±0.07
21处(11例)

6.29±3.80
4.89±1.19
1.62±0.90
1.32±0.32
3.01±1.01
1.33±0.32
0.77±0.17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x2检验P<0.001
本组79例中有59例(74.68%),经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斑块123处,其中累及双侧颈总动脉29处,颈内动脉11处,分叉处62处,动脉窦21处,大面积脑梗死35例中有27例(77.14%)检出斑块;基底节腔隙性梗死41例中有33例(80.49%)检出斑块。
脑干及小脑梗死3例中有2例在颈动脉检出2处斑块,在椎动脉检出1处斑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检出有斑块的27例中有23例(85.19%)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基底节单侧腔隙性梗死患者检出有斑块的21例中有18例(85.71%)与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124处粥样斑块中有103处为软斑(83.07%)。
二、血脂、血糖
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脂、血糖检查结果见表1。脑梗死患者无颈动脉粥样斑块与有斑块组各项检查结果比较见表2。
表2  脑梗死无斑块组与有斑块组检查结果比较(x±s)
  无斑块组 有斑块组
血糖(mmol/L)
总胆固醇(mmol/L)
甘油三酯(mmol/L)
高密度脂蛋白(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
载脂蛋白A(g/L)
载脂蛋白B(g/L)
左颈总动脉内径(cm)
右颈总动脉内径(cm)
左颈内动脉内径(cm)
右颈内动脉内径(cm) 6.69±5.56
4.61±0.75
1.64±0.81
1.21±0.22
2.75±0.73
1.34±0.37
0.73±0.15
0.75±0.08
0.76±0.10
0.53±0.14
0.50±0.13 6.31±3.90
5.18±1.02▲
1.51±0.82
1.27±0.31
3.28±0.25▲
1.36±0.28
0.84±0.16※
0.80±0.13△
0.78±0.13
0.52±0.14
0.50±0.15

与无斑块组比较△P<0.05,▲P<0.01,※P<0.001
讨论
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脑供血障碍,导致脑梗死的重要性已受到临床重视,颅外段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79例脑梗死中有59例径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4.68%,并且检出斑块与脑梗死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附壁血栓形成脱落或小斑块脱落成为大面积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的原因。
本组研究还发现斑块好发部位以分叉处最多见,多两侧同时受累;其次为颈总动脉及动脉窦。其发生机制为动脉分叉部及成角处内膜表面不规则干扰层流,产生血流急而致旋涡流,使血管内膜受损,乳糜微粒及低密度脂蛋白聚集于这些粗糙区域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使成角处动脉伸长、扩张,原先角度发生改变,层流进一步扭转,结果旋涡流进一步损伤动脉,以致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同时,BIF的湍流速度及压力会使血小板受到损害,最后在血管内膜上形成附壁血栓或使内膜斑块增厚,斑块破裂或血检脱落进入颅内血管引起缺血性脑卒中。
本组研究结果发现,脑梗死与载脂蛋白B增高有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关系密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高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增高有关。载脂蛋白B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专一性配体,在脂质转运,特别是介导LDL清除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颈动脉超声检查为无创性,不仅可对已发生脑梗死患者提供多种具有重要预后价值的指标,并且对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检出和监测,早期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文献(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9-20 14:1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