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71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验交流] 【分享】艾滋病人的护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 1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概述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的病原体(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的疾病。进而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导致死亡。在全世界范围内,艾滋病在死因谱中排第四位。

评分

参与人数 1贡献分 +1 收起 理由
鱼er + 1

查看全部评分

2# 沙发
发表于 2006-1-11 12:37 | 只看该作者
传染源
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

1.传染源
   目前认为,感染HIV的人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包括AIDS者与无症状的HIV 感染者。HIV 和AIDS的各种体液均有传染性。血液、**、唾液、宫颈分泌物、脑脊液、眼泪、乳汁中均可分离HIV。主要是通过**,宫颈分泌物和血液经破损的皮肤或完整的粘膜传播。其它的体液因病毒载量极低,不认为有传染性。传染性的强弱与感染者体内HIV的病毒载量,病毒**的活跃程度等有关。
2.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垂直传播(母婴传播)
3.人群易感性
    人类对HIV普遍易感。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由于其感染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具有高危行为的人群感染的机会较大,如男性同性恋者、静脉***成瘾者、暗娼以及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或血液接触机会的人都属高危人群。
3# 板凳
发表于 2006-1-11 12:37 | 只看该作者
卫计委公布了2003年中国艾滋病流行控制情况。统计资料显示:艾滋病在中国的流行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8万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亚洲居第二位,在全世界范围内居第十四位。目前中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已经血传播为主,其中经静脉注射***感染占61.6%,经采血或采血浆途径感染占9.4%,血液和血制品感染占1.6%;另外,经性接触途径感染占8.4%;母婴传播感染为0.3%,还有18.7%的传播途径不祥。
4
发表于 2006-1-11 12:39 | 只看该作者
1.院内护理  
对住院病人的护理目标是减轻症状重建功能。根据病人的不同需要制定相应护理计划。
1)一般护理
对早期病人鼓励维护自己的身体,注意临床情况的变化。适当休息,饮食均衡,锻炼身体,消除心理障碍。病室保持清洁整齐安静,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恒定,保持通风。
2)观察病情
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常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故应全面细致的观察患者的情况,定期测体重,监测T、P、R的变化, 及精神状况的改变。
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AIDS病人有着特殊的心理状态,尤其是由不良行为造成的AIDS病人,常受到社会的歧视,除忍受一般疾病的痛苦,还处于亲人的埋怨、朋友离开、社会难容的境地。他们有孤独、恐惧、自责、自悔、羞愧、自卑等特殊的心理障碍。
3)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帮助建立信心,正确对待,耐心开导病人,安慰解释,尊重病人,承诺保守隐私。采用启发式的谈话,不给病人作任何评判。注意谈话技巧,认真倾听,取得信任。
4)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
设法关心帮助病人,了解病人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动员亲人朋友去关心病人。对检查和治疗措施要说明必要性和注意事项,检查结果和病情变化予以解释。
2.家庭护理
1)家庭护理
AIDS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大的一种疾病,减轻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就会有越来越多的病人及病情稳定的病人在家中要求得到护理。

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家庭、社区对艾滋病的高度恐惧反映出公众忽略了HIV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途径和血液途径。护士有责任消除家庭及社区的疑虑,并教育患者、家庭、社区如何预防HIV传播。更重要的是,公众会以医务人员作为榜样,效仿他们对待艾滋病及患者的态度

AIDS病人及家人受到的不是同情、理解和关心,而是厌恶、敌视、歧视和孤立。向家人介绍疾病发展的特点,预防和治疗的知识,鼓励病人参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护理指导
指导家属如何保护病人,指导他们根据家庭环境来护理病人及预防疾病的方法。尽量减少感染的机会,谢绝有传染病的亲友探访。注意营养、饮食合理。卧床者应保持皮肤卫生,预防褥疮
指导家庭成员掌握自身防护知识,不共用牙具、剃须刀、理发工具等。病人的血液/体液、大小便污染过的衣物、床上用品,要用沸水加消毒剂浸泡后再清洗。家庭成员要保护自己皮肤的完整,接触病人前后要洗手,必要时戴手套。病人污染用物不随便丢弃,分别进行消毒或销毁。

3.临终关怀护理
死亡是一种痛苦,而AIDS病人除了恐惧痛苦外,还有常人无法体验的孤独,悔恨和折磨。临终前给予精神抚慰。稳定情绪,身体感舒适,加强基础护理,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尊重其意愿。

4.心理护理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护士本身应消除对HIV/AIDS患者歧视和偏见,尊重患者的权力。护理人员应根据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心理、社会特点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5.心理及社会反应
震惊  当病人得知自己的HIV测试结果是阳性时会感到震惊,表现为困惑或不知所措,无法控制情绪。病人突然感觉一切都改变了。有些人会以哭闹、歇斯底里地说话来抒发他们内心的感受。另一些人却表面上表现得很冷静,但情绪上却感到麻木。

恐惧  艾滋病病人一般都会害怕受社会孤立和歧视,害怕传染给所爱的人,害怕身体变得虚弱,恐惧长期需要他人照顾等。大多数病人都会害怕死亡,特别是死时会孤独一人,被他人鄙弃,身体梏槁或极度痛苦。大部分HIV/AIDS患者患病时正处于青年,从未想过死神会降临。在年轻时期便要面临死亡,往往需要更大的适应能力。

性关系的改变  当病人知道自己的诊断结果后,便会问一些问题“我可以结婚吗”,  “我可以生孩子吗”,“我可以与他人有性关系吗”等,即使原来已有固定的**,都会因为共同的忧虑而发生变化和受到严重的影响。

6.反应
逃避  患者可能会逃避或畏惧HIV测试阳性的现实,要求另行测试。逃避心态的其他表现行为包括:持续的***行为,拒绝进行安全的性行为,加剧滥用药物等。在患病的后期,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病情置之不理和拒绝寻求医疗来否定已知的事实。逃避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往往只是暂时的反应,大部分患者能很快接受现实,并偿试适应新境况。

愤怒  患者因患病而导致丧失所拥有的东西往往会经历一个哀痛过程,而愤怒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一般是证实受HIV感染所引起的极度震惊后表现出来。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激的言行甚至是暴力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家庭、工作关系的变化 挚爱的人或家庭成员可以为HIV/AIDS患者提供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使患者得到保护和爱护,而有些HIV感染者不愿意向家人透露自己感染HIV的事实,以免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忧虑,破坏家庭关系,招来歧视。

有的患者害怕暴霉自己有***或同性恋、***等“偏异”的生活习惯。由于艾滋病往往与***、同性恋、***等行为联系在一起,HIV感染的诊断会使患者及家人感到羞耻,这种羞耻的感觉会使家人把事实隐瞒。多数患者也会选择不把自己的病情告知单位和同事,以免招来歧视而影响与同事关系或者失去工作。
7.隐退
内疚  被诊断为HIV感染会令患者检讨自己以往的生活习惯。可能会使患者感到内疚和自责。有些人会认为感染艾滋病是对自己不良行为的惩罚。一些患者会因为自己将HIV传染给伴侣或子女而有愧于心。由于患艾滋病给家人带来的痛苦也会引致患者深深自责。

沮丧  表现为患者感到空虚和失去自尊,主要是由于感染HIV而失去原来拥有的东西,身体机能的缺陷和别人的成见而显得意志消沉。

隔离社会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普遍都会有被社会遗弃的感觉。失去伴侣和职业、被家人抛弃等都会导致患者自我孤立和远离社群。在医院里患者仍然有强烈的被隔离和寂寞的感觉,有的医务人员不愿意照料艾滋病病人。病人害怕被社会抛弃,如被朋友、密友以至亲人排斥。不幸的是,现实情况往往如此。
**倾向  HIV/AIDS患者**频率比较高。患者在收到HIV测试阳性结果报告,或得知一位亲密朋友或伴侣因艾滋病去世,以至觉察到自己病情正在恶化时,都会产生**念头。促使患者**的因素还包括:认知和感情上同时受困扰、滥用各种药物、曾患精神病及缺乏社会支持等。

接受  多数HIV感染患者在自我心理调适以及外界的帮助下,最终度过危机,接受现实,重新协调生活。

8.社会对HIV/AIDS患者的反应
在社会层面的反应是以排斥为主。患者可能遭遇不幸事例,如失去工作、旅游受限制、教育机构拒绝提供教育机会、医疗服务不足等,医务人员对患者的HIV感染的结果应予保密,以免造成社会对患者及其家庭的排斥反应。
5
发表于 2006-1-11 12:40 | 只看该作者
知识辅导
危机期干预
丧失的应对
个别化心理辅导
1.知识辅导
由于HIv感染及艾滋病牵涉到了全身的各个系统、脏器,即使专科医生也难以对有关知识尽知其详,加上治疗的新信息层出不穷,病人常常会感到困惑、无能为力。所以应建立相应的信息供给模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病人传授有关病毒**、联合治疗、治疗依从性、交叉耐药、药物毒副作用等病人最关心的内容, 目的是帮助病人做出治疗决策以主动的身份参与到治疗过程中来;
2.阶段性干预
针对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在疾病不同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采用相应的应对策略、方法,使病人获得最需要的帮助

针对患者出现的强烈的负性情绪反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成功的危机干预要对患者进行迅速的心理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为病人下一步的躯体疗、心理治疗做好安排。病人的抵触、尚未解决的心理冲突和伴发的躯体疾病会增加危机干预的难度。

3.丧失的应对
由于治疗手段的进步,HIV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大大延长,但这意味着病人可能有更多的机会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丧失,如由于疾病或持续性的治疗使病人不得不放弃工作、放弃***。以及家人或朋友的疏远,朋友或伴侣的死亡等等。

在治疗指导思想上应以“更好地生活"替代以往的“平静的死亡”,通过性心理治疗、往事回忆、生活深层分析、生活重建、运动及放松疗法的方式,帮助病人面对现实,提高自尊心,提高生活质量。
4.个别化心理辅导
针对不同的对象,必须采取个别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是有远别差异的。

构成HIV/AIDS受害者主体的是静脉***者、***性恋者、性混乱者,青少年占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妇女的比例也开始上升。这些群体有着自身的特征点,如果不掌握这些特点,心理帮助往往事倍功半

静脉注射***者一般有这样的心理特征:只看眼前,不看未来;寻求**不顾后果;行为受强烈的情绪支配等。这些心理特征会使病人继续高危行为降低对治疗的依从性;

男性同性恋者不但因本身的性倾向,而且作为艾滋病的易感人群受到社会的双重歧视。针对不同的对象,必须采取个别化的心理干预措施,心理干预的效果是有远别差异的。
5.照顾艾滋病患者的技巧
与其他患者一样公平对待
使用普遍性预防措施
关心帮助,同情
协助患者建立自我帮助的技巧
注意病人是否定时服药,
尊重患者的隐私
与其他医护人员保持密切的联系
6
发表于 2006-1-11 12:42 | 只看该作者
职业暴露是指实验室、医护、预防保健人员以及有关的监管工作人员,在从事艾滋病防止工作及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的情况。

1.HIV病毒存在于人体的部位
HIV存在于人体的体液内,如血液 ** **分泌物 乳液 唾液 汗液和痰液。
但只有 血液 ** **分泌物 乳汁与HIV有关

2.HIV病毒的特性
在普通环境下不能繁殖
56摄氏度30分钟便会失去活性
HIV对热,干燥敏感。
不耐酸但耐碱。
加热是最有效的消毒方法
用于乙型肝炎消毒的化学消毒剂,均可用于HIV的消毒。
3.感染HIV与HBV可能性的比较
两者的感染途径相同
HIV在血液的浓度较低,如被**伤,感染HBV的可能性为30%,感染HIV 的可能性则为0.4%。
4.普及性预防
普及性预防是针对经血液传播疾病所制定的,针对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它假设所有的人均为HIV、HBV、HCV感染者,在医护环境中,每当工作人员接触血液、深层体液(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滑液、脑脊液、**及**分泌物)及任何含有血液的体液应视其具有传染性,而要采取防护措施。

采取普及性预防,可大大地减低医务人员在王作场所感染HBV、HCV、HIV等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感染的机会。
普及性预防是对院内感染控制措施的补充。
5.对职业感染危险的认识
医护人员对HIV的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
医护人员对普遍性防护原则的认识

6. 职业暴露情况
1)艾滋病病毒暴露后紧急局部处理
用肥皂和水清洗沾污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冲洗。
2)暴露后的紧急处理
受伤部位的消毒:伤口应用消毒液(如70%酒精,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赶紧。
3)暴露后预防性用药
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的使用,是作为减少HIV职业感染的最后一个环节。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推荐方案是至少两种药物。 暴露后预防性用药的开始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意外事故发生后1~2小时之内。预防用药的时间推迟至24~36小时后将无预防作用。由于上述药物的毒副作用较大,因此确定使用适应症非常严格。

7.怎样预防职业暴露
职业安全教育、岗前培训。要有自我防护意识。使用安全工具,完善防护措施。
1)建立安全的工作环境
护士要熟悉工作环境。光线充足、安静、宽敞。
操作前要取得患者的合作(儿童或不配合者请同事配合)
操作时确保身后无人干扰、碰撞。
2)规范操作行为
培养良好的操作素质。头脑要清醒,熟练操作流程,了解消毒隔离
及时处理使用过的锐器物。不要叫别人代劳。
禁止直接传递锐器物,禁止双手回套针帽。
备有锐器收容器。
有皮肤损伤时,不参与侵害性操作。操作前后应洗手。
接触血液或体液操作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帽子、口罩,必要时戴眼罩。
7
发表于 2006-1-11 13:55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学习学习……
8
发表于 2006-4-2 16:59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我们科住着有霉毒的病人都吓的不行
何况艾滋病人?
9
发表于 2006-4-11 13:46 | 只看该作者
呵~自己多加小心就是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1:3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