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051|回复: 3

[临床经验] 经络是人体调整气血的工具 连载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体是由五脏六腑构成的。五脏六腑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是指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以及三焦脏与腑互为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人体是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七窍二阴联系起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在脏腑的病变,可通过五官九窍,皮肉筋脉等反映于外,因而观察疾病的外在表现,可了解病位所在脏腑,分辨病邪之属性,把握脏气之虚实。
经络是通向脏腑的通路,每个脏腑都有自己的经络,经络在人体中的主要任务,是为脏腑输送气血,在输送气血的同时,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辨别虚实辨证施治。
经络是调整气血的一种工具,纵向运行的是经,横向联系的是络,经络是通向脏腑并决定气血运行的方向,穴位是经络上面的推进器,如果经络的治疗方向搞错了,即使掌握在多的穴位,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治疗方向选择的正确,在治病中少用几个穴位,也无伤大雅,所以,经络决定疗效。如同药店里的药一样,每种药都有治病作用,只有适合你病情的药物,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针灸界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叫做“宁失其穴,勿失其经”·杨继洲《针灸大成·卷二》,在注解《标幽赋》中“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经”条文中曰:“言能识本经之病,又要认交经正经之理,则针之功必速矣。 ”故曰:“宁失其穴,勿失其经
“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一直是指导中医临床的一条原则,违背这条原则,在临床上一定要出现偏差,达不到治疗作用。
我曾遇到这样一个病例,这位女士患后脑疼痛,去多家资深的按摩店按摩,都没有取得疗效,又去了一家原始点按摩,按摩后仍然疼痛不已,因过去来我这看过病,到了下午四点钟想到我,驱车前来求治。进门眼泪就掉下来了,我问她为什么哭?她说,你要知道我的头痛有多严重,随后介绍了自己的病情。晨起后脑就开始疼痛,饭后疼痛加剧,于是就开始到处治疗,什么中医按摩、经络按摩、走了一圈疼痛也没得到缓解,最后到了原始点,他们采用的方法都差不多,在头和脖子上,不是用手按,就是用胳膊使劲顶,为了止痛再疼也得挺着,结果毫无疗效。
我听后对她说,他们门脸招牌是中医按摩,经络按摩,实际上他们不是中医,仅凭掌握几个穴位,说明不了懂得经络。按摩方法直白的说,就是为了缓解肌肉的疲劳,对小病小灾起点作用,对头痛的治疗是无效的。
后脑疼痛是患病的一种表象,并不是患病的病因。头痛分为五种病症,后脑疼痛只是其中的一种。后脑疼痛也称枕骨疼痛,是肾气过盛,肾阴和肾阳失衡,使肾经运行通路受阻所致,只要调整肾经、膀胱经,然后,再根据补泻原理坚持补泻,打通气血运行的通路,阴阳达到平衡,后脑就不会疼痛了,所以,绝不是掌握几个穴位就能看病,医道讲究的是医学道理,我们常说头痛不能医头,所以,头痛医头是没有道理的。
后脑痛按照道理应该通过诊脉,获得体内脏腑的信息,最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但头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根据脑疼痛的部位,完全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无需诊脉判断病因。
道理讲清后,运用经络调整法,为她调整了通往肾脏的肾经、膀胱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再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及五行生克的属性,“以子泻母”,又调整了通往肝脏的肝经、胆经使之相泻。治疗仅仅进行几分钟,因疼痛开始减轻,她不再紧锁眉头露出了笑容,十几分钟轻轻松松的治疗,后脑疼痛就痊愈了。
通过治疗后脑疼痛使我们懂得,不搞清经络归属的脏腑,不调整患病的经络,仅凭掌握的几个穴位,对病情是不会起到治疗作用的。
还有一位患心脏病的,是我的老患者,自己善于学习,对经络知识也略知一二,一次来诊后对我说,今天心脏一直都不好,前胸后背发闷,我自己按照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调整一下,最后还是没有见到效果,是不是哪有问题?我说,如果病因在心,只要调整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病情立即就能得到缓解,治后无效说明另有他因。接着为她诊脉,观察脏腑之间的变化。从脉象上看,心出现了结、代脉,此脉多为脏气虚衰所致,脉有间歇,但止无定数者为结脉,多由邪气阻滞脉络所致。
我说,从脉象上看,病在心,但你今天的病情较为复杂,只靠单纯调整心脏的几条经络是不够的,我为你治疗后你就知道了。你虽然调整的是通往心脏的几条经络,但是你不是专业人员,这就像与厨师同灶烧菜一样,同样的火侯、同样的食材、同样的翻炒,最后菜的味道也不会一样的。
说完我运用经络调整法,为她调整了通往心脏的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然后,再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以及五行生克的属性,“以子泻母”,又调整了通往脾脏的脾经、胃经使之相泻,泻去心火。调整之后对我说,病情稍有好转,但发闷没有完全消除。我说,从脉象上看,病脉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为人体治病并非简单,绝不是掌握几个穴位,或者几条经络就能看病了,如果都能自己看病,医院早的关门了。
心主“君主之官”,因心脏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心脏的经络都多于其它脏器,为心脏供血不仅来至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还有前胸后背多条途径。心包经经筋、心经经筋,都分布在前胸,即保护胸肋骨抗御外邪,同时又通过经筋调节气血补充心脏。后背又是小肠经循行的部位,小肠是维护心脏生理功能,为心脏提供气血的重要来源。前胸后背哪个部位的供血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心肌缺血,在前胸后背出现疼痛、发闷,为你治疗后这个道理自然就清楚了。
根据阴阳理论,在胸两侧查找阴阳失衡点,待失衡点确定后,用手指在失衡点的两肋间隙用手揉按,通过手指的揉力,加快气血循环,使其不平衡点逐渐恢复平衡。揉按一会之后,由于气血满足心肌缺血的需要,心脏的运转状态有所好转。
接着,又在两肩胛骨内侧,脊柱两侧的竖脊肌检查,找出两侧较硬的竖脊肌,在竖脊肌与肌肉的接壤处揉按,通过揉按促使两侧竖脊肌软硬度平衡,通往心脏经络的通路畅通,化除瘀滞,由于后背气血的充盈,及时补充心脏缺血的状态,恢复到心脏正常的生理功能,前胸后背不再发闷了。
心脏患病的病因较为复杂,有时选择几个穴位是不行的,即使经络选择无误,也达不到治疗的效果。心脏是人体的特殊器官,除了为心脏供血的几条经络外,还有前胸后背等多个为为心脏供血的部位,哪个部位供血失控,都要影响到心脏的运转功能。
临床的现实告诉我们,在疾病治疗的过程中,要想取得疗效,一定要搞清病症的医理、病理,根据患病脏腑的信息,阴阳、虚实,选择患病脏腑的经络。采取调整经络的方法,比药物治疗更加快捷和简便,尤其是对疑难病症的医治,有更加广泛的空间,根据病情可随时调换方法,满足脏腑的需要,而且又无毒副作用。不仅要懂得穴位,掌握穴位,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患病脏腑的经络,通过调整经络,使气血直通脏腑,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发表于 2021-12-7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发表于 2021-12-18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9:3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