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465|回复: 0

[合理用药] 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E甲磺酸之间的区别,一文掌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1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多黏菌素类抗生素,作为治疗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菌引起严重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临床地位越来越重要。那么,多黏菌素B、硫酸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之间有何区别呢?

1.png
一、抗菌谱
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属于杀菌剂。主要通过破坏G-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内容物外漏和菌体死亡。
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仅具有抗G-菌活性,对G+菌、专性厌氧菌、非典型病原体无效。
多黏菌素主要用于:
1.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
2.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耐药的不动杆菌(如鲍曼不动杆菌)。
2.png

温馨提示:
多黏菌素具有一定的中和内毒素作用。
二价阳离子如Ca2+、Mg2+,能削弱多黏菌素的抗菌活性,所以多黏菌素B的体内抗菌活性不如体外抗菌活性。

二、化学结构
多黏菌素是由多黏类芽孢杆菌产生的一组环肽类物质。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是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
3.png
多黏菌素B与多黏菌素E的结构十分相似,仅为6位上的氨基酸(R2)不同,抗菌作用相似。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是多黏菌素E的衍生物,但是化学结构差异较大(R1),本身无抗菌活性,需要在体内转化为多黏菌素E才能发挥抗菌作用。
4.png

三、药代动力学
1.体内分布
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分子量较大,不易透过血脑屏障。脑膜炎或脑室炎时,需要鞘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
多黏菌素B、多黏菌素E在肺组织中的浓度较低。当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性肺炎(HAP)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时,推荐在静脉给药的同时附加雾化吸入治疗。

2.代谢和排泄
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主要通过非肾途径排泄。一般无需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5.png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约有70%经肾脏排泄,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为前体药物,在尿液中转化为多黏菌素E后发挥作用,更适用于下尿路感染患者。

四、用法用量
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只有约30%的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转化为多黏菌素E。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给药剂量明显大于多黏菌素B。
多黏菌素B和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都可引起静脉炎,但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的刺激性相对较小。多黏菌素B的输注时间应>1小时。
多黏菌素B本身具有抗菌活性,静脉给药后能更快的发挥药效。静脉注射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后,多黏菌素E血药峰浓度出现在7h后,起效慢。
6.png

五、不良反应
1.肾毒性
发生机制:多黏菌素经肾小球滤过后,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大量积聚于肾近端小管中,最终造成肾小管细胞死亡。
主要表现:蛋白尿、管型尿、氮质血症以及血肌酐的升高。
发生率:30%~60%。
肾毒性大小: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硫酸多黏菌素B。
温馨提示:
合用可能引起肾损害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可增加发生急性肾损害风险。

2.神经毒性
发生机制:多黏菌素可直接作用于神经元,引发神经细胞损伤;可抑制乙酰胆碱释放,耗竭钙离子,引起神经肌肉阻滞。
主要表现:面部麻木、潮红、头晕及共济失调、嗜睡、外周感觉异常、呼吸暂停和严重肌无力等。
发生率:<7%。
温馨提示:
避免与肌肉松弛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镇静剂联合应用。

3.皮肤色素沉着
发生机制:多黏菌素B促进组胺释放,刺激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并使皮肤IL-6过度表达,促进黑素细胞生成黑色素,从而引起皮肤变黑。与日光照射无关。
主要表现:头颈部的皮肤颜色加深,停药后部分患者可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

发生率:8%~15%。
温馨提示: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E甲磺酸钠不引起皮肤色素沉着。

作者:李闺琴
单位: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
来源:药评中心 公众号
(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果您认为我们的转载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通过电话(400-626-9910)或邮箱(linyongxing@120.net)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9:5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