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69|回复: 0

茯苓人(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19 0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者:毕礼明

7.茯苓人的肺-痰湿阻滞

肺容易受水湿侵犯,同样容易贮痰,导致肺失宣肃,容易发生咳嗽、《世补斋医书》:“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行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说的就是茯苓可以治痰湿。
这个水湿或者水饮内停,肺既是始动者,也是受害者。温肺化饮,宣气制逆。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有可行湿。”以为其化痰之功实与利水渗湿攸关,不无道理。然则利水渗湿之品,并非均能化痰,则茯苓之用,亦有所特殊者。

二陈汤:“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

金水六君煎是二陈汤去乌梅,加熟地、当归滋阴养血,肺肾并调,金水相生,故适用于年迈者肺肾阴虚、湿痰内盛之证。

苓甘五味姜辛汤主治病证是饮邪逆乱胸中而为胸满,若病证轻者,用之即有治疗效果,若病证重者,最好选用小青龙汤加茯苓,或随证加味变化用药。

半夏厚朴汤治疗痰气交阻的“咽中如有炙脔”。

8.茯苓人的脾胃-脾虚有湿、胃中停水、肠中有湿

苏辙年少时体弱多病,夏天因为脾胃弱而饮食不消,食欲不振;冬天则因为肺肾气虚而经常感冒、咳嗽。请了许多大夫,服了许多药物也未能根除。直到苏辙过了而立之年,他向人学习养生之道,练习导引气功,经常服用茯苓,一年之后,以前多年的疾病竟然痊愈。从此后,他便专心研究起药物、养生来,并写了《服茯苓赋并引》一文。文中写道: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久服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神止气定。

很多健脾的方子如四君子汤(参苓术草)、异功散(四君子加陈皮)、六君子(四君子加陈皮半夏)、归脾丸等等都有一点健脾化湿的作用。

胃中停水相当于蓄水证或者水逆病,五苓散是一首好方。

当然脾虚肠中有湿出现腹泻可以选择参苓白术丸,如果肠中有积滞可选择保和丸、枳实导滞丸等等。
如果肝气不疏,肝气乘脾生湿,可以使用***。

9.茯苓人的小便(湿)

《内经》言:“饮人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知淡渗之味性,必先上升而后下降,膀胱气化,则小便利。《伤寒论》96条小柴胡汤方后注中有“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318条四逆散的方后注中有“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而真武汤中“若小便利者,去茯苓”,从仲景用药加减变化中可见,茯苓对改善小便不利具有一定功效。
《汤液本草》提到了茯苓既能利小便,又能止多尿,“茯苓,伐肾邪,小便多能止之,小便涩能利之,与车前子相似,虽利小便而不走气。酒浸与光明朱砂同用,能秘真。”

当然茯苓还可以治疗梦泄白浊。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白茯苓末二钱,米汤调下,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另外有报道中药茯苓和穴位敷贴治疗尿潴留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当然茯苓人的阳痿:我们说植物倒伏的话不外两种,一种大旱,没有水,就没有收成;还有一种就是大水,涝灾,水多了也不行。所以男人的这个问题,一种是阴虚,肾精不足;还有一种就是水多,有湿。这里含有茯苓的五苓散、真武汤、地黄丸,甚至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等等都有机会使用。

茯苓泽泻汤出自《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篇第十八》:“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猪苓汤“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223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伤寒论》28

肾气丸:“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10.茯苓人的腿-下肢水肿(湿)

茯苓是消水肿的一味好药,尤其是腰以下的水肿。茯苓是一种传统的药用真菌,生长在松树根部,一般松树的根部不会长出很多草木来,可能与局部浊气过甚相关,但是茯苓却可以在这个环境下生长,从取类比象的角度看茯苓可以祛除湿浊,国内也有人研究了《删补名医方论》所用的药物,发现这本汇集汉唐以来传统方剂精华所用的中药物,出现频率高的还是茯苓。而统计资料表明,在现代方剂有80%的处方都离不开茯苓。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

《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

《本草衍义》:“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

《本草正》里的描述更为详细,“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二十四)

11.茯苓人的关节-关节肿胀(湿)

关节肿胀疼痛属于中医的痹症范畴。早在《内经》即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之说,风寒湿中祛湿最难。

有研究表明防己茯苓汤有镇痛抗炎的作用,加味后可以治疗虚弱患者的类风湿关节炎痛风、膝骨关节炎等等;

桂枝茯苓丸加减可以治疗瘀血为主的关节疼痛,因为关节疼痛性疾病,多是久病,久病会导致脉络痹阻。张景岳认为:“痹者,闭也,以血气为邪所痹,不得通行而病也。”

六味地黄丸的创始人,也是中医儿科的创始人,宋朝的名医钱乙患有风湿病,他就是用茯苓来给自己治疗的。当然他是让自己的亲戚到东山上去采茯苓,据说是先找菟丝子,然后用火烧,当烧到菟丝子的根部的时候,就一定能挖出茯苓来。

12.茯苓人的气血-气血不畅

史欣德老师认为:“中医看病的大的特点就叫执简御繁,也就是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你越能把它简单化,你后的准确率会越高,所以我讲先看阴阳。看完阴阳之后脑子里接下来可能想的比较多的就是另外具体的三样东西——气、血、水。在《伤寒论》、《金匮要略》当中,治水、治津液的这类方剂是占了很大比例的。当人生病以后,除了气会乱,血会乱,水也会乱。所以我经常讲要么气多了、少了,或者乱了;血也是如此,要么多了,要么少了,要么乱了;后一个水也是如此,水要么多了,要么少了,要么乱了。所以我们就要调水,调水就是调人体的津液。茯苓就是一味调水的要药。”

“血不利则为水”源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跌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血不利则为水,水湿内停阻滞气机,气血运行不畅,同样会瘀血内停,比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等等都含有茯苓。

当然有湿的地方同样会影响到气的运行,尤其是容易合并肝气不舒,这类人多存抱怨,女性多见,有时候郁郁寡欢不愿表达出来,当然也有整日喋喋不休的抱怨。***可以考虑使用。

总之:

从上面可以看出,茯苓体质突出表现为水湿内停,有大湿的表现。当然那些中气下陷者、虚寒精滑者、阴虚而无湿者、孕妇是对气血虚弱所致的堕胎、滑胎而言等等不适合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3:2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