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34|回复: 3

[针灸] 脑梗后的切脉针灸治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3 1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云脉医疗 于 2018-4-9 10:03 编辑

导读:
脑梗也叫脑卒中或脑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由于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某男,43岁,部门经理,已婚,本科毕业,门诊号:-
2018年1月5日首诊

主诉:左脑梗术后二月余
现病史:患者2017年11月无明显诱因下昏倒,不醒人事,送院后查CT示左脑血管梗塞,予以手术治疗。现患者右手、下肢不便利,记忆减退,语言障碍,不怕冷,喜冷食,眠差,大便1-2次/日,成形,偶有便血。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胆结石(炎症)
家族史:高血压病史
过敏史:
舌象:舌暗,苔前端腻,后端无苔,斑驳,齿痕
脉象:人迎:稍强;太渊:稍弱;太溪:弱;冲阳:适中
体格检查:右手手指無法伸直
实验室检查:
西医诊断:左脑血管梗塞
中医诊断:中风(气血亏虚,瘀血阻络)
中医辨证分析:中风术后患者处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气血耗伤,阴液不足,筋脉失养,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故出现右手、下肢不便利;血不上荣,血滞而不行,脉络痹阻,故出现记忆减退,语言障碍;瘀血阻滞,郁而化火,故不怕冷,喜冷食;火上扰清窍,故眠差。舌暗苔腻脉弱皆表现为气虚血瘀之象。
治疗方法: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

中药处方:
川芎15g 当归10g 黄芪15g 葛根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石斛20g 太子参15g 天冬15g 麦冬15g 百合30g 酸枣仁30g 夜交藤30g 仙鹤草30g 鸡血藤30g 络石藤30g 海风藤30g 藕节15g 路路通10g 桑枝10g 桂枝10g
水煎服,共3剂

切脉针灸取穴(金针、银针)处方及顺序:
金针:脐小七針,气海,关元,内关(双),血海(左),阴陵泉三針(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照海(双),太冲(双),关元加强,血海(右)

银针:百会五針,颞三針(双),额三針,枕三針,合谷三針(左),虎口(左),合谷(右),虎口(右),天枢(双)
金针:左足三里四针(加强),梁丘(左)


2018年1月8日二诊
刻下症:针后眠可,其后差,入睡4小时,手脚、脑部情况如前,纳可,二便调。
舌象:舌暗、苔剥落、薄白,齿印。
脉象:人迎:稍强;太渊:稍弱;太溪:弱;冲阳:适中

中药处方:
黄芪30g 牡丹皮10g 丹参30g 金银花15g 陈皮10g 胆南星10g 姜半夏15g 当归15g 川芎15g 石菖蒲10g 甘草10g 全蝎10g 地龙10g 谷芽15g 麦芽15g 益智10g 柏子仁30g 酸枣仁15g 首乌藤30g
水煎服,共3剂。另三七粉3g单独冲服,分3次服

针灸处方:
金针:
中脘,梁门(左),天枢(左),大横(左),外棱(左),足三里三針(左),脐小七針,上脘,下脘,中脘围针,气海,阴陵泉三針(左),太溪(左),复溜(左),照海(左),阴陵泉三針(右),太溪(右),复溜(右),照海(右),交信(左→右),曲泉(左→右),合谷三針(右),虎口(右),外关二針(右),丰隆(右),条口(左→右)

银针:
百会五針,天门,上印堂,失眠1穴(左),失眠2穴 (左),失眠1穴(右),失眠2穴(右),耳穴(神门,心) (左),耳穴(神门,心) (右),印堂,手神门(左),内关(左→右)

艾灸处方:
中脘、神阙、天枢、关元、足三里、阳陵泉、上巨虚、下巨虚、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申脉、涌泉


2018年1月10日三诊
刻下症:药后发困,睡眠好转,手脚、语言状况如前,纳可,大便1-2次,成形。
舌象:舌淡红,苔白腻,剥落。
脉象:人迎:稍强 太渊:稍弱 太溪:弱 冲阳:弱

中药处方:
牡丹皮10g 丹参30g 金银花15g 陈皮10g 胆南星10g 姜半夏15g 当归15g 川芎15g 石菖蒲10g 甘草10g 全蝎10g 地龙10g 谷芽15g 麦芽15g 益智10g 柏子仁30g 酸枣仁15g 首乌藤30g 鸡血藤30g 络石藤30g 海风藤30g 葛根20g 桑枝15g 桂枝15g 牛膝15g
水煎服,共3剂。另三七粉3g单独冲服,分3次服

针灸处方:
金针:
天枢(左),大横(左),梁门(左),气旁(左),足三里四針(左),太冲(左),阴陵泉三針(左),太溪(左),复溜(左),三阴交(左),照海(左),血海(双),阴陵泉三針(右),曲泉(右),太溪(右),三阴交(右),照海(右),足三里三針(右),太冲(右),天枢(右),梁门(右),气旁(右),脐小四針,合谷(右),虎口(右),内关(右),太渊(右),大曲池三針(右),内关(左),太渊(左)
银针:
头十七針,上印堂,印堂,面三針(右)


2018年1月12日四诊
刻下症:症状好转许多,右手转动仍不畅,纳可,眠稍差,多梦,大便调。
舌象:舌淡,苔白腻,舌侧斑块好转。
脉象:人迎:适中;太渊:稍弱;太溪:弱;冲阳:稍强

中药处方:
丹参30g陈皮10g 胆南星10g 姜半夏15g川芎15g 石菖蒲10g 甘草10g地龙10g 谷芽15g 麦芽15g 益智10g 柏子仁30g 酸枣仁15g 首乌藤30g鸡血藤30g 络石藤30g 海风藤30g 葛根20g 桑枝15g 桂枝15g 牛膝15g旋覆花15g 代赭石15g 莱菔子15g 女贞子10g 旱莲草10g 牡蛎20g 麦冬15g
水煎服,共5剂。另三七粉3g单独冲服,分3次服

针灸处方:
金针:
脐小四針,腹四針(中脘二),胃五針,滑肉门四針(右),外陵三針(右)

银针:
百会,天门,上印堂,颞(双),人中,承浆,面三針(双),合谷(右),虎口(右),神门,内关(双),内关加强(左),手腰痛点三針(右)
金针:
血海(双),阴陵泉三針(双),太溪(双),三阴交(双)


2018年1月15日五诊
刻下症:自诉好转许多,纳可,眠差,易醒难入睡,二便调。
舌象:舌暗苔,润,苔白
脉象:人迎:弱;太渊:稍弱;太溪:弱;冲阳脉:稍弱

中成药处方:
大、小活络丹,按说明书服用。
针灸处方:
金针:
(中脘二)胃五針,脐小四針,内关(左),合谷(左),虎口(左),内关(右),尺泽(右),合谷(右),虎口(右),曲池五針(左),梁丘(左),足三里四針(左),血海(左),阴陵泉(左),太溪(左),三阴交(左),照海(左),血海(右),阴陵泉(右),太溪(右),三阴交(右)


按语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患者下肢行走較首診好轉,惟睡眠欠佳反复,右手依然無力。在二诊的时候,诉受擾於睡眠,俞老特别嘱咐用艾灸灸穴位,加强功效,特别是照海、申脉和涌泉。照海、申脉调整阴阳;涌泉引火下行。可見病人陰陽失衡稍重,陰虛不斂陽,陽亢則不入陰,故睡眠欠佳。這段期間,患者的治療都以腹針(金針)為起始,補陰為先,惟人迎脈基本較其他脈強,說明上焦陽盛,故應瀉之,以頭針(銀針)瀉陽。


2018年1月17日六诊
刻下症:有幻觉,行走好转,右手进展不大,偶有抽动感。
舌象:舌暗,苔白腻,根源双侧剥落(较前稍淡)
脉象:人迎:稍强;太渊:适中;太溪:稍弱;冲阳:适中

中药处方:
党参30g 酸枣仁30g 五味子15g 远志15g 天冬15g 延胡索10g 茯苓10g 熟地10g 肉桂10g 鹿角霜10g 益智15g 石菖蒲15g 郁金10g 葶苈子30g 猪苓15g 泽泻10g 威灵仙15g
水煎服,共5剂

针灸处方:
金针:
中脘二,天枢(左→右),气海,脐小四針,太渊(右),内关(右),足三里四針(右→左),太冲(左),阴陵泉三針(左),太溪(左),三阴交(左),阴陵泉三針(右),太溪(右),三阴交(右),照海(左→右),合谷(左),虎口(左),合谷(右),虎口(右)


2018年1月19日七诊
刻下症:睡不深,易醒,睡时仍有幻觉,但有所减轻,纳可,二便调,他症如前。
舌象:舌淡红,胖大有齿印,苔薄白,根部两侧无苔。
脉象:人迎:稍强;太渊:稍强;太溪:弱;冲阳:适中

药枕处方:
葶苈子30g 牛膝30g 益母草30g 泽泻30g 细辛10g 川椒10g 龙葵30g 川芎30g 地龙30g 葫芦巴30g 桂枝30g。打碎做枕头,如觉不够,按比例加倍。

针灸处方:
金针:
合谷(右),虎口(右),外关二針(右),天枢(右),梁门(右),大横(右),气旁(右),脐小七針,中脘二,下脘,气海,丰隆(双),条口(双),阴陵泉三針(双),三阴交(双),太溪(双),照海(双),血海(双),曲泉(双),耳穴(神门,心) (右)

银针:
百会,天门,上印堂,颞三針(双),人中,内关(左),尺泽(左),太渊(左)


2018年1月22日八诊
刻下症:睡眠受影响难入睡,有痰,余皆好转。
舌象:舌暗红,苔薄白,剥落处已好转
脉象:人迎:适中;太渊:稍弱;太溪:稍弱;冲阳:适中

中药处方:
党参30g 酸枣仁30g 五味子15g 远志15g 天冬15g 延胡索10g 茯苓10g 熟地10g 肉桂10g 鹿角霜10g 益智15g 石菖蒲15g 郁金10g 葶苈子30g 猪苓15g 泽泻10g 威灵仙15g 珍珠母30g 龙骨15g 牡蛎15g 鸡血藤30g 桂枝10g 桑枝10g
水煎服,共5剂。

针灸处方:
金针:
百会,上印堂,失眠1穴(左),失眠2穴(左),失眠1穴(右),失眠2穴(右),(中脘二)胃五針,内关(右),太渊(右),合谷三針(右),曲池(右),阳池三針(右),脐小四針,气海,关元,内关(左),合谷(左),虎口(左),天枢(双),大陵(左),血海(右),阴陵泉(右),太溪(右),三阴交(右),照海(右),血海(左),阴陵泉(左),太溪(左),三阴交(左),照海(左),丰隆(左→右),曲泉(左→右)


2018年1月26日九诊
刻下症:流涕,咳嗽,头晕
舌象:舌红,苔白腻,后侧斑块仍有
脉象:人迎:稍强;太渊:稍弱;太溪:弱;冲阳:稍强

中药处方:
金银花40g 板蓝根30g 大青叶30g
水煎服,代茶饮
针灸处方:
金针:
脐小四針,(中脘二)腹四針,滑肉门四針(右),外陵四針(右),百会,攒竹(双),迎香(双)–合谷三針(右),手背1針(右),外关(右),曲池(右),气海加强,血海(左),阴陵泉三針(左),太溪(左),三阴交(左),血海(右),阴陵泉三針(右),太溪(右),三阴交(右),曲泉(左→右),太冲(左→右),合谷(左),虎口(左),足三里(右),阳陵泉(右)


按语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其多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失调,复因劳逸失度、内伤积损、情治不遂、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触发,导致机体阴阳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或阴亏于下,肝阳偏亢,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夹瘀夹火,蒙蔽清窍,而成上实下虚,阴阳互不维系的危重证候。其病机主要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气血不足或肝肾阴虚是治病之本,风、火、痰、瘀是发病之标。中风病的预后与体质强弱、正气盛衰、邪气浅深、中风轻重及治疗正确与否、调养是否得当等相关。
俞老认为患者已处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当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化痰祛瘀、滋养肝肾和益气养血并用。遂中药辨证处方中以黄芪、太子参、党参益气养血;熟地、川芎、当归、牡丹皮、丹参养血活血,化瘀通经;全蝎、地龙、仙鹤草、鸡血藤、络石藤、海风藤、路路通、桑枝、桂枝、葛根、威灵仙祛风通络;陈皮、胆南星、姜半夏、石菖蒲、郁金化痰开窍;二至丸滋养肝肾;石斛、天冬、麦冬、百合养阴生津;酸枣仁、夜交藤、柏子仁、五味子、远志、珍珠母、龙骨、牡蛎重镇、养心安神;茯苓、谷芽、麦芽健脾开胃。针对其他不适,俞老对症加减以缓解、改善不适。
俞云切脉针灸重视切脉指导治疗,俞老除了重视太渊(寸口)脉外,还结合人迎、太溪、冲阳脉,通过四部脉象不同进行辨证。首诊时患者人迎脉相对较其他脉强,说明阳亢于上。处方按照先补后泻的原则,金针脐小四針补肾交通任督脉;气海、关元调气;阴陵泉三針、太溪、三阴交、照海补肾阴。银针泻百会五針、额三針、双颞三針、枕三針,即頭十七針;合谷、虎口通调气机,使亢于上的阳有出路。在用金针补足三里四針以加强胃气。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的症状都有相对的改善,惟右手的进展缓慢,俞老明确告知患者治病的路程很漫长,缓慢的进展不是代表没有进展,不能心灰意冷。的确,患者治病的信心如果动摇了,疗效自会打折扣。
论坛文章结尾.jpg
发表于 2018-10-30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一扎就是30多针,这30针的关系是???
乱枪打鸟,还是瞎jb乱扎?
发表于 2020-6-23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药方开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太乱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