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40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药经方,精准用药,精准处方,精准调配 (祝之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 从甘草的"炙用",对经方药物的解读
生甘草偏于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蜜炙甘草偏于缓急止痛,益气复脉等。生、熟甘草均有调和诸药之能。然"炙"字之意义,长久以来,认识有误。
甘草,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品种、入药部位、性效等沿用至今。其炮制方法:"甘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月除日采根,**,十日成。"《伤寒论》载方113首,用甘草方剂70余首,其中用"炙甘草"汤方有67首。现代人均将其"炙甘草"解读为蜂蜜炙甘草,有失偏颇。
南北朝·雷斅《雷公炮炙论》:"甘草,凡修事,每斤皆长三寸锉,辟破作六、七片,使瓷器中盛,用酒浸蒸,从巳至午,出,**,细锉。使一斤,用酥七两涂上,炙酥尽为度。"此处"炙"应解读为"炒"。并没有用蜂蜜炙。
蜂蜜炙甘草,始见于《千金翼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后世本草文献多有记载。
《伤寒论》所有含甘草汤方中,有两种情况:未加角注者,为生甘草;角注炙者,为清炒甘草,这在《伤寒论》汤方中药物角注必"炙"药物中得到佐证。
《伤寒论》汤方药物角注"炙"的药物有:甘草、厚朴(小承气汤)、枳实(小承气汤)、百合、鳖甲、阿胶、蜂窠、皂荚(酥炙)、生狼牙(炙香)、皂荚(炙焦)等;厚朴姜炙,川乌蜜煎等。
以上药物均未明确指出药用蜂蜜来炙,只有川乌明确指出用蜜煎。所谓"炙",均非是用蜂蜜炙。如厚朴、枳实、狼牙、皂荚等。要正确解读《伤寒论》等古医籍药物临床应用确切意义。还有必要从杨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之《方言》(《适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名方言》)中找到答案。
对"炙"的解读。《方言》:"凡以火而干五谷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之间或谓之焙,秦晋之间谓之炒。"炙者,热也,火上烤也即火之上妙也。张仲景为楚国人,当然要用楚国方言来表述药物注解,《伤寒论》汤方中众多药物角注都用了楚国方言。
1、其原意为把肉放在火之上。表烧烤。《说文·炙部》:"炙,炙肉也,从肉在火上。"《释名·释饮食》:"炙,炙也,炙于火上也。"
2、表烤熟的肉食。《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四回:"又听得'拍'的一声,桌子上的菜碗,乒乒乓乓,把吃剩的残羹冷炙翻的各处都是。"
3、表烧灼。《广雅·释诂二》:"炙,也。"《玉篇·炙部》:"炙,热也。"《汉书·武王子传》:"乃斩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颜师古注引服虔曰:"炙,烧也。"《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将病人关在一室内,必须门窗不透一点儿风,将此香炙起,也分人体质善恶;如质善的,一点便活。"
4、表烘老、烘干、炒干。《论衡·逢遇》:"且夏时炉以炙湿,冬时扇以翣火。世可希,主不可准也。"《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一》:"急入真厨,索火炙衣。"
5、表曝晒。三国魏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元·张国宾《薛仁贵荣归故里》第二折:"也知他那里日炙风筛,愽功名苦尽甘来。"
6、表中药中加工炮制方法之一。把中药材(饮片)加入辅料同炒(古代称"炙"),使辅料渗入到药材(饮片)内部。如酒炙、醋炙、蜜炙、盐水炙、姜汁炙等。
《本草纲目》序例上:"其制药炮、熬、煮、炙。"《红楼梦》第十回:"炙甘草八分。"等。在传统中药行当中,中药炮制一般认识:加固体辅料谓"炮制",加液体辅料谓"炮炙"。又,"制"与"炙"在中药专业,有时并无严格区分。但在传统中医药古典文献中,"炙"的解读则有明显的区分:①指用高温使药物干燥,或用清炒法使药物干燥,去其凉寒之性,改变药性。如《伤寒论》中对药物的"炙"。如果没有明确角注用蜜炙,则一定是清炒,并非指蜂蜜炙用。②专指用液体辅料炙用中药饮片。
显而易见:《伤寒论》中"炙甘草汤"中之炙甘草,不是指蜂蜜炙甘草,应是炒甘草。其他炙用药物亦是如此。
1、《经方》中的炙甘草,应为清炒甘草。
2、 "炙甘草汤"方中之"炙甘草",应是炒甘草才是。在汤方中之方解应为:炙甘草(炒甘草)去其凉寒之性,助肉桂(方中桂枝应为肉桂),振奋心阳,益脾益气。
以上为个人意见,仅作参考。

2# 沙发
发表于 2018-3-25 18:45 | 只看该作者
市面炙甘草皆用蜜炙,如此用来不知有怎样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06:0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