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94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对症治疗,专病专药是不是中医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西医治疗原则之一就是对症治疗,见烧退烧,脱水补液,头痛腹痛止痛,抽风镇静,水肿利尿,咳嗽止咳都是对症治疗,很显然对于很多疾病有非常重要的治疗意义。但这种思维显然有被扩大应用的倾向:比如肿瘤直接手术切掉。(诚然,手术对于挽救生命,改善生命质量等等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但问题是切掉了能不能让不要再长出来?对症治疗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用了对症措施,症状可能短时间改善,但往往迅速反复。现在,不只是西医常用对症治疗,往往在中医里面也大有引用。这是否符合中医思维?着实需要思考。
在临床中,经常看到有中医对症治疗的现象:发烧用柴胡、金银花,连翘。腹泻用黄连黄芩。乙肝用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肿用茯苓,猪苓,泽泻。肿瘤用蝎子蜈蚣等等等等。并美其名曰专病专药。尤其是有说法某某中药是某个脏器的靶向药。
这样的用药是否合理?虽然有时候可能起了效果,但是否所有的都有效呢?很显然并不行。原因就是这些很多并非遵循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中医引起的发烧的原因很多很多,简单的都有外感风寒,外感风热,还有阳明经热,阳明腑实证,少阳郁热,少阳阳明合病。厥阴证等等等等都可以出现发烧。发烧还详细的分为恶寒发热表实无汗的太阳表实证麻黄汤证,也分为恶风发热,头身汗出的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寒热往来的少阳小柴胡汤证。不恶寒但恶热,头身汗出的阳明经白虎汤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的白虎加参汤证,也有肠腑不通的阳明腑实承气汤类证。等等等等,很显然,医圣张仲景在对待同样发热的情况采取的并不是简单的对症治疗措施,而是采取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详细辩证,针对发热产生的不同原由采取了不同的治疗策略。
不只是伤寒类疾病,就是温病类发烧,中医古代先贤也是采取了不同的治疗策略。比如外感风温(邪热卫分),采取的是疏风散热的银翘散类。邪入气分采取白虎汤类。邪入营分证采取清瘟败毒饮类,邪入血分证采取清热凉血,叶天士以高度概括的语言总结出温病治疗***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很显然,并没有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而是辨证论治。
内伤杂病方面,同样表现为水肿,并不是都采取利尿利水的策略。而是根据病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先分阴阳,阳水中比如风水所用的越婢加术汤,湿毒浸淫的麻黄连翘赤豆汤,水湿浸渍的五皮饮和胃苓汤,湿热壅盛的疏凿饮子,阴水脾阳虚水湿的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肾阳虚水泛的真武汤。等等也不是对症治疗,而是辨证论治。
内外妇儿各种表现,大都是需要辨证论治,而不是对症治疗。正所谓:“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无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生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很多未能辨证论治,只是对症治疗的措施,往往是未能弄清病机,不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精神,也难取效。即便取效一时,也常常不能持久。
中医思维,必然是治病求本,追寻病机,研究病理本质,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原则。也就是辨证论治。不但能取效,而且能取得长效。
脏器靶向药问题,是西医科学成就。包括青蒿素的研究。中医辨证论治应当和西医靶向药研究互相学习。但互相不可代替。历史的实践证明:中医更应当发挥自己辨证论治的优势。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和更长远的发展。而不是学习了西医对症治疗,而忘了辨证论治。哪是舍本逐末。

2# 沙发
发表于 2016-10-5 06:5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治病应当是整体辨证论治+专病专方专药相结合,而不是总是强调辨证论治一个方面。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0-5 09:11 | 只看该作者
我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全科医师培训时,我们的博士崔晓萍女院长给我们说现在中医看病要:要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本,辩病辩证相结合,采取适应治疗方案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我觉得她说的很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8:1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