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62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资料资源] 医生看病思维和普通人的“经验”有哪些不同? (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8-8 2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xzp_dragon 于 2016-8-9 08:49 编辑

医生是怎么看病的?看病思维和普通人的“经验”有哪些不同?
艾迪康

  可能很多人在有点小毛病不舒服时,思路是这样的:

  1.先看看能不能熬一下,如果过两天就好了,那么就继续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小毛病不舒服这事儿也就忘了。

  2.如果过两天还是不行,那就不能熬着了,想想以前有没有类似情况,或者听说哪个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也有过这种情况,他们是吃了点什么药还是用了个什么偏方,那么我也试试,如果管用,那么就继续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次的“治病经验”可以留着下次再用或者传播给周围的人。

  3.如果还不管用,那就要去医院找医生看看了,到医院了嘛,这就是治病的地方,自然就不愁问题解决不了了。

  这种思路,在学医之前的我,还有我的亲戚朋友身上,都会经常看到。那么,一个医生在看病时候的思考方式,和七大姑八大姨介绍的“治病经验”相比,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再说一件我实习时候的事情。

  当时刚刚进入临床实习,在普外科轮转。有一天感觉右侧腹痛,时轻时重,是绞痛还是胀痛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普外科实习,又是腹痛,这么一个送上门来的病人可不能放过,于是我的小伙伴儿们都来了兴趣,像模像样地问我病史,之前有过这种情况吗?跟吃饭、大便有没有关系啊?什么情况下会缓解或者加剧啊?诸如此类撒网式的问题,然后让我躺床上查体,这边按按那边按按,压痛反跳痛查一个遍。

  最终的结论是,什么毛病不好说,可能性多了去了,从炎症到肝癌,甚至心脏病,都不能完全排除,还是去问一下老师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吧!

  于是,我的小伙伴儿们带着我这个病人来到带教老师那儿,向他汇报了病史,然后请示下一步的处理。带教老师简单问了几句,然后就分析,腹痛主要在右侧,先看从外到里的解剖结构,皮肤腹壁的毛病可能性比较小,腹腔内右侧脏器主要是肝胆还有肠管,只是腹痛而没有发热,一般情况良好,那么炎症和出血性的疾病暂不考虑,当然,胆囊炎、胆囊结石也可以有这种表现,但是看上去不是很像,可以做个肝胆B超排除一下。

  至于肠道的疾病,胃口和大便情况都正常,也暂不考虑炎性疾病,而且腹痛是阵发性,也不太像阑尾炎,所以肠道痉挛的可能性比较大。所以,可以先观察观察,如果放几个屁解个大便就好起来了,那么就没问题了,如果还痛,那么有必要做个B超排除一下。

  一通分析听下来,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都惊呆了。这哪是在看病啊,这分明是在给我们讲课啊!而且,老师竟然没有考虑我会不会有恶性肿瘤的问题,没有考虑我会不会有心脏病的问题,没有考虑我会不会有肾脏膀胱输尿管之类的问题,而是直奔主题,太酷了!

  从我的这次腹痛事件上,你可以看出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与带教老师之间,在诊断思路方面,还是有着巨大差距的。这个差距至少表现在:

  1.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缺乏最基本的寻找线索的能力,面对一个疾病,找不到一个突破口和切入点,问诊和查体都做完了之后,也还是没有思路,以至于需要靠辅助检查来提供线索。而带教老师从一开始就有一个明确的线索:从解剖结构入手,这样,要搜索的范围就大大缩小了。

  2.正是因为没有线索,所以我们只能靠撒网式的提问,按照教科书上关于问诊部分讲的那样,从起病情况诱发因素,到疾病发生发展伴随症状,再到加剧缓解因素等,一隔一个地问个遍,但其实并不知道问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可以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也就更谈不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了。而带教老师在缩小了搜索范围之后,有针对性地问诊,简单明了,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自己的一条诊断思路,所获得的信息,要么成为诊断的依据,要么用作排除诊断。

  3.正是因为问诊和查体缺乏针对性,所以,我们所获得的信息无法有效地帮助最终获得诊断,到最后只能依赖于辅助检查来提供信息。但是,即使是依赖辅助检查,也因为诊断思路不清晰,所以不知道哪些辅助检查手段有利于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如果不是询问老师,其结果必然是开出大量的检查单和化验单,又是一个撒网式的检查。而带教老师对辅助检查的态度,完全是在自己已经有了临床诊断之后,对自己诊断的一个证实,是在必要时有针对性的检查。

  恶性肿瘤的诊断要使用优先考虑排除原则

  曾经有次在门诊,有个不规则**流血的病人来看病,在询问过病史之后,我让她去做尿妊娠试验。她突然就发火了,“你这个医生什么意思?我已经告诉你了,我都40岁了,上环都上了10年了,还怎么可能怀孕?你这不是乱做检查吗!”我告诉她,从年龄和避孕方式来看,怀孕的可能性确实不大,但并非绝对的不可能,而万一怀孕了,而且又是宫外孕的话,宫外孕包块破裂是会很快要命的,我必须得把这种可能性排除掉。后来,病人去做了妊娠试验,证实确实是怀孕,后来的检查也证实确实是宫外孕,最后病人去住院治疗了。

  看了这个小例子,是不是感觉我都有点儿神医的味道了?其实一点儿都不神,这事也一点儿都不特别。每个人对于怀孕的敏感性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每个育龄期不规则**流血的病人,医生都会常规排查一下宫外孕。而我的病人中,真正命中的,其实也没几个,更多的,是做完妊娠试验后发现确实没有怀孕。但是,不管命中率是多少,这个排查都是很有必要的,它体现了一个原则:在诊断时,需要优先考虑排除预后不良和对健康有显著影响、可致死致残的疾病。

  上一节介绍了常见病原则,这种原则的好处在于可以使赌徒们的赢面更大一些。而这里讲的另一个原则,则是尽可能地让赌徒们不至于输得太惨。

  这个原则属于一种排除性的诊断,“优先考虑排除”不是说不考虑,而是优先考虑,把这种疾病作为待排疾病的第一序列。就是说在赌博的时候,你要先评估对手是否存在某种情况(比如说出老千),在这种情况下你可能会输得倾家荡产,所以,必须先把这种情况排除掉。

  优先考虑排除的诊断,我们不关心它的发病率,只关心结局,只要结局足够糟糕,我们就应该把它放在待排疾病的第一序列。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我们不考虑发病率,即使再低也不能掉以轻心,就是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这个小概率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发生在哪个病人身上,所以就只好把接诊的每一个病人,都当做那个可能的小概率去排查,只因为如果一旦漏掉这个病人,结局承担不起!

  这个原则被应用最多的,可能就是在恶性肿瘤的诊断中了。在前面我曾经提到过癌症早期的危险信号,这些信号都是对医生的提醒,如果在就诊的病人中发现存在这些问题,你应该提高警惕,首先排除相关的恶性疾病。比如**上有个包块,按照发病率来看,可能性最大的应该是纤维瘤,但是你应该想到先排除一下乳腺癌。比如有病人反复饭后恶心呕吐,可能就是一个消化不良,但是你应该想到先排除一下胃癌。排除的意思就是,先假设病人就是得的这种病,然后像《盲探》里的庄士敦模拟凶手作案时的情景一样,做出相应检查,为排除诊断寻找证据。

  当然,这里的寻找证据可能只是做一个很简单的检查就可以排查,比如开头提到的妊娠试验,只要是阴性了,那么我就可以认为排除了。但是,还有些时候,排查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可能需要下很大工夫。然而,你经历千辛万苦之后,可能发现,原来上当了!

  “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

  医生经过了种种折腾,让病人承受了种种痛苦之后,却只是告诉了他这么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喜讯”——你没病!

  是的,“病人”其实没病,是医生有病——作为一个赌徒,输不起的病。为了排除可能的最差结果,医生会想尽各种方法,用尽浑身解数,只为确确实实证明“你没病”,这就是“优先排除”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你在病历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某某癌待排”或者“某某癌?”这样的诊断,而这一原则必然带来临床上的高误诊率。

  在医生看来,这只是一个排除诊断,而病人则会背上巨大的心理负担。像我三叔这种情况,绝非个例。我的一位医生前辈,也是因为怀疑肺部恶性肿瘤,接受了一次胸部手术,最终结果也是证实病变良性。而这次经历,让我的这位前辈有了一种经历死亡的感觉,从而对人生观也产生了影响。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原则,在医生的诊断书上就是个简简单单的“待排”或者更简单的“?”,但是在病人那儿,就可能是各种各样的检查甚至是手术。这是一个看上去多么缺乏人性的原则啊!

  是的,看上去缺乏人性,但是它有“赌性”。

  要知道,医生的判断就是一场赌博,根据这个原则而误诊了,赌错了,这是个小输,即使病人经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承受了手术的痛苦,在医生看来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都还有挽回的余地。

  但是,如果没有按照这个原则,最后漏诊了,延误了治疗时机,对于那个病人来说,可能就输掉了全部,这是让医生无法宽恕自己的失误。是的,像我三叔或者我的那位前辈这样的病人,手术做好了,才发现原来他们没有病,是医生错了。

  但是,医生不会总是犯错,一旦手术之后证实确实是癌症,那么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漏诊之后让疾病进一步进展相比,病人的结局是天壤之别。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那个宫外孕病人,在经过了多次误诊之后,真的有这么一个病人,没有因为医生的遗漏而出现包块破裂大出血丢了性命,虽然对于被误诊的病人来说,确实给他们带来了一些麻烦,而对于这个病人,医生就挽救了她的全部。

  被医生错误地诊断为绝症,有点像前苏联笑话里,克格勃半夜敲自家房门,结果发现其实走错了一样;也有点像法律上的有罪推定。在法律上,刑事诉讼的通行原则应该是无罪推定,就是说如果未经证实和法庭宣判有罪之前,应该视其无罪,同时疑点从无。

  而在医学上,对于那些可能的危急重症,我们则是有罪推定,在没有确定之前,要先假定它“有罪”——“宁可错杀一百,不能放过一个”!这个原则看上去有些残酷,但确实有用。

  来源:法制晚报

--------------------
此消息发自iPhone版诊疗助手
3# 板凳
发表于 2016-8-11 10:27 | 只看该作者
有道理,这样也对医生和病人都很好!
4
发表于 2016-8-17 13:13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学习了,主要是生命只有一次啊。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5
发表于 2016-8-17 20:22 | 只看该作者
诊断功能性疾病,必须排除器质性疾病,诊断的原则。譬如年轻人大便带血,两年前内痔注射治疗术后,如果再次便血,让医生问诊诊断,医生很可能会下意识诊断内痔再发。尤其是病人是自己亲人,不说详细病史,医生不再继续问深问透,就极有可能误诊。结果过了几个月患者诊断了直肠癌晚期。后追问患者里急后重暗红色血便已经一年余,多次出现低位肠梗阻症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