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51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普外科] 急性胰腺炎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3 20: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文原载于《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5年第4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胰酶异常激活后 对胰腺及其周围脏器产生自身消化作用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按临床特点分为轻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 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轻型易于治疗,重症病情危险,病死率高。SAP以胰 腺出血、坏死为主要特征,常并发肝、肺、肾、肠道等器官损伤 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 drome,SIRS)。


虽然肝脏具有丰富的血供和极强的代偿功能,但是相比 其它的胰腺外脏器,在SAP时肝损伤的发生率最高。这首先是因为肝脏毗邻胰腺,发生SAP时炎症渗出能通过肝十 二指肠韧带和Glisson鞘易扩散至肝脏。其次,在AP病程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胰腺酶、炎性细胞因子和内毒素等通过静 脉血流进入肝脏,使肝脏成为SAP的第一道防线。肝脏本 身的解剖结构也注定了肝损伤不可避免。正是由于肝脏血 供丰富,所以其受损伤的概率高。几乎所有的胰腺炎产生 的炎症介质均需先通过肝脏才能进入体循环。严重的肝功 能损伤(肝衰竭)是导致SAP病死率居高的原因。其次,肝实质细胞损伤导致肝脏对SAP产生的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 的解毒和清除作用明显下降,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病情。近年的一些研究表明,肝脏作为这个复杂的炎症信号网络中的关键一环,介导了AP引发的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肝损 害的不断加重可导致胰腺炎病情恶化。目前认为肝脏损伤 的机制主要有细胞因子、胰酶、氧化应激、微循环障碍、细胞 凋亡和胰腺炎相关性腹水等。


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对AP的认识逐步加深,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但是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却逐年上升。 SAP主要死因包括休克、呼吸衰竭以及肝衰竭,其中并发肝损伤发生率达88.9%。因此研究AP肝损伤机制,对于其 治疗和预后评价有重要指导意义。


病因学


胆道疾病、过量饮酒、高脂血症是引起AP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高脂血症型AP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学者对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的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具体机理尚不清楚。


AP肝损伤与很多因素有关。最早提出的是“共同通道 受阻”学说。胰腺、胆囊和肝脏的位置关系为AP肝损伤提 供了解剖学基础。胆道梗阻、胆汁瘀滞、胆红素升高均可引 起肝损伤。在AP病情加重过程中,大量蛋白酶、脂肪酶及 各种炎症因子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一方面Kupffer细 胞和网状内皮系统加重肝损害;另一方面,各种损伤因子通 过丰富的肝血流进入体循环到全身其他各个脏器导致瀑布 连锁效应引发SIRS。SAP时周围血管中血管活性多肽类 物质浓度升高,使肝内血管扩张、肝窦充血、血流减慢,肝细 胞缺血、缺氧所致线粒体ATP合成障碍导致肝损害;肠道 黏膜通透性增加,菌群紊乱,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经过肠粘膜 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肝脏在清除内毒素时易诱发肝损 伤。动物模型研究发现,AP时肝脏外观轻度肿胀,表面有边 界不清的局灶灰色斑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散在分布的 局灶肝细胞变性坏死、凋亡小体聚集、脂质小滴增多增大、线 粒体形态改变以及小静脉内血栓形成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脏的解毒代谢功能受损,血清转氨酶水平升高;肝 实质血管通透性增加、微循环紊乱、肝脏灌注异常,在CT上 表现为一过性肝脏密度值降低。


多项研究表明,与其他类型的AP相比,高脂血症型AP 对肝脏功能的损伤更重。高脂血症可以增加血液中炎 性介质水平从而诱导瀑布样炎症反应。肝功能损害程度 与AP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anson和APACHE等研究认 为,鉴于AP严重程度评分系统均含有反应肝损伤的指标, 说明肝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AP的严重程度。


AP肝损伤相关物质及发生机制


1.胰酶:激活的胰腺消化酶最先侵犯的器官是肝脏。 AP时胰腺组织释放大量消化酶,如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 细胞色素P450、脂肪酶、溶血卵磷脂等,经过门静脉入肝导 致肝功能异常。国内外大量研究指出,胰腺和腹膜后器官的 炎症改变使各种胰酶进入血循环,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并激 发补体系统,继而引起SIRS。


大量研究表明胰弹性蛋白酶能诱导Kupffer细胞产生肿 瘤坏死因子仅(TNF-a)。体外实验表明胰弹性蛋白酶 能诱导肝Kupffer细胞而非肝细胞产生TNF-a,氯化钆能显 著减少胰弹性蛋白酶诱导的TNF一仅的产生,同时Kupffer细胞TNF—clLmRNA的表达和NF—KB活性明显降低。体内实验 中,抑制Kupffer细胞能减少胰弹性蛋白酶诱导的TNF-a的 产生,降低转氨酶活性,减少肝坏死。此外,胰弹性蛋白 酶不仅可上调Kupffer细胞TNF—a的表达,还能诱导Fas和 FasL的高表达。


2.Kupffer细胞:Kupffer细胞定居于肝窦内,是人体组织 中最大的巨噬细胞群。Kupffer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分泌、 免疫调节与监视作用,可有效地帮助机体清理废物,抵抗外 来病原体的侵害。但其过度激活对机体也会造成极大危害。 炎症介质到达肝脏激活Kuoffer细胞可产生一系列细胞因子 进入循环引起AP的各种表现,由此可见Kupffer细胞起到了 级联扩大的效应。


巨噬细胞能产生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这些细胞因子 在AP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文献报道AP时巨 噬细胞能被受损胰腺释放的炎症介质激活,特别是胰蛋白 酶、胰酞酶E、羧肽酶A、脂肪酶能诱导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细胞 产生TNF—a。这种诱导作用是通过IKB核转录因子NF—KB 活化后介导的。这表明胰酶是通过特异的膜结合受体激活 巨噬细胞Ⅲ1。有研究表明,TNF仅反过来又直接诱导了胰 蛋白酶的激活和胰腺腺泡细胞的坏死,因此形成了恶性循环。Kupffer细胞的激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被招募至肝脏 的单核细胞。其分子趋化受体及配体CCR2/CCI2促进单核 细胞的浸润并使其向促炎巨噬细胞分化,而CX3CRl/ CX3CLl则是很重要的负向调节因素。


AP时胰腺腺泡细胞凋亡释放胰酶并促使大量炎症介质 释放入血,循环到达肝脏激活Kupffer细胞。在Kupffer细胞 中通过p38-MAPK介导激活NF—KB,进一步诱导TNF产生损 害肝细胞使血清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升高。TNF一仪是 SAP病理机制中最重要的炎性因子之一。它可促进肝细胞 凋亡和坏死,促进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生成,增强中性粒细胞 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作用,甚至影响血管活性物质的基因表达,增加血管通透性,从而对胰腺和肝脏组织造成严重损害[23]。


有研究发现阻断TLR4受体,可减少AP肝损害。该 研究发现TLR4受体被激活的小鼠除了TLR4一mRNA增加以外,蛋白激酶C(PKC)也有所增加,而PKC增加则可激活 NF—KB,进而激活Kupffer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因此,通过阻 断TLR4,下调PKC的表达,可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和肝细 胞凋亡,减轻AP肝损害。


Fas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属TNF神经生长因子受体超 家族。FasL为TNF家族成员,对诱导肝细胞凋亡有重要作 用。其通过激活Fas相关死亡域,暴露死亡效应结构域,活化p38一MAPK以及下游相关效应最终导致DNA裂解和肝细 胞凋亡Ⅲ1。Fas/FasL基因缺失的SAP小鼠,其p38-MAPK 磷酸化水平明显下调,DNA裂解水平也下降了60%。这说 明Fas/FasL可以诱导SAP中p38一MAPK介导的肝细胞凋 亡。用FasL作用于弹性蛋白酶处理过的Kupffer细胞,其肝 细胞活性显著降低凋亡显著增加,而用FasL特异性抗体处 理后肝细胞凋亡减弱。这说明FasL来源于Kupffer细胞。


3.肠源性内毒素血症:SAP时炎症渗出,肠道组织缺 血。再灌注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使肠黏膜受损,加之AP 患者常采取静脉营养,肠道缺乏食物**,致肠黏膜萎缩,肠 道屏障功能减弱,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造成内毒素 血症,使远隔脏器功能受损。早期的研究发现ⅢJ,AP时内 毒素与低钙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内毒素血症先于低钙血 症发生。内毒素可促进钙离子从细胞外向细胞内转移,降低 细胞外Ca2+一ATP酶的活性,从而使钙离子在胞浆内蓄积而 致低钙血症。ca2+是重要的细胞内第二信使。低钙血症时 其信使功能受损影响很多细胞正常程序,从而造成组织细胞 损伤。 内毒素还可直接通过激活血清磷脂酶A2(PLA2)破坏 细胞膜;激活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肤、组织胺、5一羟色胺 等),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引起肝脏的微循环障碍。此 外,内毒素还可直接干扰肝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加重肝细 胞损伤。


4.胰腺炎相关性腹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可产生胰 腺炎相关性腹水(pancreatitis—associated ascitic fluid,PAAF), PAAF为SAP的常见并发症。动物实验证实口“,向腹腔内 灌注PAAF后,肝细胞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例如细胞内钠 离子浓度升高、细胞肿胀及核固缩。PAAF使细胞线粒体呼 吸功能抑制,代谢功能不可逆受损。另外,PAAF**胰腺腺泡细胞分泌TNF—a,亦可问接加重肝损伤。也有研究证 明,PAAF可直接损伤肝细胞。血红蛋白是PAAF中的毒性 因子之一,并非依赖于胰酶的毒性作用。UedaB认为 PAAF通过其含有的细胞毒性物质造成了肝细胞凋亡。他 们发现PAAF还可引起肝细胞酸中毒、细胞内钠潴留、线粒 体功能障碍等。该研究表明PAAF中含有的血色素可能与 肝脏损伤有高度相关性。


5.氧自由基:氧化应激是炎症反应的特征之一,在AP 肝损伤的病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致肝星型细胞活化、细胞损伤、细胞外基质成分改变,进而导致肝纤维化。


在AP病程进展过程中,大量损伤的腺泡细胞与激活的白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及其衍生物不但加重了胰 腺局部的炎症反应,而且影响到了身体的其他脏器,特别是肝脏。AP所致氧化应激可以使胰腺细胞和肝细胞中的 细胞色素P450(CYP)介导产生大量的代谢有毒物质。后者 可破坏正常的氧化物灭火途径,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被激活 从而加重肝细胞损伤。


过氧化物歧化因子(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 能降解过氧化物的酶,这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抗氧化物机制。目前业界广泛认同的观点是SOD的表达变化会直 接影响到细胞的功能变化。Abu—Hilal∞纠研究发现在AP 患者体内血细胞中的SOD含量显著下降。Cuzzocrea的研究表明,SOD类似物(M40401)干预能显著减轻胰腺及其他 重要脏器损伤。


6.微循环障碍:微循环的改变是AP早期重要的病理生 理改变,主要发生于全身重要脏器中,如肝、肾、肠道等。 肝脏微循环的变化导致了肝组织损伤和功能异常。大量 研究表明,炎症介质是导致AP微循环改变的原因‘39|,同时 炎症介质使心、脑、肝、肾、肺等重要器官的微循环平衡破坏。 Foitzik发现在SAP动物模型中,肝脏的微循环障碍在疾病早 期就已经发生了,不仅能影响毛细血管血流量,还改变了毛 细血管渗透性和内皮细胞功能,并由此认为微循环障碍可能 与MODS的发生相关Ⅲ1。其他研究者发现给予相应治疗干 预后肝脏微循环血流灌注显著改善。


7.肝细胞凋亡:肝细胞凋亡是AP肝损伤的病理表现之 一。肝细胞凋亡严重者可进展至肝衰竭。Takeyama的研 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B1(TGF t31)与肝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TGF[31中和抗体可以减少肝细 胞的凋亡、降低谷丙转氨酶。由此可认为TGF pl是AP肝 损伤的重要影响因子Ⅲ。此外,Kupffer细胞衍生的Fas 配体(FasL)、P38-MAPK、caspase一3表达增加且诱导了肝细 胞的凋亡损伤。


8.细胞因子:AP时由胰酶和(或)内毒素**机体组织 中白细胞和内皮系统产生的大量细胞因子是AP促进全身 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始动因素。这不仅会导致胰腺组织大量坏死,而且还会诱导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和多器官衰竭(MOF),最终导致死亡。近年来 研究发现,TNF-a、IL-8、IL-6在AP病理发展过程中是极为重 要的炎症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作为比较可靠的参数 在SAP早期对患者做出明确诊断和判断病情预后。


在胰腺炎症状态时,胰腺组织炎症细胞分泌大量细胞因 子。不仅向体内释放TNF—Ot、IL-18、IL-6等众多促炎症细胞 因子,还诱导IL.10和胰腺炎相关蛋白等抗炎介质表达。促炎和抗炎应答问的平衡决定着SIRS的严重程度。在此仅简 单阐述几种炎症介质在AP肝损伤中的作用。


TNF-a:TNF-a是AP时内毒素等炎症介质**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产生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的研究表明,TNF—a可诱导肝损伤,抑制TNF—Ot表达可明显减轻肝损伤\。动 物实验显示给予生长抑素治疗干预后TNF ctmRNA显著 减少,细胞因子水平也相应下降,由此推测TNF-d在疾病的 进展中可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胰腺组织产生的TNF—a经门 静脉进入肝脏,**肝脏枯否细胞分泌IL-1、IL-6等炎症细胞因子。TNF仅还可以激活补体系统,加重炎症反应。此外,TNF一仪能上调半胱氨酸蛋白酶一3(caspase 3)蛋白表达, 诱导细胞凋亡,诱导黏附分子表达,促进炎症细胞自血管内 向肝组织迁移、黏附,致肝损伤。


IL-6、IL一8、IL一10、IL一18:谷俊朝怕2。的研究详细阐述了IL-10、TNF—a是AP并发肝损伤的关键炎症介质。IL一10作为一 种机体自我保护机制的细胞因子,可以维持细胞因子网络平衡。IL-6显著升高表明AP的病情程度较重,且通常并 发肝损伤。在AP病程中,在肝细胞产生c反应蛋白(CPR) 前IL-6就已经释放入血。此外,IL-6还可以诱导产生细 胞间黏附分子(ICAM一1),而ICAM一1则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向 肝脏转移并损伤肝细胞。IL-8可以介导胰腺组织中的细胞 因子转移到肝脏这样的胰外器官。IL-18为一种新发现 的炎症前细胞因子。其分子结构和功能与IL.1 B极为相似, 可以诱导IL一1、TNF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和表达。 因而IL一18可能在SAP并发肝损伤的病理发展中扮演了很 重要的角色。IL-18主要由Kupffer细胞分泌,在肝脏代谢。 AP患者血清IL-18水平升高提示肝脏对其代谢减弱。 UedaⅢ1的研究表明,AP肝损伤患者血IL-18水平明显升高, 且与乳酸脱氢酶、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总蛋白水平 呈负相关。它可诱导内源性FasL生成,激活Fas/FasL介导 的细胞毒性信号途径,促进细胞凋亡。但是目前对IL-18涉 及肝损伤的具体机理尚不确切。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MIF是于1966年从活化的T淋巴细胞中分离 提取的一种细胞因子,能非特异性地抑制炎症过程中巨噬细 胞的迁移。MIF还可以促进巨噬细胞的炎症聚集、活化、黏附和吞噬作用,并能抵消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其它细胞 因子抑制作用,在机体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是 SIRS的介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F与很多疾病的发生 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克罗思病、红斑狼 疮、溃疡性结肠炎、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研究发现MIF 参与了AP的炎症病理反应。Yoshitake发现SAP患者血 清中MIF水平较MAP患者明显升高。这说明MIF与胰腺 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MIF可以通过激活包括TNF-a、IL一1、 IL-2、IL-6、IL-8等在内的细胞因子,同时还可以释放一氧化 氮、环氧化物水解酶.2,从而直接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和发 展。Barnes引在动物实验中发现MIF是趋化因子和细胞免 疫的调节介质,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综合来看,MIF对AP 并发肝损伤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更进一步的探 索、研究。


AP肝损伤的诊断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肝损伤时,转氨酶是反应肝损伤的最 常用指标。但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IJP)等并非肝损伤的特异性指 标,故当肝酶升高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 断。


肝细胞水肿、变性、坏死和肝脏灌注异常,在CT上表现 为肝脏密度值降低。因此,腹部CT不仅能直接观察到急性 胰腺炎病程的发展程度,也能反应并发肝损伤时的变化1。但是,由于脂肪肝的CT表现亦为肝脏体积肿胀及cT密度值降低,放射科医师在阅片时易将AP并发肝损 伤误认为脂肪肝,故鉴别两者颇为重要。因此,当AP出现 肝脏cT密度值降低时,不应盲目诊断为脂肪肝,需结合既 往病史及临床随访加以判断。唐伟等对AP患者进行的 临床相关性研究发现,MRI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坏死性急性 胰腺炎并肝功能损害,并且MRI可采用包括横断面脂肪抑 制梯度回波T1加权和脂肪抑制3DFSPGR T1W1 Gd—DTPA 动态增强从而明确诊断。


Tutcu等纠探索性地提出了采用灌注CT成像对AP进 行分级评价;在AP继发肝损伤的sD大鼠行灌注cT成像时,其肝实质灌注cT成像值显著升高,并且与AP病情程度呈正比。

综上所述,AP并发肝损伤的机制复杂,且各因素间相互协同加重肝损伤,但具体病理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AP肝损伤的治疗应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抗炎。控制病情进 展是治疗的关键。


参考文献(略)

(收稿日期:2014—12-02)


2# 沙发
发表于 2016-3-24 06:10 | 只看该作者
学术赏析,闲暇之余,拜读佳作,醍醐灌顶,好好好

--------------------
此消息发自Android版诊疗助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