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44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小青龙汤之三部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作为临床医生,《伤寒论》这本书需要反复多次的品读,读一次收获一次,这是很多医生的体会,当我再次读《伤寒论》的时候,有一些感悟,笔录于此,或于临床有些许帮助。
《伤寒论》原文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这条的意思就是外感风寒,内有水饮,寒饮互结,出现了诸多症状,治疗选用小青龙汤辛温解表,温化水饮。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在想,假如是寒邪或饮邪化热,或外感风热之邪,引动素有痰饮之人,临床上这种病人较为多见,那么在仲景的方书中能不能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方法治疗呢?首先我想到了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云:“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此条表明了外感风寒,与水饮化热合邪出现的病症,在咳喘的基础上多添加了烦躁一症,此为饮邪化热所致,故治疗加石膏以清里热。但临床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小青龙加石膏汤之饮邪化热后,热邪灼伤津液,易于形成痰,即“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痰与热互结的病症,临床见咳嗽喘息,咳黄痰,质较粘稠,此种情况,则见于《伤寒论》138条,原文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治疗以小陷胸汤清热除痰开结。虽然此条没有言及咳嗽,咳痰喘息的症状,但从脉象和组方药味来分析,病人应该有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憋气,舌苔黄腻等症状。
从以上三方来看,小青龙汤为寒饮互结为患导致的病症,小青龙加石膏汤,为寒与饮邪化热互结为患导致的病症,而小陷胸汤为热与痰互结导致的病症,其病位皆在心下,由寒渐化热,由饮到痰邪,临床表现皆有咳嗽、咳痰、喘息,此三部曲的表现临床较为常见,我们来看具体的病例,有助于临床的运用。
我们先举刘渡舟老师的病案,患者男,53岁,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运用中西医治疗效果不明显,来就诊时见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间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吐痰盈杯盈碗。背部恶寒,面色黧黑,舌苔水滑,脉弦,寸有滑象,断为寒饮内伏,上射于肺之证,治疗用小青龙汤。处方:麻黄9克,桂枝10克,干姜9克,五味子9克,细辛6克,半夏14克,白芍9克,炙甘草10克。服七剂咳喘大减,吐痰减少,夜能卧寐,胸中觉畅,后以《金匮》之桂苓五味甘草汤加杏仁、半夏、干姜正邪并兼之法治疗而愈。
第二例为小青龙汤加石膏汤,患者某女,时值炎夏,夜开空调,当风取凉,而患咳嗽气喘,甚剧。西医用进口抗肺炎之药,而不见效。又延及中医治疗亦不能止,请刘老会诊,脉浮弦,按之则大,舌质红绛,舌苔水滑,咳逆倚息,两眉紧锁,显有心烦之象,辩证为风寒束肺,郁热在里,为外寒内饮,并有化热之渐。治疗选用小青龙汤加石膏两剂,喘止人安,能伏枕而卧。可知,小青龙汤证的寒饮内留,日久郁而化热,而见烦躁或其他热象,用之即可见效。

这个案例是陈瑞春老先生的病案,段某,男,74岁,退休干部, 2003年10月11日初诊。患者哮喘多年,经几次住院检查,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均有据可查,确诊无疑。 现症为:胸闷气喘,动则气不接续,呼吸气粗,痰多不爽, 难以咳出,痰色黄稠黏腻,夜间不能平卧。食纳量少,大便干结,3~4日一行。口干不饮,脉缓弦软,未见早搏,舌苔薄黄,根部后腻(已戒烟酒)。 药用:川黄连3g,法半夏15g,全瓜蒌15g,竹茹10g,枳壳6g,茯苓15g,陈皮10g,炙甘草5g,葶苈子6g,苏子5g,桑皮10g,芦根10g,黄芩5g,川贝母10g。日1剂,水煎温服。 二诊,2003年10月11日。患者服上药后,咳嗽明显减轻,胸闷气逼感大有改观,咯痰甚多,咳时较前轻松, 痰色黄腻亦见减轻,食纳稍增,大便通畅仍偏干,舌脉仍前,弦未减,腻不除。仍守前方加蜜麻黄5g,杏仁10g再进10剂。 三诊,2003年10月23日。服前方10剂,诸症较快消退, 胸闷明显改善,呼吸均匀,痰稍减少,但仍黄腻,容易咯出。食纳略增,大便通畅不干。脉弦软,舌苔仍黄腻不退,仍继服上药。 患者是外地人,遂将处方带回家中服用。据电话回访,按上方每日1剂,到次年元旦后停药,一切良好。并称,近几年来只有这个冬天过得最轻松,没住院,没打吊针,且神清气爽,食欲增加,身体略胖,可算神奇。
对于小陷胸汤,笔者用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用,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以及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均有满意的疗效。临床只要见痰与热互结于心下,症见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气短,胃脘部疼痛,并有热象的表现,如口干、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者,均可使用本方治疗。
因此,作为中医医生,对于经典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包括《温病条辨》这三本书,要反复读多次读、认真读、读了以后要做笔记,写**会、感悟什么的,正如临床先贤们说:“常读常新”就在此理。

2# 沙发
发表于 2016-1-19 09: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无私奉献
3# 板凳
发表于 2016-1-19 10:0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4
发表于 2016-1-19 10:17 | 只看该作者
常读常新的经典。楼主的文章也是常读常新。
5
发表于 2017-2-20 16:05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个案例没看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0: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