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4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药师] 影响免疫功能的药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4 2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1 第一节  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  [TOP]
4.1.1  免疫应答  机体免疫系统在抗原**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称为免疫应答反应,可分三期:①感应期:是巨噬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处理和识别抗原的阶段;②增殖分化期:免疫活性细胞被抗原激活后分化增殖并产生免疫活性物质;③效应期:致敏淋巴细胞或抗体与相应靶细胞或抗原接触,产生细胞免疫或体液免疫效应。
4.1.2  免疫病理反应  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在抗感染、抗肿瘤及抗器官移植排斥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当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时,可出现免疫病理反应,包括变态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免疫增殖病等,表现为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过度增强,严重时可导致机体死亡。
4.2  第二节  免疫抑制剂  [TOP]
免疫抑制药物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如他克莫司、环孢素等;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如硫唑嘌呤等;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如单克隆抗体等。
4.2.1  环孢素
其具有潜在的免疫抑制活性但对急性炎症反应无作用。环孢素对多种细胞类型均具有作用。已广泛用于肾、肝、胰、心、肺、皮肤、角膜及骨髓移植,防止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适用于治疗其他药物无效的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皮肌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均与剂量、血药浓度相关,多为可逆性。最常见及严重的不良反应为肾毒性作用,其次为肝毒性,此外还有食欲减退,嗜睡,多毛症,震颤,感觉异常,牙龈增生,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
4.2.2  他克莫司
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似。不良反应同环胞素大致相同但更严重。肾毒性及神经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而多毛症的发生率较低。
4.2.3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生理情况下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主要影响物质代谢过程,超生理剂量则发挥抗炎抗免疫等药理作用。作用于免疫反应的各期,对免疫反应多个环节都有抑制作用。用于器官移植的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疾病。本品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4.2.4  抗代谢药类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与6-巯嘌呤(6-mercaptopurine,6-MP)等是常用的抗代谢药。故能同时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主要用于肾移植的排异反应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此外尚有其他一些毒性效应包括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等,口腔食道溃疡,皮疹及肝损害等。
4.2.5  烷化剂
临床常用于防止排斥反应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和糖皮质激素不能长期缓解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本品与其他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一定的疗效。此外,尚可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通过减少抗体产生,阻断免疫复合物引起的病理损伤,从而阻断病情的发展。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出血性膀胱炎及脱发等。偶见肝功能障碍。
4.2.6  霉酚酸酯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又名麦考酚酸莫酯,是一种真菌抗菌素的半合成衍生物,在体内可转化成霉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免疫抑制作用的主要机制与MPA选择性、可逆性地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脱氢酶(inosine5-monophosphate dehydrogenase, IMPDH),从而抑制经典途径中嘌呤的合成,导致鸟嘌呤减少有关。主要用于肾移植和其他器官的移植,其不良反应为腹泻,减量或对症治疗可消除,无明显的肝、肾毒性。
4.2.7单克隆抗体
巴利昔单抗和达珠单抗是IL-2受体α单链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Th细胞IL-2受体从而发挥免疫抑制效应。单克隆抗体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偶可引起严重的超敏反应。
4.2.8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防止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可与硫唑嘌呤或糖皮质激素等合用预防肾移植排斥反应,临床还试用于白血病、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及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常见不良反应有寒战、发热、血小板减少、关节疾病和血栓性静脉炎等。静脉注射可引起血清病及过敏性休克,还可引起血尿、蛋白尿,停药消失。
4.2.9  来氟米特
来氟米特(leflunomide)是一个具有抗增生活性的异噁唑类免疫抑制药,口服吸收后,在肠道和肝脏内迅速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A771726,通过A771726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DHODH)的活性,阻断嘧啶的从头合成途径,影响DNA和RNA的合成,使活化的淋巴细胞处于G1/S交界处或S期休眠。此外尚可阻断活化的B细胞增殖,减少抗体生成。不仅有免疫抑制作用,还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半衰期较长,约9天,血药浓度较稳定,生物利用度较高。不良反应少,主要有腹泻、可逆性转氨酶升高,皮疹。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移植排斥反应,及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4.3 第三节  免疫增强剂  [TOP]
免疫增强剂种类繁多,包括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药物如卡介苗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药物如左旋咪唑、转移因子及其它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提高体液免疫功能的药物如丙种球蛋白等。
4.3.1  免疫佐剂
具有免疫佐剂作用,即增强与其合用的各种抗原的免疫原性,加速诱导免疫应答,提高细胞和体液免疫水平。除用于预防结核病外,主要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如白血病、黑色素瘤和肺癌。近年来,也用于膀胱癌术后灌洗,可预防肿瘤的复发。接种部位红肿、溃疡形成、过敏反应。瘤内注射偶见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剂量过大可降低免疫功能,甚至可促进肿瘤生长。
4.3.2  干扰素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INF对感冒、乙型肝炎带状疱疹和腺病毒性角膜炎等感染有预防作用。主要有发热、流感样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嗜睡、精神紊乱),皮疹、肝功能损害。大剂量可致可逆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5%患者用后产生抗INF抗体,原因不明。
4.3.3  白细胞介素-2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尚可与抗艾滋病药物合用治疗艾滋病。不良反应较为常见。
4.3.4  左旋咪唑
对正常人和动物几乎不影响抗体的产生,但对免疫功能低下者,促进抗体生成。主要用于免疫功能低下者恢复免疫功能,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可与抗癌药合用治疗肿瘤,可改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功能异常症状。
4.3.5  依他西脱
抑制由TNF受体介导的异常免疫反应及炎症过程。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良反应主要是局部注射的**反应,
4.3.6  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从健康人白细胞提取一种多核苷酸和低分子量多肽,无抗原性。可以将供体的细胞免疫信息转移给未致敏受体,使之获得供体样的特异性和非特异的细胞免疫功能。但不转移体液免疫,不起抗体作用。临床用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病的治疗,也试用于难以控制的病毒性和霉菌感染及肿瘤辅助治疗。
4.3.7  胸腺素
4.3.8  异丙肌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3:5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