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549|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盆] 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及Syndecan一1、FAK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5-25 2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及Syndecan1FAK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高剑波 杨学华 周志刚 郭 华 岳松伟 张慧宇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50052)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及Syndecan--1FAK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对56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所有病人检查前均未接受任何放
疗及化疗,并于检查后两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术。手术切除标本包括全部56例肿瘤组织及距肿瘤边
5cm以上的正常组织,并且于离体30min以内取材。所有标本分两部分,一部分常规固定、包埋、连续
5“m
厚度切片,备HE染色、免疫组化用;另一部分先置于液氮中冷冻,后置于一80"(2低温冰箱中保存,备
RT--PCR
Syndecan1扩增片断长度为281bpFAK扩增片断长度为404bp。免疫组化结果根据每张切
片中细胞染色强度及阳性染色细胞数占全部细胞百分比记分。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l30版软件包,以0
0
05作为显著性检验水准。
结果:56例胃癌中,螺旋CTT1—2T3—4期的诊断正确率为8750(4956),对淋巴结有无
转移的诊断正确率为8929(5056),对Lauren分型的诊断正确率为9107(5156)。螺旋CT对诊断
T
N分期及Lauren分型的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69907760·817)(2)
胃肠问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过去普遍诊断为
平滑肌肿瘤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概念,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研究发现,这类肿瘤不同
于平滑肌源性或神经源性肿瘤,具有自身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遗传特征。CDll7蛋白的表达是特异的诊断
标志,CD34蛋白表达为辅助。


2# 沙发
发表于 2015-5-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一、胃肠间质瘤的发病一般情况
GlST可发生在从食管至直肠的消化道任何部位,少数可发生于消化道外,主要是网膜
肠系膜和后腹膜。发生部位:胃及小肠60%~70%及20%~30%,结肠和直肠5%,食道小于5%,胃肠
外3%~4%。GIST好发年龄40~69岁,40岁以前发病很少,儿童罕见;男性较多或相当。>40岁83.3%,
<40岁16.7%,儿童2.1%。瘤体大小通常以食管一结、直肠一胃一小肠、肠系膜、腹膜,依次递增。
3# 板凳
发表于 2015-5-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二、病理表现:
1.病理形态及组织学特征:
GIST一般发生在胃肠肌壁间的肿瘤,少数位于浆膜下,呈膨胀性生长,可向腔内突出呈息肉状、结节
状、粘膜隆起并引起继发性溃疡。肿瘤切面灰白灰红色,体积较大者可出现坏死或黏液变性、出血、囊性变等
继发性改变。一般认为良性肿瘤体积多较小,直径平均≤2cm,结节状,质地坚实,恶性肿瘤体积较大,通常
>5cm,可浸润周围组织或粘连,以及继发改变。组织学形态表现多种多样,但主要由两种基本细胞类型,即
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
4
发表于 2015-5-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2.免疫组化标准:
GIST细胞形态多变,排列结构多样,但其免疫表型完全一致。除Vimentin阳性外,CDll7阳性率接近
100%,一般不表达上皮性标记物如CK、EMA或白细胞共同抗原(LAC)等。CD34是表达血管内皮细胞及
肿瘤,在间质瘤诊断中其阳性率表达报告可达60%以上,并且在CD34阳性的病例大多数CDll7并阳性。
5
发表于 2015-5-25 22:08 | 只看该作者
3.胃肠间质瘤的良恶性:
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细胞异型性、核分裂数、有无坏死、浸润等分类:良性、潜在恶性(交界性)、恶
性。胃多见良性、小肠恶性为多、胃肠外也是恶性为多。
判断GIST的恶性指标可分为肯定恶性和潜在恶性。肯定恶性指征:腹膜播散和肝转移;肌层、粘膜和/
或周围组织浸润;脉管浸润或瘤栓形成;肿瘤性坏死;最大直径>10cm;核分裂数>10个/50HPF;细胞密集
且明显异型,或围绕血管簇状分布。交界性或潜在恶性指征: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肿瘤体积可≥5cm,但<
10cm,核分裂数<10个/50HPF;其生物学行为较难判断,术后需密切随访。良性指征:肿瘤<2cm,境界清
楚,细胞欠丰富,核分裂不易找到。
6
发表于 2015-5-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三、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
胃充盈采用不同的对比剂,患者检查前4~6h禁食水,扫描前口服阳性对比剂或水500~800ml,仰卧位
扫描,扫描范围由左侧膈顶至髂棘水平。多层螺旋CT(MDCT)采用8mm层厚扫描,2mm层厚重建,螺距为
O.75:1.电压120kV,电流120mA。增强扫描用压力注射器2.5~3.0ml/s的速度经肘部浅静脉注射非离
子型对比(300mgI/m1)100ml,于注药后25s、55~60s行螺旋扫描,获得相当于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图像,
MDC'I、扫描同时在主机上完成多平面重建(MPR)图像。
7
发表于 2015-5-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四、多层螺旋CT表现:
1.肿瘤生长方式及形态:肿瘤常呈壁内性、外生性、腔内型。肿物呈圆形或椭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良
性者肿块直径多小于5cm,恶性者肿块多大于6cm。
2.平扫:良性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病灶内或边缘可出现钙化影,呈斑点状或弧形。恶性肿块密度
不均匀,病灶中心常出现坏死、囊变及出血。
3.增强扫描密度均匀和(或)不均匀,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CT‘值为50~76HU,少部分明显强化,CT
值为80~120HU。良性病例中,大部分均匀强化,少数内可见斑点状低密度不均匀强化表现。交界性、恶性
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内呈斑片状、大片状低密度。
4.良恶性GIST特点:良性GIST境界清楚、边缘光滑、呈向周围排压性生长,内部密度均匀一致,钙化
常见于良性间质瘤;恶性GIST、境界不清、边缘不规则、呈多结节状、浸润性生长及多灶等。与胃GIST相
比,食管和肠GIST的恶性比例高.小肠中呈腔外生长型的多为GIST‘,且常为恶性.较多病例出现向周围纽j
织浸润。低度恶性间质瘤和高度恶性间质瘤可合并肝、肺、腹膜转移,并可侵犯胰腺、脾脏、血管等脏器。
8
发表于 2015-5-25 22:09 | 只看该作者
5.GIS2、的预后:良性肿块预后较好,交界性及恶性均较差,肿瘤的复发率高即使彻底手术切除仍有
40%~80%的病例复发,恶性者死亡率也较高。对2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行术后1.5~4年随访:治愈7例(《
例良性、2例交界性、1例低度恶性),占32%;好转3例,占13.6%;复发4例,占18.o%;复发死亡8例(7魍
为恶性),占36.4%。
总之.螺旋CT检查可了解肿瘤的部位、起源层次、大小、深度、有无周围浸润、淋巴结转
况。可根据密度、CT值和血流状况等了解肿瘤内部是实质性还是囊性,对肿瘤的检出、判
官的关系及有无转移有价值,MPR图像更有助于确定肿瘤的部位及与相邻器官的关系。因
断肿瘤的良、恶性上仍有困难,定性诊断依赖病理。但是对肿瘤的定位,观察病变与周围脏
转移等重要征象,是临床对肿瘤分级、设计治疗计划和估价预后所不可缺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3 23:38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