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牙体牙髓] 早期儿童龋致病菌新观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5-3-30 1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早期儿童龋是一种发展极快、疼痛明显的牙齿龋坏,它常常出现在学龄前儿童中,尤其多见于贫困儿童,《感染与免疫》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早期儿童龋可能是由于细菌和真菌联合感染导致的。
    文章作者是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yun (Michel) Koo,他提到:这种龋坏非常严重,常常需要在手术室中进行手术治疗。
    Koo还提出:“我们的数据将开启用于预防这种龋齿的药物研发的大门,更吸引人的是,甚至有可能可以预防儿童受到这种感染。”
    该研究发现在小鼠中出现变形链球菌与白色念珠菌联合感染会使龋洞的数量加倍,龋坏的严重程度也增加数倍。
    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学院的Koo花了15年的时间研究微生物如何形成菌斑生物膜。菌斑生物膜又叫软垢,自从人类耕种作物以来,将大量淀粉引入日常饮食中,软垢就附着在牙齿上。(龋齿在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颅骨上就已经被发现,而在旧石器时期的颅骨上却没有发现。)长久以来变形链球菌被认为是唯一致龋的微生物,而Koo和他团队里的其他研究者发现真菌(例如白色链球菌)总是能在早期儿童龋病例的菌斑中被检出。变形链球菌将糖转化成具有粘性的胶水类似物——胞外多聚糖(EPS),并通过它粘附在牙齿表面。在口腔中,念珠菌多见于颊舌粘膜上,很少见于牙齿菌斑中。
    “然而,我们同其他研究者都注意到,念珠菌常常出现在早期儿童龋患儿的菌斑中,”Koo提到,“让我们很困惑的是,念珠菌通常不与变形链球菌发生协同作用,而且念珠菌并不能有效地定殖于牙齿表面。”
    研究者发现变形链球菌通过一种“胞外酶”与糖发生反应以产生EPS,而这种胞外酶也能让念珠菌在有糖的环境下产生一种类似胶水的聚合物,使念珠菌粘附在牙齿上,同时与变形链球菌相联合,这就弥补了念珠菌自身的两个不足。因此,真菌便可以起到帮助菌斑堆积的作用。
    Koo指出:“这两种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大大提高了黏性物质的生成,对细菌和真菌粘附在牙齿表面的能力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增加菌斑的堆积,增大了感染的密度。”所有这些都致使牙齿上酸性物质的堆积增加,酸性物质会溶解牙釉质,导致龋洞的形成。
    Koo还指出:“这是个很特别的交互作用,细菌产生的物质粘附在另一个物种的生物体表面发挥作用,并将通常对牙齿无害的真菌转化成强有力的因素,促进致龋菌斑生物膜的形成。”Koo说这个发现支持了他的猜想:幼儿患早期儿童龋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的联合感染,同时频繁地摄入蔗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6:1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