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45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用现代医学诠释“肾为先天之本”的科学内涵---2014年中西医结合肾病年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2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用现代医学诠释“肾为先天之本”的科学内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中心(北京.100700 刘玉宁
     “肾为先天之本”首见于《医宗必读》,是中医学肾之藏象理论的重要内容。
这一学说的构建至今对我们研究肾之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多年来,现
代医学对“肾为先天之本”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地探讨,传统中医肾之藏象学说
内容被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一、中医学对“肾为先天之本”的认识:
先天是指人或动物的胚胎时期;本,《说文解字》曰“木下曰本。”有根本,
本源之意。肾为先天之本是与脾为后天之本相对而言的。是指肾决定人体先天禀
赋强弱、生殖机能发育及成熟,并调控着人之生、长、壮、老、已的生命全过程。
肾为先天之本构建于肾藏精的理论之上。所谓肾藏精,即肾具有封藏、贮
存精气的作用。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
”。
“精”字最早见于简帛篆书,本义为“经挑选之上等之米”,引申为细微、
至纯、精华之物。古人通过对生命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和体悟,提出“精”是弥漫
充斥于宇宙天地间的极细极微的精华物质,为精粹之气,或气聚而成的精微物质,
可化而生物,如《吕氏春秋·下贤》所言“精充天地而不竭,神复宇宙而无望,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种“精”为宇宙万物构成本源的古代哲学思想渗透到
中医学中,便有了中医理论中的人体之“精”。
[1]
肾所藏之精,既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两大方面。其中先天之精禀受于
父母,是构成人生命的原始物质,故又名之曰“生殖之精”。后天之精,是指五
脏六腑之精,它源于后天水谷精微,具有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即所谓“肾者主
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
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相互为用。
肾为先天之本,是强调肾精在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
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一,促进入体生殖机能发育和成熟。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
原始物质,主宰人体生长、发 育、生殖等多种生理功能。人出生之后,肾精渐
充,各脏腑组织随之生长壮大;至青春期,肾精充盛,天癸随至,性腺随之发育
  145
成熟,而见男子遗精,女子月经按时而至,性机能成熟,生殖能力旺盛;人至老
年,肾精渐亏,天癸渐少,性机能与生殖能力渐减。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
所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男子……二
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天癸竭,精少,
肾脏衰,形体皆极。”其二,调控人生、长、壮、老之生命全过程。肾精是肾主
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原动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将经过由弱到强,又
由盛至衰的生理性变化,从而表现出人体不同的形体和生理状态的改变,呈现出
生、长、壮、老的规律性变化。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女子七岁,肾
气盛,齿更发长;……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
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
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男子八岁,肾气实,发
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八八,则齿发去。”可见,肾中
精气充盛,则生长发育正常,齿坚发泽,骨壮有力,脏腑功能正常;若精气亏虚,
则生长发育迟缓,五软五迟,或齿脱发落,过早衰老,脏腑功能减退等。其三,
肾藏精在生理活动层面还表现为:肾精生髓,髓充于骨,濡养支持骨骼;髓聚于
脑,形成髓海(元神之府),主持人体的情智、意识、思维等神识活动;精生髓
化血,血布全身而濡养四肢百骸;肾主纳气:肾对精的封藏作用在呼吸运动中的
具体体现为摄纳清气,维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肾主津液,肾精所化之
肾气,其蒸腾气化作用对津液代谢具有主持和调控作用;肾藏精而起亟,随内外
环境变化进行调整,以适应内外变化抵御外邪,防止疾病。《素问。金匮真言论》
说:“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孙思邈亦云:“精少则病,
精尽则死。”青壮之人,肾精充盈,真气充足,故体健少病;少年或老人,肾精
不足,肾气亏虚,御邪力弱,故体弱多病。
二、现代医学对“肾为先天之本”科学内涵的探究:
    现代医学近年来对“肾为先天之本”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地探究,这些研
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46
(一)干细胞具有肾精的属性:
现代研究提出,肾所藏之精可相应于胚胎干细胞以及其它分化为各种组织
器官的成体干细胞。干细胞具有精的属性,是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能力的原始未分化细胞,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分化形成各组织器官,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
和成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承载了
生命体的全部遗传信息,可以生长发育成新的个体,相当于中医学所说的先天生
殖之精
[2]
。成体干细胞包括神经干细胞、血液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皮
干细胞等,广泛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可以理解为存在于五脏六腑
的脏腑之精,濡养维持全身各个器官
[3]
。干细胞一般处于休眠状态,当出现损伤
或**的情况下,在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及自身的某些调控因子影响下被
唤醒(激活),在调控作用下完成自我修复和相应的增殖分化。这与中医所说精
平时“主蛰”于肾,藏而不泻,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如损伤或**)时,
肾便发挥“藏精而起亟”的作用相一致,变化发生时,蛰藏之精起而应激,调控
机体相应的生理病理活动
[4]
。中医所说“肾藏精,生髓、化血”,“精成而脑髓生”,
现代研究发现从间充质干细胞角度出发,可以很好的诠释其含义。间充质干细胞
(MSCs)来源于中胚层,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结缔组织及器官间质中,首先在骨髓中
被发现,且含量最丰富,能参与、诱导调节骨髓造血干细胞和基质的发育,在一
定条件下可发育成骨、软骨、肌肉、肌腱、脂肪等组织,也可分化成神经系统的
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在病理条件下, 循环中的MSCs 进入大脑, 可能积极
参与中枢神经组织的更新。当预先移植GFP(绿色荧光蛋白)+MSCs 的鼠发生中
脑动脉闭塞时, 供体来源的细胞3 d  内即出现在缺血损伤的组织中, 损伤后7
14 d ,在缺血区发现有骨髓源性细胞
[5]
(二)肾脏合成促红素与肾藏精,生血
《吕仙堂类辩》说“肾为水脏,主藏精而化血”,即是说肾所藏之精是化生
血液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近代医学对肾脏内分泌功能研究的重视,肾藏精生血
的理论也逐渐被认可和理解。**是一种主要由肾脏合成能调节红细
胞生成的体液性激素,它可以使骨髓制造红细胞的速度加快,促进干细胞分化成
原红细胞,加速幼红细胞分裂增殖,促进网织细胞的成熟和释放及促进血红蛋白
  147
合成。对于许多慢性肾衰竭的病人,因其肾精亏耗,化血乏源,故多出现慢性贫
血的表现,而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贫血与促红素的缺乏直接相关,由此可知,肾藏
精生血是有明确的物质基础的
[6]
(三)肾脏合成活性维生素D 与肾主骨
中医学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藏于骨腔之中,滋养骨骼,促其生长发育。
《素问•解精微论篇》:“髓者,骨之充也。”;《素问•痿论篇》中说:“肾主身之骨
髓”;可见,骨骼的生长、发育及修复有赖肾中精气的作用。肾精充足,则骨骼
健壮结实,肾精耗损,“精伤则骨酸痿厥”。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脏分泌的1α-羟化酶与骨的代谢有重要关系。维生素D 能促进肾小管和小肠粘膜对钙离子的吸
收,调节钙磷代谢、抗佝偻病,但必须经过肝细胞内的羟化酶羟化形成25(OH)
D3,再经肾小管细胞内 1α-羟化酶作用,转化成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
D3后才能较大发挥调节钙磷的作用。而 1α-羟化酶只在肾脏中存在,故当其
合成减少时,具有生物活性的125(OH)2D3合成受阻,诱发骨营养不良
疾病。由此可知,肾藏精与骨的生长代谢密切相关
[7]
(四)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肾藏精,主生殖
中医认为肾主生殖,能藏泄精气,控制人体的生殖繁衍,当肾中所藏生殖之
精充盈到一定程度,人体便具有了相应的生殖繁衍后代的能力,目前研究证实,
肾主生殖的物质基础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密切相关,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
基因水平,涉及蛋白组学及遗传学等多个领域。在对由肾脏调节生成的活性1
25(OH)2D3研究中发现,卵巢及睾丸处有可与之结合的受体,当活性维生素
D3与之结合时,可调节 CYP19(雌激素生物合成的表达基因)的表达,从而调节
性激素的合成,对人体的生殖机能产生影响
[8]
。此外有研究证实,某些从补肾生
精角度出发的汤药,确实能有效提高**的数量和质量,还能明显提高体内促卵
泡激素、睾酮、促黄体激素的水平。
随着现代医学对中医“肾为先天之本”研究的深入,传统中医肾之藏象理论
越来越多地被现代医学的研究所证实;同时,中医藏象理论也为丰富现代医学对
肾脏的认识提供了研究思路。

2# 沙发
发表于 2014-12-12 16:12 | 只看该作者
刘玉宁 - 详细介绍
个人简介  刘玉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肾病诊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博士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世界中医联合会肾病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分会常委,北京市医学会肾脏病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常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网站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常务编委,《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中[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际医药杂志》编委,曾担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河南省中医管理局112人才工程跨世纪学科带头人,河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河南省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教委科研立项及成果鉴定专家组成员,河南省高新技术开发优秀人才,河南中医学院内科肾脏病硕士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石家庄市优秀青年中医,石家庄市科技拔尖人才,04年入选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多项,著有《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疗学》、《现代中医肾脏病学》、《肾脏病辨病专方治疗学》、《2型糖尿病肾病》等专著十部,发表学术论文七十多篇。刘玉宁博士出生于世医之家,其曾祖父、祖父和父亲均为当地名医,以其精湛的医技名噪江淮大地。刘玉宁幼受家庭薰陶,酷嗜歧黄之术,在其父指导下,广泛地阅读了《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多部医学典籍,15岁便悬壶闾里,以医为业。197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带着父辈的期望和济世活人的崇高志向,在这所中医学的殿堂里,刘玉宁刻苦学习,精勤不掇,收获丰厚。其后亲炙原陕西中医学院院长,著名中医肾病专家杜雨茂教授,获得硕士学位;师承成都中医药大学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叶传蕙教授,获得博士学位,并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工作站,得到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著名肾脏病专家陈以平教授的栽培和指教。多年来,刘玉宁博士躬身于肾脏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走出了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科技日报、工人日报、健康报、中央台视台、河北卫视、四川卫视等国内多家媒体对刘博士的工作实绩进行了专题报道;由人民日报社主持编写的《<---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受限--->员》一书在“光荣与梦想”一章中以“勇攀肾病科研高峰”为题记述了刘玉宁博士的人生足迹。在医学征程上艰苦跋涉的三十多年来,刘玉宁勤于探索,不断创新,实践着源于传统又高于传统的肾病研究,在中西两种疗法治疗肾病方面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诊疗方法在多个难治性肾病的治疗上取得较好疗效。刘玉宁深入研究前人对肾系疾病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肾系疾病治疗的新思路、新方法。在肾脏病的治疗上,集传统的宏观辨证与现代微观辨证为一体,融中西医治疗为一炉,根据临床实际,创造性地运用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中医辨证与西医对症治疗相结合,以及按照中医病因病机的中西药联合运用和按照西医病因病理的中西药联合运用等不同形式,以取长补短,增效减毒,从而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辨证治疗肾系疾病过程中,重视对其病机的总结、凝炼和把握,总结出肾系疾病之“虚”、“毒”、“瘀”、“水”、“浊”五大病机,提出了“标本兼治、祛邪为先”的治疗原则,提出在肾系疾病的发作期,应以祛邪为急务,或给予以祛邪为主的标本兼治法;在疾病稳定期,则予以扶正为主的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并根据肾脏病不同病理类型,制定了中医的辨病治疗方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肾系疾病的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在肾脏病蛋白尿的治疗上,刘玉宁博士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提出了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配合“搜风、化瘀、固摄”三法,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刘玉宁的临床研究发现,反复外感风邪,由表入里,深伏肾络,与络中痰、瘀相互纠结,以致肾络痹阻,是导致蛋白尿经久不消的关键,对此刘玉宁博士根据虫类药行走攻窜,搜风逐瘀,攻毒化痰,入络剔邪等的药理特点,将其运用于各种顽固性蛋白尿的治疗上,收到明显疗效。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节目对此做了专题报道;刘玉宁的研究还发现“瘀血”也能导致蛋白尿的产生重要因素,“瘀血”阻滞能影响肾脏开合功能,从而导致肾之开合失职,精微物质外漏而出现蛋白尿。此外,肾病久延不愈,脾肾亏损,**走失也是导致顽固性蛋白尿的重要环节。所以,临床上对那些病程长,而又无明显感染、瘀血表现者或其他原因的顽固性蛋白尿患者,刘玉宁博士主张采用固摄疗法,可以达到强肾健脾,消除蛋白尿的目的。在肾小球疾病血尿的治疗上,刘玉宁创新性地运用络病辨治方法辨治血尿,强调毒伤肾络,络脉瘀滞和络虚失摄是肾单位血尿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息火宁络、化瘀通络和补虚充络的治疗方法,以三法的单独和配伍应用于血尿的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在肾病后期多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对此,刘玉宁力倡综合调节,多途径给药的方法以扭转病势,延缓发展。慢性肾衰在其病程中可导致多脏器受累,且病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单一途径给药则势单力孤,难以奏效。故综合调节,多途径给药,则有助于应对慢性肾衰复杂多变的局面,以提高临床疗效。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刘玉宁探索出一套中药内服,静脉注射、直肠灌注及中药药浴的多途径综合治疗肾衰的方法,能有效地降低血肌酐、尿素氮,保护残存肾功能。对于部分尿毒症患者能提高透析效果,延长透析间期,改善生存状态。在上述多途联合用药中,刘玉宁运用直肠灌注给药,避开了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从而保证了有效的血药浓度,使中药发挥更好的全身治疗作用;且直肠给药,对有高血容量综合征患者也可放胆运用,无所顾忌。此外,中药药浴在慢性肾衰治疗上亦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人体体表面积基本上等同于肾小球滤过膜面积,依据患者的病证,辨证选用中草药,经全电脑控制的中药药浴机,将中药药液成汽雾状敷布于人体体表,以达到开腠泄浊,祛除尿毒之目的。通过多途径综合治疗,收到相得益彰之治疗作用。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节目曾就刘玉宁博士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在科研工作中,刘玉宁博士是国内较早运用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医药防止慢性肾炎的实验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在中药抗肾小球硬化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多年来,刘玉宁博士除了对肾脏病进行了深入地临床研究外,并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治疗上也积累相当丰富的经验,他将倾其毕生精力愿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0 06:4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