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96|回复: 2

[医理探源] 【转载】血燥证辨疑 李晓强 陕西省中医医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7 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患者如出现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脱屑、毛发干枯、口唇干燥等一类临床症状,皮肤科医生会习惯用“血燥证”来辨证论治。在诸如银屑病、皮肤瘙痒症等一系列干燥鳞屑性皮肤病的论治中,血燥证似乎也是一种很常见的证型之一,在文献中,关于血燥证的论述也不在少数。但笔者以为,这个概念是否符合中医理论值得商榷。
燥的渊源
《说文》言“燥者,干也”,是相对于湿而言的一种病邪和病理状态,如费晋卿所言:“燥者干也,对湿言之也”。《易经》“火就燥”,说明燥与火、热之气联系紧密,火热耗津伤液,燥同样损伤津液,故有“阳明燥化”之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燥与金同气相求,而金在脏为肺,肺又主皮毛,因此,燥与皮毛关系最为紧密。所以,燥邪过盛,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毛发干枯等。
燥有外燥和内燥之分,外燥实为六淫之一,乃时节之气,《素问·至真要大论》言:“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更是直言:“燥胜则干”,这些都说明燥应改为秋季之主气。内燥则多为阴虚、血虚或瘀血致使阴液或津液生成减少或疏布不畅所致。一般来讲,急性发病多因外燥所致,而慢性疾病则多因内燥所致。
“血燥证”存疑
关于血燥证的论述,在古代文献中并未明确提及。“血燥证”这一概念真正提出是在现代。具体是什么时期何人首次提出,无从考证。有人提出是已故中医皮肤病学家赵炳南首创,但也无法确定。那笔者要问,为什么血燥证在漫长的历史中没有出现?这个问题是否存在却被古人所忽视呢?就此,笔者有一些想法,与同道探讨。
基础理论之辨
众所周知,燥有外燥和内燥之分,甚至有阳燥和阴燥之别。对于外燥,王孟英在《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一节中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凉燥……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应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这说的是六淫之燥,诸如此类论述,举不胜举。
但对于内燥,历代直接论述的并不多,内燥之病,多为阴证。《素问·至真要大论》言:“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辛甘”,以法测证,当知内燥伤人,临床表现多为阴证,而非我们想当然的跟外燥类似的干燥少津之证。
临床之辨
根据目前学者阐述血燥的临床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包含了血虚、血瘀、津亏、阴虚、风盛的一部分表现。换句话说,血燥证就是以上病证的一些不完整表现的简单[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
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脱屑、毛发干枯、口唇干燥、鼻干、大便干燥、咽干等一类临床症状,显然是外燥所致。但随便翻阅古代医典就会发现,历代医家多认为这些是由于燥邪,也就是外燥耗伤津液的结果。
津和液是人体重要的两种物质,两者皆容易为燥邪所伤,燥伤津液则口唇鼻腔干燥、眼睛干涩、皮肤汗少枯萎肥厚等。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也有:“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燥气可直接伤及肌肤,或伤肺,肺主皮毛,进而出现皮肤干燥。但这些都是燥邪直接所伤,绝非血为燥邪所伤,更不是血中有燥。如皮肤干燥、粗糙、皲裂、脱屑,皆可因血虚阴伤,或血瘀阻络,或燥邪伤津所致。而毛发干枯,亦可为血虚或精亏失养等导致。黏膜干燥,则更是津伤的直接表现。
从病变部位来看,无论在伤寒还是温病学中,凡病邪入血都非轻症。但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所谓的“血燥证”并非重症,反而都是一些轻症,大多使用养血润燥之剂便可获效。
这恰好说明,病证并非血燥,而只是燥邪犯肤,或血虚或津伤造成的肌肤失养而已。
至于这种血燥能否看做内燥呢?显然更不合适。燥伤于内,应该表现为腹中冷痛、肠鸣、溏泄、咳衄之类阴证,才有了“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辛甘”的说法。据笔者推测,因很多内燥的原因不在燥,只是表现为燥,并多在血虚、津伤、血瘀中,故古人对内燥的论述并不详细。所以,在临床治疗方面,外燥润之成主要的治燥**,如沙参麦冬汤、清燥救肺汤、桑杏汤之类。
误提“血燥证”有危害
由此可见,从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讲,血燥证都不是一个很恰当的概念,它是血虚、血瘀、津亏、阴虚、风盛等部分表现的[根据相关法规进行屏蔽]。对于“血中有燥”这样的说法更是令人费解。
也许有人会认为,没必要对这个小概念大做文章,但这种未经深思熟虑而提出的概念,若不尽快论证,或许在学术浮躁的当代,可能导致更多的谬误。
究其原因,是当代中医学者对于经典的研习与参悟不全不深。所以,笔者建议中医药学者在研究中,尤其是基础研究中,应在大胆设想的同时,更注重谨慎求证。中医学同现代科学一样都是科学,提出一个概念时,一样需要充足的证据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发表于 2014-9-28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燥证开始也许是因燥邪引起,但随着气血津液的损伤以后形成的病机已不是燥邪所为,而是与气血津液障碍有关
发表于 2014-9-2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一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9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