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754|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自己翻译了几条伤寒条文,请大家指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4-6-25 1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辩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寒水阻滞,寒水停留则恶寒,即肺气停而为水,肺为天最高,故脉浮,头项强痛原因,一方面头项为足太阳膀胱经所过,经络受邪不痛所致,另一方面,头为诸阳之首,背为阳,阳被阻故头项强痛。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风为木,风性开泄,其性升散,故脉缓,肺属金,其性收敛,木侮金,收敛失职故汗出,恶风同时兼恶寒,因风盛故恶风,肺气不降停而为水兼恶寒,木旺生火,则发热。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寒性收引,寒性凝滞,导致肝不疏泄,故体痛,木不生火,故曰或未发热,木郁导致金气不下行,郁而为寒水,因为汗孔闭塞,寒水无法外散故必恶寒,寒水郁积到一定程度,金无法克木,木气旺则会出现或已发热,相火不降则呕逆。脉阴阳俱紧,此处阴阳应为气血而言,气分寒,血分亦寒,弦紧相似,都应为肝脉,此为寒邪凝滞导致肝气疏泄不利,故为紧脉。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此为传也。
太阳寒水为人身之藩篱,一日则太阳受病,寒水充足,阴能制阳故脉静,也可理解为不变,病还在太阳故为不传,肺中之寒水被木火灼烧,会渐渐衰少,就会传入少阳,继续衰减就会传入阳明,颇欲吐,为病传少阳,因为肺中津液不足,无法克木,导致相火不降,躁烦,脉数急为病传阳明,阳明病,肺中津液更少,无法化气,导致木旺金衰,木生火,心火旺盛故躁烦,脉数急,另一方面金虚不生肾水,水亏亦无法克火,金气虚无力推心血下行。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病不见者,此为不传也。
此承上文,不见阳明少阳病,即不见寒水衰减,病还在太阳,即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天生病,冬令无法收藏,导致肾水不足,肺中之津液自然亏损,所以,温病是体内津液不足的状态下感于风寒邪气,故还称太阳病,肺中津液少,木火盛则发热,津液不足则口渴,津液不足则肺中郁积的寒水少,故不恶寒。原本津液就不足,再发汗伤肺,木盛故曰风温,气分津液少,血分津液亦不足,则曰脉阴阳俱浮,浮为金虚不能收敛之故,金虚则汗出,身重为气虚,心火上冲入肺,肺气不降,痰湿阻滞则鼻息必鼾,痰蒙心窍则多眠睡,语言难出。若下之,脾胃虚弱,土不生金,气更虚,肝风盛,目直视,上盛下虚则二便失禁,津液来源断绝则小便不利。被火者,火耗津液,更虚,血中津液干涸,皮肤会现黄色,火盛金虚风气生,则出现惊痫瘛瘲,若再用火熏之,津液耗竭,没有元气,人焉能生。所以温病顾护津液很重要!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发热恶寒,为邪伤于气,故曰病发于阳,无热恶寒,为邪伤于血,故曰病发于阴。七者火之成数,六者水之成数,日光七色,雪花六出,自然之理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2# 沙发
发表于 2014-9-10 15:42 | 只看该作者
悟性还可以,接着发
3# 板凳
发表于 2014-9-10 16:19 | 只看该作者
寒水停留 停留在哪呢
4
发表于 2014-9-10 19:51 | 只看该作者

你如此随文演绎,前后矛盾,条文之间互相割裂,再过1年,你自己会醒悟的。
5
发表于 2014-9-11 11:16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伤寒论可以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注释,但是记住一点,要结合临床实际,不能有演绎的成分,有些东西不需要解释,它就是经验,比如随便举一个说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杏石甘汤。我们知道发汗后病不解,可再发汗,用桂枝汤,可为什么本条不能用桂枝汤呢,关键看无大热,张仲景的书没一句废话,他为什么要提无大热呢,大热就是阳明病的里热,无大热就是说虽然是里热,但并不像阳明病蒸蒸发热,也不像太阳病的翕翕发热,另外这个汗出而喘也要和桂枝加厚破杏子汤的下之微喘,像鉴别,张仲景的书上喘有很多啊,有下之微喘,有喘而汗出,有恶风无汗而喘,有心下有水气的喘,有腹满而喘,有喘而胸满,还有汗出而喘,一个条文要前后对照着去理解,千万不要用五行八卦,易经的东西去生搬硬套,任何条文的解释离开了临床实际,哪都是空谈。少看一些注家的注解,要反复通读原文,结合临床,仔细体会,你才能领悟到中景的本意。
头像被屏蔽
6
发表于 2017-2-17 10:0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1:2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