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3210|回复: 8

[专业资源] 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31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大脑半球: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边缘系统(边缘叶、杏仁核、丘脑前核、下丘脑)
  (一)额叶:精神、语言、随意运动
  ①皮质运动区:中央前回、对侧半身随意运动
  ②运动前区:皮质运动区前方;联合运动、姿势调节、共济运动、肌张力抑制区
  ③皮质侧视中枢:额中回后部,双眼同向侧视
  ④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书写
  ⑤运动性语言中枢:管理语言运动
  ⑥额叶前部:记忆、判断、抽象思维、情感、冲动行为。
  损害:
  1.外侧面:
  ①额级:精神障碍
  ②中央前回:**性——对侧上下肢、面部抽搐,继发全身性癫痫
  破坏性——单瘫
  ③额上回后部:对侧上肢强握(物体触及患者病变对侧手掌,引起手指和手掌屈曲反应,出现紧握该物不放的现象)、摸索反射(病变对侧手掌触碰到物体时,该肢体向各方向摸索,直至抓住该物紧握不放的现象)。
  ④额中回后部:**性——双眼病灶对侧凝视
  破坏性——双眼病灶侧凝视
  更后部:书写不能
  ⑤额下回后部(优势侧):运动性失语(听得懂说不出)
  2.内侧面:
  ①旁中央小叶:对侧膝以下瘫痪
  ②矢状窦旁脑膜瘤压迫两侧下肢运动区:瘫痪、尿便障碍
  3.底面:①额叶眶面:饮食过度、胃肠蠕动过度、多尿、高热、出汗、皮肤血管扩张
  ②额叶底面肿瘤出现: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同侧嗅觉缺失、同侧视神经萎缩、对侧视**水肿)
  (二)顶叶:
  ①皮质感觉区:对侧肢体深浅感觉
  ②运用中枢:复杂动作和劳动技巧
  ③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
  损害
  ①中央后回、顶上小叶:破坏性——对侧肢体复合性感觉障碍(实体觉、位置觉、两点辨别、皮肤定位)
  **性——对侧肢体部分性感觉性癫痫;扩张至中央前回运动区——部分性运动性发作
  ②顶下小叶:
  A体象障碍
  B古茨曼综合症(失算、手指失认、左右失认、书写不能、失读)
  C失用症
  (三)颞叶:
  ①感觉性言语中枢
  ②听觉中枢
  ③嗅觉中枢
  ④颞叶前部:记忆、联想、比较高级神经活动
  ⑤颞叶内侧面:边缘系统,司记忆、精神、行为、内脏
  损害:听觉、语言、记忆、精神活动
  ①优势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听不懂)
  ②优势颞中回后部:命名性失语
  ③颞叶钩回:幻嗅、幻味
  ④海马:癫痫,精神症状、内脏症状和抽搐、记忆障碍
  ⑤优势广泛或双侧广泛:精神症状(人格改变、情绪异常、记忆障碍)
  ⑥颞叶深部视辐射纤维、视束:视野改变——两眼对侧视野的同向上象限盲。
  (四)枕叶:视觉
  损害:
  ①视觉中枢:**性——闪光、暗影、色彩等幻视
  破坏性——视野缺损:
  双侧-皮质盲:全盲,对光反射存在
  一侧-偏盲: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中心视力不受影响
  距状裂以下舌回:对侧同向性上象限盲
  距状裂以上楔回:对侧同向性下象限盲
  ②优势纹状区周围:视物失认
  ③顶枕交界区:视物变形
  (五)岛叶:内脏感觉、运动
  损害:**性——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增加、恶心、呃逆、胃肠蠕动增加、饱胀感
  破坏性——内脏运动感觉异常
  (六)边缘叶:高级神经、精神、内脏活
  损害:情绪记忆障碍、行为异常、幻觉、反应迟钝。
  内囊:
  外侧豆状核、内侧丘脑、前内侧尾状核
  前肢(豆、尾之间):上-丘脑前辐射;下-额桥束\
  膝部:皮质延髓束
  后肢(丘、豆之间):前到后-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颞桥束、丘脑后辐射、视辐射
  损害:
  完全性:三偏——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部分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偏身共济失调、一侧中枢性面舌瘫、运动性失语中一两项。
  基底神经节:随意运动、肌张力、姿势反射、调节复杂运动
  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杏仁核+红核、黑质、丘脑底核
  尾+豆=纹状体;
  豆=壳核+苍白球
  尾+壳核=新纹状体;苍白球=旧纹状体;杏仁核=古纹状体
  病损:
  1新纹状体: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
  2旧纹状体、黑质: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
  间脑: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底丘脑
  (一)丘脑:
  1前核群:内脏活动
  2内侧核群:身体、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记忆功能、情感调节
  3外侧核群:
  A腹前核:调节躯体运动
  B腹外侧核:锥体外系运动协调
  C腹后外侧核:肢体、四肢感觉
  D腹后内侧核:面部感觉、味觉
  (二)下丘脑:
  1视前区:体温调节
  2视上区:视上核-水代谢;视旁核-糖代谢
  3结节区:腹内侧核-性功能;背内侧核-脂肪代谢
  4**体区:产热保温
  (三)上丘脑:
  病损:松果体肿瘤压迫中脑四叠体:帕里诺综合征(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神经性聋、小脑性共济失调)
  (四)底丘脑:锥体外系功能
  病损:对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偏身投掷)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神经核、上下行传导束、网状结构
  病损:
  交叉性瘫痪:病侧脑N周围性瘫痪、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感觉障碍
  3、4-中脑
  5、6、7、8脑桥
  9、10、11、12延髓
  1延髓:
  ①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前、共、交、霍、球)【小脑后下动脉阻塞】
  A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前庭)
  B病侧软腭、咽喉肌瘫痪(球麻痹)
  C病侧共济失调
  D霍纳(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N损害)
  E交叉性感觉障碍
  ②延髓内侧综合征:【椎动脉、基底动脉后部阻塞】
  A病侧舌肌瘫痪萎缩
  B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C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
  2脑桥:
  ①脑桥腹外侧综合症:
  A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B对侧中枢性偏瘫
  C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②脑桥腹内侧综合症(Foville综合征):
  A病侧眼球不能外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B向病灶对侧凝视
  C对侧中枢性偏瘫
  ③脑桥被盖下部综合症(小脑上动脉综合征):
  A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
  B病侧眼球不能外展
  C病侧面肌麻吃
  D双眼患侧注视不能
  E交叉性感觉障碍
  F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丧失
  G病侧Horner征
  H病侧偏身共济失调
  ④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闭锁综合征)与意识障碍鉴别
  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双侧中枢性瘫痪(眼球上下运动示意,水平运动障碍),不语,双侧面瘫,舌咽运动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
  3中脑:
  大脑脚综合征:
  A病侧除外直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
  B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上下肢瘫痪
  红核综合征:
  A对侧肢体震颤、强直或舞蹈、手足徐动、共济失调
  B病侧除外直肌、上斜肌外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
  C对侧肢体深感觉、精细触觉障碍。
  小脑:维持躯体平衡,控制姿势和步态,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的准确性.
  损害:小脑半球: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小脑蚓部:躯干共济失调
  脊髓:
  1上行:
  ①薄束和楔束:肌肉肌腱关节的深感觉、皮肤精细触觉
  ②脊髓小脑束:下肢、躯干下部深感觉(运动、姿势调节)
  ③脊髓丘脑束:侧束-痛温觉,前束-触压觉
  2下行:
  ①皮质脊髓束:躯干、肢体运动
  ②红核脊髓束:屈肌的运动神经元,调节肢体运动
  ③前庭脊髓束:躯干和肢体伸肌
  ④网状脊髓束:躯干、肢体近端肌肉运动的控制
  ⑤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抑制同侧颈肌
  ⑥内侧纵束:协调眼球的运动、头颈部运动
  损害:
  后角损害:分离性感觉障碍——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
  后索**性病变:相应病变区出现电击样剧痛
  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征——病变阶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对侧损害水平低于同侧)
  脊髓横贯性损害
  1高颈髓(C1-4):四肢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平面下感觉缺失,可波及延髓、小脑
  2颈膨大(C5-T2):上肢为下运动N元性瘫痪,下肢为上运动N元性瘫痪,平面下感觉缺失;
  3胸髓(T3-12):下肢为上运动N元性瘫痪,平面下感觉缺失(比弗征:T10-11腹直肌下半部无力,患者仰卧位用力抬头可见脐孔被腹直肌上半部牵拉而向上移)。
  4腰膨大(L1-S2):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L2-4膝反射消失;S1-2踝反射消失;S1-3阳痿
  5脊髓圆锥(S3-5尾节):肛周会阴感觉缺失、**反射消失、性功能障碍、真性尿失禁
  6马尾神经根:类似上,为单侧或不对称,根痛明显。
  脑的动脉:
  颈内动脉:前三分**,部分间脑
  1.眼动脉——眼部;
  2.脉络膜前动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后下部、大脑脚底中1/3、苍白球;
  3.后交通动脉——吻合支;
  4.大脑前动脉——皮质支~顶枕沟以前的半球内侧面、额叶底面一部分、额顶叶上外侧面上部、尾状核、豆状核前部、内囊前肢;
  5.大脑中动脉——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岛叶(中央支为豆纹动脉,行程弯曲,出口处呈直角,易破裂,名出血动脉)
  椎-基底动脉:后三分之一,部分间脑,脑干,小脑
  椎动脉:
  脊髓前后动脉——脊髓
  小脑下后动脉——小脑底面后部、延髓后外侧部【交叉性感觉障碍、小脑共济失调】
  基底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面的前部
  迷路动脉——内耳迷路
  脑桥动脉——脑桥基底部
  小脑上动脉——小脑上部
  大脑后动脉——颞叶内侧面底面、枕叶,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下丘脑、底丘脑
  小脑上和大脑后之间夹有动眼神经——血管压迫引起动眼神经麻痹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交界处——动脉瘤好发
  脑神经
  二、视神经
  视神经不同部位损害所产生的视力障碍、视野缺损。
  1视神经:同侧视力下降或全盲
  2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缺损
  正中部——眼颞侧偏盲
  整个损害——全盲
  3视束:双眼对侧视野同向兄偏盲,偏盲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4视辐射:全部受损——两眼对侧视野同侧偏盲
  部分受损——象限盲(与部位相反)
  5枕叶视中枢:一侧皮质中枢局限性病变:对侧象限盲
  一侧完全损害:对侧偏盲,偏盲侧对光发射存在,黄斑回避
  **性损害:对侧视野闪光型幻视
  枕叶前部:视觉失认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
  (一)动眼神经:
  ①外侧核:上下内直、下斜、上睑提肌
  ②正中核:辐辏运动
  ③E-W核:瞳孔括约肌、睫状肌——缩瞳、调节反射
  (二)滑车N:上斜肌
  (三)展神经:外直肌
  ——周围性眼肌麻痹:
  ①动眼神经麻痹:上睑下垂、外下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调节反射消失
  ②滑车神经麻痹:眼球偏上,下视时候复视
  ③展神经麻痹:患侧眼球内斜视(无定位意义)
  ——核性眼肌麻痹:脑干病变—眼球运动神经核损害
  ①双侧眼球运动障碍——双动眼神经核部分受累
  ②脑干内邻近结构损害——同侧周围面瘫、三叉N麻痹对侧偏瘫
  ③分离性眼肌麻痹:个别神经核团损害—某一眼肌受累
  ——核间性眼肌麻痹:脑干内侧纵束损害—眼球水平通向运动障碍
  ①前核间性眼肌麻痹:(视枢和动眼N枢间)双眼对侧注视患眼不能内收,单眼眼震
  ②后核间性眼肌麻痹:(视枢和展枢间)同侧注视患眼不外展,**前庭则患侧可正常外展。
  ③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 和对侧交叉过来的 联络同侧动眼N内直肌核的 内侧纵束受累患眼水平注视时不可内收外展,对侧不能内收可外展伴眼震。
  ——核上性眼肌麻痹:大脑皮质眼球同向运动中枢、脑桥侧视中枢及其传导束损害.
  特点:双眼同时受累、无复视、反射性运动保留
  (1)水平注视麻痹:
  ①皮质侧视中枢受损:两眼侧视麻痹
  ②脑桥侧视中枢受损:双眼向病侧凝视麻痹,向对侧共同偏视
  (2)垂直注视麻痹:上丘病变,
  ①上丘上半受累,双眼向上同向运动不能——帕里诺综合征
  ②上丘上半**性,发作性双眼转向上方——动眼危象
  ③上丘下半损害,两眼向下同向注视障碍
  (二)眼肌麻痹导致复视:哪侧麻痹哪侧虚,眼球偏对侧。
  (三)不同部位损害的瞳孔改变
  对光反射传导通路:
  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上丘→中脑顶盖前区→两侧E-W核→动眼N→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
  辐辏反射:注视近物双眼会聚
  调节反射:注视近物瞳孔缩小
  阿罗瞳孔:两侧瞳孔较小,大小不等,边缘不整,光反射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艾迪瞳孔:强**才导致瞳孔调节、对光反射,过程缓慢,合并阶段性无汗、直立性低血压称艾迪综合征
  四、三叉神经
  角膜反射通路:角膜→三叉眼支→三叉N半月神经节→三叉N感觉主核→两侧面N核→面N→眼轮匝肌(闭眼反射)
  五、面神经:
  特点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面瘫程度重轻
  症状表现 面部表情肌瘫痪使表情动作丧失 病灶对侧下部面部表情肌瘫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支无损(两侧中枢支配),皱眉额、闭目无障碍,病灶对侧随意运动丧失,哭笑等保留,常伴有同侧偏瘫和中枢性舌下N瘫
  恢复速度 缓慢 较快
  常见病因 面神经炎 脑血管疾病、脑部肿瘤
  七、舌咽、迷走神经
  舌咽、迷走神经核受损——延髓麻痹(真性球麻痹)
  舌咽、迷走神经运动核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双侧同时损伤发生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咽反射存在——假性球麻痹。
  特征 真性球麻痹 假性球麻痹
  病变部位 舌咽,迷走神经(单or双侧) 双侧皮质脑干束
  下颌反射 正常 亢进
  咽反射 消失 存在
  强哭强笑 无 有
  舌肌萎缩 可有 无
  双锥体束征 无 常有
  运动系统
  锥体外系:椎体系统以外的所有躯体运动的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丘脑、丘脑底核、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前庭核、小脑、脑干的某些网状核以及他们的联络纤维等。
  小脑是调节随意运动的重要结构。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肉萎缩,病程长可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
  ①皮质型:局限性病变时出现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的中枢性瘫痪(单瘫)
  ②内囊型:三偏综合征
  ③脑干型:交叉性瘫痪——病侧脑神经麻痹,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
  ④脊髓型:双侧肢体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无病理反射。
  ①脊髓前角细胞:阶段性、迟缓性瘫痪而无感觉障碍。缓慢进展性出现肌束震颤
  ②前根:迟缓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同损后根:根性疼痛、阶段性感觉障碍。
  ③神经丛:一肢体多数周围N;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伴疼痛
  ④周围神经: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自主N功能障碍、疼痛;多发时--对称性四肢远端肌肉瘫痪,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
  感觉:
  特殊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
  一般感觉:浅、深、复合
  -浅感觉:来自皮肤、黏膜的痛觉、温度觉、触觉。
  -深感觉:来自肌腱、骨膜、肌肉、关节的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大脑顶叶皮质对深、浅感觉分析、比较、整合的实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重量觉
  1痛觉、温觉传导通路:脊髓丘脑侧束
  2触觉传导通路:精细触觉——薄楔束;粗略触觉——脊髓丘脑前束
  3深感觉:薄束楔束→内侧丘系→丘脑皮质束
  脊髓丘脑束:外到内——颈胸腰骶
  薄楔束:外到内——骶腰胸颈
  反射
  深反射:**肌腱、骨膜的本体感受器所引起的肌肉迅速收缩反射(腱反射、肌肉牵张反射)——反射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元直接连接组成的单突触反射弧。
  肱二头肌反射(C5-6);肱三头肌反射(C6-7);桡骨膜反射(C5-8);膝腱反射(L2-4);跟腱反射(S1-2)
  浅反射;**皮肤、黏膜、角膜引起的肌肉快速收缩反应。
  反射弧:脊髓阶段的反射弧;冲动达大脑皮层→脊髓前角细胞
  腹壁反射(T7-12);提睾反射(L1-2);跖反射(S1-2);**反射(S4-5)、角膜反射;咽反射

4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4朵
发表于 2015-6-29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5-6-29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实用,感谢提供。
发表于 2015-8-31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详细!!!收藏了感谢
发表于 2015-9-6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超详细,{MOD},学习了。
发表于 2015-9-2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资料太好了,谢谢楼主!
发表于 2015-12-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获益匪浅!!!
发表于 2015-12-28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学习了。
发表于 2015-12-2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谢谢分享,拜读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10:22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