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16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业笔试资源] 中医内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3-6-7 1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熟悉气血津夜的功能和四个基本虚症的表现
1气虚  元气虚神疲乏力;宗气虚气短息弱,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脉虚;卫气虚自汗易感冒
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      肺气虚:咳喘无力、易于感冒、痰白清稀       脾气虚:食少腹胀便溏        肾气虚:二便、胎元、精关、经带不固,呼多吸少           2血虚  (一黄五白加病位)  面色萎黄五白:面色、唇、睑、龈、甲淡白无华 + 脉细无力         
头目失养,头晕眼花;筋失所养,手足麻木;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冲任不足月经少、闭经
心血虚: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 + 血虚证
肝血虚(筋脉目爪失养+血虚证)头晕目眩,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视物模糊或夜盲,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润动,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淡,脉细                          
3    阴虚   瘦 形体消瘦 ;红 颧红,唇红,舌红少苔 ;  热 午后潮热或五心烦热,骨蒸劳热,盗汗     干  口燥咽干,便秘溲黄,舌苔少津          数  脉细数            心阴虚:心血虚(心悸怔忡)+阴虚
肺阴虚: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甚则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阴虚内热
肝阴虚(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阴虚内热)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胸胁灼痛,手足蠕动,脉弦        
肾阴虚: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女子经少、闭经或见崩漏
4     阳虚    气虚 自汗,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头晕目眩  +  寒象 畏寒肢冷,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或尿少浮肿,便溏,面白,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心阳虚:心悸怔忡,胸闷或胸痛,脉弱或结代,+ 阳虚证

脾阳虚:寒象  + 纳少腹胀 ,大便稀溏+腹痛喜温喜按、

肾阳虚:性机能减退 阳痿、宫寒不孕  腰膝酸冷,形寒肢冷,下肢为甚等虚寒之象
心病辨证     生理功能

心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与小肠互为表里。
1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2心主神明,为人体精神和意识思维活动的中枢;
A心病的常见症状
1心脏本身:心悸、怔忡、心痛、胸闷;       2血:面色无华、暗晦;
3神志: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神不宁、躁狂、神昏、神识错乱;
4舌:舌尖红、绛、起刺、舌疮;5脉:细微、结代或促
B小肠病的常见症状
1泌别清浊:大便失调、小便短赤;2坠入阴囊:疝气。
心血虚证(心悸、失眠及血虚证)

概念:由于心血亏虚,不能濡养心脏而表现的证候。

病因:1脾虚生血之源亏乏 2失血过多 3久病失养 4劳心耗血

血虚症状——头晕健忘,面色萎黄或淡白,唇、甲淡白,舌淡白、脉细弱;

血不养心——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心阴虚证(心悸失眠及阴虚证)
o
概念:由于心阴亏损,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o
病因:1思虑劳神太过,暗耗心阴  2热病后期耗伤阴液 3 肝肾等脏阴亏累及于心
1心神失养  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2阴虚内热  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鉴别   心血虚、心阴虚证     二证均属心之阴血不足,故均以心悸失眠为主症。

心血虚证   是物质的不足,即血对心的濡养功能不足,兼有血虚不荣而致的面唇、爪甲及舌质的淡白;    心阴虚证是功能的低下,阴阳失调,常伴有阴虚而生内热的烦热,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数等症状
心气虚证(心悸胸闷及气虚证)

概念:由于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血行不畅 、失于充养的证候。

病因:素体久虚,久病失养,年高脏气衰弱

气虚症状 气短、神疲乏力、动则诸症加剧,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或数而无力;

心的症状 心悸怔忡、胸闷,脉结、代
心阳虚证(心悸 、胸闷或痛及阳虚证)

概念:由于心阳虚衰,鼓动无力,虚寒内生。   病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

气虚症状——气短、神疲乏力,自汗,面色淡白,脉微,或沉迟无力;

阳虚症状    畏寒肢冷,舌淡胖,苔白滑;

心的症状    心悸怔忡、胸闷或疼痛,脉结、代。
心阳暴脱证(心阳虚和亡阳)

概念:心阳衰极,阳气暴脱的危重证候。
病因:心阳虚证进一步发展,寒邪暴伤心阳,痰瘀阻塞心窍
1心阳虚证  心悸怔忡  +  阳虚证  2严重阳虚 四肢厥冷、面色苍白;   3阳气外脱 突然冷汗淋漓,脉微欲绝;4宗气衰弱 呼吸微弱;
5心神失养 神志模糊 、昏迷不醒;6心血瘀阻 口唇青紫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证

三证皆以心气不足为基础,是心的功能减退由轻到重、由重到衰的三个发展阶段。

心气虚证是心的物质基础不足,表现为心功能的减退,以心悸胸闷兼气虚证为特征;

心阳虚证是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的心阳功能低下,伴有心痛、畏寒肢冷等虚寒为特征;

心阳暴脱证是在心阳虚证的基础上突然出现虚脱亡阳症状,即亡阳。
心火亢盛证(神志症状+实火内炽 失眠、烦躁、狂谵  舌尖红绛、舌疮,脉数)

概念:是心火内炽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火热之邪内侵,过食辛热温补之品而化热生火
1心火上炎¡a¡a面赤口渴、舌尖红绛、舌疮、腐烂疼痛;2火热下行¡a¡a溲黄便干;
3热迫血行¡a¡a吐血、衄血、脉数有力;4心火旺盛¡a¡a心胸烦热、夜不成眠,或见狂躁谵语;
5肌肤疮疡、红肿热痛。
心脉痹阻证(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

概念:由于瘀血、痰浊、阴寒、气滞等因素阻痹心脉所反应的证候。

病因:正气先虚,心阳不振,有形之邪阻滞心脉所致。

共有症状¡a¡a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内臂时作时止。

瘀阻心脉¡a¡a痛如**,舌暗或有青紫斑点,脉细涩或结代;

痰阻心脉¡a¡a心胸闷痛,体胖痰多,身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滑或沉涩;

寒凝心脉¡a¡a遇寒痛剧,得温痛减,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滞心脉¡a¡a疼痛而胀,胁胀,常喜太息,舌淡红,脉弦。
痰蒙心神证(神志异常伴有痰浊内壅 痰鸣或吐痰涎、苔腻、脉滑)

概念:痰浊蒙蔽心神,神志异常为主症的证候。

病因:感受湿浊酿痰情志不遂,气郁生痰,痰浊挟肝风内扰

临床表现:意识模糊,精神抑郁,或突然昏仆,脉滑,痰厥、癫证、癫痫。
痰火扰神证(神志异常和痰火内盛。痰黄稠、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概念:由于火热痰浊侵扰心神,表现已神志异常为主的证候。
病因:1情志郁滞化火,煎液为痰 2外感湿热之邪,蕴成痰火 3外感热邪,灼津为痰
           火热症状¡a¡a发热烦躁,面赤口渴,气粗,便秘尿黄;
外感热病  痰热症状¡a¡a吐痰色黄,或喉间痰鸣,胸闷,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火扰心¡a¡a神昏谵语。
           轻症¡a¡a心烦不寐,痰多胸闷;
内伤杂病  重症¡a¡a狂越妄动,**毁物,胡言乱语,哭笑无常。
高热、痰盛、神志不清,舌红、苔黄、脉滑数。心烦失眠或神志狂乱
瘀阻脑络证(头痛、头晕及瘀血证)
概念:由瘀血犯头,阻滞脑络,表现为头痛、头晕为主症的证候。
病因:头部外伤,久病入络,瘀血内停,阻塞脑络
1瘀血症状 头痛,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见面晦不泽,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2瘀阻脑络¡a¡a头晕经久不愈或头部外伤后昏不知人;3血不养心¡a¡a健忘、失眠、心悸
肺病辨证生理功能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1肺主气,司呼吸。2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3与大肠互为表里。4大肠主传导、排泄糟粕。
肺病的常见症状
1主气司呼吸:气短、气急、咳喘、咯血;      2主宣发、通调水道:汗、尿、肿、痰;
3居上焦胸中:胸痛;                        4开窍于鼻:鼻痛、鼻干。   大肠病常见症状  传化糟粕,主津:便秘、泄泻
肺气虚证(咳喘无力、吐痰清稀及气虚见症)
概念:由于肺的物质不足,表现为功能减弱,其主气、卫外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病因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2)脾虚水谷精气化生不足,肺失充养

气虚症状¡a¡a神疲体倦,面色淡白,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苔白,脉弱;

肺气虚  ¡a¡a咳喘无力,动则益甚,咳痰清稀,少气短息,语声低怯。
肺阴虚证(干咳或痰少而粘和阴虚内热)

概念:由于肺阴不足,失于清肃,虚热内生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1)久咳不愈,耗损肺阴,渐致肺阴亏虚2)痨虫蚀肺,耗伤肺阴3)燥热伤肺,耗伤肺阴

阴津不足¡a¡a口燥咽干,形体消瘦,舌红少津;

肺津不足¡a¡a干咳少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声音嘶哑;

阴虚内热¡a¡a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颧红,痰中带血,脉细数。
风寒犯肺证(咳嗽,痰液清稀和风寒表证)

概念:由于风寒之邪侵袭肺表,肺卫失宣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肺气失宣。

风寒表实¡a¡a微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肺受风寒¡a¡a咳嗽、咳痰清稀色白,鼻塞,流清涕。
风寒犯肺证与         风寒表证鉴别
      表证轻微甚至不明显        恶寒发热等表证为主  
                 咳嗽为主症        咳嗽没有或轻微
风热犯肺证:咳嗽和风热表证。

概念:风热邪气侵袭肺系,肺卫受病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外感风热之邪,侵犯肺卫。

风热表证¡a¡a身热、微恶寒,口微渴,咽喉疼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肺受热症¡a¡a咳嗽、痰稠色黄,鼻塞,流浊涕。
风热犯肺证与风热表证鉴别
燥邪犯肺证(肺系症状及干燥少津)
概念:外界燥邪侵犯肺卫,肺系津液耗伤。
病因:1)秋令之季,感受燥邪,耗伤肺津,肺卫失和2)风温之邪化燥伤津
分类:初秋感燥,燥偏热,多病温燥;  深秋感燥,燥偏寒,多病凉燥。

燥伤津液¡a¡a口、唇、鼻、咽干燥,便干溲少;

燥伤肺津¡a¡a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甚则胸痛,痰中带血,或见鼻衄,咯血;

外感表证¡a¡a发热,微恶风寒,苔薄而干燥少津,无汗脉浮紧、或少汗脉浮数。
肺热炽盛证(肺系症状和里实热证)
概念:邪热内盛于肺,肺失清肃而出现的肺经实热证候。
病因:1)风热犯肺2)风寒化热犯肺

里实热证¡a¡a壮热,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热壅肺症状¡a¡a咳嗽,气喘,鼻煽气灼。

风热犯肺证:冬春、咳嗽痰稠色黄、风热表证,病情轻、病程短,预后佳

燥邪犯肺证:秋季、干咳少痰质粘、干、表证

肺热炽盛证:冬春、咳喘痰黄高热、热象,病情重、病程长,及时治疗预后佳
痰热壅肺证(咳喘 、痰多及里实热证)
概念:痰热互结,壅闭于肺,致使肺失宣降而表现的肺经实热证。又称痰热阻肺证。
病因1)外邪犯肺,郁而化热,热伤肺津,炼液成痰     2)素有宿痰,内蕴日久化热,痰与热结壅阻于肺

热的症状¡a¡a发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热壅肺¡a¡a咳嗽,咯痰黄稠而量多,或喉中痰鸣,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
寒痰阻肺证(咳喘、寒痰内盛)

概念:寒邪与痰浊并交,壅阻于肺,肺失宣降所表现得证候。
病因:1)素痰感寒客肺    2)寒湿犯肺  3)中阳虚生寒痰干于肺

寒的症状¡a¡a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濡缓或滑;

肺有寒痰¡a¡a咳嗽痰多性粘色白清稀量多易咯,胸闷,甚则气喘痰鸣。
饮停胸胁证(胸胁胀闷疼痛,咳唾引痛)

概念:水饮停于胸胁,气机受阻,表现为胸胁爆满,咳唾引痛为主症的证候,又称“悬饮”。
病因1)中阳素虚,气不化水,水停为饮   2)外邪侵袭,肺失通调,水停为饮,流注胁间

风寒犯肺:实证、咳嗽痰液稀薄、表证

饮停于肺:本虚标实证、咳喘痰稀色白量多如沫,喉间痰鸣不能平卧,凌心射肺

寒痰阻肺:外感实证,慢性本虚标实证、咳嗽痰多质粘,色白易吐
风水相搏证:(骤起眼睑头面先肿、表卫证)

概念: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外感风邪,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

         (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感受风邪    (风热)咽喉肿痛,舌红、脉浮数;
水泛肌肤——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其病来势凶猛,皮肤薄而光亮。
脾病辨证生理功能

脾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外应于腹。
1)脾主运化水谷、水湿,后天之本。2)脾主统血,其气主升,喜燥恶湿
脾病的常见症状
1)运化水谷: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消瘦。2)运化水湿:湿、肿、饮、痰。
3)升清:营养物的分布——眩晕无力              4)内脏位置的恒定——内脏下垂
5)统血:尿、便、皮下出血、崩漏。              6)开窍于口:口不仁,食欲改变。
脾气虚证(食少腹胀、便溏及气虚证)

概念:由于脾气不足,运化失职所表现的虚弱证候。亦称脾失健运证。

病因:1饮食不节 2劳倦过度 3忧思日久,损伤脾土 4禀赋不足,素体虚弱
         5年老体衰  6大病初愈,调养失慎证

气虚症状¡a¡a肢体倦怠,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

脾失健运¡a¡a腹胀纳少,甚则食后胀甚,大便溏薄,或见肥胖、浮肿。
脾气下陷证(以脾气虚证与内脏下垂并见)

概念:由于脾气亏虚,升举无力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气下陷证。

病因:1)脾气虚进一步发展2)久泄久痢3)劳累太过4)妇女孕产过多,产后失于调护

脾气虚症状¡a¡a食少便溏,气短乏力,倦怠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升举无力下垂——1)脘腹重坠作胀,食后益甚(胃)2)便意频数,**重坠(里急后重),或久泄不止,甚或脱肛3)子宫下垂4)小便浑浊如米泔,头晕目眩。
脾阳虚证:(脾气虚证、虚寒证)

概念:脾阳虚衰,失于温运,阴寒内生所表现的虚寒证候。又称脾虚寒证。

病因:1)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  2)饮食失调,过食生冷
        3)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  4)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

脾气虚症状¡a¡a纳少腹胀,大便稀溏,或见肢体浮肿;

阳虚症状¡a¡a畏寒肢冷,面白不华或虚浮,口淡不渴,小便短少,或见带下量多而清稀色白,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滑,脉沉迟无

中焦虚寒¡a¡a腹痛绵绵,喜温喜按。
脾不统血证(脾气虚证和出血)

概念:由于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而致血溢脉外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称气不摄血证。

病因:1)久病气虚  2)劳倦过度,损伤脾气

脾气虚症状¡a¡a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或食少便溏,舌淡,脉细无力;

出血症状  ¡a¡a便血,或溺血,肌衄,鼻衄,或妇女月经过多、崩漏等。
寒湿困脾证(脾胃纳运功能障碍及寒湿内盛)

概念:由于寒湿内盛,中阳受困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湿困脾阳证、寒湿中阻证。
1)饮食失节,过食生冷,以致寒湿停滞中焦
   2)冒雨涉水,久居潮湿,气候阴雨,寒湿内侵伤中
3)嗜食肥甘,湿浊内生,困阻中阳

寒湿的全身症状¡a¡a1头身困重,2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3妇女白带量多,4舌体胖,苔白腻或白滑,脉缓弱或沉细;

寒湿中遏¡a¡a脘腹痞闷或痛,腹痛便溏,口腻纳呆,甚则泛恶欲吐,口淡不渴。
湿热蕴脾证(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及湿热内蕴)
概念:由于湿热内蕴中焦,脾胃纳运功能失职所表现的证候。又称中焦湿热证、脾胃湿热证。
病因:1)感受湿热之邪   2)过食辛热肥甘,酒食,酿成湿热,内蕴脾胃

湿热的全身表现¡a¡a肢体困重,或渴不多饮,身热不扬,汗出不解,或见身目鲜黄,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湿热中阻的症状¡a¡a脘腹痞闷,纳呆呕恶,甚则大便溏泄而不爽。
胃肠病辨证胃病的常见症状

1胃居中焦,与脾相表里。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为水谷之海

2胃气以降为顺,喜润恶燥。3主受纳,以降为顺——四逆证(呕、恶、嗳、逆)
胃气虚证(胃失和降以及气虚证)

概念:胃气不足,受纳、腐熟功能减弱,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1)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2)劳倦伤中  3)久病失养

气虚症状——面色萎黄,气短神疲、倦怠懒言,口淡不渴,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胃失受纳、腐熟症状——胃肠隐痛或痞胀,按之舒,不思饮食,食后胀甚,嗳气。
胃阳虚证:(胃失和降以及阳虚见症)

概念:由于胃阳不足,虚寒内生,以致胃失和降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1)饮食失调、嗜食生冷       2)过用寒凉、攻伐(泻下)药物
3)脾胃虚弱、阳气自衰       4)久病失养

阳气虚症状——恶寒肢冷、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淡嫩或淡胖,脉沉迟无力;

胃阳不足症状  胃腕绵绵冷痛,时发时止,喜温喜按,食后缓解,泛吐清水或夹有不消化食物,食少脘痞。
胃阴虚证(胃失和降以及阴亏失润症)

概念:由于胃阴不足,胃失濡润、和降所表现的证候。虚热证不明显者,常称胃燥津亏证。
病因:1)温热病后期,胃阴耗伤  2)情志郁结,气郁化火,灼伤胃阴
3)因吐泻太过,伤津耗液    4)过食辛辣、香燥之品  5)用温燥药物太过,耗伤胃阴

阴虚症状——口燥咽干,或见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而数;

胃虚热症状——胃脘隐隐灼痛,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饥不欲食,或干呕呃逆。
肠燥津亏证(大便燥结、难以排出以及津亏失润见症)

概念:由于大肠阴津亏虚,传导不利,表现已大便燥结,排便困难胃主症的证候。
病因:1)素体阴亏                       2)老年阴血不足
3)吐泻久病,温热病后期,耗伤阴液4)失血及妇女产后出血过多
1)大肠干燥——大便秘结干燥、难以排出,常数日一行;
2)津液不足——口干、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3)浊气上逆——口臭、头晕。
寒滞胃脘证(脘部冷痛及实寒证)
概念:由于寒邪侵犯胃脘,表现已脘部冷痛为主症的实寒证候。简称胃寒证。
病因1)过食生冷    2)脘部受冷

寒证症状——面白或青,肢冷不温,或舌苔白润,脉弦或沉紧;

寒滞胃肠——脘部冷痛,甚则痛势暴急,遇寒加剧,或得温则减,或见恶心呕吐,吐后痛缓,或口淡不渴,或口泛清水。
胃热炽盛证(胃脘灼热疼痛及实火内炽见症)

概念:由于胃中火热炽盛,胃失和降 而表现的实热证候。又简称胃热证、胃火证,胃实热证。
病因:1)过食辛辣温燥之品,化热生火2)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犯胃3)邪热犯胃,致胃火过旺

热的症状——小便短黄,或舌红苔黄,脉滑数;

胃热症状——胃脘灼痛,拒按,甚则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口臭,或见牙龈肿痛溃烂,齿衄,或大便秘结。
肠热腑实证(腹满,硬痛,便秘,里热炽盛)

概念:由于邪热入里,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病因:1)热盛多汗    2)大汗伤津,导致肠中干燥,里实热甚

里热盛症状——高热或日哺潮热、汗出口渴、甚则神昏谵语、狂乱,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脉沉数有力或沉实有力;

肠燥热结症状——脐腹部硬满、疼痛,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气味恶臭。
饮留胃肠证(胃肠有水声,脘腹胀满)

概念:寒饮留滞胃肠所表现的证候。
因1)饮食不节,恣饮无度2)劳倦内伤,脾胃受损,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水停为饮,留滞胃肠

水饮内停——口淡不渴,头晕目眩,舌苔白滑,脉沉滑;

水饮停于胃肠——脘腹胀满,胃中有振水声,呕吐清涎,肠间水声漉漉。
食滞胃肠证(脘腹胀满疼痛,呕吐酸腐食臭。伤食病史)
概念:由于饮食停滞胃肠,以脘腹胀满疼痛,呕泻酸馊腐臭为主症的证候。亦称食滞胃脘证。
病因: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   2)素体胃气虚弱,稍有饮食不慎即可成滞。

食不化,气滞——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食物,吐后胀痛得减,或见肠鸣腹痛,泻下不爽,便臭如败卵,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沉实。
胃肠气滞证(脘腹痞胀疼痛,走窜不定)

概念:由于邪气侵扰,或内脏气机失调,致使胃肠气机阻滞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多种原因所致的胃肠气机阻滞不畅。

胃肠气机阻滞——脘腹痞胀疼痛,游走不定

气机逆乱,胃气上逆——嗳气欲吐或欲泻,泻而不爽

嗳气、矢气频作,气机则舒——矢气后胀痛得减

气机阻塞,胃肠之气不降——大便秘结  浊气内停,气机阻滞——苔厚,脉弦
肠道湿热证(下痢或泄泻以及湿热征象)

概念:由于湿热侵犯肠道,传导失职,表现为以泄泻下痢为主要的证候。
病因:1)夏秋之季,感受暑湿热邪,侵犯肠道2)饮食不洁,致使湿热秽浊之邪蕴结肠道

湿热在大肠——腹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注下迫,色黄而秽臭,**灼热;

热邪伤津  ——小便短黄,身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虫积肠道证

概念:蛔虫等积滞肠道而表现的证候。

病因:误食不洁的瓜果、蔬菜等,虫卵随饮食入口,在肠道内繁殖孽生而致。

蛔虫积肠——大便排虫,腹部按之有条索状或呕吐蛔虫;

虫阻气机——时作腹痛,或突作腹痛,或剧痛而汗出肢厥;

虫消谷嗜精——胃脘嘈杂、嗜食异物、日久面黄行瘦;

虫征——面部有白色虫斑,白睛见蓝斑,睡中啮齿,鼻痒。
血瘀胃脘证(胃脘刺痛、舌紫、脉涩)

概念:血液瘀积胃脘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凡脾胃之病,或寒凝、气滞等使血瘀于胃脘,皆可引起此证。

胃脘痛如**,固定不移,痛处拒按,疼痛于进食后增剧,食少,消瘦,或见吐血,或大便黑色,舌色紫暗有瘀斑,脉涩。
肝胆病辨证  生理功能

肝开窍于目,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疏泄,其性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以舒畅全身气机,调节情志;疏泄胆汁,助脾胃运化;推动血液和津液运行。

肝主藏血,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

胆为"中精之府",能贮藏和排泄胆汁,以助脾胃对饮食物的消化,并与情志活动有关,故有"胆主决断"之说。
肝病常见症状
1)
精神抑郁,急躁易怒,2)胸胁少腹胀痛,3)眩晕,4)肢体震颤,手足抽搐5)以及目疾         6)月经不调,睾丸疼痛等症状
胆病常见症状

多表现为口苦,黄疸,惊悸,胆怯及消化异常
肝血虚证(筋脉、目、爪甲失于濡养的见症及血虚)

概念:由于肝血不足,所系组织器官失养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1)脾胃虚弱,化源不足   2)失血、久病,营血亏虚

目筋脉爪甲失荣——目眩,视物模糊或夜盲,爪甲不荣,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瞤动;

其它血虚——头晕,面白无华,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则闭经,舌淡,脉细。
肝阴虚证(头目、筋脉、肝络失于滋润的见症及阴虚内热)

概念:由于肝之阴液亏损,阴不制阳,虚热内扰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火灼肝阴
        2)温热病后期,耗伤肝阴          3)肾阴不足,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头晕眼花,耳鸣如蝉,两目干涩,视力减退,手足蠕动,胁肋隐隐灼痛,脉弦细而数;
阴虚内热—面部烘热或颧红,口咽干燥,或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津。
肝郁气滞证(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痛、窜痛,或妇女月经失调等)

概念: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异常,疏泄不及而致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又称肝气郁结

病因:1)情志不遂  2)突然受到精神**  3)病邪侵扰,阻遏肝脉

情志症状——情志抑郁

肝及其经脉的气滞——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见咽部异物感,妇女可见**作胀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病情轻重与情志变化关系密切,舌苔薄白,脉弦或涩。

气滞生痰、生瘀——瘿瘤、瘰疬、胁下癥块,甚则闭经
肝火炽盛证(肝经循行部位表现的实火炽盛症状)
概念:由于肝经火盛,气火上逆,而表现已火热炽盛于上为特征的证候。又称肝火上炎证,简称肝火证,亦有称肝胆火盛证、肝经实火证者。
病因:1)情志不遂,肝郁化火  2)火热之邪内侵  3)他脏火热累及于肝      
神志症状——急躁易怒,不寐或噩梦纷纭;火热症状——大便秘结,小便黄短,舌质红,苔黄;
肝火上炎——头晕胀痛,痛势若劈,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或见耳鸣如潮,甚或突发耳聋,或耳内肿痛流脓,或吐血、衄血;
肝火内炽——胁肋灼痛 ,脉弦数。
肝阳上亢证(头目眩晕,胀痛,头重脚轻。腰膝酸软)
1)
恼怒所伤,气郁化火,火热耗伤肝肾之阴2)房劳所伤、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
肝失疏泄四证

病机环环相扣、程度层层发展

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耗伤阴津、阴不制阳、肝阳上亢、阳升无制、肝风内动

发展缓慢、病程较长、数年至数十年、临床仅见每个阶段

并非都会出现典型表现,可隐形发展,一旦起病则重、早期干预则预后良好
肝胆湿热证(胁肋胀痛,厌食腹胀,身目发黄,**瘙痒,湿热内蕴)
1感受湿热  2嗜食肥甘,湿热内生  3脾胃纳运失常,湿浊内生,土壅侮木
寒滞肝脉证(寒疝)少腹,**,颠顶冷痛,脉弦紧或沉紧
胆郁痰扰证(惊悸失眠,眩晕,舌苔黄腻)

情志忧郁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热互结内扰心胆胆气不宁心神不安
肝风内动证  1肝阳化风证  2热极生风证  3阴虚动风证  4血虚生风证
肝阳化风证(平素头晕目眩突见动风,甚或猝然昏倒,半身不遂)
1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伤阴  2素有肝肾阴亏,阴不滋阳,阳亢化风
热极生风证(高热,动风,高热烦躁。燥扰如狂,手足抽搐,颈项僵直 )
1外感温热  2邪热亢盛  3燔灼心肝
阴虚动风证(动风,阴虚,手足蠕动,眩晕耳鸣,潮热 颧红)
1热病阴液耗损  2久病阴液亏虚
血虚生风证(动风加血虚 手足震颤,肢体麻木,面色不华,脉细弱)
1久病血虚   2急、慢性失血
肾与膀胱病辨证  生理功能

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充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其华在发
1肾为先天之本     2肾主藏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与生殖
3肾宜潜藏,不宜耗泄妄动 4肾主水、纳气 5膀胱为州都之官,具有贮、排尿的功能
肾病的常见症状
腰为肾府、主骨——腰膝酸软或痛
藏精主生长—迟缓、早衰、发落、五软(手、足、口、头项、肌肉)五迟(立、行、发、齿语
2)主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囟门迟闭  3 )主生殖——阳痿、遗精、经闭、不育不孕
4)主水——肾阳不足,气不化水:尿多清长;肾阳不足,气化失司:尿少尿闭,清长
5)主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6)开窍于耳——耳聋耳鸣7)脉尺部和重按无力——无根
膀胱病的常见症状
1)
尿频、急、痛       2)不利、闭、余沥
肾阳虚证(性,生殖机能减退,伴见形寒肢冷,腰膝酸冷等虚寒证)
1素体阳虚  2年高命门火衰  3久病伤阳,它脏累及于肾  4房事太过,日久损及肾阳
肾虚水泛证(水肿,腰以下为甚,伴见腰膝酸冷,畏寒肢冷等虚寒之象)
久病失调  素体虚弱   肾阳亏耗
肾阴虚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男子遗精,女子月经失调,伴见虚热之象)
1虚劳久病,耗损肾阴  2温病后期,消灼肾阴  3房事不节,情欲妄动,**内损
肾精不足证(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生殖机能低下,早衰)
1先天禀赋不足  2后天失养,元气不充  3久病劳损,房事不节
肾气不固证(膀胱或肾不能固摄)
1年高体弱,肾气亏虚  2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  3久病劳损,耗伤肾气
膀胱湿热证(尿频,尿急,排尿灼痛,伴见湿热之象)
1外感湿热之邪,侵及膀胱  2饮食不节,滋生湿热,下注膀胱
脏腑病兼证
心肾不交证(惊悸失眠,多梦遗精,腰膝酸软伴见阴虚之象)
1思虑劳神太过     2情志忧郁,郁而化火,耗伤心肾之阴
3虚劳久病,房事不节致肾阴亏耗,虚阳亢动,上扰心神
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肢体浮肿,伴见虚寒)
1心阳虚衰,病久及肾   2肾阳亏虚,气化失权,水气凌心
心肺气虚证(咳喘心悸,伴见气虚)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波及于心  2老年体虚,劳倦太过,生气乏源
心脾两虚(气血虚)证(心悸失眠,食少腹胀,慢性出血伴见气血亏虚)
1久病失调  2思虑过度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慢性失血,血亏气耗
心肝血虚证(神志失养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目,筋,爪甲失养,血虚证)
1思虑过度,暗耗心血   2失血过多   3脾虚化源不足
脾肺气虚证(食少便溏,咳喘短气,伴见气虚)
1久病咳喘,耗伤肺气,子病及母    2饮食不节,脾胃受损,累及于肺
肺肾气虚证(肾不纳气久病咳喘,呼多吸少,动则尤甚,和肺肾气虚)
久病咳喘伤肺   劳倦太过   先天不足   老年肾虚纳气无权
肺肾阴虚证(咳嗽少痰,腰膝酸软,遗精,伴见虚热)
1燥热、痨虫耗伤肺阴,病久及肾   2久病咳喘,肺阴亏损,累及于肾
3房劳太过,肾阴耗伤,不滋肺金
肝火犯肺证(咳嗽或咯血,胸胁灼痛,易怒,伴见实火内炽)
1郁怒伤肝,气郁化火2邪热蕴结肝经,上犯于肺
肝胃不和证(胸胁胃脘胀痛,或窜痛,呃逆,嗳气)

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横逆犯胃
肝郁脾虚证(胸胁胀满,腹痛肠鸣,纳呆便溏)
1郁怒伤肝,肝失条达而横乘脾土2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导致肝失疏泄
肝肾阴虚证(腰膝酸软,胁痛,耳鸣遗精,眩晕伴见虚热)
1久病失调,阴液亏虚         2情志内伤,阳亢耗阴
3房事不节,肾之**耗损     4温热病日久,肝肾阴液被劫
脾肾阳虚证(泻痢浮肿,腰腹冷痛,伴见虚寒)
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  2久泄久痢,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 3水邪久踞伤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0:2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