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西医结合]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探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1 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在仲景书中凡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的第147条,二是《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的“附《外台秘要》方”。前者为外感伤寒病而设,后者为内伤杂病而立,而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
  本方证目前在临床上仍每多见,兹探究如下。
  1 原文解说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147条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是说伤寒五六天,已用汗法解表,又用下法攻里,而病仍不解除,为治法不当所致,而胸胁满、往来寒热、心烦,是少阳病的主证,因知邪入少阳,枢机不利。少阳主胆和三焦,邪入少阳,胆火内郁,津液被伤,则见口渴;三焦决渎失职,水饮内结,气化失司,则见小便不利;水饮结于胸胁则胸满微结;邪热与水饮郁结在里,不能外达而上蒸则头汗出;水饮虽结未及于胃则不呕。本证病机为邪入少阳,三焦不利,津伤饮结,寒热互呈,治宜和解少阳,温阳生津,用柴胡桂枝干姜汤。《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柴胡桂姜汤:“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本条是说疟邪伏于少阳,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
  2 汤方释义
  柴胡桂枝干姜汤,由柴胡、黄芩、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炙甘草组成。剂量比值为8:3:3:2:4:2:2。用法: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分3次温服。
  本方组织结构,可分为3组。一是柴胡、黄芩,清解少阳邪热,以除少阳半表半里未尽之邪。二是桂枝、干姜、瓜蒌根、牡蛎温阳生津,以治饮结津伤,桂枝、干姜温通化饮,瓜蒌根、牡蛎生津散结。三是炙甘草和中,调和诸药。三组药物相合,寒温并用,攻补兼施。既有和解少阳之功,又有温阳生津之效。药证相符,则少阳得和,枢机畅达,诸证悉除。方后云:“初服微烦,复服汗出”。这是药后表里阳气畅通、津液布达、正复邪退的表现。
  3 病案举例
  3.1 胁痛腹胀(慢性乙肝)
  患者,男,41岁。初诊于1999年4月10日。患慢性乙肝3年余,曾在某某医院治愈。半月前因迁家劳累,心情不快,口苦咽干,口渴心烦,但不多饮,四肢倦怠,两胁胀痛,右胁尤甚,不欲纳食,午后腹胀特重,大便稀,1日3行,小便反少,1天才1次,舌淡边红苔滑,脉沉弦细。据上脉证,诊为胆热肝郁,脾不健运,津虚饮结。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分3次温服。服上方7剂后,诸证大减,口已不渴不苦,欲饮食,四肢有力,胁时痛,腹稍胀,舌淡苔薄,脉弦细,以本方合当归芍药散14剂而愈。1个月后复查肝功,未见异常。
  3.2 右胁疼痛(肋膜炎)
  患者,男,32岁。初诊于1997年7月5日。1周前,因劳动汗出,洗冷水澡着凉而感冒,发热怕冷,头痛,右胁痛甚,于某医院诊断为“肋膜炎”,服抗生素、输液等,头痛虽止,胁痛不除,不敢深呼吸,往来寒热,口苦咽干,口渴不多饮,纳呆不呕,头汗出而身无汗,大便略干,2日1行,舌淡边红苔白滑,脉弦紧。辨为少阳枢机不利,津伤饮结证。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5g,炙甘草6g。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煮取500ml,每日分3次温服。服3剂后,寒热除,口已不苦不渴,咽亦不干,头汗止,胁痛亦轻,舌淡苔薄,脉沉弦,继上方4剂而愈。
  3.3 心慌心悸(冠心病)
  患者,男,73岁。初诊于1988年4月1日。4年前患冠心病,曾住院治疗3个多月。近日来因情绪波动、劳累,心慌心悸又作,曾服消心痛、复方丹参片、生脉饮等药不效。诊见神情抑郁,肢体倦怠,身重乏力,胸胁满微结,口苦咽干,口渴心烦,但不欲饮,小便不利,大便溏软,1日2次。舌淡边红苔白,脉沉弦细滑。辨为胆热肝郁,脾寒不运,津伤饮结。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药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每日分3次温服。9剂而痊愈。
  3.4 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
  患者,女,34岁,初诊于1998年3月13日。2年前患尿急、尿频、尿疼,在某某医院诊为泌尿系感染,用抗生素、输液等治疗已愈,半年后每因劳累而作,同样治疗又愈。上周洗澡受凉,头痛,发热恶寒,小便急而频数,自服速效伤风胶囊、奥复星等不愈。现症:尿急,尿频,往来寒热,胸胁满闷,心烦起急,少腹胀痛,月经尚常,大便溏软,日行2次,纳食不甘,身倦乏力,舌淡边红苔白滑,脉沉细弦滑。诊为少阳失和,津伤饮停。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药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煎取500ml,日3次温服。服3剂后,尿急、尿频大为好转,寒热亦消,他症亦轻,继服3剂而痊。
  3.5 眩晕(美尼尔氏综合征)
  患者,女,29岁,初诊于1998年3月5日。自述患美尼尔氏综合征已2年半,近因家事繁扰,郁怒而诱发。诊见:眩晕阵作,发时耳堵耳鸣,恶心欲吐,闭目休息片刻方止;口苦咽干,口渴心烦,烘热汗出,胸闷以长出气为快,不欲饮食,食不甘味,腹胀便溏,日行3次,月经2月1行,舌质淡暗,苔腻,脉沉细弦滑,辨证为胆热肝郁,脾虚不运,津伤饮留,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之:柴胡24g,黄芩9g,桂枝9g,干姜6g,天花粉12g,牡蛎6g,炙甘草6g。上7味,以水2000ml,煮取1000ml,去渣,再煮取500ml,每日分3次温服。7剂而痊愈。
  4 现代运用
  根据国内医家报道,结合个人临证实践,只在抓住本方证病机,就可运用于现代医学诸多病证:如运用于1)消化系统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感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亚急性腹膜炎等。2)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肺结核、肺门淋巴炎、胸膜炎等。3)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尿毒症等。4)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衰弱、癔病、神经质、癫痫、心悸、不寐、脏躁等。5)妇科疾病:如附件炎、子宫功能性出血、乳腺增生等。6)其它疾病:如急慢性中耳炎、结膜炎、湿疹、头部疖肿、美尼尔氏综合征、阳痿、糖尿病、放疗后味觉缺乏症等。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5 体会
  5.1 反复辨证,探求病机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列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因其有“胸胁满微结”症,所以,既要与结胸证做出鉴别,又要与柴胡桂枝汤证进行辨证。近代著名中医教育学家冉雪峰先生对此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按此条承上支结而言微结,结胸正当心下,无所谓支。其证剧,其药重,无所谓微。曰支曰微,是辨结胸后,推类尽致,以穷其理而尽其义。两条均冠伤寒,一,六七日,一,五六日,正当进退出入时期。但上条未经汗下,此条既发汗,而又复下,下早成结胸,上文已详,外证未解,不可攻里,上文已详,今先汗之,而后下之,治不为逆。何为胸胁满,成微结。此必汗过,或汗不彻,下迟或下太早,原因复杂,一言以蔽之,未能恰如分际。既成微结,将何济后,汗耶,下耶,攻耶,和耶,温耶,清耶,何去何从,何所适应,然此要以病机证象为准则,未可臆度。本条无恶寒厥逆踡卧等证,未至亡阳。无液涸循衣摸床等证,未至亡阴。又无腹痛胃家实等证,亦未传阳明。所谓胸胁满,仍是太少两阳循行区域,阴气不充,故小便不利,阳气不布,故头汗出。吃紧尤在往来寒热四字,汗则寒热当除,下则寒热当罢。正邪并争,一往一来,而渴而烦,想见郁闭遏抑、欲出不出景象。此际小柴胡外枢,大柴胡内枢,均在可商之列。但外则少阳而兼太阳,内则阳微而兼阴微,既为太阳少阳的里层,又为阳伤阴伤的并合。故一面和少阳,一面和太阳,一面救阳气,一面救阴气。前上篇末,作甘草干姜汤,以复其阳;作芍药甘草汤,以复其阴。此条柴桂干姜,以复其阳;芩蒌牡蛎,以复其阴,合两法为一法,萃两方为一方。方注初服微烦,复服汗出即愈,与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愈,不宁解表,而且解里。不发之发,不表之表,下之表和,汗之里和,法外寓法,方外有方,学者当细细体认。”冉先生所论极是。
  5.2 方随证定,证由方显
  清·柯韵伯说:“此汤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瓜蒌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牡蛎;小便虽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温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结也。”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96条的小柴胡汤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7药组成。功能和解少阳、畅利枢机。主治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少阳病之枢机不利证;而《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的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功能和解少阳,清热生津,主治疟病津伤口渴证。因此,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视为柴胡去半夏加瓜蒌根汤再减人参、大枣,以干姜易生姜,再加桂枝、牡蛎。功能和解少阳、生津化饮,主治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之少阳病兼有津亏饮结证。本方还可看作是小柴胡汤去参夏姜枣,与桂枝甘草汤、甘草干姜汤、瓜蒌牡蛎散的合方,同样具有和解少阳、生津化饮之功。总之,对本方的组织结构、功能效用,分析得愈透彻,理解得愈深刻,则临证用方论治就愈正确。
  5.3 实践验证,推广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依据上述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理论为指导,曾治验上述诸多病证。可以发现,临证时只要谨守本方证病机,正确地使用本方,结合具体情况,在原方的基础上,或加、或减、或化裁、或合方,灵活运用,用之得当,每收良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5 16:04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