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2803|回复: 0

[其他] 闲聊妇产科学习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9-30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hj.z 于 2011-10-5 08:13 编辑

我想成为好医生,我需要学习。学习需要目标,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其实很懒,如今上有老下有小我还总想玩,怎样才能学得更快更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交流的问题。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西医领域,既然全世界都认为欧美的医学是最先进最科学最安全的,那我们就直接看欧美的教材吧。虽然我们是小医院,虽然我大学到现在老是要补考,但如果我们都在学习标准化流程,我们在某些方面可以做的和欧美一样好。我英文水平差,就找翻译版的看。我特反感全民学英文,大好时光学了多少年英文,到现在用得到的只是监护仪上面的几个单词而已。多少年了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说what's up而从来不说How are you!如果你英文水平好就直接看原版的吧,可供选择的更多,看着看着就习惯了。据说中文版的少了许多味道,我想是学者们英文学的比中文更好吧。

对妇产科医生来说,Williams产科学、Berek&NOVAK妇科学、Telindes妇科手术学、经**手术学(法)这些是必看的。另外邦尼、高危妊娠、产科手术学、妇科内窥镜手术图解--不孕症和妇科手术等也很好。这些书很厚,需要费好多时间,但很经典很美。希望大家从头到尾地看下来,有些同事不喜欢历史和前言,我喜欢看,因为可以快速的领略高人的思想和特点。一些小册子如Williams、牛津、约翰·霍普金斯等等有好多,都挺好的。除了妇产科知识,学习一下药理学(如药理学原理--药物治疗学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药物治疗学--妇产科疾病分册:

麻醉重症科:米勒、摩根、卡普兰、 施奈德与莱文森、斯坦福、PAIN、YAO &ARTUSIO,麻省、牛津系列(各科都有)手册;
急诊科:急诊医学(法,卡林);
内科:西氏(各科有分册)、哈里森、默克、Topol心血管病学、心脏病学(Douglas P.Zipes) 、Mayo心脏病学(次选)、Schiff肝脏病学、Merritt神经病学、心血管药物治疗学(可汗)、Marriott 实用心电图学、心肺听诊高阶教程:心肺音与杂音(塔卡安)、心肺运动试验的原理及其解读/病理生理及临床应用;
外科:克氏、手术解剖学(美,卡罗)、 劳伦斯外科学、 肝胆胰外科学(Leslie H.Blumgart) 神经外科(尤曼斯)、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 史密斯泌尿外科学;
儿科: 尼尔森、约翰霍普金斯儿科学手册、 艾弗里、罗伯顿;
骨科: 坎贝尔、简明骨科学( David J.Dandy)、骨科学(美,itzgerald,R.H)、骨科生物力学、实用骨折治疗学(美,麦格雷)、Turek骨科学原理与实践;
其他:药理学原理、临床药物治疗学、里德病理学、放射技术与相关解剖;

因为基层分科不细,一些三级四级专著不在通用目录内。近几年的中译版新书多得很快,各位在挑选时主要看三点:1.原版书的地位,2.译者简介和单位,3.出版社。有时候可以看到系列书,如果其中有书本让你看上,其他的书应该也很不错。比如世界权威医学著作译丛系列(多学科)都很好!待仔细看过两三本后,选书的心得也有了。)

不同的经典书籍对某事的认识也有差异的。我曾经比较细致的查阅了缩宫素的药理和剂量。英国的美国的甚至巴西的综述,越看越复杂,但总比不看好。从前是住院医时,很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重危病人也能较好的解决,所以看了一些抢救之类的书。现在想来,真是浪费啊,当初也没人指导。如果我们的每一步都是规范的或者按指南在做的,几乎没有危重状况的发生。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生活多么美好啊!住院医无论多累,都需要把经典教材读下来。国内的教材上学读过后还是扔了吧,而且现在有的专家写书也是抄来抄去的,一不小心就可能害了人。像我们这里,晋正高要么要中华牌的文章,要么编本书。中华牌的位置都让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老大们占光了,剩下的人只能努力抄书了。

挤出点时间听听专家讲课。最近听了一堂课,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权威专家引经据典罗列了大量的国外指南与文献,指出: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首选ARB治疗。课后我提问: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通常伴随自主神经损害,在围术期管理时,应用ARB或ACEI是应该禁止的。因为绝大多数的**物有循环抑制和血管扩张作用,应用ARB或ACEI将导致循环剧烈波动,心血管事件心源性猝死率将大大增加。专家表示认同,围术期的处理是不同的。因为当天是默沙东支持,所以只说好话。由此看来,专家的意见不可随意引用,有时专家也是不可靠的。我不是专家,我今天的话是更不可靠的。

所谓经验。有美国同行对我说:有些中国医生重复地犯着同样的错误,然后称之为临床经验。又有德国同行很惊讶于我们的一些“小聪明”。欧美医生靠训练,中国医生靠经验。这可能是中国医学持续落后的根本所在。我想我们应该虚心地向欧美同行学习,更不要随意地说:我觉得这样子处理会比书上更好,或者说据我观察应该是怎么样。我们的所谓经验都是未经科研证实的,我们国内的科研都是不严谨的,我们的学术论文好多是骗自己的。先虚心学习,而后图发展。

学的多了听的多了,要与人交流。很多科室组织了业务学习,也组织了病例讨论。可是效果却不好。提些建议。比方说学习新生儿复苏,对妇产科医生很重要,但是否都做得很好呢?病历上是看不出的,背流程大家更是流利的很。怎么纠正大家不知不觉的错误?国外有培训机制,我们这小医院怎么来?建议大家随意的用录像机录下工作中新生儿处理过程,只拍摄手不拍摄入,多录一些过程,讨论时可以更充分些。业务学习或者指定一个内容,通查各国文献,届时负责回答所有同事的问题,一次学习结束,就这个小问题该同事已经是专家了。再比如说病例讨论,这是很好的学习方式。但在本院的许多病例,好也是稀里糊涂得好,没了也是稀里糊涂的,因为许多是监测检查不到位,一帮水平都不咋地的同事,又喜欢说些场面话,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于是噩梦再一次出现,可悲又遗憾。对此我也有建议,病例讨论有时可以先找一些网上的较为详细的病例,提早一个星期给大家,指定一个人主持,大家可以多查资料,届时畅所欲言,期间取长补短,训练临床思维。

学习思维。我们地区也有一些病例讨论,有时一些老大们争论非常激烈,但似乎难以统一结论,显然真相只有一种,为何学富五车的老大们依旧没有结果?一个更大的***老大站出来,庖丁解牛一般,酣畅淋漓之后,让人茅塞顿开。隔天当我们回忆整个思路,居然又想不起来了!思维需要训练,更需要高人的指引。我经常把***老大的病例讨论给录了音,常常地听一下,回味其中的美妙之处。

为了更好的学习,我们小医院的医生需要出去进修,选择一个好的医院很重要。好医院的标准是所有的医生都在按欧美的流程工作,这会让我们的学习更科学更轻松。好好的学习,体会一招一式的美妙之处。进修时很辛苦的,祝愿大家都能圆满完成“五个一工程”:熟悉一位好老师,学习一门特长,搞定一篇论文,赚一万块钱,组建一个临时家庭!哈哈哈。

我喜欢带教,讲课时洋洋洒洒一大篇,哪一点记得不确切赶紧给自己补课。遗憾的是现在的八零后新同事每每听得昏昏入睡,难得提出一个问题来。我还和科内同事讨论,有些人不喜欢讨论,舍不得把学习体会拿出来交流,我总觉得大家都提高了多好啊,有事请人帮忙我也觉得踏实。三人行,必有我师。随时看同事处理的细节,体会之间的差异,论证自己的判断。我常常看同事的处理,无论处理的是否完美,经常能给我一些启迪。我很少跟人争辩,因为我时常地怀疑自己的结论。尊重同事,尊重上级,也要尊重年轻医生,要记得处理流程的第一步常常是HELP!给一堵墙让路,不会并不丢人,不要勉强,免得害了病人害了自己。

阶段目标。我想大致分几个阶段,住院医生应该掌握解剖药理临床处理,主治医生应进一步强化生理病生病理知识,高级医生应熟悉生化免疫遗传知识,而要成为**级,必须多学学人文哲学等知识了。如果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许多看似与医学无关的细节,也能给我们带来启迪。对许多疾病,处理终点的指标就是病人静息状态的指标,这是为什么我们常说要多观察病人,体会论证理论与实践。我常说“让医术成为艺术”,每次我们细致地处理病人,像个精致的艺术品,实在是个无上的享受啊!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19 09:2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