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615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针灸] 经穴探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2 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借来大家看看

经穴探源 不完全版本,最好买纸质书,里面有医案,这个不能缺少 不完全版本,最好买纸质书,里面有医案,这个不能缺少  

经穴探源: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 新书《经穴探源》作者小传 程玮 前 言 据说,佛家修佛有八万四千法门,道家修真有三千六百法门,中医有多少法门可以让人登堂 入室呢?这似乎一直没有定论.但毫无疑问,单就针灸而言,从探析人体经穴名称的深意入 手,挖掘其中包含的穴位主治病症,调节的阴阳,五行,气血等物质对象,穴内气血的流注 规律,并以此来指导临床实践,从而进一步探讨经穴规律乃至中医所包含的人体生命规律, 这肯定是学习针灸,学习中医的一个快捷法门,否则的话,我在短短几年的学习和钻研过程 中,不可能领略到中医的无穷奥妙. 我自 1983 年就开始学习用针来给自己调治胃病,虽说一直针不离身,但真正对中医有所领 悟却是在 95 年的下半年, 《难经》《腧穴临证指要》则是引领我进入中医殿堂的引路者. , 《腧穴临证指要》 一书收录了古今医书中记载的有关经穴的所有名称, 而书的前言中摘引的 唐代大医家孙思邈的一句话更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凡诸孔穴, 名不徒设, 皆有深意" . 医家们也皆说: "医者,意也. "那么,穴名的深意是什么呢?古人为什么要用那些看似奇怪 的名称来命名穴位呢?再者, 所有的经穴既然都有了通用的正名, 为什么还要给它附加上众 多的别名呢?如果经穴名称的深意,即是指其中所包含的功能作用,主治病证,调节的气血 物质对象, 人体的三部九候部位以及其中的针法针理乃至经穴规律和中医了解到的人体生命 规律的话,那是不是可以从探析经穴名称深意而深入中医殿堂呢? 最初的思考和疑问引发了我探索和实践验证的决心和热情. 很快, 一些小小的验证让我欣喜 不已.如咽喉疼痛这种常遇的病症,一般人不是说上火吗?火这东西最怕水来克它,若是引 点水去灭火,咽喉疼痛不就消失了?咽喉旁边就有个水突穴,在穴位处挤一挤,让穴内的水 突上去,病人的咽喉痛就基本痊愈了.有个咽喉痛较重的病人,对其使用这招不灵了,我就 想,水突穴在颈部,此地方水太少了,不足制火,为何不去引肾水来制约呢?于是就给他针 肾俞,复溜. 肾俞是肾水肾气输出之处,复溜则是肾水肾气向上蒸发之处,让它们多输出,多蒸发,北方 的寒湿水气来了,看你这咽喉之火还能横行几时.如头顶寒痛,头顶是百会穴所处的地方, 百会又是诸阳之会, 人体中那么多的阳气聚集在巅项, 为什么头顶还会出现寒痛呢?若是理 解了百会穴名的深意,对此就不会觉得奇怪,同时对前顶,后顶二穴的功用也就明白了.百 会是诸阳之会,同时也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最高点,阳气到了最高点会怎样呢?阳极生阴,人 体的阳气到达百会穴后就会发生液化变化. 为了不让百会穴液化的经水回流到督脉, 影响督 脉总督一身阳气的功能,因此在百会穴的前后各有一穴,即是前顶,后顶,用以分流百会穴 液化的经水. 百会穴液化的经水在受到前后顶二穴的阻挡后, 便流向夹督脉而行的膀胱经, 回到了经水应 去的正途.一旦了解清楚了百会及前后顶穴的功用,像头顶寒痛的病症,遇到后根本不用想 太多,而是在其前后顶穴处向百会方向按几下就行. 当看到病家的疾痛犹如雪污拨刺般被解除, 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 同时也使我更加执着 地对经穴深意进行钻研.由于方法对路,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也就是到九七年,经穴解析 的工作我已完成三分**了. 可以说,这几年是我学习中医最为快乐的几年,我不光惊叹于中医经络的神奇,也为自己将 学习所得用于治疗病人时发生的奇效而喜悦不已,如不孕症,痿症,肌肉萎缩,中风偏瘫, 帕金森氏病等.然而,学习中医以及实践验证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许多我还不能 医治好的疾病, 一方面归结于自己的中医基础不够牢固, 另一方面则认为是对经穴的解析不 完全所致.因此,在随后的几年中,我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拼命钻研,有时会想,经穴的研 究可能要耗费我一生的精力,因为有些经穴我苦苦思索数年仍不得其解. 所幸的是,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对比分析,在 2000 年,对经穴解析已经有了较为满意的理 性认识. 余下的几年里, 更多的则是对穴位解析工作的验证. 在这方面我个人享受的乐趣实在是太多 了.如用肘髎穴补肾阴,用通里穴沟通心肾,用井穴治水肿,用气海穴治腰痛,用口禾髎穴 治上牙痛,用列缺穴填髓补精,用气冲穴治疗痿症等等等等.只要辨证准确,参照经穴解析 思路,疾病的治疗无不是得心应手. 一根针,一把草,治尽人间所有病,这是古代中医诊治疾病,解除人们痛苦最根本的方法, 也是古代中医疗疾治病最根本的理念, 这应该是所有热爱中医, 关心中医事业的人们对未来 中医的期盼.当然,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人体经络更是奥妙无穷,作为第一部解析经穴的专著,它只能算是一块 探索中医人体经络的敲门砖. 如果这块敲门砖能帮读者微微打开中医的大门, 使您在这个领 域中享受到中医针灸的乐趣,相信您也将和我一样,对中医事业永远执着. 程 玮 2008 年 4 月 9 日于樟树 解析经穴——学习和探索中医的过程 程 玮 (选自学苑出版社最新中医药图书《经穴探源》 ,授权环球中医网独家连载. ) 记得小时候,我才六七岁时,父母下放在农村,我跟外婆一起过,每年到冬天时就会有回肚 子痛,痛得真是死去活来,一痛就是几个小时,痛起来从床上滚到床下,外婆和二姨按也按 不住.有一年我的肚子痛又发作了,二姨怕我又和以前一样痛很长时间,因此请了当时镇上 的名中医来给我看病.医生来后在我的双脚足三里各扎了一针,肚痛立刻就止住了,以后再 也未犯.这是我有记忆以来的第一次扎针,印象十分深刻. 1983 年大学毕业后,分在江西九江工作,那时候工作应酬而喝酒太多,没多久就得了胃溃 疡.回到家里过年,那时除了和同学聚聚之外,在家里也是没处可去,住在院子宿舍里的人 有事没事都喜欢往卫生所去,那里有暖气,且我妈是卫生所的所长,自然我也常去.卫生所 里有个袁叔是做针灸的, 为人很好, 找他治病的人一直很多, 尽管我没想过要向他学习针灸, 但也很喜欢看他做.自我得了胃病后药没少吃,但效果并不理想,每天都要痛几回.这次回 家到袁叔那里就专门向他讨教, 他也很乐意地教了我并给我针具, 从此我也就经常给自己扎 足三里啊,合谷,曲池这样的穴位,同时还买了针灸手册按照书上的指导来做. 我的胃病一直没好过,药也不管用,尽管针灸不能治好我的病,但扎两下痛苦能减轻一点, 因此一直身不离针,这是我在真正学习中医针灸以前的一些经历. 真正学习中医针灸,那是在 1995 年的下半年.那时候我手头有二本十分重要的书,一本是 《腧穴临证指要》 ,一本是滑寿注释的《难经》 .针灸的好处就在于随时随地都可以实践,一 开始学习,我就用自己来做试验,照着手册上的配方给自己针,同时也给亲属针. 手册上的配方不解其意则翻看《指要》《指要》上介绍了很多他人的经验,看过之后现学现 , 卖也给自己和亲朋好友们针治.刚开始时所治之病大部分是不行的,有时也治好一二个,即 使是治好的也有点瞎懵, 不过到也有乐趣, 因为朋友们知道我能治病, 有点小毛病会来找我. 真正用理性思考来对待疾病并进行诊治,这还是对《指要》一书中导论的学习之后.导论中 说: "腧穴的名称皆有深意,并不徒设" .是啊,古人为什么要用这些古怪的名称来命名腧穴 呢?上及天文,下及地理,涉及自然,物象,人体,如果穴名存在深意的话,那这个深意又 是什么呢?穴名之意是否喻意穴位所能主治的病证, 主治的区域, 针灸的方法?一个偶然的 想法带动了实践的验证过程.手册里面介绍过,经穴之中有五腧穴,有募穴,有合穴等,五 腧穴的意义不太好解,但募穴,合穴的意思还是很明显的.募穴它有收募气血物质的功能, 合穴它有汇合气血物质的功能,经穴有 365 个之多,我一下子记不住,但肺经之穴却是我看 得最多的,也容易记住. 记得我 1979 年高考前,有过一段时间胸闷,呼吸不畅,很是难受,作为医生的母亲她不知 如何治疗,我想,如果当时用肺经募穴的话一定能解除这种现象.为什么呢,募穴它有收募 的功能,且肺经气血是从胸走手,如果肺经募穴中府的气血是从胸中而来的,它一定能治疗 此病,可惜我现在没有这种病情,我当时对经穴名称就是这样直来直去的理解的. 胸闷的对象很快就有了,他也是一个 20 多岁的朋友,说晚上睡觉总觉得胸闷,问我有无办 法?在我的想象当中,中府穴一定能调节这种情况,于是说能行,让我试试.查按中府穴果 然压痛明显,遂帮其推按,患者的胸部闷胀情况马上就消了,第二天早起与我相遇,说胸闷 没有了,十分感谢.这一次的治病没有瞎懵,是用理性指导得来的,有意思,在我看来,只 要能了解经穴名称的深意,治病的准确性就会高很多,这样,我就开始对经穴名称进行研究 了. 大概是在 1995 年的 6, 月份, 7 也就是学习针灸几个月的时间, 思想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意识, 那就是穴名之中隐藏着中医的许多秘密, 只要循着这一思路探索下去, 中医的许多秘密都将 得到解开. 这段时间, 我对 《指要》 一书的所有穴位名称作了一次分析,有些穴名很好理解, 如涌泉,然谷,太溪,水泉,列缺,水突,大敦,太冲,水分,会阴等. 涌泉是井穴, 气血物质的运行就象泉水涌出一般, 这就是涌泉穴名之意; 然谷是荧穴, 属火, 冬天的泉水外出地表之后会散热, 泉水气化也就象水被煮沸一般所以然谷属火; 太溪是泉水 流出时形成的溪水,此溪水宽大,亦如浅溪,故名大溪;水泉则是肾经水液聚集的地方,因 而取名水泉…….由于思想一下子进入到这种思路,因此,在给人看病时就形成了一个固定 的模式,这个病是哪个穴位出了问题,应该用哪个穴位来治疗? 还别说, 对于初学中医的我来说, 这个办法还真管用, 许多病症往往一招制胜. 如丰隆除痰, 有几个说痰多的亲友,用丰隆穴为其一试(疾病初起的,较轻微的) ,一般一二次痰就消了. 有个姓汤的亲友咽喉痛痒,口干发热,问我有无办法,我就在其水突穴上向上推按了几下, 马上就觉得喉咙滋润了.因为咽喉痛痒是干燥的表现,平时喝点水也能缓解,水突穴的功用 是将下面的水液冲突上去, 水冲上去了, 咽喉的干燥痛痒不就解决了?我当时就是这样想的, 没想到,做后还真取得了效果.牙痛的患者更是多,只要不是很严重,找到我针一下合谷穴 多数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有一个男性朋友,因其夫人来与其同房,结果第二天就引发了坐骨神经痛,不能行走,自己 单独行走要扶着墙才敢,在它处治疗了一周仍无效果,后来找到我针灸,那时我还不能谈得 上会怎样辨证,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给他针环跳,委中,针一次后就能自行行走了,疼痛也 减轻了不少.过了二天,此患者又来找我,说仍旧疼痛,走不动. 后来我想了一下,觉得应该是腰俞穴受阻导致的气血不通,腰俞腰俞,它是督脉气血输向腰 膝下部之穴,应该是此穴出了问题.查按此穴,压痛明显,遂用三棱针在腰俞穴为其放血, 结果放了一些瘀黑色的血出来, 是自然流出的, 且观察到了一显著的变化, "血变而止" 即是 , 黑血流尽了,变得鲜红之后它就止往了.这个病不用说大家都能想象得到,此次治疗后再无 复发. 这样的例子这段时间里还真不少,朋友们知道我在学医,觉得有些方面学得还不错,有事的 时候也都愿意来问问,因此我也获得了不少的锻炼机会. 如果说,我要是循着上面的路子走下去,以我现在来看,针灸很可能成为我的一时之兴,过 不了多久,当我遇到阻力上不去时,针灸也许就会成为我一生的业余爱好,而不会花大力气 去认真钻研了.将中医作为我一生的追求,它还得益于旁人的促动. 其时,有个叫姓冯的朋友,看我用针灸给人治病有点门道,他也有兴趣,于是就向我学习. 说实在话, 我这个水平, 自己都一知半解, 那能教人?只不过是人家想学, 自己想找点虚荣, 于是就答应下来. 作为老师, 我这个人一点也不保守, 而是有什么就教什么, 只要我能教的, 我都愿意教给他.其实,这个姓冯的学生还真不错,领悟能力还很强的,我教他从穴名之意 去理解中医的相关东西,他也循着这条思路去学习. 没过多久,我的东西教完了,没东西教了,只能按书上所说什么而教什么,这样的结果是可 想而知的.不过在这个时候,我并没有停下来,由于学与教而带动了我的钻研热情,这个时 候我更多的是在学习《难经》《难经》的东西很难懂,文简语涩,我每天都在不停地想,为 . 什么?为什么……? 可以说,对《难经》的理解,我更多是利用我所掌握的知识,也就是物理学中的知识去理解 它.例如, 《难经》说,寸口为脉之大会,可诊人体有过之脉.这个论述对我来说,它不难 理解, 气象学中的大气采样分析不就是依据这样的原理在进行吗?若要知道大气层中每一层 次的气体情况, 只要在不同的大气层中采集一定的样本进行分析, 大气中各层气体的具体结 果就能得知. 人体虽然与地球不同, 但古代中医的脉方法, 其原理与现代科学中的大气采样分析原理是相 同的.当然,人体脉诊的原理是否与大气采样的原理一样,我从未对其深究,只是觉得,只 要能用现代科学的知识对其解释,中医的这个方法就能成立.为什么我会这样想呢?其实, 我对中医有信服之心. 中医脉诊的机理我能按自己的思路理解,接下来《难经》中的其它论述我就不好理解了,我 不知道怎样和我的学生讲,为什么肺脉毛,心脉钩,肝脉弦,肾脉沉?为什么人体会有十二 经脉?为什么人体会有奇经八脉?为什么治肝要先实脾……?可以说, 这些问题一个二个在 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1991 年学习《周易》的东西这个时候也跟着翻滚在脑海里. 一万多字的 《难经》 不到一周我差不多都能记下来了, 所有的问题我都在问为什么, 为什么, 真是饥不知食,乏不知睡,每天晚上这些问题我都要想到半夜三四点钟才迷迷糊糊地睡去, 其中,考虑最多的是,中医为什么可用宇宙自然之理来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这种情况 持续了大约三个月之久, 可以说那段时间是超然地忘我, 世间的一切对我来说似乎都不存在 了,在我的眼前,心中,思想,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可用自然来比喻? 我记得,那是在 1995 年 11 月的 16 日,心中的迷团忽然开解.我兴奋地得知,中医将人体 比作大自然,是因为人是一个小宇宙,将人体放大到地球系统这样大的时候,人体的事物规 律和地球系统的规律完全一样. 中医的精髓是什么?是万物类象! 我仿佛看到了中医的脉络, 看到了中医的根源,看到了中医整个的框架……. 我的学生冯某愿意听我的诉说. 我告诉他, 中医之理, 在于万物类象, 真正将人体放大之后, 人体就象地球一样, 人体中的事物规律与地球系统的事物规律完全一样. 经脉就象人体中各 种物质的运疏通道, 气血就象通道中运行的各种物质流, 由于地球系统的物质流形式多种多 样,因此人体中的经脉也有不同之分.穴位就象是人体物质流的枢配点,这种枢配它是空间 形式的,因此经脉会出现交叉现象. 由于经脉运送的物质有远有近, 因此它可以调节人体局部的和远端的相关疾病. 因**的部 位深浅不同,因此它可以调节人体不同层次间的疾病…….自此,我给自己重新订立了一个 目标,那就是,尽快将中医之理用现代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研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这 一生一世都要为了这一目标而奋斗. 在这之后,我又陆陆续续地给朋友们看过一些病,这其中有全身水肿的,结果我用水分和阴 交穴艾灸的方法一治而愈;有一朋友右踝关节扭伤并伴骨裂,右足无法着地,疼痛难忍,我 用解溪放血一治而痛止肿消,行走自如;有一朋友被人打伤,左胁下方青瘀一片,呼吸亦疼 痛不堪,我根据打击为组织内陷,拔罐为组织外拉的原则为其拔罐治疗,一治则痛消,呼吸 顺畅;治一咳嗽半月不愈者,取天突穴二治即愈;还有一位胸腹皮层生粉瘤的朋友,我用小 刀将其皮肤划开,拔罐将一大豆样大的粉瘤整体完好吸出.那段时间,虽然治病不多,但效 果奇佳,也许,这是上苍在给我引路吧. 我决定先将 365 个穴名先做解析, 365 个穴位解析清楚了, 许多的病我想就能治疗了. 至此, 我一头埋进了经穴名称的解析之中.刚开始时还觉得很快,一些穴名好象一看便知其意.如 长强穴, 它的意思不就是说此穴的气血强盛吗?如气冲穴, 它也是指穴内的气血为强盛之气, 在穴内的运行为冲行之状;又如风市穴,其意也好理解,因它属胆经,主风,穴内气血的运 行如风行之状;再如承浆穴,它属任脉,穴内气血特征如水浆一般,且在穴内的状态为承托 之状. 走过了一段平坦之路后,接下来则是问题不断,道路也是崎岖不平.如鸠尾穴,维道穴,膻 中穴,期门穴,孔最穴,少商穴等,还有很多穴名,这些意思都不好理解,其本意,深意到 底是什么呢?每一个穴位里面, 它的气血运行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为什 么可以治疗人体疾病? 再者, 经络是怎样产生的?经络与现代科学的理有着怎样的联系?问题一个接着一个, 大有 大山当道驻而不行之势,这时我没想太多,心想,只要把穴名深意先解析了,再来考虑其它 问题,一隔一个问题分而击破,总会有新的发现的. 为了正确理解穴名深意,我对照《辞海》来查找每一个穴名的古意,看看这些词古人是怎样 用的,因为,只有将穴名的古意搞清楚了,才能知道古人用此词立穴名的深意.如肺经尺泽 穴,尺的本意有六,它们是长度单位,丈量的器具,绘图的仪器,像尺的东西,脉诊的部位, 形容微小. 如果尺泽之名的泽是示意沼泽的话, 那么尺的六种解释当中有哪种与其相合会比较恰当呢? 结合肺经气血的运行情况一起分析, 尺泽的气血由侠白穴而来, 侠白穴向下输送的是降地之 雨,它属秋天之雨(肺主秋) ,秋天的雨水即使量再大它也会因地表的干燥而快速吸收,因 此侠白穴的降地之雨流到尺泽后必然不大,所以尺泽穴名的尺之意当解为小. 又如肝经的蠡沟穴,蠡,其意有二,一为虫注木,引申为器物经久磨损欲断之状,二是指瓠 瓢. 这个瓠瓢是个什么东西呢?是古人家里水缸里面打水用的器具, 它是用瓜晾干切削而成 的半边, 放在水里面不会下沉. 那么蠡沟穴名意应该怎样解释呢?难道这个沟是由虫注木而 形成的吗? 就是说,它是否示意肝经气血在此而变得稀少呢?结合三阴交穴的气血流注情况进行分析, 这种解释行不通. 因蠡沟穴的气血物质由三阴交传递而来, 三阴交穴的气血变化是足三阴经 气血交会后的重新分配过程,由三阴交穴传递蠡沟穴的气血物质应该是具有肝经之性的物 质,而这个水面上飘浮的瓠瓢具有风的特性,因此蠡之名当解为瓠瓢. 有了《辞海》这个工具,经穴名称的解析进程加快了许多,约有三分**的穴名,在经过一 年多的解析后,基本上有了一个大概的模样.穴名解析的工作,虽然我一直在做,但也一直 未能文字化,主要原因,是穴名解析还有很多我不确定的东西,另有一些是我一直未得满意 的结果. 不确定的东西包括很多方面,其一是穴名之意有些我还不清楚,如孔最穴,为什么肺经尺泽 穴后面是孔最穴,孔是孔隙的意思,最是多的意思,尺泽穴的地部经水流到孔最穴后它是怎 样变化的?是地部有孔隙与体内经脉相通?按照经书所介绍的主治范围它不太象, 是地部经 水化作气态物蒸发上升它也更与经书的主治内容有矛盾. 光是这一个孔最穴名,我从 95 年思考起,起码思考了二年之久,后来是 97 年在家整理穴名 解析的文稿时才得以解释通. 原来是尺泽穴的地部经水流到孔最穴后, 因地部的脾土物质较 为干燥,经水被脾土大量吸收所致,脾土就象一个漏斗一样漏失了地部的经水,因此,经书 用孔最之名来形容穴内的气血变化; 其二是经书中所介绍的各穴主治病症我实践得很少, 难 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如肺经经渠穴,经书介绍主治咳嗽,咳嗽这样的患者很容易 找到,可我用经渠穴为其施治后效果并不太好,不止试过几个,试过很多个皆是如此. 象我这样的状态,我能怀疑经书中有伪吗?绝对不可能!只能认定自己不得法,还未掌握经 书要领.经书中对经渠穴的主治介绍我从未怀疑,但直到 2007 年初我才真正认识到经渠穴 的施治要领;其三是经穴的作用渠道问题. 这个问题我也一直在不停地思索,总体来说,在最初的几年里,许多认识皆是似是而非,如 果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它属于很粗糙的近似解,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是正解,而在通常情况 下它却非正解,可能还是错解;其四是我需要对中医理论及经络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 认识,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经穴名称的解析才称得上是完善的. 1996 年我医治过一位病人, 那是一个 30 多岁的年轻人, 老家四川, 约在四五月份回老探亲, 经过长途跋涉回到了家,却发现**肿大,包皮内积液,在家治疗一周后痊愈,一个月后回 珠海时病又复发.目视检查**肿大一倍多,包皮内充满白中带黄色粘稠积液,无其它自觉 症状,各方面情况也都较为正常,特请我帮助看看. 诊脉时发现其脉浮实缓,我就在想,下阴之病医书多将其归为肝脾肾之过,那么这个病究竟 是什么原因呢?从脉象来看,体内有湿热无疑,而且是夏天发病,应该归于脾部之病,积液 白中带黄也与脾之湿热相合. 如果单从脾经着手来治恐怕效果不一定好, 它还应当与肝肾二 经有关,思索了一下后,我就对其脾经的隐白穴查按,发现压痛明显,我就取三棱**而放 血.这一放不要紧,患者坐在椅子上安稳不动,二个隐白穴自然流放出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 的那样多血. 我当时有点担心,就问患者有无异样,他说无,我就告诉他,让它流,流尽了自然会止.血 流停止了,我的思绪也在不停地运转着,我告诉他,这个病一次就够了,明天就没问题.为 什么敢这样说呢?选择的脾经隐白穴,它实际上是肝脾肾三经同治之穴. 井穴通于肾, 它能调节体内深层的气血状态; 阴经井穴属木, 它与肝经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脾经的隐白穴,气血不隐则现,隐则不现.第二天,患者早上一起来见我,就握住我的 手说话谢谢,一切恢复正常.这个朋友的病,以后几个月都未见再发. 另有一次,是一个女性患者,在我一个老乡诊所中看病,主要是大汗不止,服中药一周后不 见好转反见加重, 面色有点发青, 过来大吵大叫, 说是医生将她看坏了, 讲了很多难听的话. 时间一长,我有点看不过去,遂问她,你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医生不是神,有时候把握不准 也属正常. 她不理我仍是继续吵闹,后来我就对她说,你这个病,你若愿试,我二分钟就把你的汗给止 了.她见我这样说也就镇住了,不敢说话.由于当时诊所还有六七个医生在场,我话说出来 了,对方不说话我也得做给人看看,于是就说,我帮你按一下吧. 我按《针灸大成》中的方法先泻其合谷穴,使用了重手法,然后再补按复溜穴,手法也比较 重,也就按了二下,她感到很痛,大叫了一声.一二分钟过去了,她头上不停流趟的大汗没 有了.患者过了几分钟未说话,后来确实没有继续流汗了,她把我请到她家中喝茶,说要我 帮她来治疗这个病. 后来, 我决定把自己亲身验证的东西整理出来, 这些零七八碎的实践给我分析研究经穴提供 了很大的帮助.比如治疗发热,如非虚热而是实热的患者,我一般不会用大椎,曲池,合谷 等穴行泻法而治疗. 为什么不用呢?实热的患者是内部有热而发于外, 可归为心火刑肺金之 类,大椎,曲池,合谷行泻法实际上是泻火之法,火泻则热退. 如果从五行生克的角度来分析,最好的办法是用水来制火,水旺则火衰,所以,在遇到实热 而导致的高热或发热的病人时, 我一般会用补肾俞或复留穴的方法来治疗. 实践证明这一方 法要比单纯的泻大椎,曲池,合谷有效,不光速度快,而且效果好,一般五至十分钟热就能 退. 又如一中医,50 多岁,患有家族性高血压,长期满头大汗,头晕,其人肤色较黑,诊查六 脉皆较洪大.我为其针灸过数次,效果不显,头晕依旧.后来我对其病情进行分析,断定其 是肝肾及膀胱有热,而膀胱属太阳,主表,可从膀胱经治疗.经对膀胱经穴位的分析,我选 择了仆参穴放血治疗,在其头晕较重的时候做.上午九时多,我让他反坐扒在椅子上,双脚 露在外面,对准了仆参穴放血. 下午五时许我又与患者相见,患者对我说,和前几天一样,他在外面忙了五六个小时,头脑 十分清醒,从未有过这样舒服.还有个失眠的患者,她是安徽人,40 多岁.我用神庭穴泻 法治疗,疗效很好,二十多年失眠一周就大有好转. 有个患者是我的江西老乡,姓赖,40 多岁,是一家公司的老总,经人介绍来我处看病.赖 总之病的起因主要是伏案时间太长,又长期处在空调之中,加之珠海湿热较重不适,故一身 皆痛,特别是颈椎疼痛难忍,伴有失眠,夜晚常二三点钟才能入睡,全身又乏力,稍事运动 则气力不支,易出汗. 我第一次在朋友处与他相见的时候,听完介绍病情及诊过脉之后,让他除去上衣检查,发现 背部很多小红点,也没经太多思考,遂在他双手的太渊穴循经补按了数下,说以后有时间去 找我,我再仔细诊断诊断.没想到第二天他就来了,说你推这几下后,昨晚颈椎疼痛明显减 轻,要到你这里好好看看.至此,他几乎每天都来,我们也成了好朋友. 我碰到一个全身水肿的患者,男性,50 多岁,说水肿已有一段时间了,问我能否治.我为 他诊断之后说,如果你相信我的话,三天时间我就能帮你消肿,于是他就到我这里治疗.不 出所料,三天时间水肿基本上退去了,还乘下轻微的一点.其实这个病没什么特别之处,也 就是水液泛滥于表,我只要将他体表的水液疏导掉这个病就能好. 当时我选择的穴位是列缺,中注,曲池,合谷,足三里,委中,其中列缺,中注即是导水下 行之穴,而其它穴位则是补补气.为什么要先列缺中注呢?因肺经水液在列缺穴分流,列缺 穴不能分流水液则肺金所生之水还是在肺表中循环着. 其次是中注穴, 中注穴的功用即是将 腹皮处的液化之液注入体内,若中注穴失常,则腹皮处的液化之液不能注入体内,水液还是 在体表中循环,所以会导致水肿.这个病也就这么几招搞定了. 还有一个 30 岁左右的女性患者,因车祸伤了左腿几个月,治疗好后又复发,出现明显的左 大腿肌肉萎缩,因与诊所老板是朋友,故到我处针灸治疗.她这个病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分 析,真正的原因是寒湿太重所致,水胜则土衰,土随水去,故此肌肉萎缩.我诊断之后就给 她补气固土,首选气冲,足三里,曲池,合谷等补气,次选髀关,伏兔,箕门而固土.几天 下来情况好多了,原来在空调下不敢穿裙子怕冷,几天后怕冷消失,十四天时间自觉完全恢 复正常. 这段时间接触到较多的病人病种, 有很多的穴位功效就是在这段时间得到验证的. 如用然谷 穴治疗慢性咽喉炎,用水沟穴治腰痛,用身柱穴治下肢无力,用听会穴治头面寒湿,用前顶 后顶穴治疗头痛头重,用百会穴治疗足跟痛,用公孙穴治疗妇科疾病,用通里和俞府穴治疗 心肾不交,用手三里治疗各种脾湿等等,真可谓收获良多. 后来, 我参加了井冈山的全国针灸文献学术研讨会. 我准备的题目是 《由穴名深意探析经络》 , 有十分钟时间.一开始还没人愿意听,一二分钟之后大家则专心听起来了,会场上的声音也 没有了.当我把手太阴肺经的穴名深意解释完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许多同道都过 来与我交流,说我的解释符合中医本源之意,鼓励我继续研究,争取早日出成果. 1999 年,我通过对人体各部组织所在的人体坐标系位置,分析到了前列腺所对应的体表穴 位,这个穴位即是脐孔旁边的肓俞穴.这一发现让我十分兴奋,前列腺处的疾患是较为难治 的,难就难在各种药物难以进入到前列腺组织中去,体外试验有效的药物,通过内服或输液 的方法一般不容易到达前列腺组织,或能到达前列腺组织但药物浓度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但是前列腺有体表穴位与之对应后这个问题就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因为有了肓俞体表穴位与 前列腺对应,这样就可以从肓俞穴注射药物,使药物循人体的经脉通道直传前列腺.肓俞穴 与前列腺是否有直接的关系, 我在以后的实践中进行过多次验证, 大多数确诊有前列腺疾病 的患者, 只要用力一按肓俞穴, 看其是否存在压痛就可判别, 病轻的压痛轻, 病重的压痛重. 有好几个前列腺问题严重的患者,当我压其肓俞穴时,其尿道管立刻就有分泌物排出,而按 压腹部其它部位就没有这种现象出现. 后来在珠海医治一不洁{BANNED}引起的前列腺炎患者就是在肓俞穴注射水针而治愈的. 还有一个 病例,也给我留下较深印象:我为一位朋友的妹妹治疗不孕.他妹是四年多前因流产大出血 导致继发性不孕,医治几年亦无效.由于她的病主要是大出血而引起,病根属于阴血亏虚, 因此我的治疗方案着重在于补阴,行气. 由于她怕冷,我就给她补气,用足三里,曲池,合谷,复留等穴;由于她阴虚,我就给她注 射针剂,其中有柴胡针,鱼腥草针,盐水针,所选穴位则有列缺,肘髎,公孙,关元等.治 疗到十七天时,因她月经过期未来,遂去作妇科检查,一查发现已经怀孕了,于是就停止了 治疗.其实,很多输卵管不通的妇女之所以不能怀孕,其本质原因不是输卵管不通,而是无 水行舟罢了. 输卵管本身就是一个卵子运行的通道, 这个通道不用你疏通它也是通的, 卵子不能在输卵管 中顺畅地运行,其根本原因是它缺乏阴液,没有阴液作为卵子运动的媒介,这个卵子就难以 在输卵管中自由地运动. 为什么中药将胎盘称作河车呢?车是运输的工具, 河中的车即是船. 女子能按期排卵, 就好象卵巢能正常生产出卵子一样, 可是你不能将卵巢的卵子用船运送到 它所应到的地方,**与卵子就不能正常的相遇结合,也就不可能受孕.所以说,有许多不 能受孕的妇女, 单纯用通输卵管的办法是难以起到作用的, 原因就在于卵子缺乏阴液的承载 运化,体内阴液不足,即使是有船有车卵子也是运送不了的呀. 自从悟道至今已经几年时间过去了,到 1999 年时经穴的解析我已经解过好几篇,尽管有二 百多个穴位解析我还是较为满意, 但乘下的一百多个穴名深意我还是不能确定, 面对着治疗 疾病时的束手无策, 我感到只要将其它穴名深意解析完成就能改变现状, 于是一边工作一边 抓紧时间解穴. 有些穴名还真是不好解,象膀胱经的起始穴睛明,它又叫泪孔,气血物质由体内上行的气化 之气所化,穴内的物质属阴液一类.但是睛明穴内的阴液为什么会向上运行呢,它不是气态 物散热后的冷却液化之物吗?哪来的上行动力?其实, 即使膀胱经体内经脉上行的气态物在 此液化,它还是会有气化变化的,像这样的问题我自己也会钻牛角尖. 不过,解决了睛明穴阴液气化的问题还有其它的问题,攒竹是膀胱经第二穴,它与睛明穴的 气血变化是什么关系?攒竹名意何解?攒竹之名直解其意即是将竹子捆在一起, 竹子捆在一 起是指穴内气血的什么运行变化呢?这个东西得自己去想.不好想啊!可是我不能不想,穴 名解析应是一个完整的内容,缺一个都不行,这个缺了,下一个就解不好. 还是眉毛的外在表现给我解了围.眉毛这个东西颜色黑,它不可能是肾水上荣所致,而与膀 胱经的上行气血有关.眉毛的生长特点是由内向外分,如果把眉毛当作一根生长着的草,则 眉根它属内,眉尖它属外,根据这个思路,再把捆在一起的竹子立放在攒竹穴处一比,穴内 的气血流注规律也就出来了. 攒竹名意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穴内气血为睛明穴上行之气, 其性寒湿滞重, 到了攒竹穴后 只有少部分吸热上升, 吸热上行的气血就象竹尖一样稀少, 大部分则是循眉毛方向作横向飘 移,且是由眉心往眉外,眉毛也在膀胱经气血的作用下而外向生长.通过解析睛明穴,使我 也悟到了,膀胱经气血的好坏盛衰,不用看其它的地方,只要看一看眉毛就知,故而中医经 书中说, "有诸内必形诸外""望而知之谓之神" , .是啊,望,闻,问,切四诊里面,那一种 方法里都是包含着无数的玄机啊! 那段时间我还是拼命地解析穴名深意,在我的意识当中,认为只要解析完了经穴,治病就是 一件很容易的事,再者,我意识到,这项工作要有很多人一起来做,光靠我一个不行,我一 个人要做到何年马月啊. 于是我想到要发表文章引起同道重视,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 一起来做. 经穴的研究在 2002 年时就已基本完成了,且改了几稿,大部分还是很满意.经穴的研究完 成了,本来我可以告一段落,但是其结果并不令我满意.原以为,只要解析完经穴的本意, 人体的经脉搞清楚了,气血的流注规律也明白了,治病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与亲友及周 围的人们真刀***治病时却并非想象的那样,光懂得一些穴名之意还是治不好病的啊. 但是, 如果我将经穴解析的内容整理成文发出来, 作为一种个人的趣解, 也是有意义的事情. 解析经穴深意它只能算作是我整体目标的第一步, 要真正达到我原来设定的目标, 还有很长 一段路要走啊. 总结我这十二年里走过的中医自学研究之路,经穴的研究可说是贯穿整个研究过程的始终, 没有对经穴的研究,也就没有对中医理论的研究,即使有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也不可能在这 样短的时间里有这么多的心得发现. 不是一隔一个发现穴名深意的内在神奇, 我也不可能继 续学习和研究中医. 今天,我能在中医方面取得一点小小的心得,它得益于家人对我的理解,宽容和支持,利益 于众多朋友对我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利益于李鼎老师和苏礼老师的指导, 利益于赖新生老师 提供的帮助,没有众多老师,朋友的帮助指导,没有家人的理解支持,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这 一小点成绩.如果本书的出版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话,我想,它将是对我的家人,对支持和 帮助过我的老师,朋友们的最好回报. 本书的出版,还要感谢《伤寒***》的网上朋友们,感谢《中医新课堂》丛书刘观涛主编, 没有他们的大力帮助,没有他们的热情鼓励,本书不可能这样的顺利出版,在此一并表示感 谢. 本书内容主要是个人的学习研究心得, 尽管经穴的功用大部分都已经过验证, 但毕竟这样的 验证是狭隘的,属一得之见,真正体现经穴本意的解释,它还有待于广大中医针灸工作者的 广泛验证.希望本书能起薪火相传的作用,使更多有志于此的中医工作者一起来循道而索, 共讨共勉. 经穴解析的思路,原则和方法 《经穴解析》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对经穴所作的深意解析,是由穴名深意挖掘,发现经穴的气 血特征,所在三部九候层次,气血的流行出入运行特点,气血的作用区域范围,经穴气血调 节的疾病对象,以及在不同病理情况应该使用的相应治疗方法.那么,对经穴进行解析,我 们应当遵循什么样的思路, 原则和方法呢?下面, 我就将十二年来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体会 作个介绍. 一,严遵经旨,深领其意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最根本的一点,即是要严遵经旨,深领其意.古语有云: "医者,意 也" .中医的理,在其意之中,那中医经论中的意到底是什么呢?这就要对经论作认真的分 析研究. 如对中医气的理解, 实用医学的人体之气是什么东西呢?它是轻质物, 是一种能自发地向上, 向外运动的物质,凡具有向上,向外运动特性的人体微观物质,它就属于中医人体之气的范 畴(见本人在《陕西中医药研究》杂志上发表的《中医阴阳与人体坐标系》《黄帝内经对人 , 体阴阳划分的内在依据》《从人的先天之气看气的物理学本质》三篇论文,分别为 2004 年 , 的第 1,3,4 期) . 如对中医人体阴阳的理解,中医里面有外为阳,内为阴的划分标准和方法,这时,我们就要 对中医这个阴阳划分的标准进行分析, 看它是从什么角度得来的. 为什么要对中医阴阳的划 分标准进行分析呢?因为它不是站在我们常人的观察角度得来的, 若是从我们常人的观察角 度得来的,则以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进行划分,离观察者近的地方其表达应当为近,而离观察 者远的地方其表达应当为远,而不是"内为阴,外为阳了" . 中医阴阳的表达方式与站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结果的表达方式不符合, 这说明中医的内 为阴, 外为阳不是站在观察者所在的位置观察得来的. 那么它是中医站在什么位置观察得来 的呢?它是中医站在人体骨骼的中心位置观察得来的. 站在人体骨骼的中心位置观察, 人体 四肢的皮毛才属于外,骨骼才属于内. 同样的,站在地球重力场的中心位置观察(或将观察对象的人处于直立状态下进行观察) , 人体的头部才属于上,人体的腰膝足部才属于下.由于中医的许多论述,它不是站在常人的 角度观察得来的,而是在不同的角度观察所得,因此,我们要对它进行认真地分析.搞清楚 了中医论述结论的观察角度, 我们才能把握往中医的思路脉搏, 才能对中医的论述结论有个 正确的认识. 如对中医经穴的理解,经脉是什么呢,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既然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我们 就要把它当作是气和液输送的道路. 这个道路可能在某个地方是开放的, 可能在某个地方是 封闭的管道,可能它有运送能力的限制,也可能它无运送能力的限制,可能它所运送的气血 物质是在三部九候的天部层次, 可能它所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在三部九候的地部层次, 有可能 它运送的气血物质属单纯的气态物,有可能它所运送的气血物质属单纯的液. 总之,经脉运送气血的方式可能有多种多样,我们只有把经脉看作是人体货物(气血)运送 的渠道,把经穴看作是人体货物的调节分配枢纽,不将经脉,穴位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模式, 大胆地设想和猜测,然后利用理性思维去进行分析推断,找到符合中医原理的解释,符合临 床应用的解释,这样才能挖掘出经论中的深意. 如中医将人体比作地球系统, 用大量的地球系统事物规律来阐述人体的事物规律, 这就值得 我们认真的思考, 中医为什么要这样做?中医为什么可以这样做的问题?中医将人体的皮毛 比作大地之气,将肌肉比作大地之土,将骨骼比作地球之水,中医的这个比喻方法是怎样建 立起来的呢? 作过认真分析就能发现, 它是中医将人体的四肢横断面切开并放大, 再与地球的横断面相比 较而得出的.皮毛它属于人体组织中的轻质物,骨骼属于人体组织中的重质物,肌肉属于人 体组织中的不轻不重之物且介于皮毛与骨骼的比重之间, 人体物质的这个分布特性与地球系 统大气,泥土,水液的分布特性完全相同,因此它们之间存在可比性. 根据物质的分布是由物质的运动而导致的结果这一结论, 我们就可以推论出, 人体四肢的横 断面是个与地球系统相似的重力场. 有了这一根据, 中医将人体比作地球系统的原因也就清 楚了.同理,对人体头颅,躯干,内部脏腑进行分析,也可以得出,人体的头颅,躯干,内 部脏腑它也是个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系统. 得出了这样的结果, 人体内部脏腑中轻质的肺叶与 大肠为什么会分布于脏腑的外围层, 而肾与膀胱为什么会分布于内部层次等等的道理也就好 理解了. 由于人体是个与地球一样的重力系统,因此,人体的不同部位的组织就存在着高下之别,人 体气态物的运动就有了流行之分,液态物的运动就有出入之别. 二,经穴解析,紧抓穴位所属经脉的特征 每一个穴位,穴位中气血的运行变化,它都与其所属经脉密切相关,与其所属经脉的气血特 征相关. 如肺经各穴,它所运行的是肺经募集的气态物质,这个气态物质是由胸走手.对肺经气血的 运行变化要死死抓住肺主气,肺气由胸走手这个特征来进行分析.中府穴是肺经募穴,所募 集的是肺叶中的气态物,是从人体系统的高温区外走人体四肢的低温区,因此,肺经之气的 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却,液化,由天部的气变化而成地部的液.抓住了这一主要特征, 肺经气血的运行变化也就变得好理解了. 如肾经各穴,它所运行的是肾经募集的液态物质,这个液态物质是由足走胸.那么,对肾经 气血的运行变化要抓住它什么特点呢?要抓住肾经气血的寒湿特征来进行分析. 肾经气血本 身性寒,为寒性水液,水液是不会自动上行的,在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下,人体中的水液它会 自动地向下流趟,那么肾经上行的一定是水液气化后的气. 肾水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大量气化呢,肾水是水,也是液,液体随温度的升高则气化越快,所 以,肾水的气化,它是在吸收外部的热能后才得以进行的.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肾经及其所属 穴位的气血运行变化,我们就能推测得出,肾经气血的上行,它是一个不断的吸热气化,冷 却液化,再吸热气化,冷却液化的变化过程. 如心包经各穴,它所运行的是心包经募集的气态物,这个气态物不同于其它经脉的气态物, 它的温度在所有经脉气血中属最高,因此,心包经的外输之气运行变化主要是散热,冷却和 传递温度的过程. 为什么在所有的经脉气血中, 心包经的气血温度是最高的呢?因心包经属心系经脉, 其类火, 其时夏,夏在一年中的气温最高,因此从类象的角度来分析,心包经气血的最高,此为其 一.另一方面是正常人的生理情况有这样的表现,即是右腋温度常常要高出左腋.本来在人 体中心脏的温度最高,但离心脏远的右腋温度却要高过左侧,右属阳,左属阴,右主气,左 主血,由此可以推断心包经的气血温度属经脉中最高的(关于人体右主气左主血,以后在分 析中医理论的现代科学原理时再详细介绍) . 再如阴阳跷脉, 它们的循行皆是由足上行, 这就要考虑它们的上行动因是什么?阳跷脉的上 行动因可能还好理解,人体各部生发的气它就有向上运行的特点,因此它会上行.但阴跷脉 的上行动因是什么,值得一番思量,实际上,它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有关.人体重力场的中 心在胸的上部,靠近头部,且头颅是人体之树的根部(何以头颅是人体之树的根部,这个问 题以后再详谈) ,当人体处于平躺状态时,地球重力场对人体纵向物质运动的作用影响非常 小,因此,人体各部的液态物就会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向头,胸部运动,流到头及胸 部的低地势组织中去,这就是阴跷脉的产生机制. 解析经穴除了抓住经脉的上述特征外, 其次就要将不同经脉放到不同的时令, 不同的地域中 去考虑.如解析肝经时就要将肝经放在春天这个时令,东方这个地域中去考虑,按照这个思 路去考虑,肝经自大敦穴至期门穴的温度变化,它就属于升温的变化,所属经穴离足部越远 则温度越高;解析脾经时就要将脾经放在长夏,放在中土这个地域中去考虑,按照这个思路 去考虑,脾经自隐白穴至大包穴的气血变化,它的湿度会变得越来越小,因为长夏主湿,长 夏与秋交接时则脾土会变得干燥. 三,解析经穴,看经穴所在体表位置 解析经穴时, 还要紧紧抓住经穴所在的体表位置, 根据经穴所在的体表位置进行认真的分析. 如同是阳明胃经, 它各个穴位的气血特点有这样一个规律, 离心脏越近的地方气血物质所受 热也越多越大,气血物质的气化活动越强而液化活动越弱,反之,离心脏越远的地方气血物 质所受热也越少越小,气血物质的气化活动越弱而液化活动越强. 同是四肢部或躯干部横剖面上的穴位, 离人体的骨骼中心越近的穴位所处的位置越低, 离人 体的骨骼中心越远的穴位所处的位置越高. 如腹部的气海穴与背部的腰阳关穴相比, 气海穴 因离脊骨远,所处的位置为高地势,而腰阳关穴因离脊骨近,所处的地势为低地势;小腿部 的承山穴与条口穴或丰隆穴相比, 承山穴因离胫骨远而为高地势, 条口穴及丰隆穴因离胫骨 近而为低地势. 如果以上诸穴的气血中含有大量水液的话, 则穴中的水液就会循高位流向低 位. 同是体表的穴位,肌肉丰满处的穴位,它所调节的人体五行物质以土为多,如环跳穴,手三 里穴,承山穴等.肌肉丰满处的穴位,如果穴位是处于肌肉隆起的顶点或最高点时,此穴所 主的气血物质以气为主,其运动方向以向外,向上为主,反之,如果穴位是处于丰满肌肉的 凹陷处时,则此穴所主的气血物质以液为主,其运动方向以向内,向下为主.如肘膝关节处 的合穴,它们大都处于人体肌肉组织的凹陷处,穴位内的气血运行变化皆主收,主合. 穴位所处的部位若其肌肉组织较少, 则说明此处的五行脾土较少, 这就要分析穴位处五行脾 土缺少的原因.脾土物质它有不动之性,它无风不行,无水不运,无火不炎,无气不升,因 此, 穴位处五行脾土的缺少就要查看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以下肢的足背横纹诸穴为例, 胃经的解溪穴脾土(肌肉组织)物质缺少,它是因胃经上部经脉下行经水的冲刷而至脾土流 失的,而肝经的中封穴则是因肝风太盛而使穴中脾土散失的. 以腹股沟处的组织来分析, 与腹股沟相邻的腹部及大腿部肌肉组织丰满, 而腹股沟则肌肉组 织不丰满,这个现象的产生,其主要原因,是冲脉气血从腹股沟处的气冲穴而出,强大的冲 脉风气使腹股沟的地部脾土扬散于外,所以腹股沟处的肌肉并不丰满. 解析经穴,还要从整体上看人体的组织分布特征,这样才能确定穴周部位的气血流行特点. 如脾经的大包穴, 它为什么会成为脾之大络, 它所联络的气血物质是什么?气血物质的来源 在那里?通过观察胸胁部位的人体组织分布情况发现, 胸胁腋下的肌肉组织它有上少下多的 特征, 这说明胸胁腋下的地部脾土整体上是从上部向下部运动的. 脾土物质由上自下的运动 它反映了肾的诸寒收引特性,因此可以断定,大包穴它是地部水土混合物的收受之所,由地 部的经水下行时冲刷而使得水土混合物流向了大包穴,所以大包穴经书将其列为脾之大络. 四,解析经穴,看经脉气血的运行方向 对经穴进行解析, 不光要查看各条经脉整体上是向上还是向下运行, 还要查看每一穴位它的 气血运行方向是怎样的. 如肺经中府穴传递气血到云门穴, 这个运行变化是属于上升的, 这说明中府穴内的气血物质 它具有了火的炎上特性,所以它会向上运动.云门穴内的气血走向是向下的,这说明云门穴 内的气血变化是处于收降状态. 如听宫穴的气血变化, 听宫穴所处的位置较耳和髎穴及上关 穴低, 这说明耳和髎与上关穴为听宫穴提供了收降的地部水液, 而听宫穴则为耳和髎及上关 穴提供了气化之气. 如秉风穴传向曲垣穴的气血, 气舍穴传向缺盆穴的气血, 它们的运行并不是遵循人体上下方 向的运行线路,而是属横向传递的,对这种情况下的气血运行方式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推导 得出,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并非是由于寒或热导致的结果,它应当是人体内风作用的结果, 是风的作用才导致秉风与气舍穴内的气血物质作横向飘移的. 五,解析经穴,看人体的解剖结构,穴位所处位置与脏腑的关系 对经穴进行解析, 还要对人体的解剖结构有所认识, 查看经穴所处的位置与内部脏腑间的关 系. 如作为胃经的犊鼻穴, 它的气血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且是从膝关节的上部流向膝 关节的下部, 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犊鼻穴它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调节膝关节疾病的? 为了解开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膝关节活动自如它要具备些什么条件. 膝要活动自如, 它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我们知道, 犊鼻穴所处的位置是在膝关节囊髌韧 带的中点,韧带是属于肝系的物质,韧带处无肌肉组织,且韧带的特点是滑. 根据膝关节这个解剖特征, 我们就可断定, 犊鼻穴从上向下流行的经水, 它的主要作用之一, 是将穴内的脾土物质冲刷下去, 使穴内的五行气血只保留属于肝肾二经的气血, 即是木和水. 肝木的物质体现在其关节腔内的韧带上, 肾水的物质体现在其关节液上, 是肝经物质的韧带 与肾经物质的液才使得膝关节能活动自如, 穴内的五行气血物质如果偏离了这个特性, 则膝 关节就会表现出病理状态. 那这个推断是否与穴名深相符呢?反过来对照一下犊鼻之名, 犊 是指小牛,为温顺之物,此处指穴内的脾土物质,鼻指牛鼻子,牛鼻子是闩绳之处,牛鼻子 一旦闩了绳子,牵着它牛就会跟着人走. 穴名的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它是指穴内的脾土物质被胃经上部经脉下传的经水给冲走了, 穴 内的五行物质中没有脾土物质, 与膝关节处的解剖情况完全吻合. 经过了这样一番思考推断, 犊鼻穴的气血特征,运行变化也就变得清楚了,解析出来的结果也就令人满意. 如膀胱经的上,次,中,下髎四穴,它所处的人**置在骶骨处,对应第一,二,三,四骶 后孔, 根据解剖学上所得到的认识, 结合经脉气血本身固有的运行变化情况, 我们就可得出, 上,次,中,下髎四穴,它是膀胱经体表冷降水液回流体内之处. 如膀胱经背俞各穴, 处于膀胱经内侧的肺俞, 心俞, 肝俞等穴与处于膀胱外侧的魄户, 神堂, 魂门等相比,因肺俞,心俞,肝俞穴处于内侧,而魄户,神堂,魂门穴处于外侧,内侧的穴 位离脏腑近,外侧的穴位离脏腑远,因此,处于内侧的穴位气血物质中的水湿浓度要大于处 于外侧的穴位,而外侧穴位的温度则要高于内侧的穴位. 如背部的膏肓穴与腹部的肓俞穴, 因膏肓穴对应的内部脏器为心室, 而肓俞穴对应的内部脏 器为大小肠, 人体的五脏器官周围基本上没有脂肪类物质聚集, 脂肪类物质大部分都聚集在 六腑器官周围, 根据体内脂肪类物质的运动变化特点, 我们就可推断膏肓穴是五脏器官组织 的脂肪输出穴位,而肓俞穴则是六腑器官组织的脂肪接收穴位. 六,解析经穴,究穴名深意 孙思邈说: "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古人惜墨如金,中医经典的语言表达言简意 赅, 何以大部分的人体经穴会有如此多的别名,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要站在古人的角度去进 行理解, 只有准确的把握了古人设立众多经穴名称的用意, 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古人描述的经 络是个怎样的东西,穴内气血是个怎样的运行变化状态. 如膀胱经的譩嘻穴, 又名五胠俞, 如何从穴名之意来准确把握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情况呢? 譩嘻名意《素问骨空论》有了作解,它没有其它的意思,只是按压到此穴时患者会自然呼 出"譩嘻"之声,因此名为譩嘻. 这个时候就要从经穴的别名入手, 深领其意, 这样才有可能对此穴的气血运行变化情况有个 准确的了解.五胠俞之名的五和俞较好解释,五可看作是五脏六腑之统称,指穴内气血种类 繁多,可理解为五脏六腑的气血物质本穴之内皆有之,俞则可当输解,指输出输入之意.这 些意思是较为明确易解的,关键在于五胠俞之胠是何意,胠之意明确了,五胠俞之意也就明 确了. 查看《辞海》我们可知,胠的意思之一在古代是指战阵的右翼,这样我们就要将战阵的右翼 与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情况联系起来考虑. 战阵在古代是指什么呢?大多数情况下它是由清 一色的男人组成的队列,不会有女人参与其中,它指的是男人,指的是阳气.按照这一思路 来理解,五胠俞之名意实际上是指穴内气血为纯阳之气.清一色的男人组成的队列,一个女 人都没有,你说它是不是有纯阳之性?是不是具有阳刚之性? 如肝经的期门穴,又名肝募,它为什么要取名为期门,作为肝经募穴它所募集的气血物质又 是什么?光是从期门穴所在的体表位置进行分析是很难得出一个确切的结论的, 这就要穴名 深意中去挖掘.期之意是什么呢,其本意是期盼,期望,而期盼,期望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期盼或期望的事物,它有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期盼的东西是不确定的. 按照这个意思去理解肝经的期门穴, 说明期门穴所募集的肝经气血处于不稳定状态, 它所募 集的气血物质会根据穴周环境的条件变化而变化. 再结合期门穴所在的体表位置, 它处在胸 胁侧面,属于不阴不阳的坐标位置(腹为阴背为阳) ,因此,期门穴所募集的气血物质也属 于不阴不阳.可是在人体的经脉系统中,气血物质大致就分为两类,一是阴液,二是阳气, 阴液归于背,阳气行于腹,人体中的阴阳二类物质它就有这样的运动特性.结合上述情况进 行分析,期门穴它实际上募集不到什么经脉中的气血物质,只能是期盼等待,因此,经书根 据期门穴内的这一气血运行变化特点而命名. 七,解析经穴,看相邻穴位的气血变化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时, 还要查看相邻穴位的气血变化特点, 结合相邻穴位的气血变化特点 来确定本穴的气血运行变化情况. 如胃经的归来穴,它的上部穴位是水道穴,水道穴运行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的经水,它向人体 的下部流行,而归来穴的下部穴位是气冲穴,气冲穴运行的气血物质是天部之气,它向人体 的上部冲行.结合归来穴上下经穴的气血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就可确定,归来穴之意, 它是指胃经上部经脉的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 经水在下行的过程中又不断气化上行, 经书即 是因穴内气血的这一运行变化而将其命名为归来. 如任脉的巨阙穴, 它的上部鸠尾穴气血物质来源于任脉的络脉浮气, 它的下部上脘穴气血物 质来源于地部的水液,根据上下二穴的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知,任脉本身并没有什么气血 物质传递巨阙穴,因此,对巨阙穴内的气血情况进行确定要考虑其它的方面.巨阙穴位于人 体的腹正中线,属于胸背横剖面的高地势,且巨阙穴为任脉穴位,任脉主阴,因此巨阙穴的 气血物质必定是来源于胸之各部,且一定是有收降特性的阴湿水气. 如属于脾经的三阴交穴, 其气血物质为肝脾肾三经气血汇合而成, 三阴交内的气血来源由于 有这一特定的原因,因此,三阴交穴内部的气血物质就会进行重新组合.肝脾肾三经的气血 物质由三阴交重组后,重新输送到肝脾肾三经时,各经气血的原有之性已经有了改变.肾经 寒凉之性的上行水气经三阴交重组后已经不再那样寒凉, 脾经热燥之性的上行气血经三阴重 组后也已不再那样的热燥,肝经上行的急速风气也变得不是那样的急劲. 因此, 在考察解析三阴交后面的肝脾肾三经穴位气血情况时, 要对三阴交输向各经的气血物 质重新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脾经气血因混合了肾经的寒凉水湿,因此,脾经气血 运行到了漏谷穴时它会发生沉降变化;肾经气血因吸收了脾经气血的热能,因此,肾经气血 它会通过吸热而继续上行; 肝经上行的水湿风气因与肾经的寒凉水湿相遇, 肝经中的水湿大 部分在肾气的诸寒收引作用下而沉降了,因此三阴交穴传与肝经蠡沟穴的气血物质变得虚 无,有名无实. 如大肠经的口禾髎穴与迎香穴, 这二个经穴到底哪个才是大肠经的终结之穴?如果按人体经 脉内外是个无端的循环这一情况来考察,则迎香穴它不属于大肠经这个内外无端的循环链, 而属于内外无端循环链上***的一个链,也就是线圈上的一个线头.有了这样的一个认识, 口禾髎与迎香穴内的气血运行变化情况就变得好理解了: 口禾髎穴它是大肠经内外循环的结 合点,穴内的气血变化是由气化液,穴内生发的余气上行迎香穴,而迎香穴的气血物质则是 由阳明胃经提供的地部经水. 八,解析经穴,看本穴的五行特征 人体的十二正经皆有井荧俞经合五俞穴之分, 且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 在对五俞穴进行 解析时,要结合本穴具有的五行特性来分析. 如以肝经为例,大敦属井木,穴内的气血运行是由地之地部外涌地之表部,且属地部的水湿 风气. 肝经由地之地部外出地之表部的水湿风气它会怎样变化呢?在分析大敦经气的运行变 化时,我们就不光要把它放到春天这个时令中去考虑,还要查看它本身具有的五行特性. 将大敦的地部经气放到春天的时令中考虑,我们可知,春天的地气温度要比地表温度高,因 此它会向上蒸升, 但大敦的蒸升之气它能到达天部的什么位置呢?这个时候就要根据它的五 行特性来确定. 十二经中阴经井穴皆属木, 主风, 而风在自然界中所处的位置是天之下部 (对 气象知识有所了解的人知道, 地球大气层中的风多数都在大气层的较低层次之中, 较高层次 的云气层基本上没有什么风或很少) ,因此,大敦穴内生发的水湿风气它主要作用于人体的 肌肉以上层次, 而不能作用于人体较高的皮毛层次, 所以大敦穴的气血变化它表现出木的生 发特性. 既然大敦穴输出的物质是春天蒸升的地气, 读者可能就会问了, 那肝经经气的横向运行特性 到了行间穴后它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这个时候就要看它的五行属性了. 肝经行间穴五行 属火, 它揭示了行间穴的气血运行必定是炎上, 那行间的气血为什么会炎上呢?行间穴气血 的炎上特性与大敦穴风气的向外扩散有关, 也与春天时节大地的气温回升有关. 大敦穴传来 的水湿风气性滞重, 传至行间穴时这个滞重的水湿风气扩散了, 原有的滞重特性到行间穴后 没有了,且大敦穴的气血在运行到行间穴时是升温的过程,由于行间穴的气血温度升高了, 因此它变得具有了火的炎上特性. 肝经俞穴太冲, 其穴内气血之所以会变得具有强劲的向上冲击能力, 这是因为行间穴的气血 在运行到太冲穴时仍是一个升温的过程,行间穴不太强的水湿风气因受热而进一步的胀散, 因此它会化风而行.再者,人体的经脉它是个有一定的输送能力的通道,行间穴内的水湿风 气, 它不可能因受热而全部出于肝经的经脉管道之外, 太冲穴也是处在肝经的经脉管道之中, 因此太冲穴的气血变化为冲行之状. 由于太冲穴是肝经水湿风气的最主要的输出之源, 穴内 运行的风气强劲,因此,它会吹刮起地部的脾土物质循经脉向上传输,太冲穴实际上是肝经 脾土的重要运化之穴,故其属土. 肝经中封穴属金,它使我们得以确定,肝经气血运行到中封穴时,它的风气已变得不那么强 劲了,水湿风气原来所升的温至此后也降了下来,尽管穴内气血仍有春气之性,但它和秋气 之温相差无几,表现了秋天的肺金之性,所已经书将其五行确定为金. 肝经曲泉穴属水,它使得我们可以确定,肝经气血运行到曲泉穴时,肝经的水湿风气因处在 天部,肝经气血由地之表部所吸之热上行至天部后已经散失了,风气原有的热没有了,因此 它开始变为聚集之状,如隐秘在天部中的泉水一般,也就是富含水湿的云气. 通过对各经气血五行属性的了解,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确定各穴的气血特征和运行变化, 从 而对解析经穴提供一定的依据,这是解析经穴时必须了解和考虑的问题. 九,解析经穴,看人所处的不同** 在解析经穴特性时,还要分析研究人体处在不同**时,穴内气血的运行变化情况.因为人 是处在地球重力场系统中, 人体经脉中的气血物质, 其运行变化会随着人所处的不同**而 发生改变. 如阴阳跷脉的气血运行, 它就与人所处的**关系十分密切, 虽然阴阳跷脉的气血皆是由人 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运行,但人的**不同,阴阳跷脉的气血运行情况亦随之不同.阴跷脉由 人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输送的气血物质是地部的阴性水液, 它在白天人体直立的状态下是无法 向上运送的, 只能是晚上人体处于平躺时, 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而向上运送. 同样的, 阳跷脉由人体下部向人体上部运送的气血物质是天部的阳气, 它只能在白天由人体下部向人 体上部运送,晚上人体处于平躺时,在人体自身重力场的作用下它无法向人体的上部运送. 除了阴阳跷脉的气血运行与人的**有密切关系, 人体中的众多经穴, 其穴内的气血运行也 与人的**有密切关系.如人体的任脉气血,任脉中运行的气血物质以阴液为多,当人处在 直立状态下, 任脉气血中的阴性水液它基本上向人体的足膝方向流行, 而当人体处于平躺时, 任脉中的阴性水液它则会循腹皮向脊背方向流行. 手足部的气血运行情况也大致如此. 当人 的手和足处于下垂状态时,气的运行是从手(脚)指向手臂(大腿)走,液的运行是从手臂 (大腿)向手(脚)指走.当人的手足向上抬高之后,上面的气血运行情况则刚好反过来, 气的运行是从手臂(大腿)向手(脚)指走,液的运行是从手(脚)指向手臂(大腿)走. 所以,在分析研究经穴的时候,我们还要结合人所处的**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十,解析经穴,看经穴禁忌 古代的经典医书中, 有很多经穴被列为禁针或禁灸, 为什么古人将这些穴位列为标针穴或禁 灸穴,在解析经穴我们不得不对其进行考虑,了解清楚了其中的原因,它又会为我们理解经 穴的本质含义提供莫大的帮助. 如大肠经的手五里穴,虽然经书未将列入禁灸禁针,但它有个别名为大禁,这就要分析它为 什么被称为大禁. 根据大肠经各穴的气血运行情况综合分析可知, 手五里穴内的气血物质为 地部的稀薄水湿, 也就是地表上雾气之类的水湿. 那么医书为什么将其名为大禁呢?这就要 分析灸的作用与穴内气血之间的关系了. 灸最根本的作用,是能加速人体体液的气化,引阴化阳,若是人体或某个穴位处于阳有余而 阴不足的状态,这个时候对其施灸则无异于是补有余而损不足,只会加重人体的病情,不能 对人体的疾病有所帮助,因此,这种情况下是不能灸的.根据艾灸的这个作用特点,我们再 将手五里穴的气血情况对照分析,当可发现,手五里穴之所以名为大禁,这是指穴内气血稀 少, 属于无源之阴,通常情况下不宜艾灸的缘故. 如胃经阴市穴, 经书将其列为禁灸, 为何将其列为禁灸之穴呢?它与本穴气血的固有变化有 关.阴市穴里面的气血,其固有变化就是将伏兔穴传来的阴性水液聚集穴内,使它能够顺利 地向梁丘传导. 聚集胃经地部经水是阴市穴的固有之性,这个固有之性是不能随便改变的,一经改变,则胃 经向下传送的气血就会变而化之,使人出现不应有的病理状态,因此不能对其艾灸.阴市穴 的禁灸特征,使我们了解到,穴内气血的正常变化是以收引为主,因此它的功能就随之确定 下来.足太阳膀胱经的承光穴情况也与阴市穴的情况相同. 十一,解析经穴,看穴位调节作用的人体部位区域,经书的主治病症记载 对经穴进行分析解析,要结合本穴调节作用的人体部位区域以及经书有关的主治病症记载, 将这些情况综合分析后,才能最终确定经穴内部的气血特点,运行规律. 如前面分析的胃经犊鼻穴之名, 它所调节作用的人体部位区域主要是膝部, 如果用平常的思 维方式,我们可能会将膝部的二个膝眼来比喻为牛的鼻子,这样来对犊鼻之名进行解释,但 事实上并非这样. 犊鼻之名是意指穴内的五行之土为胃经地部经水所冲刷, 穴内无地部脾土. 如心经的通里穴,它所调节作用的人体部位范围很广,从头面到胸膈,到四肢到胞宫,都属 于它所调节主治的范围.以五行物质来分,通里穴所主治的范围当中,肾水的寒它能调节, 肺金的气它能调节,心火的热它能调节,脾土的湿它也能调节.为什么通里穴有这样大的调 节作用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解析通里穴名时对通里穴内的气血特征及变化情况有了全 面正确的认识. 第一,通里作为心经之络穴,它有联络与心经相表里的小肠经的作用,气血物质可传与小肠 经,而小肠经主表,与肺金之气可发生五行间的生无制化,因此通里穴可作用于气.通里穴 作为心经的络穴,它不光能沟通与心经相表里的小肠经,它还能沟通与心经同名的肾经,将 气血物质循其内部通道交与肾经,因此它可调节人体与寒有关的疾病. 由于通里穴的气血物质可走里,因此它有气血物质交与胞宫,可调节胞宫的有关疾病.经过 这样的分析研究,通里穴的气血物质清楚了,其气血物质为阴性经血,通里穴的气血流注规 律也清楚了,其气血流注是从体表流向体内. 如胆经的日月穴,此名的解析对我来说可是费了一番功夫,它不好解,不知从那个方面去进 行解释,怎样解释才符合日月穴内的气血特性和运行变化规律.如果仅从日月二词来理解, 可能只能解作白天或黑夜,或者是阴与阳,因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日代表白天月代表黑夜. 这样的解释你满意吗?我自己都不满意他人何来满意. 这个时候, 就要对医书中记载的日月 穴主治病症进行认真的分析, 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古医书记载的日月穴主治病症 有哪些呢?《针灸甲乙经》的记载有"太息,少腹有热,欲走"《千金翼方》的记载有"呕 , 吐宿汁,吞酸" .对这些主治病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日月穴所主治的病理状态是人体表部 之气不得以降.如呕吐宿汁,吞酸属于"诸痿喘呕" ,属于"诸逆冲上"一类,因此它属于 上,属于火(见《素问至真要大论》. ) 太息,少腹有热,欲走,它属于什么样的病理状态呢?它也属于热,属于气不降,气升有余 而液降不足,气不降则热,气有余则好动.原来,日月穴之名,它所意指的是穴内气血处在 半表半里的状态以及它所具有的升降功能. 日是指穴内气血有升的功能, 月则是指穴内气血 有降的功能.将穴名与主治病症等有关因素综合后,日月穴的气血特征,变化规律就变得明 确清晰了. 日月穴也和肝经期门穴一样,它处在胸胁侧面,穴内的气血物质既不阴也不阳,属阳的气不 能在穴内停留,属阴的液也不能在穴内停留,穴名之意只是说明它作用于天之中部的层次, 外传穴内的气血阴寒特性强则穴内气血就以收降为主要变化, 外传穴内的气血阳散特性强则 穴内气血就以发散为主要变化,这就是日月穴的气血特性和变化规律. 经过上述的解说我们知道, 对经穴进行解析, 同时要结合古医书所记载的主治病症一起综合 分析,这样才能对经穴含义有全面正确的了解. 十二,解析经穴,看人体的生理特点 在对经穴穴解析的时候, 我们不光要深入分析研究名的深意, 还要结合人体本身固有的生理 特点进行分析, 只有把人体的生理特点也都考虑进去了, 这样作出来的解析才可能符合经脉 气血流注的实际情况. 如胃经乳中穴的解析, 穴内的气血物质是什么, 是气还是血?这就要从人的生理特点来进行 分析. 乳中也就是**, 它的生理特征是乳肌丰满, 女子有乳汁分泌, 而男子则无乳汁分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乳汁又是由什么所化? 在解析乳中穴时这些问题都要解决, 不解决这些问题乳中穴的气血物质就不好定性, 穴内气 血的流注规律也不能确定. 比较男女的不同情况可以得出, 女子**可分泌乳汁而男子不能, 这说明**在人体系统中 虽然是处在上部, 但它并不真正处于人体中阳的位置, 如果**是处在人体系统中阳的位置, 那作为阴液的乳汁就不可能在**处聚集, 否则人体中阴阳物质的运行就乱了套, 没有规律 了. 进一步地对人体的上下阴阳进行分析, 我们发现, 人在坯胎发育时, 其组织的发育是由头颅, 脊骨,四肢这样的一个次序发展演变而来的,而且人体倒立时的神经,血管,骨骼等组织与 树木的结构特征及其相似(人体的神经,血管,骨骼组织等,小的是由大的生发出来的,大 的是由更大的生发出来的, 它与树木的生长发育特征完全相似, 因此可将人体看作是一颗倒 立的生命树,并依此来对人体的上下阴阳,生理特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 . 由于有了这一发现, 因此, 根据宇宙万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存在着相似特征, 我们可以的推断, 人体就是一颗倒立的生命树,头部是这颗生命树的根,四肢是这颗生命树的诸阳之末.人体 的这个生理特征搞清楚了, 女性的**通常要比男性大的原因也就清楚了, 女性的**有乳 汁分泌而男性的**无乳汁分泌也就容易理解了. 在这个认识的基本上,我们再来对乳中穴的气血物质进行分析,就可断定,乳中穴内的气血 物质主要是气, 正因为乳中穴内的气血物质是气, 所以它才能上行到**这样的人体高地势. 女性分泌的乳汁, 它实际上在女性**中是以气态物的形式而存在的, 乳汁由**外出体表 后, 是液化作用而使人体**中的气态物变化而成乳汁之液的, 所以乳汁的颜色与肺气所主 的白色同色. 除此之外, 在对经穴进行解析时, 我们还要回答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人的臀部肌肉特别 丰满?为什么上肢要比下肢细?为什么鼻柱有高低之分?为什么眼睛不象其它面部孔窍门 一样是向内凹陷, 而是内部有个眼球?为什么舌是由心所主?等等……, 人的这些生理表象, 实际上它都与人体的经脉气血流注有关, 都是经脉气血流注所导致的结果 (而所有这些人体 的生理现象,它都是现代医学所不能回答的) . 十三,解析经穴,要对经穴解析的内容进行验证 对经穴名称进行解析, 这个工作做出来之后, 是否符合中医本意, 如果它符合中医本意的话, 那它是否能正确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所以要对经穴解析的内容, 结果进行实践验 证. 可以告诉读者的是, 在本人学习和研究经穴的十二年中, 对大部分的穴位都进行过验证, 尽管这些验证是零七八碎的,且并不是很系统性,很全面,但所做过的验证活动大部分是从 理性推导而进行的,非是经验的摸索,这就变得很有意义. 如腰俞穴是否是督脉气血输向腰膝部的调配枢纽, 数十个患腰腿痛的临床病例给了我很好的 实验验证,事实证明,通过腰俞穴补阴,可使腰腿因阴虚而导致的疾病症状获得快速有效的 改善,而通过腰俞穴泻阳,它又可使因腰腿部阳强而导致的各种疾患得到快速有效的改善. 如督脉的身柱穴, 施用补法它可快速有效地使人体全身的阳气得到补充, 尤其是对下肢痿弱 不行的患者,补身柱可使人的脚膝变得有力,持续的负重能力大大提高. 如肺经的列缺穴, 逆经向上推按一般只需要二三次, 即可使妇女白带清稀及过多的症状得到 明显的改善,同样是在列缺穴,若小剂量地缓慢注射补阴药物,它可使妇女**干涩异味较 大的情况明显改善,这说明肺经列缺穴确实如经书中所说的,它有沟通任脉气血的功能. 比如人体中的体液是否随人的**变化而有较大的改变,这个认识的验证我设计了如下方 案.因寒湿引起的头痛患者,一般我们只要除去了患者头部的寒湿则病可以除.头部的寒湿 用什么方法来除去它较好呢?其实这种情况有多种方法可以选择. 可对患者用补气之法, 气 旺则寒湿可除,也可对患者用泻阴之法,阴去则气复阳复,同样可除去头部寒湿. 我所选择的方法是泻肾经涌泉穴,且从不同**来考察**的作用效果.事实证明,人体处 在平躺时**涌泉穴与坐姿时**效果有显著的不同,平躺时取效慢,坐立时取效快,因为 平躺时人的体液不能很好的上下流动,而坐立状态下人的体液能较好的向下流动. 如胆经的天冲穴与率谷穴,这二个穴位在实践中发现,它是人醉酒后醒酒的特效穴,一般人 酒醉之后易昏睡不醒, **此二穴后醉酒者一般都能马上醒来. 为什么此二穴有如此神奇的 作用呢?因为酒是熟谷, 酒气悍,性热,行于皮下, 因其性热, 故酒气行至皮下后不易于降. 酒气作用于人体皮下之后,人的皮下之气则既湿又滞重,会导致人的阳气不振,因此人会昏 昏欲睡.胆经气血所处的层次为半表半里,气之降必须经过胆经所在的层次,而酒气之热也 会导致胆经气血热的变化.当针泻胆经天冲,率谷二穴后,胆经气血的热就能很快从头部外 泻,胆经之热外泻后则皮下的酒气也随之而降,气一降则人清醒,因此能立解酒醉. 例如人体美白, 一般皮肤颜色较黑的人, 特别是脸部皮肤较黑的人如何通过穴位的作用使其 增白?这个课题我曾经找过一些年轻的女孩子们, 教她们方法让她们配合做试验. 这个方法 主要是通过泻肾与膀胱经的荥穴来验证的,一般按压然谷,足通谷,昆仑,仆参,循经向下 推按,每日一至三次,不定时,时间二个月.大多数坚持下来的人原来黑色的皮肤都能有较 为明显的改善,变得不那么黑,且比在美容院中做美白效果要好得多. 如背部寒湿怕冷的患者,是否能通过上,次,中,下髎四穴将体表之液导入体内而除寒,这 些穴位皆做过较多的验证,验证结果得知, 脊背怕冷寒湿有余的患者,通过**上, 次,中, 下髎四穴中的任一穴,它都有除背部的表寒之功,且十分快速. 记得我曾给一个二十八岁的同事做过这样的验证, 他在二岁时就得了小儿麻痹, 自此以后一 只右足肌肉萎缩,足背与小腿差不多成直线,不能上翻.我给他检查过后对他说,你这种情 况若要治疗也许改善的机会很大.他听后就问我方法如何,我告诉他坚持自己**,主穴解 溪,行泻法,**一段时间后再看情况确定,当时我就给他示范.这个同事是个牙科医生, 早上**后下午才回来.回来后他告诉我说,今天就你这一针,我的脚觉得特别的轻松,以 前我不太穿皮鞋, 都是穿运动鞋, 穿皮鞋走路时间长了右足就痛, 今天我特地穿皮鞋试试看, 走的路比平时还长,但没有痛过. 2006 年,我的一朋友的儿子,他在珠海中山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甲亢,临床症状 较多,乏力,多汗,失眠,嗜睡,纳差,思想不能集中,见过患者之后我告诉朋友,你儿子 的病让我来治,大概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治好.他接受了.我就按自己的思路辨证选穴治疗, 一个月多几天的时间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西医复查各项指标亦完全正常,后朋友不放心, 过了三个多月后又去复查,情况亦稳定良好.一个典型病例,它就能给我验证许多东西,因 此,经穴解析的内容,不光符合中医本意,它在临床上也有巨大的实用价值. 经穴秘密. 经穴秘密 前言昔日孔圣人周游列国,遇二孩童争辨日之远近,童甲说:人所视物者近者大远者小,早 晚日大,日中日小,故早晚之时日离人近.童乙说:人之受热,近者热而远者凉,因是早晚 凉日中热,故日中之时离人近.孔圣人听后不能复答.这是二千多年前的故事,尽管我们现 在的人能够正确回答童子的问题, 但这问题在当时却无法回答, 这是由于人们不清楚日大日 小的产生机制,故有此惑.今日的经络争辨,与二千多年前的童子辨日何其相象,说句毫不 客气的大话,现在对经络叽叽喳喳的人都象二童一样,既有知又无知.自即日起,本人将陆 续将经穴的深层意义向各位展示, 相信诸君读完人体 361 个经穴的全部解析之后, 经络的实 质是什么,各位自有自己的结论.诸位在阅读本经穴解析时,如有不明之处敬请详读本人在 本栏目早些时所发的中医原理之一,**贴子. 一,手太阴肺经 少气多血 一, 手太阴肺经 少气多血 手太阴肺经少气多血,经脉气血以气向液转化为主. 1 中府 手足太阴之会,肺募. 【别名】 膺中府,膺俞,府中俞. (注:本书中的所有穴名,包括别名皆直接引自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年 7 月第一版发行的 《腧穴临证指要》一书. ) 【穴义】 收募三焦腑中的气态物输供手太阴肺经. 【名解】1)中府.中,与外相对,内部也.府,脏腑也.中府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 脏腑.本穴为肺经首穴,气血物质来自由胸腹包膜包裹的各个脏器,故名中府. 2)膺中府,膺俞,府中俞.膺,胸也.俞,输送之意.府,脏腑也.穴名之意皆指本穴的气 血物质来源于胸腹内部. 3)肺募.肺经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 (中府穴何以是肺之募穴?肺经经脉的起始点何以在前胸上部而不在其它之处?这是因为, 其一, 肺所主的物质为人体中比重最小的气态物, 气态物在人体系统中通过运动后它总是向 人体系统重力场中的最高位置聚集;其二,从不同的系统角度考察,人体中有多个不同系统 层次的重力场对人体中的气态物起着制约作用, 有局部的三焦腑重力场, 有整体的脊骨重力 场, 而除人体系统自身的重力场之外还有地球重力场. 在以二肾为重力场坐标中心的三焦腑 重力场中, 离肾最远的胸上外部为最高, 在以脊骨中心为人体整体重力场坐标中心的脊骨重 力场中, 离脊骨最远的胸上外部也是最高, 而从地球重力场来看, 人体无论是平趟还是直立, 胸上外部都是处于三焦腑系统的高位之处. 由于上述的原因, 胸上外部的中府穴就成了在人 体系统及地球系统两个重力场合作用下的最高位置, 因此三焦腑中的气态物在中府穴处聚集 并向肺经传输,中府穴也就成为了肺经募穴. ) 4)手足太阴之会.中府穴为手足太阴之会,非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手太阴和足太阴二经物 质交会而成,而是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同时具有此二经气血物质的特性,以"手足太阴"名之 是为了和其它的交会穴统一说法. (中府穴的气血物质来源于三焦腑中各个脏器的气化之气, 它不光包括肺的气化之气, 也包 括心的气化之气,脾的气化之气和肾的气化之气.由于肺的气化之气比重最小,因此在三焦 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所聚集的肺之气最多. 由于脾脏的燥热之故, 脾脏气化的气态物中比重 较小的部分它也在三焦腑包膜的最高位置处聚集并占有一定的比例. 因此, 中府穴中的气血 物质分布是肺气最多,脾气其次,其它脏器的气化之气很少,肾的气化之气最少,它主要体 现了肺与脾二脏的气血特性,故称手足太阴之会. )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气态物,以肺气和脾气为主,分布为少气多血,即是 气压低,温度高. 【运行规律】 体内的温热水湿气态物由三焦腑系统跃迁到体表系统的皮部层次. 【功能作用】 以水湿气态物的形式由三焦腑系统向体表系统输送高温能量,体液及各种营 养物质;通过向外输送物质能量的形式来调节改变三焦腑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压状况. 【治法】 肺虚肺寒肺湿则多灸或久留针补之;肺实肺热肺燥则急泻之或用水针,莫灸. 2 云门 【穴义】 肺经气血由此传输四极. 【名解】 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以云的形式而存在,它是将穴内的微观物质放大到宏观状 态并以类象的方式来形容本穴气血的特征.门,出入的门户也,指本穴是肺及其经脉与外部 物质交换的一个重要门户. 云门名意指肺经气血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传输经穴之外. 本穴物 质为中府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 因其从体内的高温区外出体表的低温区, 外出至体表后它仍 高于体表的环境温度,因此它会继续向云门穴上行.行至云门穴后,此水湿气态物缩合并化 为云状气态物且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经穴外传输,故名云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云状气态物,比中府穴的温度压力要低,所处位置为肺 经气血中的最高点,热能的吸收和扩散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为二个部分,一部分以云状气态物的形式向肺经以外的皮 部传播,一部分以冷缩后的雨状云系循肺经路线传向天府穴. 【功能作用】 传输肺经的气血物质;调节输入肺经及输入肺经以外部分的物质比例.说明 如下: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低,湿度偏大时(此即气虚的状态) ,由于经脉内部 的气血物质亦不饱满, 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不及, 回归肺经的雨状云 系气态物就偏多. 反之, 当中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偏高, 湿度偏小时 (此即气实的状态) , 由于经脉内部的气血物质饱满有余, 因此云门穴向肺经以外传输的云状气态物就偏多, 回归 肺经的雨状云系气态物就不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3 天府 【穴义】 输供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于天. 【名解】 天,天部也.府,府宅,门府也.天府名意指本穴为肺经阳气上输天部之门府. 本穴物质由云门穴传输而来, 和天府穴处的温度场相比, 云门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温度仍处于 高位, 在天府穴处气血物质的变化仍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 所散之热以阳热之气的形式上 输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强调穴内气血物质的这一变化,故名天府.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中的气态物,其存在形式为雨状云系,比云门穴的温度,压 力要低,所处的天部空间层次也比云门穴的要低. 【运行规律】 气血运行分为二个方面,一是云门穴传来的雨状云系气态物进一步散热缩合 冷降,化为密度,比重更大的雨状云系并向侠白穴传输,二是随着穴内物质的热散,一部分 气化的阳热之气上升于头面的天部. 【功能作用】 承传肺经的气血物质,通过热散的方式传递肺经的阳热之气上达天之天部. 【治法】 寒则补而多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4 侠白 【穴义】 肺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 侠,挟也,指穴位的功能作用.白,肺之色,指气血物质在经过本穴的变化转变 后所表现出的特征. 侠白名意指肺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天府穴传来的雨 状云系, 由于气血物质不断地远离人体的胸腹高温区, 因此水湿云气在本穴处的变化乃是一 个散热冷降缩合的过程.由于不断地散热冷降缩合,因此,在本穴位置上气血物质以雨降的 形式从天部降到了地部,也就是从皮层降到了肌肉层.穴名之意即是取水被挟挤则下,天部 乌云化雨而落由此变得清白之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地之上部的冷降经水. 【运行规律】 天部的雨状云系散热缩合后以雨降的形式归降地部并循肺经流行. 【功能作用】 清降肺浊,润脾除燥. 【治法】 寒则先点刺出血后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藏象】 人体肺经中的气血物运行是从中府穴循臂走手,它有如自然界由西向东运动的冷 湿气流,冷湿气流的水湿浓度超过了它的临界饱和值,云团就会化作雨水从天而降,雨降之 后天空会变得晴朗清白, 雨水也完成了由天空向地部的位置转换. 侠白穴即是人体内的降雨 点,正常情况下,肺经天部的冷湿云气由侠白穴从天部(皮部)降至地部(脾部) ,以保证 肺气的清和脾部的润,体现肺气的宣降特征.但是,侠白穴之雨气是否归降于地还受多种因 素的影响,一是侠白穴处的温度场,压力场高低,局部区域的温度场,压力场偏高可使气化 成为穴位的主导运动而雨气不降, 二是天府穴传来的气血物质本身水湿浓度就小就燥, 到天 府穴后未达到雨降的云气水湿浓度临界值而不降, 因此而造成天部与地部阴性水湿分配的不 均匀. 5 尺泽 肺经合穴,属水. 【别名】 鬼受,鬼堂. 【穴义】 肺经浊降的阴液在此汇聚而成小泽. 【名解】1)尺泽.尺,小也.泽,池也.尺泽名意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 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 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 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 ,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2)鬼受,鬼堂.鬼者,与神相对,神为天,鬼为地,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是肌肉层所主的地 部经水.受,为收受,接受,指本穴为气血物质的收受之所.堂,为厅堂,指本穴为气血物 质的聚散之处.鬼堂,鬼受之名皆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经水. 3)肺经合穴.指肺经流行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侠白穴雨降后的地部经水,侠白 穴所居为高位,尺泽穴所处为低位,为肉之陷处,上部下流的经水皆在此穴处汇合,故本穴 为肺经合穴. 4)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其意有二,一是本穴的气血物 质本身就是地部的经水, 二是指本穴气血为肺经经水之源, 起着对整个肺经经脉的润下作用, 故本穴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少,性温热(即是血液) . 【运行规律】 气血物质的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汇合本穴的经水循肺经下行孔最穴,二是 穴内的经水不断气化并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肺经阴液并循肺经的地部渠道运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补之(灸胜补) ,热则凉药水针或泻针出气. 【藏象】 尺泽穴气血所处的位置为肌肉层的地部,所接受的气血物质为侠白穴雨降后流行 于地部的经水,其对应的四时为秋季,而秋季的特征为燥,其所降之雨水与春季相比亦少, 所以侠白穴所降之雨汇聚于尺泽穴只能形成小泽. 尺泽穴处小泽之水对于秋季的脾土和肺气 的燥与寒有很重要的调节作用,雨降太过脾土受之,脾土受水之累致使脾寒;泥沙随水而下 则造成人之绞肠沙痛, 泥沙冲于江河渠道则肾水不清肾水为脾土所害以致人腰腹痛; 雨降不 足则累及脾阴不足,脾土的阳气气化主事,脾之燥又转变成肺之燥,故而脉浮细数,发热怕 冷,大便干小便少等. 6 孔最 郄穴. 【穴义】 肺经的地部经水由此渗入脾土. 【名解】1)孔最.孔,孔隙也.最,多也.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 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 ,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 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2)肺经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而承运本穴经水的地部脾土性干燥,经水 流经本穴时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众多空隙一般,故为肺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 经水一部分循肺经向列缺穴流行的同时又不断地渗入脾土之中,另一部分则 在吸收脾土之热后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将肺经冷降的水液分润脾土. 【治法】 寒则灸之或深刺补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7 列缺 络穴,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别名】 童玄,腕劳.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溃缺破散,溢流四方. 【名解】1)列缺.列,裂也,破也.缺,少也.列缺名意指肺经经水在此破缺溃散并溢流 四方.本穴物质为孔最穴下行而来的地部经水,因其位处桡骨茎突上方,下行的经水被突出 的桡骨(巨石)所挡,经水在此向外溢流破散,故名列缺. 2)童玄.童,少儿也,与老人相对,少为阴,老为阳,此处代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水液.玄, 带赤的黑色也, 即暗红色. 赤为火之色,为热,意指穴内气血特点有温热之性, 黑为肾之色, 表示穴内气血为水液. 童玄之名所指乃穴内气血为温性水液, 即是受热后变成的红色液体— —血. 3)腕劳.腕,手腕也.劳,劳作也.腕劳名意指本穴分配血液给手,手受血而能握也,而能 劳也,故名腕劳. 4)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向外分流,向外侧流向了 阳明经,向内(里)流向了任脉,向下流向了本经,故其为手太阴,手阳明,任脉之会. 5)肺经络穴.本穴的地部经水由于其溃缺破散并向手阳明,任脉分流,它有联络其它经脉 气血物质的作用,故其为肺经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即血) ,性温热. 【运行规律】 本穴的气血走向有三支.第一支经水流向任脉,第二支经水流向大肠经,第 三支经水循肺经主干道而下行于经渠穴 (当肺经经水量大并超过上述渠道的分流作用时, 肺 经经水则循脾部溢流) . 【功能作用】 将肺经经水分流于任脉,大肠经. 【治法】 任脉不通则向内直刺多提插捻转,表里不通则横向外刺,本经受阻则循经而通.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皆无灸,灸亦无功. 【藏象】 列缺穴有如人体上源的水利枢纽,左右肺经,大肠经,任脉则如肺经经水输供的 不同对象, 经水分配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各经所管辖区域的阴阳虚实, 从而导致不同部位 的各种病变. 【注】 四总穴歌曰"头项寻列缺" ,其意二.一是头病多因风,取列缺穴可通肺气,金可制 木. 二是列缺穴经水为上源之水, 水善调寒热, 而头为人之上部, 泻皮层之液则头部阳气生, 故列缺穴列为四总穴中调治头项的要穴. 8 经渠 经穴,属金. 【穴义】 肺经经水流经的渠道. 【名解】1)经渠.经,经过,路径也.渠,水流之道路也.穴名之意指本穴为肺经经水流 经的渠道. 本穴位置因处列缺穴之下部, 列缺穴溢流溃缺之水在此处又回流肺经, 故名经渠. 2)肺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因肺经的经水由本穴经过,动而不居,故为经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列缺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 血,性温热,在本穴流行时的变化是蒸发散热,为生气之穴,故其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之气,地部经水性温热,天部之气性凉湿. 【运行规律】 本穴的地部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太渊穴,一方面又不断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以气化水湿的形式将肺经气血的热能传输天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9 太渊 俞穴,原穴,属土,脉会. 【别名】 太泉,鬼心.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名解】1)太渊.太,大也,极也.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太渊之名乃从类象的角 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 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 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 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太渊.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 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飞落而下,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与神相对,神处为天,鬼处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内部也,中心也.鬼 心之名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流向地之地部. 4)肺经俞穴.俞,输也.指本穴为肺经经脉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穴位.本穴的气血为地 部的经水,流行方式是从高位流向低位,如瀑布飞落而下,经水落下之时向空中散发大量凉 性水湿之气,为肺经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之处,故为俞穴. 5) 肺经原穴.原,源也.本穴为肺经凉性气态物的输送之源,故为肺经原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土者,生金之物,因本穴为肺经天部之 气的主要输供之处,表现出土的生金之性,故其属土. 7)本穴为脉会.脉,脉搏也,气血运行的通道也.本穴形如深渊,上接天部,下通地部,天, 人,地三部之气皆会于此,故为脉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性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本穴气血的运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时,经水大 部分化为水湿气态物逸散于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散化肺经地部水湿,向天部输送肺气.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藏象】 太渊穴之形态有如山涧深渊,太渊穴之气血则有如山涧流趟的溪水,溪水的寒热 温凉及流至的溪水多少, 其变化导致了穴位局部环境场的改变, 这种改变它是通过深渊中散 发的水气而实现的. 局部环境场的改变进一步又影响到更大的环境场, 此即是太渊穴的内在 作用机制. 10 鱼际 荥穴,属火. 【穴义】 肺经经水吸热气化上达于天. 【名解】1)鱼际.鱼,水中之物也,阴中之阳也.际,际会,会聚也.鱼际者,水中之阳 聚集也.本穴气血为太渊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由于肺经经水经过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失 散,因此传至本穴的地部经水已较稀少.而本穴所处为西方之地,地性干燥,故其经水吸收 脾土之热后大量蒸发上达于天. 鱼际之名即是意指穴内气血由阴向阳的这种主要变化, 故名 鱼际. 2)肺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指本穴的经水经列缺穴的分流,太渊穴的散失后流经本穴 的地部经水极为细小也. 3)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因本穴气血为地部经水,量极少,受脾 土之热而较多蒸发上达于天,表现出火的炎上特性,故其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少量经水及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本穴经水一方面循肺经流向少商穴,一方面气化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气化肺经水湿,散发脾土之热. 【治法】 寒则补而留之,热则泻气摇孔出针,或凉药水针. 【藏象】 鱼际穴内的物质运行有如不太多的寒冷水流流至热燥的地面,因热燥的地面作用 于寒冷的水液而使水液快速的气化, 气化后的热燥水气则上炎于天并作用于天部, 从而导致 天部环境的改变.此亦即是鱼际穴作为荧穴有主治疾病显见于面的特异性原因. 11 少商 井穴,属木. 【别名】 鬼信. 【穴义】 肺经体表经脉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经内部通道回归肺脏. 【名解】1)少商.少,与大相对,小也,阴也,指穴内气血物质虚少且属阴.商,古指漏 刻,计时之器,滴水漏下之计时漏刻也.少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流注方式为漏滴而下.本穴 物质为鱼际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因经过上部诸穴的分流散失, 因而在少商穴的经水更为稀少, 流注方式就如漏刻滴下.少商穴在拇指之端,其滴下的位置是从地之上部漏落到地之下部, 即由体表经脉流向体内经脉. 2)鬼信.鬼,与神相对,指地部或阴类之物.信,信用.鬼信名意指本穴流注的地部经水遵 守其规律而运行. 因本穴为地之天部与地之地部的连通之所, 肺经体表经水的运行为漏滴般 滴向肺经体内经脉,有如计时之器的漏刻般遵守其运行规律,故名鬼信. 3)肺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流注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并从孔穴通道而流, 故为肺经井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物质的流注方式是经水从地 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 而温热水湿之气则从地之地部向天部蒸发, 此向外蒸发的温热水湿之 气因其水湿含量较大只能上行于天之下部, 只表现出木的生发特性, 并不表现出火的炎上特 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经水量极少,经气量较多. 【运行规律】 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经气则由地之地部外出天部. 【功能作用】 将肺经体表经水导入体内,排泄体内肺经之气. 【刺灸】 点刺出血. 【藏象】 由膜质包裹密闭的肺脏有如一个锅炉,心室提供的热源则如炉堂内的火,肺脏内 的阴液则如锅炉内的水,肺脏内的气则如锅炉内的高温气体,中府穴则如锅炉的放气阀,肺 经体表经脉亦如与放气阀相通的输气管道, 而少商穴及其与肺脏相通的内部经脉则如锅炉下 部的回水管口,同时,少商穴还是输气管道和放水管道的交会点.经过上述比喻,我们就不 难理解了肺经的内外经脉,气血物质,少商穴和其它穴位了.少商穴作为井穴,它能够主治 心下满, 它的作用机理有如锅炉的放水塞放水一般, 是通过肺经的体内经脉的泄水而实现的. 【注】 井穴皆可治"心下满" ,心下满所描述的对象是心,而少商穴能调节心的状态是通过 肺之母脏来实现的. "心下满"是指心的状态为满实之状.实又有阴之实与阳之实之分,阴 为液,阳为气,气为无形之物,无满之状,即使是在密闭的容器内也只有鼓胀和凹陷之别, 心的满是阴液的满.心与肺相连,仅以膜质相隔,心与肺都可看作是在胸腔限制空间内的软 质皮囊, 心内的阴液不可能被肺内的气体压缩成满实之状, 只有肺内的阴液才能使心内的阴 液挤压成满实之状. 而少商穴通过井穴与肺经相通的体内经脉放泄了肺内的阴性水液, 减少 了肺内水液与心内水液的空间争夺,心的膜质皮囊得以舒张,心内阴液的水位得以下降,心 之皮囊内的满之状即得以消除. 二,手阳明大肠经 今天将手阳明大肠经经穴解释粘贴于下,有兴趣者可看看.有关中医方面的问题,能引起争 论的方面实在是太多,争论的东西不是无理,而是有理,因为各人都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来 进行观察的,观察的角度不几时出的结果也不同罢了.中医界就是这样,不能妄自称大,我 犯了这方面的严重错误,亦会损德,太不值得了.我来提议一下,以后我在网上公布我的学 习心得,大家有什么疑问尽量提出来,我尽自己所能回答.我们用争论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寻 求中医理论及中医各个论述, 各个概念的正解上, 这样是不是对学术会更有用些?比如下面 的这些解释,如果你了觉得它符合中医本意,这样我们再进入下一个主题,如果你觉得此解 不当,我们再来讨论,大家说,好吗?我说过,以后我会将中医经典论著的内容逐章逐章的 谈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二,手阳明大肠经 多气多血 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气血的变化为高温之气向低温之液的转化 1 商阳 【别名】 绝阳,而明. 井穴,属金.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名解】1)商阳.商,漏刻也,古之计时之器,此指本穴的微观形态如漏刻滴孔.阳,阳 气也. 商阳名意指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外出体表. 人体经脉由气血物质的运行构成内外无端的 循环,它分为体表部分和体内部分,体表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表层,也即是地之上部,体 内部分运行在三部九候的里部, 也就是地之内部. 商阳穴它即是大肠经体内经脉气血向体表 经脉运行的出口.由于人体系统的重力场特征,人体内部的温压场高于外部的温压场,因此 大肠经体内经脉所产生的高温高压气态物就会由本穴的漏刻滴孔向外喷射. 商阳之名正是对 本穴气血物质这一运动特征的概括描述,故名商阳. 2)绝阳.绝,断绝也.阳,阳气也.绝阳名意亦可释为阴绝而阳,或曰纯阳.如商阳之解, 本穴的气血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所化, 出体表经脉后化为纯阳之气, 穴内无阴性之 水,是绝阴化阳的过程,故名绝阳. 3)而明.而,语气助词,作转折用.明,与暗相对,指可见.而明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 可见之物.在中医学中,物质可划分为二大类,一类为阴,一类为阳,阴又为有形之水,阳 又为无形之气.有形之水可见,无形之气不可见.穴名冠以而明,它正是对穴内的气态物质 处于特殊的可见状态的描述. 由于本穴物质由大肠经体内经脉的阴水气化并喷射而出, 成为 了可见之状,因而明白可见,故名而明. 4)大肠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的气化之气从地部孔隙而出,故为井穴. 5)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内部外出的高温高压气态 物,水湿浓度大,出体表经脉后其变化为散热冷疑,表现出西方之气的秋凉特性,故本穴属 金. 【气血特点】 气血物质为纯阳之气,性凉. 【运行规律】 阳气由大肠经的体内经脉外出体表经脉并循经传于二间穴. 【功能作用】 气化大肠经体内水液,向大肠经体表经脉输送高温水湿气体.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血必淡,色必暗) ,热则摇孔出气,无见其血. 【藏象】 本穴的微观形态有如高温锅炉的放气阀, 气血物质则如放气阀外喷的高温水蒸气, 内部经脉中的经水则如锅炉管道中的高温之液. 2 二间 荥穴,属水. 【别名】 间谷,闻谷,周谷.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天部不太高的层次冷凝化水. 【名解】1)二间.二,概数,在此表示较小之意.间,间隔,空隙也,指本穴物质所处为 空隙之处. 二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 热水气, 在本穴所处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二间之名即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所在的空间层次范 围的说明,故名二间. 2)间谷,闻谷,周谷.间,间隔,空隙也.闻,听也,指距离短近.周,范围也.谷,两山 之间的空隙之处.间谷,闻谷,周谷名意皆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位处较小的间隙处.本穴物质 为商阳穴传来的高温水气, 此高温之气因是由商阳穴的喷咀喷出, 行至二间穴后扩散的范围 不大,如处于狭小的区域,故名间谷,闻谷,周谷. 3)大肠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气,行至本穴后, 因散热而有部分水气冷凝而降,在地部形成细小的经水,故为荥穴. 4)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商阳穴传来的温热水湿之 气,在本穴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天部之气,同时地部亦有极少经水,天部之气及地部经水 性皆温热. 【运行规律】 天部之气向三间穴上行,地部经水向商阳穴下行. 【功能作用】 大肠经经气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或灸,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3 三间 俞穴,属木. 【别名】 少谷,小谷.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稍高的天部层次形成风气. 【名解】1)三间.三,概数,与二相比稍大.间,间隔,间隙.三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 质所处为比二间穴稍高的空间层次.本穴物质为二间穴传来的天部清气,其性温热,上行至 三间穴后所处的天部位置较二间穴为高,故名三间. 2)少谷,小谷.少与老相对,小与大相对,皆言小之意.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少谷,小 谷名意皆指本穴物质所处的空间范围较小. 3)大肠经俞穴.俞,输也.大肠经气血由于有二间穴的散热冷降,在本穴处基本上无气血物 质的升降变化,本穴只是起到了大肠经气血物质的传输作用,故为俞穴. 4)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中的气血物质由于基本上无升降 变化, 而在二间穴不断提供气血物质的情况下, 穴内的气血物质只是循大肠经向上部的合谷 穴横向移传,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穴内物质以横行的风气形式循大肠经传向合谷穴.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 合谷 原穴. 【别名】 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名解】1)合谷.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 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本穴物质为三间穴天部层次横向传来的水湿云气, 行至本穴 后,由于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肌肉间间隙较大,因而三间穴传来的气血在本穴 处汇聚,汇聚之气形成强大的水湿云气场,故名合谷. 2)虎口.虎,八卦中的寅木也,风也.口,出入之所也.虎口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运动形 式为风木的横向运动. 3)容谷.容,容纳,包容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容谷名意指三间穴传来的气血物质在 本穴被包容,聚集. 4)合骨.合,汇也,聚也.骨,水也.本穴物质为三间穴的水湿之气汇合而成,所处为天 部,其状为云,富含水湿,故名合骨. 5)含口.含,包含,容纳也.口,脾胃之属也.含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脾土的长养 特性.本穴物质为三间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本穴外传时也是以风木的形式横向外传, 但由于其水湿云气有温热之性, 因而还有部分水湿之气气化上行于天, 表现出脾土的长养特 性,故名含口. 6)大肠经原穴.本穴物质由三间穴的水湿云气而汇聚,性温,量大,所处范围广,可担当起 充补大肠经整条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 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 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 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5 阳溪 经穴,属火. 【别名】 中魁. 【穴义】 大肠经气血在此吸热蒸升上行天部. 【名解】1)阳溪.阳,热也,气也,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溪,路径也.阳溪名 意指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后蒸升上行天部. 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 至此后吸热 蒸升并上行于天部,故名阳溪. 2)中魁.中,与旁相对,正也,指本穴气血运行的路线是大肠之正经.魁,首也,与尾相对, 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首为阳,尾为阴也.中魁名意指本穴向大肠本经输送阳热之 气. 3)大肠经经穴.经,动而不居也.大肠经经气由本穴经过,故为大肠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合谷穴传输 至此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吸热后上炎于天部,表现出火的炎上特征,故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穴内经气由天之中下部上炎至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 吸收天部之热并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而后温灸,热则泻针出气, . 6 偏历 络穴. 【穴义】 大肠经经气由本穴别走肺经. 【名解】1)偏历.偏,与正相对,偏离之意.历,经历.偏历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偏离 大肠正经而行. 本穴物质为阳溪穴传来的炎上之气, 行至本穴后因进一步受热膨胀并向外扩 散,而由于肺经所处的西方之地天部之气不足,所以本穴的膨胀扩散之气偏行肺经,故名偏 历. 2)大肠经络穴.因本穴有天部之气偏走肺经,有联络大肠经与肺经气血的作用,故为大肠经 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 【运行规律】 阳热之气运行分二个方面,一是偏走肺经,二是循大肠经上行. 【功能作用】 向肺经输送大肠经的阳热之气,改善肺气之虚.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7 温溜 郄穴. 【别名】 逆注,蛇头,池头,地头,通注. 【穴义】 大肠经的阳热经气在此聚集并缓慢蒸散. 【名解】1)温溜.温,温热也,是对穴内气血物质性状的描述.溜,悄悄地走失也.温溜 名意指偏历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在本穴悄悄地散失. 本穴物质由偏历穴传来, 为吸热后上升于 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 气血行至本穴后, 因其所处为天之天部, 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少, 气态物质仍保留原来的余热而缓缓地散热蒸发,散失的情形如悄悄地溜走一般,故名温溜. 2)逆注.逆,反也.注,灌注也.逆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上行.注是对有形之物的形 容,其运动方向向下.逆注即是与有形之物向下的灌注方向相反,而本穴气态物的运行方向 正是如此,故名逆注. 3)蛇头,池头,地头.蛇,头小身大之动物也.池,水池也.地,田地也.头,首也.蛇头, 池头,地头皆是对本穴气血物质总量与输出量的比喻,意指输出量小也.蛇头与其身相比为 小,池之头与其池相比为小,地之头与其地相比为小,故名. 4)通注.通,通过,通行也.注,灌注也.通注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不光有悄悄地溜走 散失的变化,气态物同时也不断地散热缩合如细雨之降归走本经,故名通注. 5)大肠经郄穴.郄,空隙也.本穴物质为天部之气,其变化为不断地散失,微观下的穴位 四周如有众多细小的空隙一般,故为大肠经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其性较干燥.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以缓慢的蒸散之状循大肠经向上传输. 【功能作用】 散发大肠经气血之热,向大肠经以外的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有余于气则泻,不足则补,偏寒加灸. 8 下廉 【别名】 手下廉. 【穴义】 大肠经经气位处天之天部,天之下部气血廉洁清静. 【名解】 下廉,手下廉.下,与上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 于手部.下廉,手下廉名意指本穴下部层次的气血物质洁静清明.本穴物质为温溜穴传来的 水湿云系, 此水湿云气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天部, 而天之下部的气血物质相对处于廉 洁清静,故名下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大部分散热冷却横向下行上廉穴,小部分则横向下行手五里穴. 【功能作用】 吸附并聚集天之天部的浊重之物并使其沉降. 【治法】 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寒则补针多留或灸. 【藏象】 下廉穴的天部之气如同气象学中所指的在西北方向刚刚形成的高空冷湿气流,它 的运行是不断地从西北方的高空向东南方的低空移动, 即是横向下行. 此高空冷湿气流中的 滞重部分它会快速地从天部的高位降至低位, 即如传至上廉穴的水湿云气, 而轻质的部分它 会在飘行更远处才形成降水云系并化雨而降,此即如传至手五里穴才冷降归地的水湿云系. 9 上廉 【别名】 手上廉. 【穴义】 大肠经经气中浊重部分在此归降地部,天之上部廉洁清静. 【名解】 上廉,手上廉.上,与下相对,指下部或下方.廉,廉洁清明也.手,指本穴位 于手部.上廉,手上廉名意指大肠经气血物质所处为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虚少,洁静清 明.本穴物质为下廉穴传来的水湿云系,在本穴所处的位置是在天之下部,而天之上部的气 血物质相对处于廉洁清静,故名上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继续散热吸湿并横向下行传向手三里穴. 【功能作用】 吸附天部的水湿浊物向下沉降. 【治法】 实热则泻之,虚寒则先泻后补,寒则灸之. 10 手三里 【别名】 三里,鬼邪,上三里. 【穴义】 大肠经浊气在此降地并覆盖较大的范围. 【名解】1)手三里.手,指穴所在部位为手部.三里,指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手 三里名意指大肠经冷降的浊气在此覆盖较大的范围. 本穴物质由上廉穴传来, 上廉穴的水湿 云气化雨而降,在手三里穴处覆盖的范围如三里之广,故名手三里.三里,上三里之名意与 手三里同. 2)鬼邪.鬼,与神相对,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所处为地部.邪,指邪气.鬼邪名意指穴内物质 为地部的水湿.本穴物质为大肠经经气中浊降于地的经水,脾土受之,脾土喜燥而不喜湿, 今受之水湿,实为受邪之害,故名鬼邪.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和地部之水. 【运行规律】 天部的水湿云气沉降于地,地部的水液一部分渗入脾土之中,一部分气化上 行曲池穴. 【功能作用】 润化脾燥,生发脾气. 【治法】 寒盛则补之或点刺出血,湿盛则泻之,热盛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11 曲池 合穴,属土. 【别名】 鬼臣,洪池,阳泽. 【穴义】 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 【名解】1)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 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 位处地 之上部,性湿浊滞重,有如雾露,为隐秘之水,故名曲池. 2)鬼臣.鬼臣,风止也.鬼臣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无风的横向运动.大肠经属金,金气为 神为君, 其所克的风为鬼为臣, 且本穴物质由手三里传来, 在本穴聚集而无风木的横向运动, 风为死鬼,故名鬼臣. 3)洪池.洪,盛大也.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洪池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名包含大量 水湿. 4)阳泽.阳,气也,指本穴物质为气态物.泽,聚水的洼池.阳泽名意指本穴物质为富含 水湿的天部气态物. 5)大肠经合穴.合,汇合,聚合也.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气化而来,在本穴处是 聚集之状,为大肠经经气最强盛之穴,故为大肠经合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上部的雾露之气,受脾 部之热而气散于天,有土的不动之义和对金气的长养之性,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之上部天之下部的水湿雾露,性温热,气血场范围巨大. 【运行规律】 水湿雾露吸热蒸发上炎天部. 【功能作用】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12 肘髎 【别名】 肘尖. 【穴义】 大肠经经水由本穴的髎孔流入地之地部(骨部). 【名解】1)肘髎.肘,肘部,指穴所在部位.髎,孔隙,指穴内气血的运行通道为孔隙. 肘髎名意指大肠经经水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地之雨流来的地部 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循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肘髎. 2)肘尖.指穴所在部位为肘尖部,无它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功能作用】 将肺及大肠经上源汇聚的冷降之水注入骨所主的地之地部. 【治法】 寒则通之,湿则泻之,热则凉药水针. 【注】 此穴为肺经,大肠经气血与肾经气血转换的重要穴位,即是我们所说的金生水之穴, 肺肾关系的失衡皆可通过此穴作出快速的调整. 13 手五里 【别名】 五里,尺之五间,尺之五里,大禁,手之五里. 【穴义】 大肠经浊气降地之后覆盖的较大范围. 【名解】1)手五里.手,指穴位所在的部位为手部.五里,穴内气血物质所覆盖的范围. 手五里名意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较大范围场, 且比手三里穴覆盖的范围要大. 本穴物质由下廉 穴传来,下廉穴是水湿云气开始下降的过程,手五里穴则是水湿云气降地之所,下廉穴所处 天部位置比上廉穴高,其所降之浊亦比手三里穴所覆盖的范围要大,故而本穴名为手五里. 余名五里,手之五里之意与手五里同. 2)尺之五间,尺之五里.尺,小也.五里,五间,穴内物质所处的范围也.其名之意与手五 里同,名中加尺,在于强调穴内雨降强度较手三里穴为小也,故名. 3)大禁.大,指穴内物质覆盖的范围场大也.禁,禁火热之灸也.大禁名意指本穴禁火热灸 之.本穴位处西方之地,地性干燥,而穴内物质为下廉穴天之上部所降的水湿云气,其覆盖 的范围也大,雨降的强度也弱,脾土所得之阴不足,忌火热灸之,故名大禁.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量极少.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地之表部渗入脾土之中. 【功能作用】 为脾土提供水湿,消除脾 土之燥. 【治法】 寒则补针多留,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无灸. 14 臂臑 手阳明络之会. 【别名】 头冲,颈冲. 【穴义】 手阳明经之阳气交会于此. 【名解】1)臂臑.臂,指穴所在的部位.臑,动物的前肢,为灵巧,好动之意,此指穴内 气血物质为阳气.臂臑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本穴位处臂部,穴内气血由大 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充盛而使臂能活动自如,故名臂臑. 2)头冲,颈冲.头,颈,指穴内物质运行的部位和方向.冲,指穴内物质的运行状态.头冲, 颈冲名意指本穴的阳气上冲头,颈各部.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本穴物质为大肠经各穴中 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阳气强盛,其运行为从天部层次直上头颈,故名. 3)手阳明络之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各穴中上行的阳气聚集而成,故为手阳明络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 阳气以冲行之状上行头颈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大肠经的阳热之气上传头颈天部. 【治法】 实则泻针出气,虚则补之,或微灸. 15 肩髃 手阳明跷脉之会. 【别名】 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 【穴义】 大肠经经气中的浊重部分在此沉降. 【名解】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为骨之边缘. 肩髃名意指在骨部的远端所形成的小范围水域. 本穴物质为臂臑穴传来的经气所化, 臂臑穴 上传本穴的物质为强盛的阳气, 至本穴后因散热而冷凝沉降, 所降之浊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 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对肾所主的腰膝骨部来说它是处于较远的边缘之处,故名肩髃.髃骨, 扁骨,扁髃之名与肩髃穴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与外相对,指内部.井,地之孔隙.骨,肾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 地部孔隙与肾水相通.本穴物质为大肠经浊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处肩端两骨间,有地部孔 隙与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过,高尚之意.骨,肾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经水为高处的肾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于大肠经经脉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为对穴所 处的位置的指示,无它意. 5)手阳明跷脉之会.跷,跷健也.本穴物质既有大肠经由此上行头颈部的阳热之气又有地 部之经水,表现出跷脉物质阴阳相济的特性,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阳跷脉,即是保证人 的阳气充盛使人活动跷健的血脉. 古经书对阴阳跷脉的记述甚少, 只有其循行线路和所主之 病,阴跷脉为病阳缓而阴急,阳跷脉为病阴缓而阳急.已经书所记跷脉之病反推之,则跷脉 在不病之时为阴与阳不急亦不缓,阴阳二物同时共存,而本穴气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 大肠经上输头颈部的阳气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与骨部相通,经水有出处有来处,穴内 物质阴阳相济,故为手阳明跷脉之会. )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量较少. 【运行规律】 循大肠经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 导引大肠经经回流骨部.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16 巨骨 【穴义】 大肠经浊降之气在地部形成的巨大水域. 【名解】 巨,大也.骨,水也.巨骨名意指大肠经阴浊降地后所形成的巨大水域.本穴物 质为肩髃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于本穴位处锁骨与肩胛骨之间的凹陷处,经水 聚集于本穴,故名巨骨. (若以地球坐标系的角度来看直立的人体,巨骨穴在高位,肩髃穴 在低位, 何已经水能上行?此是人体重力场的作用大于地球重力场的作用之故. 在人体重力 场中,外者为高,内者为低,故肩髃穴地部经水可流向巨骨穴. )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范围巨大. 【运行规律】 地部水液一方面循大肠经内走天鼎穴,另一方面则循本穴的地部孔隙内注地 之地部(骨部) . 【功能作用】 汇聚肩胛的地部水液内注骨部.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或凉药水针. 17 天鼎 【别名】 天顶,天项,天盖. 【穴义】 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名解】1)天鼎.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天鼎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 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 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天鼎. (从地球坐标系来看,天鼎穴在上,何已经水能上 行,其理同巨骨穴气血运行之解. ) 2)天顶,天盖.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顶,支撑也.盖,外盖也.天顶, 天盖名意皆指穴内物质为气化之气, 对天起支撑或护盖作用. 本穴物质为气化后上行于天的 阳热之气,阳气的存在,既是对皮部的支撑也是对皮下之物的护盖,故名. 3)天项.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项,指穴所处的部位.天项名意指本穴 的阳热之气从项部上行天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水液在本穴全部气化为气并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 向头面天部传送大肠经的气化之气. 【治法】 寒则补之并久留针,热则泻之. 18 扶突 【别名】 水穴,水泉. 【穴义】 大肠经经气在此吸热上行. 【名解】1)扶突.扶,帮助,扶持也.突,冲也.扶突名意指大肠经经气在外热的扶助下 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为天鼎穴蒸发上行的水湿之气,性滞重,至本穴后无力上行于天,是在 心的外散之热扶助下才得以上行,故名扶突. 2)水穴,水泉. 穴名之意皆指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为头面天部的水湿之源, 故名水穴, 水泉.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滞重. 【运行规律】 水湿之气吸热后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 为天部层次提供水湿,清润肺气. 【治法】 寒则补之,湿热则泻之. 19 口禾髎 【别名】 禾髎,长频,长髎,长颊. 【穴义】 大肠经的冷降之液由此回流大肠经体内经脉. 【名解】 口禾髎.禾,细长之物也.髎,孔隙也.口禾髎穴名意指大肠经体表经水由本穴 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 本穴物质为扶突穴与迎香穴二穴提供的天部之气, 至本穴后冷降归于 地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归大肠经体内经脉,地部孔隙细长狭窄,如孔隙之状,故名口禾 髎.禾髎,长频,长髎,长颊之名皆与口禾穴同.长指地部孔隙细长,频指气血的运行频频 不断,颊通挟,皆为对穴内气血物质的运行或穴位的微观形态的描述.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功能作用】 导引大肠经的体表之液回流大肠经的体内经脉.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注】 大肠经体表经脉的终结点在迎香穴,而其体表经脉与体内经脉的交接点则在口禾髎 穴. 20 迎香 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 冲阳. 【穴义】 接收阳明胃经的五谷浊气并向胃经输送大肠经的清阳之气. 【名解】1)迎香.迎,迎受也.香,脾胃五谷之气也.迎香名意指本穴接受胃经供给的气 血.大肠经与胃经同为阳明经,气血物质所处的天部层次相近,迎香穴与胃经相邻,所处又 为低位,因而胃经浊气下传本穴,故名. 2)冲阳.冲,直上也.阳,阳气也.冲阳名意指大肠经阳气由本穴上冲并交于阳明胃经.本 穴为大肠经诸穴的最高穴位, 大肠经循经上行的阳气皆聚集于此, 而本穴又与阳明胃经的气 血物质所处层次相同,因而本穴中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明胃经,故名. 3)手足阳明之会.理同迎香穴,冲阳穴之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大肠经上行的阳气在此交于胃经,而胃经的下行浊气则在此交于大肠经. 【功能作用】 交换大肠经与胃经的天部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三,足阳明胃经 多气多血 阳明胃经多气多血, 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液态向气态再向液态的不断反复变化, 且为散 热冷降的过程. 1 承泣 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别名】 鼷穴,面髎,溪穴. 【穴义】 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名解】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 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 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 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 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 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 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 气冷却液化为经水, 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 处于不稳定状态, 如泪液之要滴下, 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 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 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 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 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 故为跷脉足阳明之 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 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 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 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脉等.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2 四白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名解】 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 色也. 四白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 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穴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 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四白.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运行规律】 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功能作用】 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3 巨髎 跷脉足阳明之会. 【穴义】 胃经浊气在此化雨冷降地部. 【名解】1)巨髎.巨,大也,形容穴内气血场覆盖的区域巨大.髎,孔隙.巨髎名意指胃 经天部浊气化雨冷降归于地部. 本穴物质为四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 行至本穴后散热化雨冷 降,而因本穴位处天之上部(头面的天部) ,降地之雨覆盖的区域大,名为之巨,又因其降 地之雨细小,如由孔隙漏落一般,名为之髎,故名巨髎. 2)跷脉足阳明之会. 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 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性, 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雨状云系和降地之水. 【运行规律】 雨状云系由天之下部归降地部. 【功能作用】 冷降胃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 地仓 跷脉手足阳明之会. 【别名】 会维,胃维. 【穴义】 胃经地部经水在此聚散. 【名解】1)地仓.地,脾胃之土也.仓,五谷存储聚散之所也.地仓名意指胃经地部的经 水在此聚散. 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诸穴的地部经水汇聚而成, 经水汇聚本穴后再由本穴分流 输配,有仓储的聚散作用,故名地仓. (地仓穴之所以在头之地部,而不在脾胃所主的腹部, 乃地仓穴为一身之粮仓,国家之粮库,为君皇所管辖,头乃皇室之位,故穴在头而不在腹. ) 2)会维,胃维.会,相会也.胃,胃经气血也.维,维持,维系也.会维,胃维名意指穴内 的气血物质对人体的正常运行有维系的作用. 胃为人的后天之本, 人的头部及身体中下部的 气血要靠本穴输配, 本穴气血的输配正常与否直接维系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是否正常, 故 而名为会维,胃维. 3)跷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既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气血物质同合跷脉阴阳相济之 性,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一是向大迎穴分流,二是向人迎穴分流,三是部分经水气化后交于 阳跷脉. 【功能作用】 分流胃经地部经水,为阳跷脉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热则泻之. 5 大迎 【别名】 髓孔. 【穴义】 胃经气血中的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1)大迎.大,多也,尊也.迎,受也.大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的大部分由本穴 上输头部.大迎穴的物质由地仓穴分配而来,一支是由头面循项下走胸腹,一支由本穴上走 头部. 由于头部为君主之地, 因而上输头部的皇粮其量也大, 其质也精, 运送亦有浩荡之势, 故名大迎. 2)髓孔.髓,脑为髓海,髓即头之脑也.孔,孔隙也.髓孔名意指本穴物质上输脑部.本穴 为胃经气血上输头脑的重要通道,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清浊混杂,而脑部只能藏精微而不 能受浊气,故要对胃经上输的气血物质去粗取精,髓孔名意即言对胃经上输气血的限制,孔 隙通道即是其关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蒸发的气体. 【运行规律】 循胃经向颊车穴传输. 【功能作用】 接受并传送胃经向头部输送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6 颊车 【别名】 曲牙,机关,鬼床,牙车.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物质由此上输于头. 【名解】1)颊车.颊,指穴所在的部位为面颊.车,运载工具也.颊车名意指本穴的功用 是运送胃经的五谷精微气血循经上头. 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五谷精微气血, 至本穴后由 于受内部心火的外散之热,气血物质循胃经输送于头,若有车载一般,故名颊车. 2)曲牙.曲,隐秘之意.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曲牙名意指本穴上传头部的 气态物中富含水湿. 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 水湿浓度较大, 如隐秘之水一般, 故名曲牙. 3)机关.机,巧也.关,关卡也.机关名意指本穴有关卡大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的作用.本 穴因位处上部, 大迎外传的地部经水部分因地球重力场的原因自然被关卡在本穴之外, 关卡 的方式十分巧妙,故名机关. 4)鬼床.鬼,与神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床,承物之器也.鬼床名意指穴内经水被 它物承托而行.本穴物质为大迎穴传来的水湿气态物,其运行是循胃经上行下关穴,气态物 中水湿浓度较大,如同载水上行一般,故名鬼床. 5)牙车.牙,肾所主之骨也,指穴内物质为水.车,运载工具也.牙车名意指本穴有运送 胃经经水上头的功能.理同曲牙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水湿气态物,水湿浓度较大. 【运行规律】 水湿气态物由本穴循胃经上行下关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精微物质上行头部.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7 下关 【穴义】 胃经提供头部的气血物质在此分清降浊. 【名解】 下,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属阴,属下的浊重水湿.关,关卡.下关名意指本 穴对胃经上输头部的气血物质中阴浊部分有关卡作用. 本穴物质为颊车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 气,上行至本穴后,水湿之气中的浊重部分冷降归地,本穴如有对上输头部的气血精微严格 把关的作用,故名下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滞重的水湿部分由天部沉降至地部,轻质的阳气循经上传头维穴. 【功能作用】 胃经气血在此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8 头维 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 【别名】 颡大.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由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名解】1)头维.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 系之意. 头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它要 靠各条经脉不断地输送阳气及营养物质才能维持它的正常运行. 胃经属多气多血之经, 在输 送头部的阳气当中占有一定比例, 对头部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作用, 而胃经气血传 之于头又是靠本穴传输,故本穴名为头维. 2)颡大.颡,额头.大,多也,指穴内的气血盛大之意.胃经属阳明,多气多血之经,与其 它经脉相比,胃经输送头部的气血物质要多,而本穴又为胃经气血上供头部的出口,其转运 的气血物质也多,故名为颡大. 3)足少阳阳明阳维之会.本穴为胃经向头部输送气血之处,因其输送气血的量大且强,运行 为风行之状,性同胆经气血,故为足少阳阳明之会.又因本穴输送头部的为纯阳之气,性同 阳维脉气血,故为足阳明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 阳气以风行之状由本穴分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 向头之各部输送胃经的阳气及精微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9 人迎 【别名】 天五会,五会. 【穴义】 胃经气血由此输供头以下的身体各部. 【名解】1)人迎.人,民众也,指胸腹部.迎,迎受也.人迎名意指胃经气血由本穴向胸 腹以下的身体部位传输. 本穴物质为地仓穴分流传来的地部经水, 其传输部位是头部以下的 胸腹手足.与大迎穴传送上头的气血相比,头部为君,其所受气血为大,为遵,胸腹手足部 则为民,气血物质的配送方式不同,故本穴名为人迎. 2)天五会,五会.天,指本穴所在部位在天.五会,指本穴的气血物质由胃所受的五谷杂粮 精微物质所化,穴内气血包含人体五脏六腑等各个部位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性温热. 【运行规律】 经水循胃经地部下行水突穴. 【功能作用】 接收胃经气血并分流胸腹.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0 水突 【别名】 水门,水天,天门.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上行天部. 【名解】1)水突.水,指穴内的物质为地部水液.突,突破也.水突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 水受心火上炎之热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位处颈部,受心火上炎之 热经水大量气化,如同釜中之水受热时的翻滚上突之状,故名水突. 2)水门.水,指穴内物质为水.门,出入之处,开阖的机关也.水门名意指本穴为经水出入 的门户.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颈部,是心火上炎于头面的路径之 处,而本穴循经传输的地部经水多少则与上炎的心火有关,火强则水弱,火弱则水强,本穴 成了胃经经水出与不出的门户,故名水门. 3)水天.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天,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经气.水天名意指本穴物质既 有天部之气又有地部之水.本穴物质为人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受心火上炎之热,经水部分 气化上行于天,故名水天. 4)天门.名意与水门近同,水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下传输的地部经水,天门名意强调胃经向上 传输的天部经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由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舍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头面天部. 【功能作用】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11 气舍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大量气化并充补胃经. 【名解】 气舍.气,指穴内物质为天部之气.舍,来源之意.气舍名意指本穴为胃经经气 的重要来源. 本穴物质为水突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位处颈之下部, 由于其更近心室火炎之区, 故其水液气化更多,所生气亦更大,为胃经之气和重要来源,故名气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天部之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冷却循颈项上炎的火热之气并为天部提供水湿阳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2 缺盆 【别名】 天盖,尺盖.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溃缺流散并输布人体各部. 【名解】1)缺盆.缺,破散也.盆,受盛之器也.缺盆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溃缺破散并 输布人体各部.本穴物质为气舍穴外溢而来的地部经水及外散的天部之气,至本穴后,地部 经水满溢外散输布四方,如水注缺破之盆的溢流之状,故名缺盆. 2)天盖,尺盖.天,指穴内物质为气.尺,小也.盖,封盖,护盖也.天盖,尺盖名意旨在 强调本穴的天部层次存在气态物, 对本穴的地部经水起着护盖作用, 不使地部经水气化散失. 尺,在此意为穴内的天部之气范围较小,仅局限于本穴的天部范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由本穴分流胸之各部. 【功能作用】 向胸部提供胃经的水湿精微.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注】 经言缺盆中满痛者死,外溃不死,此即指缺盆穴的缺散功能.如果缺盆穴肿胀满痛, 胃经气血不能经此穴顺利传输, 则承泣穴外输的经脉气血就会因本穴的闭塞而上积于头颈部 使人致死, 但缺盆穴外溃后则不会造成经脉气血阻塞于头, 故言缺盆中满痛者死, 外溃不死. 13 气户 【穴义】 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 【名解】 气,指本穴调节的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户,古指单扇门,引申为出入的通道. 气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与外界交换的门户. 本穴物质为缺盆穴地部传来的经水, 因本穴 位置较胃经上部诸穴更近心室火炎之区, 流至的地部经水会更多更快的气化并由胃经传至身 体其余各部,是胃经与外界气血交换的门户,故名气户.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少量的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的大量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在本穴大部分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一方面充补胃经,一方面 传向胃经以外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燥化胃经水湿,向天部输送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4 库房 【穴义】 胃经的五谷精微在此屯库. 【名解】 库房,储物之仓也,地面建筑之物也.库房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五谷精微物质在 此屯库.本穴物质为气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胃经经水有缺盆穴的溃散,气户穴的水液气 化, 流至本穴的地部经水较为干枯, 经水中所含的脾土微粒则因无水的承载运化而沉积于胃 经所过之处,如在库房存积一般,故名库房.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脾土微粒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脾土物质堆积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散于胃经之外. 【功能作用】 存储脾土微粒,燥化脾土水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15 屋翳 【穴义】 胃经经气在此形成天部的气体摒障. 【名解】 屋,地面建筑也.翳,古指用羽毛做的华盖或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卫外之 气. 屋翳名意指本穴有地部气化之气为胸部提供卫外摒障. 本穴物质为库房穴传来的地部经 水,乃库房穴地部脾土外渗之液,在本穴处受心室外传之热而气化为气,性湿浊,所处为天 之下部,如胸部的卫外摒障,故名屋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性湿浊. 【运行规律】 由本穴输向胸膺各部. 【功能作用】 散化胸部之热,为胸部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凉药水针. 16 膺窗 【别名】 膺中. 【穴义】 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 【名解】 膺,胸也.窗,空孔也.膺窗名意指胸腔内的高温之气由此外出胃经.本穴位处 乳之上,胸之旁,地部有孔隙通道与胸腔内部相通,如胸腔与体表间气血物质交流的一个窗 口,故名膺窗.膺中名意与膺窗义同,中与外相对,指胸腔.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高温气态物. 【运行规律】 气态物由胸腔内部外出体表胃经. 【功能作用】 减卸胸腔内部高压,释放胸腔内部能量.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17 乳中 【别名】 乳首,当乳. 【穴义】 五谷生化的乳汁精微输出之所. 【名解】 乳,**也.中,正也.首,头也.当,正对也.乳中,乳首,当乳名意皆指本 穴为**标志,无它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气态物. 【运行规律】 气态物质由天之下部上升至天之上部后液化冷降. 【功能作用】 男子为定位标志,女子为喂乳之用. 【治法】 寒则灸之,热则凉药敷之,无针. 【注】 乳中为乳汁外出之处,乳汁为液态物,而**在人体坐标系中位处高位,何以人体 的液态物能从高位而出?这是因为人之乳汁为精血所化, 精血性热, 在体内的运动变化是气 化过程,气化之气由地部升至天部,此气上升天部后又冷却液化,液化之乳则在人体系统的 内部高压作用下外出**(乳孔在张开的情况下致使内外存在压差) ,此即是乳汁能从属气 的层次外出体表的原因. 18 乳根 【别名】 薛息.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1)乳根.乳,穴所在部位也.根,本也.乳根名意指本穴为**发育充实的根本. 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经脉气血下行而来, 由于气血物质中的经水部分不断气化, 加之膺窗穴 外传体表的心部之火,因此,本穴中的气血物质实际上已无地部经水,而是火生之土.由于 本穴中的脾土微粒干硬结实,对乳上部的肌肉物质(脾土)有承托作用,是乳部肌肉承固的 根本,故名乳根. 2)薛息.薛息,歇息之假用也,亦为停驻之意.薛息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在此 停驻,故名.理同乳根之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存留穴周内外,气化之气循胃经疏散. 【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注】 库房与乳根为调节乳肌的二个重要穴道,若单纯为胃气不足所致的**扁平细小或 **下坠,取此二穴作隆胸治疗有奇效. 19 不容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此通过. 【名解】 不容,胃经的气血物质本穴不为容纳也.本穴位处乳之下部,所受气血乃胃经上 部区域脾土中的外渗水液, 至本穴后因无外界之热使其气化转变, 其运行只是单纯的循经下 传,故名不容.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承满穴. 【功能作用】 承传胃经的地部经水.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 20 承满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满溢. 【名解】 承,受也.满,满盛也.承满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满溢而行.本穴物质为 不容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所处为腹部肉之陷,故而地部经水为屯积之状,又因本穴肉 陷也浅,经水一注即满,故名承满.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梁门穴. 【功能作用】 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水.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1 梁门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被约束. 【名解】 梁,屋顶之横木也.门,出入之通道也.梁门名意指胃经的气血物质被本穴约束. 本穴物质为承满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本穴为腹部肉之隆起(脾土堆积)处,有约束经水向下 流行的作用,经水的下行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而过,故名梁门. (承满穴的经水是从上流下, 何以梁门穴的堆积脾土能阻其下行?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力场的角度看, 若站在人体重力场的 角度看则梁门穴的隆起部位为高地势,下行之水故而被阻. )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关门穴. 【功能作用】 约束胃经的地部经水并使其维持一定的数量. 【治法】 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热则补之或水针. 【注】 承满与梁门为一组对穴,它是调节中焦水湿的要穴. 22 关门 【别名】 关明.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驻. 【名解】1)关门.关,关卡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关门名意指胃经中的脾土物质在此屯 驻.本穴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水为满溢之水,量小,但因其由上而下,故有脾 土微粒随水而下.经水传至本穴后,由于受腹内部的外散之热及胃经区域自身之热,经水气 化为枯竭之状,脾土物质随之屯驻,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门. 2)关明.关,关卡也.明,明白可见也.关明名意指胃经中运化的脾土微粒明白可见.本穴 物质为梁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受腹部外传之热后而不断气化, 水液气化干涸后随经水冲行 的脾土微粒变得清楚可见,故名关明.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脾土微粒及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屯留穴周内外,经水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固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23 太乙 【别名】 太一.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名解】 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风也.太乙名意指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本穴物质为关门穴传来的水湿云气, 因其较为滞重, 运行是从关门穴的天之上部传至本穴的 天之下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因受腹部外传之热的作用,水湿之气膨胀扩散形成横向运行 的强盛风气,故而本穴名为太乙.太一名意与太乙同,一通乙.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 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功能作用】 除湿散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4 滑肉门 【别名】 滑肉,滑幽门. 【穴义】 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 【名解】 滑肉门.滑,滑行也.肉,脾之属也,土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滑肉门名意指 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风气的运化下输布人体各部. 本穴物质为太乙穴传来的强劲风气, 而本 穴所处的位置为脾所主的腹部,土性燥热,在风气的作用下脾土微粒吹刮四方,脾土微粒的 运行如滑行之状,故名滑肉门.滑肉,滑幽门名意与滑肉门同,幽为隐秘之意,指脾土微粒 的运化不易被觉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随风气输散胸腹各部. 【功能作用】 运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5 天枢 大肠经募穴. 【别名】 长溪,谷门,长谷,循际,谷明,补元,循元. 【穴义】 募集气血上输大肠经. 【名解】1)天枢.天星名,即天枢星,为北斗星的北斗一,其左连线为北斗二天璇星,右 连线为北斗四天权星. 天枢之名意指本穴气血的运行有二条路径, 一是穴内气血外出大肠经 所在的天部层次,二是穴内气血循胃经运行.本穴气血物质来自二个方面,一是太乙,滑肉 门二穴传来的风之余气,其二是由气冲穴与外陵穴间各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胃经上,下两部 经脉的气血相交本穴后,因其气血饱满,除胃经外无其它出路,因此上走与胃经处于相近层 次的大肠经,也就是向更高的天部输送,故名天枢. 2)长溪,长谷.长,源源不断也.溪,水流的路径也.谷,狭谷也.长溪,长谷名意指本穴 的气血强盛,向外输出源源不断.本穴物质由胃经上下二部汇聚而成,其气强盛,源源不断 地输往大肠经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 3)谷门,谷明.谷,胃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明,可见之物也,指本穴气血强盛,外输 气态物为可见之物.谷门,谷明名意指胃气由本穴源源不断地输送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4)循际,循元.循,循气血运行的固有道路运行也.际,际会也.元,本元也.循际,循元 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循气血物质的固有通路外输大肠经.理同天枢名解. 5)补元.补,充补也.元,本元也.补元名意指本穴的气血强盛,为人体后天之气的充补之 元.人体之气分为多种,有元气,宗气,神气等等.元气为先天之气,也就是肾气,它与生 俱来,不可改变.元气为人的先天之本,它随着人的生长发育而不断消耗,但元气的消耗随 人体后天之气的盛衰而改变,后天之气盛则元气消耗慢,后天之气衰则元气消耗快.同理, 补充了人的后天之气也就是间接地补充了人的元气, 本穴输出的强盛之气即是有补充强化人 体后天之气的功用,故名为补元. 6)大肠经募穴.因本穴气血强盛,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特性相符,向外传输是输入大肠经所在 的天部层次,为大肠经气血的主要来源之处,故为大肠经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浊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 水湿浊气由本穴交于大肠经气血所处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募集大肠经的气血物质.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6 外陵 【穴义】 胃风吹扬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 【名解】 外,指本穴气血作用的部位在经脉之外.陵,陵墓也,土丘也.外陵名意指胃经 的脾土微粒输送胃经之外.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太乙,滑肉门,天枢诸穴,胃经下部气冲等 穴传来的天部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 上下风气交会后在本穴形成了一个风气场的驻 点, 随风气扬散的脾土微粒则随着在本穴的风停气止由天部沉降于地, 在穴周外部形成了脾 土堆积的土丘,故本穴名为外丘.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及地部脾土. 【运行规律】 脾土微粒随气态物冷降并由天部沉降于穴外的地部. 【功能作用】 沉降胃经经气中的脾土尘埃.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7 大巨 【别名】 腋门,液门.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形成宽大的水道. 【名解】1)大巨.二词合解,指穴内气血物质所占据的区域为大为巨.本穴物质为外陵穴 传来的地部水液, 其下传之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 来源及流经区域巨大, 如同巨大的浅溪, 故名大巨. 2)腋门,液门.腋,通液.液,地部水液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腋门,液门名意皆指本穴 为胃经经水出入的门户.理同大巨名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水道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水液.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28 水道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循经下流. 【名解】 水道,即水液通行的道路.本穴物质为大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由本穴循胃 经向下部经脉传输,本穴为胃经水液通行的道路,故名水道.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归来穴.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的地部经水.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29 归来 【别名】 溪穴,豁谷,溪谷.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气化并上行于天. 【名解】1)归来.指胃经下行的地部经水受热后气化逆胃经上行.本穴物质为水道穴传来 的地部经水, 至本穴后因受冲脉外散之热, 经水复又气化逆胃经上行, 如流去之水复又归来, 故名归来. 2)溪穴,溪谷.溪,水流的路径也.穴,孔隙也.谷,狭谷也.溪穴,溪谷名意皆指本穴地 部的经水细小.本穴物质为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大量经水气化逆胃经上行,本穴下 传的地部经水细小,故名. 3)豁谷.豁,旷达开阔也.谷,山之谷也.豁谷名意指本穴的气化之气上行于天部的旷达开 阔之处,故名豁谷.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循胃经下行气冲穴,天部之气逆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传输胃经下行经水,散化冲脉外传之热.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0 气冲 冲脉足阳明之会. 【别名】 气街,羊屎. 【穴义】 体内冲脉气血外出交于胃经. 【名解】1)气冲.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冲,突也.气冲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 气,其运行状况是冲突而行.本穴物质来源有二,一为归来穴下行的细小经水,二为体内冲 脉外传体表之气.由于冲脉外传体表之气强劲有力,运行如冲突之状,故名气冲. 2)气街.气,指穴内气血物质为气也.街,通行的道路也.气街名意指冲脉外传之气循胃经 传递长远距离.本穴物质有体内冲脉外传之气,因其气强劲有力,循胃经通道运行较远,如 长街一般,故名气街. 3)羊屎.羊屎,细小的颗粒,质坚硬.羊屎名意指本穴外传之气坚实饱满.理同气冲名解. 4)冲脉足阳明之会.本穴有地部通道与体内冲脉相通,冲脉气血循本穴外出交于胃经,故为 冲脉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归来穴传来后气化为天部之气,天部之气大部分循胃经上行,小 部分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将冲脉之气渗灌胃经.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注】1)本穴经书不载其为冲脉足阴明之会,但实为冲脉所出也. 《素问痿论篇》曰: "冲脉 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之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 长……" .此段文字即说明冲脉为诸经脉之源,且会于足阳明气街穴,足阳明受其气血而为 之长.气街穴即气冲穴.从气冲穴的物质运动变化规律分析,不难得出,冲脉气血的特征是 体内的高温高压之气作用变化而成. 因此, 冲脉气血从体内外出体表经脉则化为强劲的热性 水湿之气,可渗灌于诸经脉之中. 2)《甲乙》 言气冲穴灸之不幸, 使人不得息, 亦因冲脉气血为体内高温高压的水液气化而成, 其正常的运行即是由内向外传输,渗灌诸经.气冲穴为冲脉气血的一个出口,冲脉气血能出 于此是在温差压差条件下实现的,灸则使穴处的温压升高,冲脉内部气血不得出,故热胀于 内,使人不得息. 3)人体腹股沟处何以会形成肌肉的凹陷之状,而气冲穴的穴周肌肉又是较为丰满,此原因即 是气冲穴外冲的风气作用之故. 一方面, 气冲穴强盛的外冲之气将体内的五谷精微物质输向 了体表,另一方面,气冲穴外冲的风气又将穴内地部的脾土微粒吹刮而起,脾土微粒在空中 吸湿后又回降于气冲穴穴周地部,故而气冲穴位处凹陷之处而穴周部分则肌肉丰满. 31 髀关 【穴义】 胃经气血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名解】 髀,股部,大腿骨,指穴所在的部位也.关,关卡也.髀关名意指胃经气血中的 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传来的强劲水湿之气,谜语即风气,至本穴后气 势减弱,随风气冲刮扬散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穴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髀关.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和风气中夹带的脾土尘埃及地部脾土的外渗水液. 【运行规律】 天部的强劲风气在此势减散化,风气中的脾土微粒则沉降穴周内外,地部的 外渗水液则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健脾除湿,固化脾土.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2 伏兔 【别名】 外勾,外丘. 【穴义】 胃经中的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 【名解】1)伏兔.伏,停伏,降伏也.兔,卯木也,风也.伏兔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 脾土微粒在此沉降堆积.本穴物质为气冲穴,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湿风气,至本穴后 风停气息,随风气飘扬和随经水冲涮的脾土微粒沉降堆积,如停伏之状,故名伏兔. 2)外沟,外丘.外,外部也.丘,丘陵,土丘也.外沟,外丘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 微粒在此沉降堆积且沉降在胃经经脉之外. 本穴物质为气冲穴, 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及水 湿风气,至本穴后风停气息,脾土微粒沉降堆积于胃经之外,故名.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脾土微粒.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由脾土中渗出后下行阴市穴,脾土微粒则固化于穴周内外. 【功能作用】 排渗脾土中水湿,固化脾土微粒.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3 阴市 【别名】 阴鼎.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名解】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阴市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 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 之状,故名阴市. 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 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 因受脾土所传之热, 地部经水不断气化, 故名阴鼎.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地部经水汇聚本穴后循胃经下行梁丘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汇聚上源经水回流胃经.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注】 本穴因汇集的经水多而性寒凉,地部经水较少气化,其功用即为汇聚上源经水并传 输给胃经下部经脉, 如在本穴施以艾灸则会改变本穴固有的寒凉特性, 促使穴内经水的气化, 穴内的经水则会因此而变得干少, 经水不足也就不能濡养胃经梁丘穴以下经脉诸穴, 故而经 书对阴市穴作出禁灸的规定. 34 梁丘 足阳明郄穴. 【别名】 鹤顶,跨骨. 【穴义】 约束胃经经水向下排泄. 【名解】1)梁丘.梁,屋之横梁也.丘,土堆也.梁丘名意指本穴的功用为约束胃经经水 向下排泄.本穴物质为阴市穴下传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位处肌肉隆起处,对流来 的地部经水有围堵作用,经水的传行只能是满溢越梁而过,故名梁丘.鹤顶,跨骨名意与梁 丘同,鹤顶名意指气血物质通行的道路是从上部而行,跨骨名意则指从上部跨越而行的水. 2)足阳明郄穴.本穴言为胃经郄穴,它是从本穴的功用上而言的.郄穴的特点是善于调治各 种急性病,而本穴的特征是屯积的胃经水液,如胃经的水库一般,**本穴有水库的开闸放 水作用,能最快的调节胃经气血的有余与不足状态,故为足阳明郄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循胃经下传犊鼻穴. 【功能作用】 约束并屯积胃经经水.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藏象】 梁丘穴如同位于胃经经脉中部的一个拦河水坝,**时它通过开放或升高拦河水 坝来调节胃经上, 下二部经脉中的经水量, 以此达到改变胃经不同部位的气血比例从而实现 调治疾病的. 【注】 梁门穴与梁丘穴功用相似, 何以郄穴不在梁门而在梁丘?此是因为梁门穴所处为肉之 小会,为溪,而梁丘穴所在为肉之大会,为谷,梁丘穴所约束的阴市穴内经水较梁门穴所约 束的承满穴经水大得多之故,所以梁丘穴为胃经之郄穴,且善治本经急性病. 35 犊鼻 【别名】 外膝眼. 【穴义】 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 【名解】1)犊鼻.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犊鼻名意指流过的胃 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 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 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 顺从而行,故名犊鼻. 2)外膝眼.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处.外膝眼名意指本穴为膝外凹陷处,无它意.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 经水循胃经下流足三里穴. 【功能作用】 清刷膝关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节的伸缩自如. 【治法】 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36 足三里 合穴,属土. 【别名】 三里,下陵,胃管,鬼邪,下三里.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形成较大的气血场. 【名解】1)足三里.足,指穴所在部位为足部,别于手三里穴之名也.三里,指穴内物质 作用的范围也. 足三里名意指胃经气血物质在此形成较大的范围场.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 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散于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大量气化上行于天,形成一个较大气血 场范围,如三里方圆之地,故名足三里.三里,下三里名意与足三里同,下,指本穴位处足 之下部,别于手三里所在之部. 2)下陵.下,下部.陵,土丘也.下陵名意指本穴为胃经气血物质中的脾土微粒沉积之处. 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中夹带大量的脾土微粒,至本穴后,因经水散行于 本穴的开阔之地,经水被较多气化,脾土微粒也因之停驻,形成了本穴大范围的脾土堆积之 状,故名下陵. 3)胃管.胃,土也.管,管道也.胃管名意指本穴为脾土微粒运送的通道. 4)鬼邪.鬼,与神相对,指地部的经水.邪,水也.鬼邪名意指本穴气血中地部经水偏多则 为胃之害.本穴物质为犊鼻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而本穴功用为气化水湿上补天部胃经之气, 维持胃经湿热之性,若受以寒,经水偏多,则本穴气化之气少,胃经湿热之性无存,故名鬼 邪. 5)胃经合穴. 因胃经自厉兑穴起, 足三里穴以下各穴的上行之气皆汇合于此, 故为胃经合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气血的主要变化是地部经 水气化于天,变为天部经气,物质的运动无风木的横行,火的炎上,水的润下等特征,只有 土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稀湿脾土及天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 地部脾土燥化水湿后固化于穴周内外,天部之气则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7 上巨虚 大肠合穴. 【别名】 巨虚上廉,上廉,巨虚,足上廉. 【穴义】 胃经气血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 【名解】1)上巨虚.上,上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也.上巨虚名意指本穴的气 血物质处于较低的天部层次, 较高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 本穴物质为足三里穴传来的气 化之气,因其气水湿较多而滞重,至本穴后所处为较低的天部层次,天之上部的气血相对处 于空虚之状,故名上巨虚.巨虚上廉等其余穴名之名意与上巨虚同,上廉,指上部气血物质 虚少,廉洁之意. 2)大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之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大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大 肠经合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后的湿热浊气. 【运行规律】 散热缩合后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汇聚天部浊气冷降下行.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38 条口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 【名解】 条,木之条也,风也.口,气血出入的门户也.条口名意指本穴气血物质以风的 形式而运行.本穴物质为上巨虚穴传来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其量及范围皆大,经本穴的狭 小通道下行时是快速的通行之状,如风之运行,故名条口.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 散热冷降循胃经下行. 【功能作用】 快速传输胃经的冷降水湿浊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湿,热则泻针出气. 39 下巨虚 小肠合穴. 【别名】 下廉,巨虚下廉. 【穴义】 胃经气血在此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 【名解】1)下巨虚.下,下部也.巨,范围巨大也.虚,虚少.下巨虚名意指本穴的气血 物质处于较高的天部层次, 较低的天部层次气血物质虚少. 本穴物质为胃经上部足三里穴及 下部胃经诸穴汇聚而成,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由于气血物质位于天之上部,天之下部的 气血物质相对虚少,故名下巨虚.下廉,巨虚下廉名意与下巨虚同,廉为廉洁,指气血虚少 之意. 2)小肠合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及所处层次与小肠经气血相同,故为小 肠经合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上部的气态物. 【运行规律】 气态物质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为胃经提供阳热之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0 丰隆 足阳明络穴. 【穴义】 胃经浊气在此沉降. 【名解】1)丰隆.丰隆,象声词,为轰隆之假借词.本穴物质主要为条口穴,上巨虚穴, 下巨虚穴传来的水湿云气, 至本穴后, 水湿云气化雨而降, 且降雨量大, 如雷雨之轰隆有声, 故名丰隆. 2)足阳明络穴.本穴位处胃经下部,气血物质为汇聚而成的天之下部水湿云气,为云化雨降 之处,气压低下,胃经及脾经天部水湿浊气汇合于此,所降之雨又分走胃经及脾经各部,有 联络脾胃二经各部气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阳明络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 水湿云气化雨从天部降至地部. 【功能作用】 沉降胃浊.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1 解溪 经穴,属火. 【别名】 草鞋带穴,鞋带.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散流四方. 【名解】1)解溪.解,散也.溪,地面流行的经水也.解溪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 散解,流溢四方.本穴为丰隆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的通行渠道狭小,地部 经水满溢而流散经外,故名解溪. 2)草鞋带穴,鞋带.穴名当为意解.本穴物质为丰隆穴流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如鞋带般 散解,喻意经水流行无固定的路线,故名. 3)胃经经穴.经,经过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从本穴经过而无大的变化,故为胃经经穴. 4)本穴属火.属火,指穴内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外 散之处, 为胃经经水的输配枢纽, 由本穴回流胃经的经水多少能最快地改变胃经的火热性状, 故而本穴属火.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大部分为地部经水,小部分为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散流足背各部,气化之气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分流胃经经水. 【治法】 寒则逆经而刺,热则循经而刺. 42 冲阳 胃经原穴. 【别名】 会原,跗阳,会屈,会涌,会骨. 【穴义】 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 【名解】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冲阳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 行天部. 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 因有解溪穴的分流, 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 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冲阳. 2)会原.会,聚会.原,本源.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 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 名会原. 3)跗阳.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本穴为胃 经之穴,位处脚背,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 多为强,故名跗阳. 4)会屈.会,聚会.屈,亏缺.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 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 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 5)会骨.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 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 原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 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 燥化胃经水湿,生发阳气.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43 陷谷 俞穴,属木. 【穴义】 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 【名解】1)陷谷.陷,凹陷之处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的聚集 之处.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处,地部经水在此聚集,故名 陷谷. 2)胃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冲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和内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天部 之气是横向传于冲阳穴,地部经水则下传内庭穴,本穴有传输胃经气血的功能,故为胃经俞 穴. 3)本穴属木.属木,指穴内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的天部之气向胃经的上部传 输,其运行方式为横向移动,表现出风木的运动特征,故本穴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天部风气. 【运行规律】 经水循胃经下行内庭穴,风气循胃经上行. 【功能作用】 输送胃经气血.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44 内庭 荥穴,属水. 【穴义】 胃经经气在此冷降. 【名解】1)内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 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 经水由本穴顺流至厉 兑穴,天部的水湿之气则急速散热而冷降于地,降地之水局限在本穴之内,气血生于胃经亦 回于胃经,如在庭院之内运动,故名内庭. 2)胃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为胃经地部经水回归之处,经水极为细小,故为胃经 荥穴. 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主要为天部之 气,由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在本穴处是散热冷降的变化,表现出水的润下特性,故本 穴属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冷之气及地部的细小经水. 【运行规律】 大部分天部之气冷降归地,小部分天部之气上炎天之天部,经水则循胃经下 行厉兑穴. 【功能作用】 分清降浊. 【治法】 寒则点刺出血或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45 厉兑 井穴,属金. 【穴义】 胃经经水由此回归胃经的体内经脉. 【名解】1)厉兑.厉,危岸也.兑,口也,八卦之中以兑为口.厉兑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 水由本穴回流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内庭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因本穴有地 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 因此体表经水从本穴的地部通道回流体内, 经水的运行如从高 处落入危险的深井一般,故名厉兑. 2)胃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胃经体内经脉相通,故为胃经井穴. 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的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的经水,其 运行是从地之表部流入地之地部. 由于受地之地部的高热作用, 流入的经水快速气化而成为 气态物并由本穴上行天部,气化之气有肺金的秋凉之性,故本穴属金.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极小的地部经水及大量的湿热水气. 【运行规律】 经水由体表流入体内,湿热水气由体内外出体表. 【功能作用】 沟通胃经体表与体内经脉及交换气血物质. 【治法】 点刺出血. 【注】 承泣,厉兑二穴皆为胃经连通体内体外经脉气血的出入口,与中脘穴募集的气血物 质有较大的关系,中脘穴所募气血中阳气上走承泣穴,阴液下传厉兑穴. 四,足太阴脾经 少气多血 四,足太阴脾经 少气多血 足太阴脾经少气多血, 气血物质的运行变化是由气态向液态再向气态的不断反复变化, 且为 吸热蒸升的过程. 1 隐白 井穴,属木. 【别名】 鬼垒,鬼眼,阴白. 【穴义】 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名解】1)隐白.隐,隐秘,隐藏也.白,肺之色也,气也.隐白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 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 穴内气血为脾经 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隐白. 2)鬼垒,鬼眼.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垒,堡垒也,土堆也.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阴,地部也.白,气也.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理 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井,地之孔也.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 经井穴. 5)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 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 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 生发脾气.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2 大都 荥穴,属火. 【别名】 太都. 【穴义】 脾经的生发之气在此聚集. 【名解】1)大都.大,穴内气血场的范围大也.都,都市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0-10 21:14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很好看的,很能启迪人对中医的思考,值得拥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3 18:36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