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894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临床经验] 实用中草药方剂; 对肾、输尿管结石治疗法彻底成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1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杂症实例一

实用经历临证方剂对-肾、输尿管结石治疗法,有钱住大医院,无钱患者这也彻厎成功

肾、输尿管结石

病例1

钟小强,男,29岁。初诊:1979年3月18日。

【病史】

患者平素健康,1978年10月感左腹部胀痛,1979年1月17日突然左腹部绞痛,经某医院检查,X线腹部平片结果显示:在想当于左侧输尿管上1/3位置见有边缘不甚整齐,面积为1.5×0.8cm大小结石阴影,诊断为"左侧输尿管结石"。曾用中西结合总攻疗月余,X线复查示:结石未见移动。且左腹阵痛,牵连腰部,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小便红赤、有淋漓不畅感。

【检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辨证】湿热下注,烁津为石。

【治法】清利湿热,通淋化石。

【处方】化石汤(见[按语]化石汤药物组成),三剂。

复诊:

1979年3月21日。腹痛减轻为隐痛,小便量增多、赤涩减少。原方加入炒山甲15克,皂角刺12克,连服两周。

三诊:

1979年4月7日。肾绞痛未见发作,腹部疼痛部位明显下移至左腹股沟上方,即照X线平片,发现结石裂解为2块,上下排列,结石降至左输尿管第三狭窄处。原方再服14剂,并嘱其多饮水。

四诊:

1979年4月21日。当患者服药至第七剂时,清晨起床排尿,突觉尿道剧痛,有异物排出感,用力排出如共同豆大小的结石两粒,色褐,各呈不规则形。

患者从就诊至结石排出共服药24剂,追踪观察两年未见复发。

病例2

黄根,男,32岁。初诊:1976年10月1日。

【病史】

患者于1976年7月中旬因尿频、尿急一周,伴左侧腰痛,就诊于某医院,作X线平片显示:"于左侧坐骨棘的内方见1×0.6厘米椭圆形密度高之阴影"。诊断为"左侧输尿管结石"。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并配以饮水、跳绳等辅助疗法约两周,效果不显。来诊时,左腰部及小腹部仍见胀痛不舒,小便黄浊,量少、频数,排尿时有中断、滴沥、口苦,胃纳差。

【检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辨证】湿热下注,烁津为石。

【治法】通淋化石,清利湿热。

【处方】化石汤加路路通30克。

复诊:

1979年10月6日。服上药五剂后,左腰部及少腹部仍胀痛,小便清、量增,每日有六至八次,原方再服七剂。

三诊:

1979年10月17日。腰痛、腹胀明显消失,未见其它不舒,原方再服七剂。

四诊:

1979年10月25日。临床症状消失,X线尿路平片复查结果为结石阴影消失。此病例共服药19剂,追踪观察五年未见复发。

病例3欧伟国,男,49岁,初诊:1972年5月1日。

【病史】

患者自1972年2月出现腰痛,肉眼血尿,在某医院小便检查,蛋白(++),细血球(++++),白血球(++)。诊断为"肾盂肾炎"。经用青霉素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同月出现第一次肾绞痛,小便滴沥不畅,即作X线腹部平片,结果显示:可见右肾结石阴影。平时颇感疲倦,口苦,有阵发性腰痛,尿色黄赤、混浊。

【检查】舌质红,苔黄,脉弦。右肾区有叩击痛,叩击气冲穴时,右肾区亦有疼痛感。

【辨证】湿热下注,烁津为石。

【治法】软坚化石,清利湿热。

【处方】化石汤加炒山甲15克、皂刺12克。

复诊:

1972年5月7日。服上方七剂后,腰痛无明显减轻,尿色微浊赤,原方续服七剂。

三诊:

1972年5月14日。药后疼痛下移至腹沟处,呈下坠性疼痛,腰骶部有放射性酸楚感。原方再服七剂。

四诊:

1972年5月21日。服药至第五剂后,次日排尿增多,疼痛加剧,有异物阻塞感,用力排之,排出两粒如眉豆大小的白色胶质结石。继后再服原方药四剂,复查小便,蛋白、红血球、白血球均为阴性,诸症告愈。

病例4黄坤兰,女,25岁。初诊:1979年2月10日。

【病史】

患者于两年前因腰痛、尿血在本市某医院作X线摄片,发现相当于左肾区有0.65×0.4厘米,边缘整齐,界线清晰的椭圆形结石阴影,小便检查有明显血尿,诊为"左肾结石"。此后连续服中药治疗四至五个月,但小便检查仍有大量红细胞,X线照片复查,结石阴影未见移位。来诊时患者头晕神疲,腰酸,纳呆,厌食油腻,小便混浊。

【检查】面色萎黄,舌持淡,苔白,脉弦细。

【辨证】结石日久,脾肾两虚。

【治法】化石散结,补中益气。

【处方】

补中益气汤加减:

党参18克白术12克云苓18克当归18克

首乌1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与化石汤交替服用。

复诊:

1979年2月16日。上两方各服三剂后,面色好转,自觉精神恢复,但其余症状未见明显进展。原方各七剂,交替服用。

三诊:

1979年3月2日。头晕已消失,胃纳好转,腰痛甚,痛势由腰上方移至下方连及少腹部。停服补中益气汤,独用"化石汤"连服七剂。

四诊:

1979年3月9日。腰痛部位明显下降,即作X线腹部平片,结果显示:结石已通过输尿管的第一狭窄口,降至相当于第二腰椎横突尖端上下。原方加皂角刺12克,炒山甲15克,连服七剂。

五诊:

1979年3月16日。病人出现首次绞痛样疼痛,持续时间15分钟,次日起聘同明显小腹牵引痛,按上方续服七剂。

六诊:1979年3月23日。疼痛消失,作X线腹部平片,结果显示:未见有结石阴影。

【按语】

肾、输尿管结石,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石淋"。本病的起因是由于湿热蕴积于下焦,或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至使尿液受其煎熬,肾脏中钙、草酸浓度增高,沉淀下来凝结为石。华佗《中藏经》中有"如水煮盐,火大水少,盐渐成石"之言。结石内阻输尿管道,影响正常气机、血液之流通,损伤脉络,迫血妄行,湿热蓄积,气血热结,而现出现腰痛如折,腹引阴,小便窘迫,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不尽,排尿困难,大量血尿等临床症状。

肾、输尿管结石的治疗,除少数病例由于结石小(一般在1厘米之内),表面光滑,可以用保守疗法使之自行排出外,直径大于1厘米或结石表面不光滑的肾、输尿管结石,较难用保守疗法自行排出,手术效果虽为满意,但结石还有再形成的可能,所以患者往往拒绝手术,想通过内服药以期将结石排出。中医学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关于治疗"石淋"的记载,后世医家在治疗中也总结了很多经验,在理论上也作了详细的论述,因此,应用中医方药治疗泌尿道结石,是目前中医攻关的一个方面。笔者经过多年临床经验,在理论上也作了详细的论述,因此,应用中医方药治疗泌尿道结石,是目前中医攻关的一个方面。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分析、研究,总结出以缩砂牛等虫类药为主的"化石汤",治疗肾、输尿管结石直径大于0.5厘米者20例,其中包括直径大于1厘米、表面不甚光滑者5例,效果明显。大部分病例为结石初起,部分病例结石在一年或一年以上,或经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排石不下,但服本方后,排石效果明显,除4例排石不满意外,其余16例经X线复查,结石阴影均已消失,且追踪观察两年未复发者占80%。以上资料证明,本方对治疗石淋有着一定的作用,效果确切。且连续用药尚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

化石汤药物组成:

金砂牛末6克青黛末6克琥珀末6克辰砂1.5克斑蝥末0.3克(以上药冲服)

失膝18克地龙15克守宫3克荠菜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化石汤药物分析:方中主药金砂牛,又名缩砂牛,是一种昆虫,形状似虱样大小,身灰黑色,穴居沙地,味腥淡,性和平,为民间治石淋验药,其主要功用是利小便去下焦之热,治石淋能利尿通淋之功,起利导作用;地龙亦有透络清热利尿之效,根据笔者治疗经验,地龙还具有止血作用,治血尿特别有效,而且还可扩张尿道平滑肌,在治疗结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牛膝善于滋补肝肾,扶护肾气,治石淋尿血,茎中疼痛,其下行作用很强,起到引石下行的作用,在气血瘀滞,尿血痛甚,结石疼痛之时,虽宜攻石,亦切不可忘其化瘀,故兼入琥珀,通淋化瘀,以助排石;且利用守宫性味咸寒,消坚通络的特性;斑蝥早有毒,但能入肾,有化石散结之妙,故加用之,但应注意斑蝥用量不能过大,过量反可伤肾脏及肾肘而加重血尿;上述诸药配合,使本方有清湿热,止血,化石通淋之功用。

服用本方治疗时间以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治输尿管结石,常需一个疗程方能政下,女性患者有时为20多天(这可能是由于女性尿道比男性尿道短的关系);肾脏结石则需连续服药约两个疗程。服药后患者疼痛部位有明显的逐步下移,X线检查常发现结石先为一复合体,经服药至十余剂或稍长时间后,可裂解为2至3块,部分病例排排出的结石与X线所见结石的直径大小不相等,且有数例患者未见有结石排出,而已无疼痛感,X线检查也证实结石阴影已消失。以上临床实践说明,上述方药不仅有排石之力,促使结石下移的作用,而且还有碎石、化石之功,对不同成分结石有松解其粘合的作用,使结石在性质上发生改变,由"静"变"动",由大化小,小由化砂,而排出体外,故有的患者在治疗期间未见有排石疼痛感。至于排石的机转,是否与本方药物组成是以虫类为主,其性味咸寒,能降低尿中尿酸、盐类的浓度有关。同时因主药金砂牛善能治淋,利水溶石,助以守宫,斑蝥之攻坚化石,琥珀之化瘀通淋,地龙之扩张尿道平滑肌的作用,合牛彩引石下行,青黛、荠菜之清热去湿,因势利导,至使结石化而排出体外,疗效甚高,故临床上笔者根据本方功用,定名为"化石汤"。

本病初起,多属实证、热证。因此在治疗上宜用清利湿热,止血通淋化石之法,以化石汤为主,一般忌用补法,因本病愈补气而气愈胀,愈补血而血俞涩,热得补而愈盛。当然,还须因人,因症,因结石大小,部位高低,患者体质强弱等因素随证加减药物。当结石在上方输快活管时,单用化石汤,则排石时间长一些,若加用皂角刺、炒山甲,消坚攻下,就能增强化石汤的效应,如病例3。若久病不愈,或久服清利攻下之药,常易由实转虚,由热转寒,或年老体虚,生理上已到衰退时期,此时宜增益调补气血、扶正理气之剂,

如病例4。

本方对治疗石淋的效果已可肯定,但因肾结石位置较高,较其它尿道结石的疗程长,尚须进一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服用中药排石后的患者,追踪观察三年以上,基本未见复发,从这点看来,化石汤是否还有防止快活中沙石再形成的治本作用,亦须作进一步观察。鉴于化石汤的临床效果,特提出来请各地同道应用及研究。

杂症实例二

胆囊炎

病例1周翠英,女,46岁。初诊:1980年6月5日。

【病史】

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三年余,右胁部经常作痛,近日因饮食过度,休息不当,于今黎明时分,在上腹阵发***痛,并向右侧肩背部放射,坐卧不安,匍匐在床,手不可及;伴呕吐,口干思饮,小便短而黄,大便3天未解。曾自服止痛片两粒,未见效而来诊。

【检查】痛苦面容,面赤身热(体温38.8℃),形容无汗,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巩莫轻度黄染,剑突下拒按。

【化验】血液:白细胞总数12700/立方毫米,中性81%。

【辩证】肝气郁滞,肝胆湿热内阻。

【治法】疏肝清热,化湿利胆,行气定痛。

【处方】鸡骨草30克八月扎30克绵茵陈18克猪苓12克广木香9克(后下)

郁金9克青皮9克柴胡12克大黄15克(后下),水煎服,两剂。

复诊:

1980年6月7日。服药一剂后,当日午后汗出热退(体温37.7℃),为腹痛减轻和全身情况好转的效果,服完第二剂后,症状继续减轻,腹痛亦专为隐痛,小便正常,大便日解两次、量多质软,原方去大黄第服三剂而达临床治愈。

病例2黄钟坤,男,47岁。初诊:1978年5月15日。

【病史】

患者有慢性胆囊炎病史三年,近周来,因工作繁忙,饮食失调,过食肥腻,而右上腹剧烈疼痛,并向右肩背、腰部放射,伴恶寒发热,口苦口干,呕吐绿水、有酸味,小便微黄,大便不畅。

【检查】体温39℃。急性病容,面赤,舌质红,苔薄白,肪弦细。右上腹压痛明显。

【化验】血液:白细胞总数14500/立方毫米,中性87%。

【辨证】肝胆气郁,湿热内阻。

【治法】疏肝清热,化湿利胆,行气定痛。

【处方】

鸡骨草30克八月扎30克绵茵陈18克猪苓12克广木香9克(后下),香附9克郁金9克

青皮9克柴胡12克大黄15克(后下),水煎服,两剂。

复诊:

1978年5月17日。服上药后,连解大便三次,痛热缓减,体温下降,呕吐已止,但食欲不振。原方去大黄,加山楂12克,水煎服,四剂。

三诊:

1978年5月22日。腹痛基本消失,并能进食,大便正常,小便色黄转淡,腻苔已化。再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剂,前后共服药九剂,症状消失而愈。

【按语】

胆囊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为突发性右上腹或剑突下剧烈纹痛,放射至右侧后背、户部、户胛区或前胸等处,发作时常伴有寒热、恶心呕吐及黄疸,右上腹压痛,有时可触到肿胀的胆囊。

中医学把本病归于肝胀,胆胀,胁痛,肝气痛,黄疸等门类中,例如《灵枢·胀论篇》说:"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治篇》说:"诸黄腹痛而哎者宜柴胡汤。"由此可见,早在一千多年以前,中医学对胆囊炎的认识和治疗就蕴藏着不少宝贵经验。

根据中医学理论,本病多由肝气郁滞,肝胆湿热蕴结所致。胆是"中情之府",肝胆以疏泄通降为顺。若情志失调,肝气郁结,或洒食不节,恣食肥腻,劳伤过度等,损伤脾胃,以致脾失健运,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交蒸,则可引起胆汁流通不畅,而发生疼痛、发热、黄疸等。治疗原则应以疏肝清执治其本,化湿利胆、行气止痛治其标。笔者用鸡骨草(又名黄疸草)为主药组方治疗胆囊炎,效果满意。临床经验证实,鸡骨草之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治疗肝炎有效果,而且用于治疗胆囊炎时,疗效更突出;用八月扎、绵茵陈、猪苓、柴胡以助鸡骨草清清热、疏肝、化湿之功,使疏肝利胆、清热利湿之力强大而有力;再配以大黄泻执通里;郁金、青皮、木香理气解郁,行气定痛。若以郁结为主者,尚可加入香附以助之,以达到气行湿自化,热去湿自除,肝胆功能恢复,诸恙告愈之目的。

杂症实例三

尿毒症

病例1凌小娟,女,52岁。初诊:1975年3月2日。

【病史】患者于1972年因劳动过甚,引起腰痛、浮肿,而未引起重视,继续从事繁忙的农活,至1975年2月出现尿频、尿急,逐渐发展到尿闭,沤恶不能进食,全身浮肿,高热38℃~40℃。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而住院。经用西药治疗,症状未见好转,后转来我科。(自诉有肺结核病史)。

【检查】血压120~140/90~100毫米汞柱。精神疲乏,神志不清,消瘦,面黄少华;全身有浮肿,以下肢为甚。舌尖红,苔略干,肪细数。

【化验】二氧化碳结合为41.3容积%。非蛋白氮96毫克%。总胆固醇250毫克%。尿蛋白(++++),细细胞(++++)。

【辨证】肺肾阴亏热结,水道通调失常。

【治法】滋阴清热,化气行水。

【处方】通关丸:肉桂3克(局服)黄柏10克知母10克,水煎服。

复诊:1975年3月3日。服上方一剂后,排出小便1000毫升,四肢浮肿明显消退,但眼睑仍浮肿,鼻唇沟消失。就诊前一天晚开始呕吐多次,神志仍未完全清醒。此为水毒上逆犯胃,治拟降逆和胃,化气利水。

【处方】上肉桂3克(局服)黄柏10克知母12克竹茹6克川连6克法夏6克,水煎服,两剂。

三诊:

1975年3月5日。服上方后,意识较清楚,颜面浮肿消退,每日排出小便1500~2000毫升,但仍有呕逆,呕吐甚时带有痰血,舌干绛,苔黄灰,唇色干裂。此乃水毒化热,凌心犯胃,肺胃津液日渐干涸之象,治拟滋阴利水,降逆得胃。

【处方】

云苓18克泽泻15克淮山12克丹皮12克石斛12克麦冬12克竹茹6克知母10克,水煎服,两剂。

四诊:

1975年3月7日。服上方后,呕吐减,小便排汇较正常,每天尿量达2500毫升,色淡黄。查尿常规:比重1.012,蛋白(+++),细细胞(+++),未见管型。继服上方。

五诊:

1975年3月16日。自15日晚起,觉精神烦躁不安,头胀痛,眩晕眼花,一度出现神志不清,手足瘛从,血压上升至180/100毫米汞柱。此乃阴伤阳亢,肝风内动,筋肪失养使然,拟以镇摄虚阳,养阴熄风。

【处方】

阿胶12克(烊化冲入)麦冬12克龟板18克生地15克

龙骨3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钩藤12克

羚羊角1.2克(磨汁冲入)水牛角30克(先煎)钩藤12克。

六诊:1975年3月27日,服上方两剂后手足抽搐已平,已能入睡,每日排小便2800毫升左右,能进食少许,血压166/90毫米汞柱。继续上方调治。

七诊:1975年3月27日。服药八剂,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大小便通调,食量增加,诸症有所好转。以后转入养阴调理培本之法,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病情日趋稳定。4月10日化验:尿蛋白(+),红细胞偶见。血非蛋白氮56.2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30.1容积%。至5月2日症状完全消失,体力渐恢复,尿常规检查完全正常。

病例2李广钟,男,42岁。初诊:1966年7月2日。

【病史】患者于1963年5月经常腰酸痛。下肢微肿,自以为是因阑尾手术的后遗症,未加以注意。延至1966年2月出现尿频、尿急,经治疗,因症状缓解未被重视,但在半年内病情反复发作并加重,见全身乏力,呕恶,不能食,头昏目眩,面目、四肢浮肿。于同年6月3日在某医院留医,诊断为"尿毒症"。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能获效,病势日重,后转我科治疗。

【检查】

精神萎靡,体倦无力,面色萎黄兼灰滞,指甲淡白无华,舌淡,肪细弱。

【化验】

二氧化碳结合力46.8容积%。非蛋白氮146毫克%。血常规:红细胞180万/立方毫米,备红蛋白6克%;白细胞总数6500/立方毫米,中性69%,酸性2%,淋巴29%。尿常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

【辨证】肾劳重症,阴阳气血俱虚,水、痰、瘀、毒稽留。

【治法】以健脾益气和胃为主,兼以补肾。

【处方】党参30克白术15克云苓皮18克薏苡仁30克,

内桂2克(局服)麦芽30克杞子10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

复诊:1966年7月10日。服上方七剂后,仍食欲不进,不知味道,时时泛恶。此浊阴上泛,故按上法益以平胃和降之品。

【处方】

党参30克白术12克云苓皮30克薏苡仁30克小茴香6克

内桂2克陈皮6克法夏10克麦芽30克,水煎服。

三诊:1966年7月18日。服上方七剂后,泛恶感轻,胃纳增,饮食有味,自觉症状稍减。再按上方加减调治,令其胃气强则生化有源。至8月初胃气渐振,日进食7两左右,病有所好转,但仍小便量少,四肢浮肿,肢凉,脉细。显然阳气衰微,不能湿煦四肢,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遂成尿少水泛四肢,拟以温阳利水,固肾健脾之剂。

【处方】

上肉桂2克(局服)小茴香6克八月扎12克云苓皮30克

白术12克党参12克杞子10克淫羊藿15克,水煎服。

四诊:1966年7月22日。服药四剂,明显消肿,小便量增多,四肢温,但仍疲乏无神懒于言语,腰酸脚软,头晕眼花。此正气尚未恢复,治宜补益脾肾,气血、阴阳并调。

【处方】

北芪18克党参12克锁阳12克杞子12克肉苁蓉15克

阿胶12克首乌12克熟地18克冬虫夏草6克,水煎服。

出浮肿加八月扎、云苓皮、薏芯仁;咽痛加沙参、胖大海;失眠梦多加熟枣仁、女贞子;食欲不振加白术、麦芽。此方加减调治两个多月,精神爽朗,诸症好转,饮食、大小便正常。

查:非蛋氮为30毫克%。二氧化碳结合力为36体积%。血液红细胞2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9克%;白细胞总数7200/立方毫米,中性73%,淋巴26%,酸性1%。尿常规正常。身体无不适,能坚持下田工作,虽繁忙劳动,但从未复发。

【按语】

尿毒症是由于肾功能衰竭,代谢产物排汇障碍所生产的中毒症候群。中医虽无尿毒症的病名,但类似本病的记载,则散见于历代典著中。《灵枢》云,肾气虚则厥。又云,肾病,少腹腰脊痛,行酸。三日北膂有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账。…三日不已死。又云,肾足少阴之脉,是动则痛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华佗《中藏经》云,肾寒则阴中与腰脊俱疼,面黑耳干,哕而不食,或呕血者也。张仲景《伤寒论》云,…若不尿腹满加哕者难治。又云,…心下悸,心眩,身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金匮要略》云,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颠眩,此水也。

以上的记载说明,由肾病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身动,颠眩,视物不清,呕,哕,不食等症状,很符合于尿毒症的临床表现,这表明中医学对此病早有认识。

笔者依据前人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机制,认为本病与肝、脾、肾有密切关系,因肾为先天之本,主水、藏精,五脏六腑之精统藏于肾,肾气不足,封藏失职,精气外泄则尿中出现蛋白、白细胞、胃为水谷之海,主纳水谷,为生化之源,对气血的化生起重要作用。因此肾、脾、胃的功能与尿毒症的发生与转归有密切的关系。尿毒症就是由于肾阳衰微,真阴亏耗,使脏本身功能低下,同时又因脾气虚亏,远化水谷精微无力,气血生化资源缺乏,形成气血亏耗,肾脏本身血液{MOD}缺乏,致使肾功能日益衰退,损及实质,气化失司而尿闭。所以尿毒症晚期往往表现为脾肾两虚。故在治疗上亦常以调补脾肾为法。此外,肝肾同属下焦,肝主疏泄,肾主封藏,如肝肾阴虚动风扰神,则出现狂躁、瘛。此时又应以调理肝肾,滋阴潜阳,养血柔肝为主。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能单用补法,应注意标本缓急,急则先治其标,而且疾病初期往往先从治标着手,如本案所举两例。

病例1患者为慢性肾盂肾炎,肾功能逐渐衰退而终成尿毒症,其临床表现为阴虚热结,即水亏木亢。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慢性肾炎初期,表现为浮肿,尿少,后发展肾功能衰竭而尿闭,水毒上逆而现吐逆,神志不清。辨证为肺肾阴亏热结,水道通调失常,以致小便不通,浊气上逆,故治以滋阴清热,化气行水之剂。

一剂后,症有好转,因病重日久,肾亏膀胱气化不昨百无尿,故非一剂所能愈。三诊方中又加入大剂养阴益肾清肺之品,这样上焦既宣,肾能气化,水液得以下行而入膀胱,故小便遂自利矣。

第二阶段:由于尿毒症未根本缓解,血压又升高,以致出现躁动不安,手足瘛,失眠,头胀头晕,口唇干燥,舌干无津。辨证为水毒上攻,阴虚风动,筋脉失养,故致烦躁。此因病已日久,肾阴亏虚,阴津日耗,水不涵木,以致虚风内动,此际如不及时镇摄虚阳,滋阴熄风,则阴液势将涸竭,阴阳便可由此而离决。方用阿胶、麦冬、龟板、生地养阴滋液;龙骨、珍珠母镇摄浮阳;羚半角、水牛角、钩藤平肝熄风,故能使症状缓解。

第三阶段:转入养阴调理培本阶段,用六味汤加减调理,使病情日趋好转而获痊愈。

病例2患者原患慢性肾炎,未能及时治疗。继后病情反复又不予重视而失治,以致病情日趋加重,肾脏功能急剧下降,阴阳气血并损,脏腑功能严重衰退,给治疗上造成许多困难。患者血非蛋白氮高至146毫克以上,身体又极度虚弱。主要分三阶段辨证施治,四个月而获痊愈。

第一阶段:患者初期表现为厌食,饮食不进,如不挽救期衰败之胃气,恐危及生命。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胃之强弱,关系肾脏功能之盛衰,所谓"得谷者昌",如能多进饮食,自能化生气血、精微,虽有邪毒,莫之能害。且病必资药力,而胃为治,而且本例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紧紧抓住调理脾胃,使中土健旺,肾气充沛,病情日趋好转。

第二阶段:因肾病反复发作,肾阳衰败,而肾为胃关,职司开闭,得阳则开,得阴则闭。患者脉细,肢凉,显然是阳气衰微,不能温养四肢,肾关因阳微而不能开,遂成尿闭,故用鼓阳利尿之剂,使肾关得阳则开,尿毒之患可解。果然两剂之后,四肢转温,小便亦行。

第三阶段:标症既除,转入培本阶段。因患者素体虚弱,又因久病、重病、肾之元阴、元阳均衰,表现为一派虚衰之症,此时须抓紧时机培补,使正气得以恢复。在治疗中,补法应随机而气敷布,不但无益,反加重病性。后又表现肢凉,四肢浮肿之标症,根据标急先治标之法,使标去而后从本治。

临床观察说明,通过中医学从整体出发的观点,衽辨证施治,被损害之肾功能不是一点也不可逆转的,尿毒症也不是绝对不可治的。

  • 谢谢分享!
  • 1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 pcms+1谢谢分享!!!
    收到1朵
    2# 沙发
    发表于 2011-11-11 22:35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学习了
    3# 板凳
    发表于 2011-11-12 16:49 | 只看该作者
    我眼睛都看花了。
    4
    发表于 2011-11-14 12:09 | 只看该作者
    上肉桂3克(局服) 局服是什么意思?
    5
    发表于 2011-11-16 21:31 | 只看该作者
    请问楼主“失膝”是什么呢   是不是“牛膝”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4-24 15:07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