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主题
论坛首页 推荐主题 主题专辑 爱医培训 爱医杂志 签约作者 荣誉勋章 排行榜 我的主页
查看: 7933|回复: 34

[基础知识] 中医3步基本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2-18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重在疗效,中医市场的争取也在于疗效。有人认为目前中医市场疲软,我不认同。中医市场疲软不是中医的学术问题,而是中医从业人员的个体素质问题。诸如一位名中医可救活一所乡镇卫生院的例子不在少数。然而,要提高中医素质,中医从业人员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要打好基本功应具备以下三个步骤:
  背诵功:熟背汤头、脉诀、药性赋、针灸歌赋
  中医的临床工作分为识病、辨病、立法、处方、用药五大环节,最终必须落实在方药上。如果没有精确的处方,绝对不会有好的疗效。故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已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尽管有些内容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但仍为广大中医所喜爱。除上述“三件宝”外,不可忽略的就是“针灸歌赋”。众所周知,针灸是国粹,是中医走向世界的“利器”。要想学好针灸,熟诵歌赋是必备的基本功。诸如:十四经循行、主病、穴位分寸歌、标幽赋、金针赋、通会指要赋、流注指微赋、胜玉歌、玉龙歌以及十二经子母补泻、流注八法等方面的歌诀均应熟背如流。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以上第一步功夫,属中医的“背诵功”。
  基础功:学好古文、医史及文献
  背诵功之后的第二步功,就是加强古文和医史的学习。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历史,给后人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中医文化,不愧是伟大的宝库,等待后人去努力发掘。而这些文献均是用古文写成。若不在古文上下功夫,势必很难理解。如文字的构成、词汇的衍变、语法的差异及古代文学常识、古天文学知识等等均需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学习医古文非常困难。
  文言文学得好,犹如与古人相与对坐应答,能进行跨时代的交流,也乃人生一大快事,而且学好古文是打开中医药宝库大门的钥匙。故第二步功夫首先必须“学好古文”。
  任何事情,任何学问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所以不管学什么都必须了解本门的发展史。搞政治要学政史,搞文学要学文学史。当然中医也不例外,也应学好医学史。只有学好医学史,才能了解各朝各代的名医、名著及其学术观点,也就是说要了解这些名医名著是在何等历史背景和客观条件下形成的。同时也应了解前世名医的奇闻逸事。譬如:朱丹溪三十岁学医,三十五岁就能临证而成大家。叶天士十四岁学医,先后师从十七人等。这对一个中医的学习和成长均有一定的启发。然而今人视学史为多余,似乎与临证无关,实属大谬。
  学古文具备了读古书的能力,学医史明确了读古书的取舍,在选书读书过程中,自然不会陷入歧途。同时还要博览历代医家的医论、医著、医案,对历代医家的成果有一个框架性得了解,对学术理论的构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第二步功夫为“基础功”。
  构架功:精读古典医籍
  要想学好中医,则必须精读一些古典医籍,如《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神农本草经》、《医学心悟》等。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如上所述,背诵功、基础功、构架功为“真中医”必须具备的三步功夫。在这三步功的基础上,进而博览群书,淹通众家之长,并广泛吸取今人经验,积极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早临床、多临床,从而培养和造就新一代的铁杆“真中医”。

3 展开 喜欢他/她就送朵鲜花吧,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鲜花排行

收到3朵
发表于 2010-2-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学习了!说的太好呀!
发表于 2010-2-19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顶上了!!!
发表于 2010-2-21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挺好  谢谢 拿走了
发表于 2010-2-2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领教了,正在朝着方面努力。
发表于 2010-2-24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MOD}经验。
发表于 2010-2-26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拜读
发表于 2010-4-25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挺好  谢谢 拿走了
发表于 2010-4-2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学了几年还没入门呢
发表于 2010-4-26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高人啊。谢谢
发表于 2010-4-2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谢谢
发表于 2010-4-26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发表于 2010-4-27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读了,
发表于 2010-4-27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学习了!说的太好呀!
发表于 2010-4-2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5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谢谢
发表于 2010-6-5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6-5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拜读了!努力
发表于 2010-6-19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好方法 学习了
发表于 2010-7-5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感謝分享資源。
发表于 2010-7-6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拜读了!努力
发表于 2010-8-4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基本功是熟记中医的四小经典
发表于 2010-8-4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说得好,
发表于 2010-8-5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只要功夫深,铁柱磨成绣花针
-----------------------
本消息发自手机[掌中爱医wap.iiyi.com]
发表于 2011-1-3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顶啊
发表于 2011-1-12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受教了,谢谢分享
发表于 2011-1-12 03: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楼主说中医的生存和发展重在疗效没有错,问题是现行的中医很难取得疗效。原因如下:
1、以前没有西医,什么病都是中医在看。自打西医闯入中国以后。以抗菌素和手术为先导的高效医术迅速占领市场。给中医剩下的病种就是那些西医看不好的也是中医很难治愈的疾病。再用功学好教材或像《医宗金鉴》那样的老教材依然是英雄无用武之地呀!
2、中医后继无人已成事实。原因何在?不是有那么多中医学院校吗?那么多的教授都是干嘛吃的,教出来的学生没人要?教的东西到底能否实用?每年好几万的毕业生哪!
3、中医科研成果众多,有多少能够像西医打入中国时那样更快更有效?
    需要传统的文献,更需要更新适应新时代的理论。否则谁也救不了中医。
发表于 2011-1-12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中医真的太需要真的赤诚的前辈高人学者,来指导传授!需要虔诚刻苦坚韧的学生潜心学习继承发扬。像西洋医学那样推广,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进步发挥真的效力!
发表于 2011-1-1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1-1-1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3步基本功

回复 1# zaifenglei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关于我们|隐私保护|版权保护|小黑屋|爱爱医 ( 粤ICP备2023094852号 )

GMT+8, 2024-3-28 23:21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